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古大明-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维这次倒是没推诿,反而一口答应了下来,当着朱由校的面写了数封请柬,盖上了自己的印章,明仆人冒雨送了出去。

    而等朱由校等人离开之后,王维又喊来仆人。这仆人正是那个本该已经出去送信了的仆人。

    王维把仆人手中的信收了回来,然后交代仆人把兴王要宴请粮商的事情,口头的通知给当地的粮商,至于去不去就和他无关了。

    “师爷?这次的地震严重吗?咱们泉州府会不会受到波及?”打发走仆人之后王维有些担心的问。

    “大人放心,小人已经已经派了衙役去各州县查探了,一有情况就会回来禀告的。虽然地震的阵势很大,但是毕竟距离咱们泉州有些距离震感并不强烈,大人您不都没察觉出来?派到城中巡查的衙役回来禀告城中就连一栋倒塌的房屋都没,绝不会出什么大事的。”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王维喃喃道。

    “不过还是小心为上,等下你带人去官仓计算下,府中还有多少官粮食,记得要实数!然后再传本官的命令,从明日起让差役看守四门,遇到流民病患,一律不得进入城内,尤其是广州一带来的!”王维想了下对师爷补充交代着,师爷听到之后就领命干活去了。

    至于王维,在仆人的伺候下飞快的脱下了官府,一头又扎进后院之中,没多久一阵莺莺燕燕之声就从府衙后院传出。。。。。。

    赵家大院,泉州府最大的粮商。

    此时赵老爷刚收到王爷要宴请他们粮商的消息,他也知道其中的缘由。却也没在意,就派了管事带了张三千石粮食的条子,就要打发了这个王爷。而他的儿子这时却站了出来,拦住了管事,悄悄对赵老爷问道

    “爹,那毕竟是个王爷,咱们就拿出来三千石,人都不去会不会不好?”

    “不好?当然不好,甚至还可能得罪这个小王爷。”

    “但你想过没有,咱们需要讨好这个王爷吗?咱们怕得罪他吗?”

    “这兴王可是广州的藩王,而广州的海商这些年来可一直跟咱们竞争,如今好不容易广州遇到天灾,咱们的竞争对手可以说一下子倒了,这时候我们伸手去帮兴王,去帮广州,咱们赵家还在不在泉州混了?别忘了粮铺虽然是咱们赵家的主业,但着海贸才是那只下蛋的金鸡啊!”

    赵家公子似懂非懂的点着头,但神情中还带着担心。

    “不用担心,不光咱们赵家不会派人去,这泉州府任何一家粮商都不会派人去参加这个兴王的宴会,没看王知府都只派了个仆人过来捎个口信。”赵老爷看到儿子懵懂的样子解释道。

    “爹,这个王爷会不会记仇,报复我们啊!”赵公子问。

    “法都不责重,何况是个有名无实的王爷,就算他记仇能怎样?把咱们泉州的粮商全抓起来?还是上疏弹劾咱们?”

    “咱们泉州府又没发生天灾,粮食是咱们自己家的他能弹劾什么?”

    “至于动手把咱们都抓起来强抢,那更不可能除非这兴王疯了,他的王爷也走到头了,你觉得当今陛下会把一更疯子王爷派出来丢人现眼吗?”

    赵公子连忙摇了摇头,此时他明白了他们和这兴王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也不用怕他。

    “爹,那我们涨价啊!这王爷今天收不到粮食明天一定会在城内粮店,大量买粮的。”赵公子突然兴奋的喊到。

    他这一喊提醒了赵老爷,赵老爷立刻叫来了身边的管家。

    “管家去,通知各个粮铺的管事,明日开始粮价翻三倍,不!五倍!”

第90章 准备() 
如同赵老爷所料的那样,受邀的那些那些粮商们,没有一家的家主出席,大多都是派了府里的管事,带着各自愿意捐献的粮条,个别的更是连个下人都没派过来。

    朱由校听到李忠义的禀报,十分恼火气愤,他并不气愤那些粮商们不给他面子。他不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童,觉得自己是王爷就可以上天?

