《刘备的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备的日常-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财能通神。尤其对我家陛下。

    便是天大的事,临乡侯只说愿意花钱消灾。陛下身边的中常侍们,必能得偿所愿。

    聪明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无人愿意提及。另一部分更聪明人,所关注的却是刘备本身。大乱将至,若刘备能力挽狂澜,三兴炎汉。这些人自不愿伤害他分毫。

    有人会问,借故将刘备削爵,家产充公,不是得钱更多?

    列位。需要先弄清楚:钱归何处。

    献费,是交给禁中,入皇帝陛下私囊。充公,入的却是国库!对我家陛下来说,两者大大不同。不然也不会在西邸另置钱库!

    杀鸡取卵,智者不为。

    于是朝野上下,寂静无声。我家皇帝陛下,更不会为难临乡侯分毫。

    想通一切,刘备百味杂陈。

    先前恩师上疏:“天子以国为家,按道理不应有私人积蓄。”想必陛下看到此处,定嗤之以鼻。有道是家国天下。且问各位公卿、士族豪强,这天下究竟是寡人的天下,还是尔等的天下?

    后有中常侍吕强进言:“后宫采女数千,仅衣食一项,每天便要耗费数百金之多。近来谷价虽低,但家家户户却面有饥色。按道理,谷价应涨。今不涨反降,乃因赋敛、征发繁多,需限期交给官府,只好故意压低谷价。农民天冷时不敢买衣御寒,饥饿时不敢饱食充饥。如此困苦,又有谁来怜恤?『采女们毫无用处』,却塞满后宫,即使是全国都尽力耕田种桑,尚且无法供养……”

    陛下看到此处,或许想抚着中常侍吕强的后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吕强啊,采女对你来说,的确毫无用处。可对寡人来说,却有大用哇……”

    无法投其所好,曲意逢迎。

    故而,诸如恩师和吕强这样的忠臣,皆不为陛下所重用。

    想得越深,心情便越复杂。无人可诉,刘备便说与母亲听。

    母亲问:“我儿为何所忧?”

    刘备答曰:“心机渐长,清白渐失。陛下待我不薄,却无端行此计。心中有愧。”

    母亲点了点头:“我儿少年时曾随师出征。听闻有豪强黄穰,祈求宽恕老母幼子。彼时,恩师如何说?”

    刘备脱口而出:“杀黄穰一家,可令天下胆肥者,悬崖勒马,不轻言逆反。便将少去多少兵祸。若能如此。杀人,便是救人。”

    母亲又问:“我儿可还有愧?”

    刘备重重点头:“问心无愧。”

    若能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使华夏不深陷万劫不复。个人的荣辱,暂且放一边。陛下,对不起了。

    元服又称冠礼。女子称笄礼。

    冠礼要举行三次。称:‘冠礼三加’。《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再加皮弁,象征入朝之贤,即望其拥有入朝治国权。三加爵弁,拥有参与祭祀权,即为最高层的权限。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冠礼需在宗庙内举行。

    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

    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择主礼之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皆身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

    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少年时的志趣,塑造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

    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为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穿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去拜见君,又执礼贽(野雉等禽鸟)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位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再拜见伯、叔,然后飨食宾客。

    主礼的大宾,本欲在四位学坛祭酒中择其一。刘备却执意要加入恩师名签。

    巧了。筮法选中的,正是远在洛阳的恩师。

    刘备六百里加急送书洛阳。

    恩师说,好。

    光和三年,春,正月,赦天下。

    恩师风雪兼程。与徐荣率领的鼍龙骑,一人双马,抵达楼桑。

    为刘备主持冠礼。

    又为他取字:玄德。

    备与德,乃是延义。恩师要刘备‘才德兼备’。

    玄,乃是家族排行。

    出处《周礼·考工记·钟氏》:“五入为緅(zou),七入为缁”郑玄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

    族中兄弟,刘备在这一辈中,排行第六。故取字‘玄’。

    合称:刘玄德。

1。119 妻妇之礼() 
刘备小名三墩。乃是在本家排行第三。取字时,恩师用的却是整个陆城亭刘氏宗族的排行。显然别有深意。

    取字的规则,自不用说。自周代以来,取字通常为“伯某甫”。其中‘伯’乃是排行。具体是: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某甫’乃是对男子的尊称。某是表字的设代。

    《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类。甫字或作父。”

    到了汉代,男子不再称‘某甫’。故而取字时,多先取排行,再取一个与名相关的字义。

    排行也不限于‘伯、仲、叔、季’。嫡长为‘伯’。庶长称‘孟’。还有‘元’,亦是长子之意。

    正因时下取字规则繁多,刘备才执意要加入恩师名签。

    玄德二字,果然是恩师所赠。

    万一四位大儒,一时心血来潮,取了别的字,岂非不美。

    刘备及冠。称呼也要改。少君侯改称:君侯。少主亦改为主公。

    ‘主公’乃是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然而纵观三国,似乎只有刘备称‘主公’。比如曹操等人皆被称‘明公’。

    究其原因。乃因刘备是汉室宗亲。

    “列侯称‘家’也。”

