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势- 第5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装备的代化。不仅在战事中受到损失的6师团要尽快补足。其他装备兵员物资更要大力拓展。你明白么?寺内君。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为国防源源不断的供应和保障——在适当的关头后|一步。不是懦夫。而是为了更好的教训敌人。”

    “感谢您对陆军。”

    的国力才能为国防源源不断的供应和保障——在适当的关头后退一步。不是懦夫。而是为了更好的教训敌人。”

    “感谢您对陆军的厚爱。”

    。。。

【第229章】大局走势(1)() 
中日正式结束有关关东州附近的冲突以后,最为额手相庆的,自然非英国莫属。代表英国舆论喉舌的泰晤士报和在中国的宇林西报都发表了观察家文章,高度赞扬这种“来之不易”的和平,认为是两国政府首脑的智慧结晶,更是大英帝国为了远东秩序不遗余力奔走的最好奖赏。现在,一个盟国、一个对英国负有重大价值的国家终于可以得到消停,不要说英国在其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单就避免了这个国家陷入混乱和内耗,便是了不起的功绩。对于中国而言,虽然都惊呼要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但依旧隐约乐观地认为,中国实力的壮大对英国是一件好事,说明东亚的力量开始恢复了制衡因素——这是唐宁街一贯喜欢玩弄离岸平衡手的家伙最喜欢的局面。

    事情明摆着,中国和日本,一个亚洲最大的国家,一个亚洲最强的国家至此将陷入更为敌对的状态,双方能有求于谁呢?自然只有大不列颠。

    对中日结束冲突状态恢复和平表示谨慎乐观的是美国。从美国的真实心理来考虑,是极端希望中日再继续斗争下去的,这将更有利于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扩展,而且,美国可以利用优越地超然地位,与双方进行经贸合作,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目前全部力量都陷于欧陆的英国所不能比拟的。

    就在远东局势出现关键性转折的当口,欧陆形势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坦能堡战役以后,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联手组成的东线双头指挥已经确立了对整个东线兵力的威信和调度权力,打得俄军闻风丧胆,几乎不敢与其正面对撼,但是,奥匈帝国的部队还是一如既往地孱弱。俄国在德国人那里丢掉了近100万的兵力,却也给奥地利人造成了80万的伤亡,而德国人的伤亡还不到15万,非但如此,德国人将俄国势力完全驱逐出东普鲁士外还几乎控制了俄属波兰,但奥地利的上西里西亚差点就被俄国人完全控制。两个德意志民族的兄弟战斗力相差如此悬殊,到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决定战争命运的还在于西。线,但在围攻巴黎战役失败后,德国人推进的步伐便变得止步不前,虽然从战果来说,德国不但深入控制了法国近六分之一的国土,而且还给英法俩军造成了约195万的伤亡——这几乎等于战前法、英两国常备陆军的总数,但英法如同缠人的牛皮糖一样,总是在危急关头迸发出血性,弄得德国人郁闷不已,从12月到4月,整整4个月的时间,双方在战壕里进行交战,每天都以拼消耗的速度来维持战争。

    面对战争长期化和僵持化的局。面,威廉二世坐不住了,因为一旦陷入长时间战争,以德国的国力和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态势是不可能长久支撑的。这无论从资源还是战略机动空间考虑,都对于德国不利。况且,在战斗力上,虽然英法俄三国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德国,但都胜出奥匈帝国——为了这个惹出麻烦的盟国,德国不仅要发挥救火队员的作用,更要有耐心和涵养听取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面对战略上的困境,威廉二世。发现了自己在选择上的无奈。

    第一,消耗战是打不起的,即便德国可以在伤亡人。数上造就有利于本国的比例,也架不住英法俄三国联合起来的人口优势和后备兵员优势;

    第二,德国目前暂时占优的局面如果没有巩固措。施是很难维持的,英法两国的主力部队已经都几乎补充了一茬,而德国还是在依战前准备的精锐部队顶在第一线,一旦德国也进行后备力量轮换,会迅速削减自身的优势;

    第三,对战争至关重要的物资储备而言,由于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封锁着北海,德国大洋舰队几乎成为存在舰队,除了本土战前储备的物资和开战后陆续抢运的物资,德国机会不可能得到增补的来源,德国哪怕不在战场上失利,也终将被饥荒和灾难困死。——说道这里,威廉二世心里隐约还有些感谢东方的小兄弟,如不是中国在战前以抵债、偿付利息等方式向德国交付了一大批战略物资,形成强制储备,到现在局面恐怕更加窘迫。当然,他是不会知道穿越者是故意利用先知优势进行提前布局的;