    知道面子这种东西,不是靠别人施舍的,他一个名声不显的小王爷,也不能拿人家怎么样,别人当然未必卖给他面子,也不会怕他之后打击报复。

    但他恼火气恼这些钻进钱眼里的奸商,居然真的只在乎各自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几十万平民百姓的生死。

    他既不是叫花子来乞讨的,更不是强盗会把人扣下强抢他们的粮食,这些人居然只派了下人像是打发叫花子一样应付他。

    安耐住满腔的怒火,朱由校亲自来到粮商管事们的面前,当着他们面把写满了提货凭证的粮条扔进了火盆中。

    “送客。”

    一声令下一直忍气吞声的曲来福和李忠义,就把一群惊慌失措的管事像是撵牲口一样赶了出去。

    曲来福和李忠义心中也有气啊,自家殿下什么身份?宴请这些商贾居然他们还摆起了架子!只是殿下一直没发话,他们心里气愤嘴上却不能说,憋的委屈。这下殿下发话了,他们就一股脑把心里的气都撒在了这些管事的身上。

    生气归生气,朱由校并没有丧失理智和判断,他知道这些粮商既然敢合起伙来不给他面子。就不怕得罪他!

    即使明天的时候他派人去高价收粮,这些人也未必会卖,而且他担心的不止是粮商,他担心整个泉州府的商贾们都合起火来,对广州百姓见死不救!

    招呼过众人,让他们派人连夜去城中一些还开着的医馆药铺,在商贾们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先去收购大量的救灾药材。

    还请来了之前一直跟着的那些大夫郎中,让徐光启连夜带着他们去各个当地的医馆,无论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是诱之以利都尽可能多的聘请些愿意去广州救灾的大夫。

    他还叫来了杨山、钱哲,两位千户,让他们二人从军中挑选些机灵的军士,连夜换好常服,等明日天一亮,就带上钱财去城中的粮铺采购粮食。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刚醒,曲来福等人就来到他面前,汇报连夜整理好的资料。

    他原本也是睡不着的,打算和众人一起连夜整理下船队的货物,估算下船上能装载多少粮食,多少药材,再算算资金上还有多大的缺口。

    毕竟在松江府的时候,他和薛家都已经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换成了各种货物,所剩下的流动资金没有多少,根本不够支持他大肆采购的。

    但是在众人的心中,朱由校这个王爷的分量是远远超过那些灾民的,都不同意他跟着彻夜不休,拗不过众人的朱由校也只能毫无睡意的躺在床上发呆,还好身旁跟着春然这个精通医理的丫鬟,凌晨的时候也不知道点了一炷什么香,他就一觉睡到天亮了。

    听完了众人的汇报,朱由校了解到广州府附近一带,大概有四五十万居民,受灾的可能占到一半。而这个数字只是一个保守的估算,实际的居民和受灾的人数一定会超过这个数量。

    几十万的灾民啊,朱由校想想都头皮发麻。曲来福和徐光启商议了把骑兵的马匹,和火枪军的火炮这些都暂时留在泉州,然后随军的家属们也暂且留下,这样能空出来大量的位置来运载粮食这些救灾用的物资。

    朱由校听后,也同意了。在当今这个暂时四海升平的年月,除非这泉州城里的人都变成了丧尸,不然绝对不会有人,敢对朱由校这个王爷留下的货和人,打什么歪主意。

    但事情并不止这么简单,经过几人的连夜估算,平均一艘船能够满载粮食一千五百石,整个船队,精简之后可以空出来大概有六十艘,如果一次都装满可以装载九万石!而平均估算一个成年人一年所食的稻米也就一石。九万石从数字上看,似乎一次的运输就可以解决广州几个月的粮食危机。

    而事实却也并非如此。首先九万石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朱由校现在既没有那么多钱,也不可能从粮商手中买到如此多的粮食。

    其次就是地震之后加上水患,当地各种农作物一定是绝收了,牲畜估计也十不存一,这种情况下,如果单靠稻米充饥,一万石最多也只够二三十万的灾民一周的口粮。

    最终朱由校决定,兵分两路!把船队一分为二由他带着六十艘船只,今天傍晚之前收购满四万石,然后连夜启程先赶赴广州救灾,而剩下四十艘则由徐光启和江哲率领,赶赴江南一带收购粮食。并且写了封折子让人八百里加急送进京中。

    不出朱由校的意料,很快就有去粮铺收完粮食的军士回来禀告,粮价翻了五倍。他们的钱已经花光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乔装打扮的军士回来又领上钱继续去,朱由校手中的钱渐渐花光了。

    叫来了薛明礼,没等开口。

    薛明礼就表示可以把双方联手收购的货物卖掉,换成钱粮以供朱由校救灾。

    “本王救你们薛家一次,你们助本王一回,从此之后薛家就不欠本王什么了。”朱由校感动的说,虽然他明知道薛家不会拒绝,但是当他听到,薛明礼愿意在他困难之时伸出援手的时候,还是很感动。