    刘备麾下皆是家臣。“家中称主”。故而三国中,只有刘备称‘主公’。单此称呼,便可坐实刘备真乃汉室宗亲。做不了假。

    恩师百忙中赶来,不肯多留。待礼成,便打马而归。刘备命鼍龙骑一路护送,务必安全送达。少时,恩师穿木屐雪地行二十里。如今来回数千里,只为给刘备加冠。此心可昭日月。

    春分后,北地仍积雪深厚,河川皆白。

    邑中温暖如春,民众行动如常。一年中最闲的这段时间,正好用来因婚嫁娶。

    君侯亦不例外。又择吉日,行娶妻大礼。

    时下婚礼,分:“成妻之礼”和“成妇之礼”。

    成妻之礼不用说。

    纳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问名。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纳吉。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

    纳征。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请期。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亲迎。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迎亲前,还有撒帐礼。此为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由新夫家人行撒帐礼,将五色果撒到床帐里。

    此俗起源于汉朝。《事物原始》:“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将五色果撒向帐中,帐中的武帝与夫人以衣裾接往怀中,其意便在于感应五色果的生殖力量,得以早生贵子。

    接着要行送贽礼。新夫前往新妇家迎亲时,手上捧着一尊铜雁即贽礼,以送给新妇父母,表示今后对新妇诚信、尊重。

    醮子礼。新妇迎娶回来后,新夫父母正襟危坐,新夫向父母行拜礼。父亲赐酒,新夫接受赐酒一饮而尽。父亲还得向子说一些喜庆的话,才算结束醮子礼。

    交拜礼。夫妻交拜,普通齐民在青庐饰青幔的屋子内举行,刘备乃是列候,故而多用玄红二色。

    同牢礼。《昏义》说:“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几案上设三品荤菜,这些荤菜即称为“牢”。新婚夫妇席前,摆着主食黍和稷及一些调味品,但荤菜仅有一份,放在两人的饭菜之间,供夫妇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

    合卺礼。古人饭后要“酳(yin)”,就是以酒漱口,既为清洁口腔,亦有安食作用。“酳”有三次,称“三酳”。婚礼中三酳的酒器,前两次用爵,最后一次用卺。所谓卺,就是将匏对剖而成的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卺而饮”。同用一个葫芦喝酒,然后交换。葫芦苦涩,盛酒甘甜,意为夫妻二人从此同甘共苦。

    结发礼。即是把新夫新妇的头发各剪下一缕包在红色锦囊里,即意味两人从此是夫妻。苏武有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此乃“结发夫妻”的由来。

    一夜醒来,便是成妇之礼。

    妇见舅姑。时下,主妇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妇馈舅姑。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新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

    舅姑醴妇。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庙见成妇。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妇至宗庙祭告祖先,以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

    公孙氏身世飘零,孤苦无依。自幼虽女道山中学剑。刘备问清庙宇所在,这便遣宗人去请。不料山中古寺早已荒废。人去楼空。宗人在堂前留下刘备手书,这便返回。

    听闻公孙氏无家,老族长说可托四位学坛大儒,收为义女。

    公孙氏却摇头。

    母亲深知其性情,这便替公孙氏婉拒。

    来问刘备。刘备却笑道:天下公孙皆一家。且传我话,就说,只需是公孙,便来喝一杯喜酒。

    好个‘天下公孙皆一家’。

    少君侯名动北地。行事颇多侠气。此言一出,附近有姓公孙者,皆遣家人向楼桑而来。

1。120 不忘初心() 
“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涿县饮马巷的老宅仍在。刘备命宗人细细打扫,修缮一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可便宜行事。亲迎却绝不可少。明媒正娶。此时不张扬,更待何时?

    迎亲前三日,公孙氏辞别刘备母子,与两位贴身艳婢同返饮马巷旧宅。

    娶亲之日。刘备要从楼桑出发,率领迎亲队伍,前往涿县饮马巷,迎娶发妻。

    刘备与公孙氏故事,北人尽知。少时传艺,以姐弟相称。后入府中,尽心侍奉寡母。虽非出身名门世家,却也身世清白。行事坦荡,未曾有亏。远在洛阳朝堂的当今陛下,亦知公孙氏之贤名。便是与高车和亲,陛下金口玉言,封副伏罗王女为如夫人。不于公孙氏争正妻,足见一般。

    君侯麾下文武,亦多敬重。公孙氏看似孤苦无依,却获无数人望相持。刘备亦深敬爱。

    刘备接触的女性不多。家规又严。关于爱情,似懂非懂。关于夫妻,懵懵懂懂。本想做一个升平盛世中的优哉富家翁,不料乱世将至,躲无可躲。这便只能逆流而进,力挽狂澜。

    临乡侯加冠便娶妻。最欢喜的自然是一众家臣。刘备虽春秋鼎盛,然而早早诞下嫡长子,却大有裨益。君不见,我朝天子多短命,后继无人。幼君继位,无法主政。只能任由亲信干政,外戚弄权。长此以往,江河日下,朝政日非。

    早生嫡长子,临乡侯位便可平稳过渡。且刘备言传身教,嫡子长大亦是明君。

    众家臣来问,临乡伴宫既已建成,何不移居宫中举办成婚大典。

    刘备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他自幼生在楼桑,日日与门前老桑为伴。断难割舍。家中那只老迈昏聩的斗鸡,竟还活着。简直是奇迹。堪称斗鸡界的老寿星。打不打鸣,还有何所谓。整日被供着,已成了和门前五丈桑比肩的奇物。

    前往饮马巷旧宅前,刘备送公孙氏登车。替她放下卷帘时,公孙氏忽问:“娶我,你可甘心?”

    刘备一愣。跟着便笑问:“少时我独自去寻姐姐学剑。寒暑易节,倾囊相授,传我毕生所学。又为我空耗韶华如此多年,姐姐可曾心有不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