    第四,东线也很。难打开缺口,小毛奇一再用拿破仑的例子来劝解威廉二世,让他不要再东线投入过甚,否则,广袤的俄国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吧投入进去的德军吸收干净,而是要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话说起来容易,办起来却难,鲁登道夫不止一次地抱怨过了,俄国人便像永远都铲除不干净的野草,消灭了他10个师,过了一个月,又会有更多的、新的部队冒出来,这简直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生产速度。

    以局势而言,能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第一条,迅速在西线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马恩河会战后形成的战壕战形势让德国速决战的一切努力都成了徒劳。哪怕拥有铁甲车优势,还是无法打破连绵堡垒和壕沟组建起来的防御网,况且,针对铁甲车的战术在不断演练,德国人每天都要损失铁甲车。第二条,解决东线问题,腾出全部精力来解决西线问题,威廉二世甚至都想好了,到时候便让奥地利小伙计担任占领军的角色,而把德国部队解放出来,虽然鲁登道夫集团目前的兵力还不到30万,但依旧能够取得进展,但这层意思刚刚抖出,小毛奇和鲁登道夫的意见却是惊人的一致——反对,认为在短期内无法实现;最后,只剩下还没有尝试的第三条,打破英国海上封锁,从根本上改变战略封锁和战略僵持的劣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威廉二世需要找他的海军总管家——提尔皮茨商量。

    面对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提尔皮茨既兴奋又无奈,说兴奋,开战以来德国海军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虽然离开青岛港的舰队给协约国的海上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在这个时间,已经是基本解决的问题了,只要无法获得支援,再强大的德国分舰队也逃拖不了被英国人赶尽杀绝的局面。强大的英国主力舰队则始终驻守在斯卡帕湾而不曾分散,死死盯住了德国的大洋舰队,使其多半时间困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为存在舰队,威廉二世一再心疼他的军舰会在作战中遭到损失而拒绝海军公海舰队的出海作战,现在有机会打破这种尴尬,如何能不让人兴奋呢?说无奈,是因为德国公海舰队只有18艘战列舰,而皇家海军本土主力舰队有33艘,几乎是1:2的列斯和,再加上资源需要优先保障作战供应,德国已不可能通过迅速造舰来弥补劣势,因此,提尔皮茨一直无奈地认为,在能增加更多战列舰之前,德国公海舰队难以向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发起决战性的挑战。

    现在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已经下达,在陆军已经全面开花的基础上,海军必须有所动作,否则,提尔皮茨自己都觉得无法忍受,那么,只能抓住机会拼了——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威廉二世的训话,“要通过合理的战术进行交战,利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来消耗可恨的英国佬,至少要打沉他们82艘,绝对不能超过3个”

    这真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但身边的参谋班子却用一套新战术坚定了提尔皮茨的信心——先以少数战列舰和巡洋舰沿着英国沿海地区开始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袭击,诱使部分英国舰队前出,然后择机集中公海舰队主力对其聚歼,继而在决战中击败英国主力舰队。

    这几乎是唯一能够实现的方案了,经过痛苦的抉择,提尔皮茨决定尝试一下,哪怕失败,也比困守在港口无所事事要来得好。

    日德兰海战打响了,因为种种的变故与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这场战事提前了1年多便展开了,秦时竹等穿越者最为关注的细节问题——德国海军联络密码的泄lou问题因为没有军舰被击沉后打捞出水而保持了完整性,这便使得这场战争成为纯战术的较量。

    正在德国学习潜艇的陈若愚等人随队亲身经历了整个交战过程,战果着实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在杰里科指挥的主力舰队赶到前,由贝蒂指挥的前哨舰队被德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狮号、虎号、“不倦”号和“玛丽女王”号四艘战列巡洋舰遭到了德国人早有准备的迎头痛击,薄皮大馅的战列巡洋舰几乎成为德国人训练的靶标,三沉一伤,若不是杰里科直接赶到,贝蒂所在的第4艘恐怕也要到海里去报到然后,便是英国主力舰队对德国公海舰队的硬撼。

    果真如同威廉二世预料的那样,德国人击沉了3艘战列巡洋舰,2艘前无畏舰,1艘无畏舰,4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的成果,自己付出的代价不过2艘主力舰、1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

    可惜,德国人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在战略上,仍然没有能够打破英国的封锁。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失败了。