    “殿下说的哪里话?举手之劳怎能抵过殿下活命之恩?”薛明礼说着就要跪下。

    朱由校看到之后连忙扶起他,这一扶是真心的尊敬,不希望他在自己面前卑躬屈膝,而不是往常那种因为自己的不习惯,随意的打发。

    起身之后的薛明礼告诉他。商人们一定会把货物的价值压得极低,而且他们携带的货物本身数量就极其庞大,如果一次出掉,更是会血本无归。

    船舱如果分开运输,一次只能装载最多四万石的粮食,就算价格翻了五倍有余,四万石也只要十二万两,再加上千石左右的药材,一次最多也只能运送十五万两银子的货物,所以不建议一次把货物都低价出掉。

    而是先出掉一部分给港口的海商,反正他们也是来泉州府进货的,跟泉州方面的关系不深,出给他们货物的价格不会被压得太狠。

    然后再让去江南的船队带一部分回到江南卖掉,换成粮食运回泉州,剩下的暂且放在泉州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也提议让他的两个儿子跟着徐大人和江千户一起去,他们二人自幼便跟着他经商,早就能独当一面了,有二人跟着收粮出货,也更为稳妥。

    朱由校很高兴,他觉得薛家在此时此刻,才真正上了他的船,他也相信这两人不是什么草包,跟着去一定能够帮上忙,就同意了。

    而薛明礼也很高兴,因为殿下并没有反感他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且还许诺了如果事情办得好,以后等兴发银行建立起来的时候,让他的两个儿子当什么行长?

第91章 应对()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所幸当机立断,薛明礼立刻就去联系了港口中的海商,把船队中大量的丝茶低价卖给了他们,而海商们也乐意捡这个便宜。

    很快就凑够了收购粮食的钱财,但朱由校随后发现,他派出去的乔装打扮的军士已经暴露了,再也不能从粮铺里收到粮食。

    无论是花几倍的价格,只要是陌生的外地人。所有的粮铺,一律是不卖的!

    截止到目前为止,运到港口的粮食只有一万石。草药粗布这些因为下手早倒是在商铺禁售之前,买了不少。

    另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是徐光启和昨夜带出去的那些大夫们,经过彻夜的联络,带回了几十名愿意赶赴广州医治灾民的郎中。

    粮食不够,朱由校也不能坐以待毙。他曾气愤的想过,去府衙让王知府把这些囤积粮食的奸商都抓起来,或者是禁止他们停售粮食。

    但是很快这个想法就被他打消了。因为这些粮商并不傻,他们这么做只是针对他,针对广州的灾民。

    泉州府当地的居民依旧可以正常在粮铺购买粮食,粮商们绝对已经想好了对策,而王知府也不大可能站在他这边。

    冷静下来之后,朱由校的脑中飞快想着,很快就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但又是迫不得已的方法。

    他派人用高价临时租用了港口附件的一个集市,动员了军队,随军的家属,还有薛家的人,让其中有过些经商经验,或是能说会道的人,在集市上负责帮他卖货。

    所卖的就是船上运送的,那些原本要高价出口的货物。

    而这个集市和寻常集市最大区别就是不收金银,采取的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可以用粮食,用腌制好的山珍野货,甚至是已经旧了的衣物,只要是洗干净的能穿的,都可以在集市上抵价换购绫罗绸缎,茶糖瓷器。

    平时那些一石粮才能换到的一斤茶,在集市上,只需要二担粮就能换到,相当于打了两折。瓷器,丝绸锦缎也都是如此,让人能够用相当于普通布匹的粮食,就能换到上好的苏杭锦缎。

    朱由校相信,他所给出的价格,民众们一定会过来争相换购,同样的价格,与其把利润都给和他作对的奸商,还不如让利于民,使普罗大众能够从中到实惠,而他也能落得个好名声。

    同时他也相信,粮商们不敢对本地的居民随意涨价,或者不卖粮食,因为泉州府才是这些人的根基,他们不敢轻易的坏了自己的名声自毁根基。

    假如这些商人真的敢这样做,朱由校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站出来,命令知府去抓捕这些哄抬当地物价,囤货奇居的奸商们。

    朱由校给这个以物换物,筹集赈灾物资的活动,起了个名号:

    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慈善义购”,他把这次活动是是为了救济广州灾民,不为赚钱,自己拿出货物做补贴回馈给爱心人士。都写了下来。

    派刚刚忙完回来的徐光启,带着几十匹布匹,去找到当地的书院,请书院里的师生帮忙,写成几百幅换粮赈灾的条幅和传单。

    然后再叫上军中嗓门比较大的军士,和比较圆滑激灵的,两个一组搭档,拿着那些写好的条幅和传单,满城的宣传。

    效果十分显著,经过一上午的宣传,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凑了近三万两的粮食,还有两船够十几万人穿戴的旧衣服。

    朱由校远远的在船楼上,看着远处密密麻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