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得及收拾清理的废墟。
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的马路,以及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堆砌在周围,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
甚至还有一座宽敞的站台,远远望去能看到上面冒着蒸汽从远处驶来的火车,能看到在车站里在月台上,衣着各异长幼不同的等车人群,甚至仿佛能看到了他们面目中那种幸福骄傲的神情。
而另外的建筑群虽然分部的十分松散,但是占地的面积壮阔的场景却一点也不比之前的小。
从广州港的岸边,也就是如今安置营所在的位置,沿着海岸线一直到澳门、香港,整个区域连成了一片,依托着这三个巨大的港口,周围星罗密布的建立起了无数的工业,农业和军事设施,把这些分布松散但是功能紧密的设施和建筑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香港和澳门,如果从地图上看,就像是一对钳子把广州港护卫在其中,而这两个港口的作用也恰巧如此。
两座港口都是军港,只不过职责和功能不同大小也略有区别而已,其中香港负责远洋的船只和舰队的停靠和驻扎,澳门港口则停留着相对船只较小但是数量众多的近海舰队。
港口中停泊着的无数战舰,虽然朱由校一个都叫不上名字,但是他知道,这些战舰都会是今后大明帝国称雄海外,弘扬国威的神兵利器。
而广州港,则变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商业巨港,来到这里的客商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停泊着无数悬挂着各种旗帜的商船,而这其中唯有船头挂着代表着大明帝国的日月旗帜的船队,才会停靠在港口最好的位置,这也突出了大明帝国独一无二的地位。
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整个港口都是忙碌的,几座冲天而起的巨大吊车就耸立在码头的上方,不停的吊运着各类的货物。
港口四周林立着各式各样的酒家客栈,青楼画舫,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日熄过灯火。
而无论是哪一个区域,都无法忽视那一栋栋高大的粮仓,和几乎随处可见的挂着“兴发银行”匾额的铺子。
脑海中的这幅情景才是朱由校所希望看到的广州城,是他希望自己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而要如愿以偿的建立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
所离不开的就是人力和资金,而人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是来自全世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的行业精英,建设这样一座城市离不开他们的帮助,而包容吸纳则是容纳人才的最好方式。
而最快积累财富和资金的,就莫过于海商贸易了,建立起一座包容开放城市,才能够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来此贸易。
作为一个穿越者的朱由校,明白他所在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思想和民族,相互融合交融碰撞的时代,是一个交流贸易,殖民征服的时代。
身处在这个时代的他必须要去秉持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并且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不落人后,如果固步自封只会是自取灭亡。
既然不能够逆流而上,就只能顺势而为,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会突然转变态度支持并且欢迎移民的原因。
但这一切此时的徐光启并不清楚,而朱由校也并没有把心中所想对他和盘托出,并非是不信任,而是因为他自身的年纪让他无法说服这些身边的人,去相信他这个几乎天方夜谭的畅想。
“徐先生不必担心,明日叫曲总管派人在城北在建立一个临时的安置点,用来安置这些归化的洋人,不会让他们贸然进城和百姓们混在一起引起骚乱的。”
说完这句朱由校赶紧夹了两口菜,吃进了肚子,可是给他饿坏了。
“到时再请些精通洋文的教习,让他们教这些洋人汉语,学会的经过考核的才能归化到我朝,和寻常百姓一样进入城内生活,否则他们不能离开安置营。”
“无论是国人还是洋人,都是有聪明和蠢笨的,而且聪明的人往往是少数,等那些少数人学会了汉语,起码也要三五个月,到时候官府多家宣传百姓们也不会对洋人有太大的误解。”
“等小部分聪明的融入了城中,再过几个月等那些蠢笨的学会了,倒是百姓们也都会对金发碧眼的洋人见怪不怪。”
“对了徐先生应该认识不少精通洋文的教习啊,不如到时候你来推荐几个?”
趁着徐光启思考的时候,朱由校又继续的对着饭菜努力,希望徐光启能多想一会儿,好让他把饭吃完。
“殿下教习的事情下关可以去请,但是这件事还请您三思而后行啊,毕竟此举古今未有啊!”徐光启带着不情愿应承下了这个差事。
“嗝!”打了个嗝的朱由校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一边对徐光启挥着手反问道。
“无妨无妨,现如今日新月异,前所未有的事情多了,这不算什么,而且虽然从来没有过此类的举措,但朝堂上也从没有过明文禁止不是吗?”
