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古大明-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失踪而哭哭啼啼,或是埋怨什么,也不像李霍氏一样一直闷闷不乐。

    皇甫颜告诉朱由校,丈夫既然是个军人,就做好了随时牺牲阵亡的准备,而她作为妻子,也已经做好了随时可能失去丈夫的准备,死亡只不过是上天注定的结局,让他不要自责。

    但同时她也不相信他的丈夫,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连个尸首都没有,她跪在朱由校面前,告诉朱由校她不要丈夫的抚恤金,请求他能够继续派人寻找他的丈夫,不要放弃。

    朱由校答应了她的请求,他无法拒绝

    离开之前他询问了两人,想不想换个更舒适的环境,但是被两人拒绝了,她们已经习惯了周围的邻居,而且自认为身份有别,就算把他们安排到好的住处两人也难以适应。

    朱由校听了之后也觉得在理,就没有强求。但是考虑到两人一个身怀六甲,一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他就让人去把一直在他这,吃干饭的莲儿叫了过来,让她在船上的这段时间就留下来照顾两人,算是报答他的搭救之恩。

    这件事情过后,朱由校一直都没有闲着,一连几天都跟薛明礼在探讨如何在广州开办一家钱庄,开办一家和天下间所有钱庄票号都不同的,一个更加先进的金融机构。

    不单单是简单的银钱兑换,汇兑业务,而是容纳了存款借贷,结算兑换,交易担保,信用评估,等等一系列现代银行所具备的更加复杂多样的业务新型钱庄。

    而这样一家新型的钱庄,自然也要有一个新的名称,因为前世的关系,朱由校自然就想到了银行二字。所以这家还没成立的银行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兴发银行!

    光成立一家银行还不行,考虑到现今海外贸易的昌盛,和广州独特的地理位置。

    朱由校叫来了徐光启,曲来福等人,一同商议了利用他兴王的身份和特权,把澳门和香港两地重从洋人的手中收回来,然后重新改造,港口扩容,使其成为大明朝最大的出海港。

    这个提议经过了众人的探讨,一致通过了,毕竟港澳两地一直就是大明朝的,租借和暂留都是地方官府私自签订的,并且没有明确的时限,只要朱由校这个兴王愿意,收回两地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在法理上也说得通。

    而两地洋人,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些海商和来到远东寻找发财途径的冒险家,他们的流动性很大,对于土地也没有太大的追求,即使强行收回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抵触。

    而相对的其中还有不少的洋人,羡慕明朝的富饶,希望能够来到广州等地生活定居,但却一直未被允许,所以才勉强留在港澳两地生活。

    “如果殿下到了广州之后允许洋人进城定居生活,洋人们欢迎都来不及,怎么还会有抵触?下官熟悉洋人们的语言,并且和他们一些传教士熟悉,等到了广州后下官去和洋人谈判。”徐光启如是说道。

    收回了港澳两地,自然就不能和之前一样,什么海商贸易都没有税收,到时候在两地的港口开设海关,组建水师严厉打击走私贸易。通过朱由校的兴王身份,和洋人们达成协议从而垄断广州腹地,乃至东南沿海一带的海商贸易。

    这样既可以通过海贸积攒大量的金银,还能排挤掉一些当地依靠海贸发家的富户,把他们挤出远洋贸易的圈子,让他们能够转而专心的经营实业,这种能够带动当地民众一起富裕的生意中来。

    而海贸带来的丰厚利润,可以让朱由校在短时间内,把广州快速的发展起来。

    能够在当地兴建各种农业工业的设施,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兴建学堂书院,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也能为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能够兴修水利,拓展港口,修缮道路,投资当地的基础建设。

    夜里,朱由校独自一人在船舱中,从装着金印宝册的重要箱子中,拿出了一直放在里面的手机。

    打开手机他最在意的就是电量,70%看来就算不用电池也坚持不了多久,他打开了唯一有用的几本明朝,略过了其中绝大的篇幅,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中关于农业、工业、金融、等等可能对他有用的段落。

    大致的浏览一遍之后,朱由校是喜忧参半。中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有涉猎,但却都是笼统的片面的,根本没办法照着做,甚至有些更是毫无逻辑的。

    但令他高兴的是,书中有许许多多来自后世的经验和概念,能够让他从中有所领悟。

    举个例子,书中几乎都写到的高炉炼钢法,解释都很简单。

    无外乎字面上一个高大的炉子,能密封耐温,底下用一个大火炉加热,融化高炉中的铁,然后在一旁再起一个热风炉,用管道连接这个火炉到高炉下面,使其能够连续供给高炉冶炼所需的热风。

    具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制作?却都没有描述,而那些对朱由校来说也并不重要。

    他只需要提出一个方案,大致的指明一个方向,剩下的就交给其他人慢慢研究就好了,相对于研发和实验来说,那个正确的目标却更为难得,而他已经掌握许许多多的正确答案。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先知!