    三条道路都走不通,德意志帝国的战略危机便开始接踵而来

    。。。

【第230章】大局走势(2)() 
ps:最近几章将是各种事件和信息的堆积,对后续发展比较重要,但不展开写了,以叙述交代为主,推进会比较快,请大家包涵。

    ++++++++++++++++++++++++++++++++++++++++++++++++++++++++++++++++++++++

    1915年6月19日,正是北京城已经开始初夏躁动的季节了,国防军盛大的胜利阅兵式将要在人民广场举行。

    在中日有关协定正式签署后,不管中下级官兵如何激烈反对,甚至纷纷血书上谏都没有能够改变决策的意志,所有围攻关东州的军队都开始了撤退。关东州所有的战略要地,除了海边的码头和关东都督府外,已经悉数掌握在国防军手中,甚至民众已经做好了迎接国防军举行胜利式的准备,但军队却如潮水一般哗啦啦地退去。让躲在最后据点里的大谷和仁田等人有了从死到生的切身感受。

    解围命令下达得很快,感情上虽然难以服从,但命令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无论是李杜和郭松龄这样的嫡系心腹,还是吴佩孚这样的后来者,都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表示坚决拥护总统决定,坚决执行大本营的命令。

    只有在基层,许多将士一边噙着热泪,一边破口大骂外交部的“卖国外交”进行撤退。对此,秦时竹有第一,直接澄清外交部的责任,以总统的名义将事情揽了过来,光这一条,原本已经因为压力和千夫所指而差点辞职的陆征祥就感激涕零——若是袁世凯,恐怕会直接拿自己当替罪羊罢;第二,不对下进行解释,只让各部队主官说明两句话,一句是——“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哪怕是错误的命令,在得到纠正之前,也要先服从”,一句是——“有情绪可以发泄,骂主官也可以,骂总统也行,但是不能违反军纪”

    这这件事上,葛洪义、陆尚荣。等人都知道秦时竹的用心,也知道他的委屈,但任何辩解乃至解释都是徒劳无益的,只能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为了军队长官的威信,秦时竹还专门驳回了国防军中将以上将领联名呈递要求继续战事的请愿书,骂他们都是糊涂蛋!这样一来,秦时竹以自己威信受损为代价,挽回了各部队长官的威信,保护了他们的形象。葛洪义曾经打趣道:‘现在全中国都是爱国人士,就你一个卖国贼。”

    秦时竹手一摊:“有什么办法呢?除。了我,还有谁有这个资格卖国呢?要卖,也得先让我卖!”

    因为这些事情的耽搁,原本4月15。日大军回撤就要举行阅兵典礼的,秦时竹故意拖了2个月之久。意图用时间来冲淡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时竹的努力收到了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三件足以令人引起高度。关注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国防部拟定了战事抚恤计划,在大。本营联席会议上讨论时,文官政府绝大多数都不同意,因为总体数额高达1900万,几乎相当于战事开支的三分之一。国防军在战事中伤亡总人数在3万余,按照原来的规划,差不多人均600元的标准,这个标准,老实说不高——国防军一年的平均薪酬都有120元,战时又是双倍,但财政很难接受这样的数字。甚至于,在议会讨论时,绝大多数议员都是持反对态度的,当然,不反对厚恤,只强调改变方式,要求用诸如免税、分发土地、子女免费入学、按月发给抚恤金等等的方式加以变通。但这样一来,迅速地使军队系统和文官系统产生了矛盾,从上到下一致的声讨。

    第二件事情是,由于战争导致了辽东战区的破。坏与人民流离失所,需要安置,安置费用经过匡算,差不多有1000万元之数,这笔钱哪里出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第三件事情便。是,在解围关东州和胜利阅兵式的中间那2个月的时间里,依据约定,国防军接收了胶州湾防务,所有驻守当地的德军被解除武装后听候发落,英国方面破天荒地同意由中方安排远洋轮船将这些德国人安排送到德国,英国方面保证不采取敌对措施或行动——如果英国不能承诺,中方则表示,将只接收胶州湾,不解除德人武装,而将他们都赶到德属租界区,一想起租界区成群的武装德军,英国人毛骨悚然,自然只能允许。

    接收完胶州湾后,军队的心理已经渐渐平定下来,稍微有头脑的都在思考对策、权衡利弊——失去关东州固然有些可惜,但在没有强大的海防之强,拿回来也没什么实际用途,倒不如吧这个烂摊子甩给日本人。

    而第一、二两件事,立刻便在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