徐光启想了一下,还真是,虽然朝堂上许多的官员都觉得洋人是蛮夷,不同礼仪与其交往是有损斯文,但这也只是众人心照不宣的看法。
并没有人真正提议过任何不准洋人归化的章程啊!只要不被禁止的就可以去做,这类事情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都不会变的,所以徐光启也一时没有了反驳的借口。
而且他也看到了朱由校狼吞虎咽的吃相,知道因为自己影响了王爷的用膳,甚至还差点噎到朱由校,所以虽然他心中不是十分赞同觉得这其中有着不少的隐患,但还是没继续说什么,告辞离开了,算是暂时放过了朱由校。
第127章 噩耗连连(上)()
不日汤森主教就带领着澳门方向驶来的船队就抵达了广州港,双方在港口上进行着物资的交接。
广州方面派出由徐光启带队,虽然徐光启本人并不十分赞同这个决策,但是把这样的重任交给别人他也是不放心的,毕竟相对来说他是整个广州城和这些洋人最熟悉,也最了解他们的人,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领了这份差事。
而葡萄牙舰队这一方,汤森主教带着刚刚回到舰队换好了正装的小约翰,还有一些公爵的亲信骑士参加了这个交接的仪式。
徐光启拿出了三份文件。
第一份是澳门无偿归还协议,代表着葡萄牙帝国自愿无偿放弃暂时租借的澳门地区还给明朝。
第二份是无偿援助协议,是葡萄牙帝国本着人道主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原则,为了促进两国友好和平的发展,自愿提供给广州府十船的粮食和必要的金银用以援助当地赈灾。
第三份则是朱由校亲笔题写的“归化令”,有条件的允许广州府治内的洋人归化,成为一个合法的大明公民。
而这三份文件也已经早早的就盖上了朱由校的兴王金印。
而葡萄牙方面,则是由小约翰以代公爵的身份签字盖章,由汤森大主教做证明人,在许多公爵亲信的见证下,一一签署了这份协议。
至于收留小约翰的这个承诺则根本不会出现在任何的书面协议中,他如今住在王府,官方的说法也只不过是收到了王爷的邀请暂住而已。
协议这边签署成功,码头上的准备好的工人就立刻去洋人的海船上搬运粮食去了,至于另一艘装着金银的船则被安排在的晚间,由王府亲军趁着夜色搬运。
协议签署之后的几天曲来福是忙坏了,不但要管着已经建立好的安置营,还要派人去给那些洋人建立临时的安置点。
而且他也发现了,他的这个殿下太有主见和魄力了,几次三番的做出了让他吓破了胆的事情,而他不再殿下身边,却什么也做不了,之前嘱咐好的李忠义也叛变了。
曲来福琢磨着如果李忠义能够平安回来,一定要给他好看。
现在留在殿下身边的老人,他能放心的也就剩下冬梅、春然、兰儿这三个侍女了,可是一想到叮嘱她们看着殿下,如果有异常尽快向自己禀告这也不现实啊。
曲来福不由得摇了摇头,就算这三个侍女听他的,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像李忠义这样随时跟着殿下伺候啊,女子毕竟是女子啊。
思前想去曲来福还是决定不能继续在等下去了,他要尽快回到殿下的身边,不能再任由殿下肆意妄为了,虽然他承认朱由校天资聪慧,异于常人,可是孩子终归是孩子啊,总是做事冲动不顾后果的,他可是答应了娘娘要照顾殿下的,绝不能让殿下在他的眼皮底下再闯什么祸事了。
暗杀两广总督一事一直就是悬在他心头的炸弹,让他整日惶恐不安的生怕事情败露害了殿下。
这日曲来福早早的就处理好了政务,赶到了王府之中像要把他身上的担子卸掉,好留在朱由校的身边随时看管他,为此他特意推荐了之前一直表现的极为出色葛斌来担任这个安置营的主管。
朱由校自然是不知道曲来福的真实想法的,还以为他真的是太累太辛苦了,看到一切都渐渐进入了正轨,也体谅曲来福的辛苦,毕竟当初是他把一个总管赶鸭子硬上架的推了上去。
所以朱由校就没多想,痛快的答应了曲来福的请求,葛斌这个人的能力这些日子一来是有目共睹的,不只是曲来福举荐他,就连徐光启也多次赞赏葛斌的为人,加上他曾经担任了瘟疫营主官,那么复杂的瘟疫营在他的处理下都仅仅有条没出什么乱子,寻常的安置营自然就更不在话下了,由他来接替曲来福的职责朱由校也放心。
朱由校也是希望曲来福能在他身边协助他,这几日离开了李忠义换上了新的侍从,他是好不习惯啊。
可惜朱由校万万没想到,曲来福要待在他的身边是为了限制管束他,而不是协助,如果知道曲来福的真正目的,估计朱由校恨不得再让他去四面八方建几个安置营尽量不要回来。
可惜心里面想着事情的朱由校,恰恰没有注意到。
他的脑中现在心思的全是肇庆府的情况,如今距离他给众人下达的最后时限,只有两天,可是这些人到现在为止毫无音讯啊,这让他如何不担心,毕竟如果时间到了,没有收集到张鸣岗违法乱纪的足够证据,可就是要暗杀他了,这样一来风险就会大大的提高。