第88章 海啸?() 
海上航行的日子,总是无趣的漫长的,这日船队刚途径泉州府,朱由校为了能早点摆脱无聊的航程,早点到达广州,船队都没停靠下来补给。只是派了几艘船只停靠采买些物资。

    而旗舰上,朱由校把众人好不容易都凑在一起,弄了一个巨大的铁锅,命人从泉州买回了几只鲜活的牛羊,弄了一场在船上的露天火锅宴。

    宴席没有太多的拘谨,除了正东的主座是朱由校的位置,其他人都是随意落座的。

    除了朱由校身边的亲近之人,席间还请了薛明礼一家,可惜他只带了两个儿子前来赴宴。还有徐光启一家,徐光启带着他老实的旗子,还有八九岁大的孩子。

    叶知秋一家三口,还有沐瑾汐,沐晚歌姐弟俩也在其中,毕竟过了泉州府下一站就是广州府了,到时候她们姐弟也就走了,算做临行的告别。

    也想过去叫来皇甫颜和李霍氏,但是考虑到两人可能难以适应就作罢了,只是命人带了些吃食给二人送去。

    席间十分热闹,朱由校毫无架子的给众人讲着后世好笑的笑话,逗得众人哈哈大乐。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的众人,在曾经在宫内参加过一次老人的带领下,渐渐也都放下了鼓励,敞开了吃,敞开了喝,也敞开了乐。

    冬梅凑在沐瑾汐姐弟身边,偷瞄着朱由校,悄悄的讲着他的糗事,逗得两人抿嘴苦笑。至少沐瑾汐是抿嘴笑了,她弟弟沐晚歌似乎只能捂着面具

    叶知秋的女儿嬛儿,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正偷偷对徐光启的小儿子徐翼做着鬼脸,气的徐翼这个小豆丁在一旁张牙舞爪的。

    曲来福和徐光启两人凑在一起,烧了壶老酒,正津津有味的抿着酒,相谈甚欢。

    而此时朱由校一个在甲板上吹着海风,欣赏海上的美景感慨万千。

    此时的船队四散开来,每艘船的距离相隔百米,浩浩汤汤犹如一条水中长龙,千帆争渡夕阳的黄昏洒在帆上,仿佛在船帆上铺上了层金粉,整个船队就像一条金甲巨龙欲要腾空而起!

    而远处夕阳西陲,在海平面上上演了一场红霞映空的绝美景色,一时引得众人停下来各自的事情,驻足观看。

    朱由校看着这有些凄美的红霞,一时间有些说不出的伤感,心中也隐约有些不安。这红霞美的如此妖艳。。。。。

    徐光启和曲来福也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停下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不同于曲来福一脸惊讶痴迷的表情,徐光启从起初的惊艳中回过神来,反而皱着眉,似乎想到了什么。

    忽然远处传来了一阵鸟鸣之声,不是一只两只,而是千万只,在众人愣神的功夫,万鸟腾空之景就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顿时朱由校和徐光启两人眼中精光一闪,似乎知道了写什么,正当徐光启急忙来到朱由校身边

    “地”字刚出口。

    就看到远处晴空激浪,随之传来一阵“轰隆”的裂空之声。

    随着朱由校的一声“海啸!赶紧都会船舱!”

    众人顾不得收拾甲板上的东西,有些慌乱的跑回船舱中,几乎是刚关上舱门。一阵晃动传来众人都站立不稳,随即浪花拍打舱门的身影就传入了众人耳中,所幸这海浪来得急去的也快,没一会儿功夫就浪头就过去了,船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风平浪静之后众人各自回到船中,曲来福带着人去统计船队的损失。

    除了几名不行落水的被救起来的船员,就只有两艘相距过近的船只擦碰到了一起,没有造成太大破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终结。

    徐光启来到朱有效身旁小声的禀告:

    “殿下,此次海啸绝不简单啊!”

    “红霞映天乃是地震之诏,而先前飞过的鸟群中,除了海鸟之外,还有许多陆地上的鸟类。”

    “前方恐怕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啊!而方向正是广州府一带。。。。。”

    朱由校脸色难看,在他的记忆中和他引为依仗的那些晚明中,并没有广州府一带地震的记载,这让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有些急躁的对徐光启问道:

    “徐大人,天文水利你都是专家,能不能推断下这次地震大概会造成多大的破坏!”

    徐光启知道事情紧急,也就没有虚伪客套,叫人去拿来地图仪器,带着朱由校又来到甲板上,让人去请来了熟悉当地海况的船长,经过了一系列的推敲测算。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此次地震的中心一带正是广州城附近,振幅也不小。

    因为当地沿海多雨,所以房屋多是木质的,根本无法承受这种程度的地震,恐怕当地一带十室九陷。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木质结构的原因,而且此时刚到傍晚,当地民众还没入睡,即便是房屋损毁的严重,当地的应该也不算大。

    不过随后徐光启就告诉了朱由校另一个不好的消息。

    “殿下,下官刚刚观测了下天文,恐怕不久之后就有一场暴雨。。。。。”

    地震之后再突逢暴雨,到时水患爆发,这广州一带恐怕遍地狼藉啊。

    想到此处,朱由校心中有了决断,他既然来了,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一定要做些什么,把民众的灾情降到最低。

    “返航!”朱由校当机立断就下达了这个命令。他们的船上所携带的都是货物,对于抗震救灾没有什么帮助,就算这样去了,也只不过会增加当地的压力。

    而船队刚刚路过泉州府不久,加快航程,今夜就能赶到泉州府。

    把船上的货物都卸掉,在泉州本地收购好粮食、药材、布匹等救灾的物资。这样在赶到广州再能救济当地灾民!

    在放航的途中,朱由校又一次叫来人众人,商议如何能够快速的采购赈灾物资,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救济灾民。

    众人都提议让朱由校先去拜访当地知府,让知府从中协助,调拨馆官仓和义仓的粮食用来救灾。

    朱由校也觉得众人的提议在理,但他没想到当地的知府会对他百般推诿

第89章 门前雪() 
船队抵达泉州港的时候,夜已经完全深了下来,外面还下着倾盆的大雨。

    顾不得外面的疾风骤雨,朱由校带着人就径直来到了泉州知府的府衙,见到了当地的知府——张维。

    刚迈进府衙的大门,张维便急匆匆,有些慌乱的迎了出来拱手喊到:

    “王爷驾到,下官未能远迎真是罪过。”

    “张知府不必多礼,刚刚的地震你们感受到了吗?”朱由校挥手打断了他的客气问道。

    “地震?”张维显得有些茫然,好像对此事毫不知情,这时他身旁的师爷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他才恍然大悟。

    朱由校见到这幅情景,便明白这个张知府必定是个庸碌之辈,附近发生了地震这么大的事情,过了几个时辰了他居然毫不知情?

    一时也失去了和他商谈赈灾对策的兴致,就把众人商议好,希望能够用他船上的货物留在府衙中做抵押,然后通过从泉州府的官仓中借调些粮食,让他能够赶赴广州救济当地的灾民这事告诉了他。

    却没想到张维听到之后连连摇头,不同意他的方案,先是推诿说此次地震甚广,泉州府周边也有损毁,官仓的粮食还要留着以备不时之需,防止灾民波及到他们当地。任朱由校等人说破了嘴,他也不松口,就咬定了粮食不能给。

    还劝朱由校,暂且先别赶赴广州,而是应该暂且留在泉州府,等他派人去当地打听下情况再说。

    “大灾过后一定会很乱,甚至稍有不慎会激起民乱,王爷您贤身贵体的,还是别去趟这趟浑水了。留在泉州府,和下官一起把此事禀报上去,等着朝廷派来赈灾就好了。”

    见他如此推诿,朱由校恩威并施都用了。吓唬他如果不给他粮食赈灾,就上书弹劾他。也许诺了如果事情办得好,他就亲自写信替他向陛下请功。甚至承诺了如果因为调粮而出现一切后果,都由他一力承担,但王知府依旧不为所动,就是不同意从放粮。

    心中虽然气愤这王知府的庸碌无为,胆小怕事,但他也无可奈何。

    当时明朝的官场风气就是这样,各扫门前雪。帮你是义气,不帮是本份,尤其是泉州府这样沿海富裕的州府,为首的官员都是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王维的态度虽然出乎朱由校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众人来之前商议的时候,徐光启也像他提过这种可能,并做出了预案,只不过当时的朱由校没有在意而已。

    但是现在也只能按照徐光启提出的第二套方案执行了。他请王维知府替他代为联络当地的粮商,请他们赴宴。

    王维这次倒是没推诿,反而一口答应了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