正在他担心着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有侍者闯了进来,对他大声喊到。
“王爷,天使到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想跟您禀告。”
“天使?”朱由校看到侍者进来立刻就站了起来,他还以为是肇庆府传来了什么消息,只是没想到是京里来的天使。
带着疑问的接见了这位天使,这位公公朱由校似乎见过?他隐约的觉得他离京的时候王安给他送别的时候好想在他的身边见过这个太监。
果然这位天使的第一句话就自报了门路,果然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太监。
但是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朱由校既震惊又失望。
“王爷,泉州府城内粮仓走水,各地调拨的赈灾粮食几乎损失殆尽!余粮十不满一,奴婢正巧路过泉州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快马过来禀告,希望您能早作准备啊。”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由校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如何也想不到,苦等了这些时日的赈灾粮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一把火就烧没了!这样直接干脆的将几十万石粮食物资一网打尽,烧了个干净。
这把火烧掉了朱由校对这个腐烂到根子里的文官集团,最后一点点的希望,他已经彻底对这些蚕食着大明帝国最后一点血脉的蛀虫们深恶痛绝了。
第128章 噩耗连连(下)()
要说这次走水的事件是个意外,除非朱由校傻了他才会信,几乎可以肯定有幕后黑手暗中操纵这一切。
在他看来泉州府的贪官污吏们同样也脱不了干系,粮食被突然集中到一起,紧接着就发生了走水,以及最后归咎为意外的定性,没有那些当地主政官员的暗中纵容也是办不到的。
“王爷!王爷!泉州府八百里急报到了!”仆人刚离开没多久,又闯了进来禀告道。
“把信使带上来吧。”朱由校挥了挥手对侍者说道。
很快衣着阑珊的信使就来到了厅内。
听着信使的消息和刚刚那位公公所说的几乎相差无几,只不过内容更为详尽了。
信使口中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般模样。
因为城内官仓容量不足,所以许多陆续运达的赈灾物资被囤放在周围临时租用的民房商铺中,这也就导致了物资大量的堆积在一起,为这次走水事件埋下了隐患。
而走水的原因,是因为在存放粮食的坊间之中,有一家生产灯烛的私作坊在夜间偷偷开工不幸点燃了屋子,火势一大顺势就把存放粮草的民居商铺都给点着了。
而这私自生产灯烛的一家人,也都在大火中烧死了整件事情至此算是死无对证了。
朱由校虽然心中气愤万千,但也同样毫无办法,明明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可他却没有任何的证据,只能心中生着闷气。
也就是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个信使的衣着虽然是风尘仆仆的好像在地上滚过,但是靴子上面却异常的干净。
这个发现更让朱由校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的就让人把信使带了下去,打了四十大板,这样他心口堵着的那口气才稍微顺了下去。
王安派来的亲信太监看到王爷出了气,面色好了许多,才敢到他面前告诉他另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原来这些时日的朝堂之中并不平静,党争十分严峻东林党和楚党之间更是剑拔弩张,但是很奇怪的是无论是哪个党派都有意无意的,不停的释放朱由校这个兴王无德昏庸的讯息。
两党攻伐的奏折中,总会混入一些捕风捉影的事件,来抹黑朱由校。
什么年纪轻轻夜宿青楼,什么不懂政务胡乱指挥致使流民四起,等等更有甚者居然拿起了广州的地震说事,说这是昏主当道上天示警。
只不过这样说的那个大臣,已经被万历皇帝一气之下砍了脑袋。
正是这些异常统一的声讨朱由校的声音,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