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势-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场浩劫――本来是这个国家改朝换代的惯例护**的总司令毫无疑问是身居东北巡阅使的秦时竹,但和往常一样,这位巡阅使居于沈阳没有动作,战事是由他的得力部下和亲密战友陆尚荣全权指挥地,曾经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他们之间有矛盾,但现在看来。很可能是这位狡猾的巡阅使所释放出来的假情报,至少从这场战事中无法得出这个结论,得知是曾经镇压过京城兵变(袁世凯就职前夕他的北洋军所发起的)将军前来接管首都,中国民众普遍松了口气,虽然北京目前已开始戒严,但据说只是为了搜捕侥幸漏网的袁世凯和北洋集团高级官员(包括现任总理段祺瑞)。

    考虑到现状。为了维护帝国的利益,我们将不得不与这位巡阅使阁下打交道,如果不出意外地话,他将是中国下任最高领袖,早一点接触比晚一点接触更符合我国的利益,我倾向性地认为,为了建立必要而稳固的统治,他会寻求各大强国的支持,如果我们能提供给他这种支持,无疑对他来说是非常关键。能不能抢在德国前面进一步扩大帝国的在华利益。并确保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程度系于这种政策当然,凡事都有两面。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以前了解地不够,对他的心理动向和决策机制也存在着误解,我的意思是,还是需要平衡。我们需要用议会的力量来平衡政府的力量,用地方的力量来平衡中央的力量。南方的冯国璋将军已经和我们进行了接触,自从战争开始以来,他一直同袁世凯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关系我们应该可以利用,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大利益所在,因此需要一个平衡机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帝国地力量

    朱尔典地报告洋洋洒洒写了一通,总结起来无非是三条:一、袁世凯不行了,英国需要物色一个新的代理人来保证在华利益;二、秦时竹占得了先机,为了避免更多地麻烦,可以和其合作,如果他能满足英国方面的要求,则可以对其进行支持;三、为了进行必要的防备和玩弄一贯分而治之的手段,建议在中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扶持一个地方势力以平衡秦时竹的权力,冯国璋看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领事先生,非常抱歉由于这几天军情紧张,我到现在才能抽空和您会见。”秦时竹还是那副不愠不火的模样,“关于此次战争的性质,在战争开始的讨伐布告中已经说明得很清楚了,目的就在于铲除袁世凯这个野心家、阴谋家,恢复已经被他践踏了的民主秩序、宪政秩序和法律秩序。对于各外国友人的关注,我们也声表遗憾,说实在的我也不是很愿意看到这一幕的发生,这是中国的悲剧,中华民族的悲剧。不过,战争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恢复秩序,恢复公正最有效的方式,这一点我恳请各国予以理解和同情。”

    领事点点头,这种冠冕堂皇的官方套话,谁不会说呢?若是面前的人是袁世凯,说不定还比秦时竹说得更加动听。

    “关于战争进程,我是希望尽快结束的,战争的目的只是反对袁世凯和他的一小撮同伙,不是反对广大人民,更不是反对所有民众,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有不少北洋军的部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在与我们为敌,在这种局势下,消灭他们是我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决策。同时,为了搜寻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下落,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北京城已经进行了戒严,我相信他们是躲不到哪里去的。等到正式逮捕他们后,我将提请议会组织特别法庭对他们的罪行进行审理,根据目前不完全的搜查,已经查获了大量的证据也有不少的证人可以作证,因此”

    “阁下,我国对此深表关注,希望中国新政府能尽快解决各种纠纷,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其余强国也表示了大致相同的意思,各国作为利益相关方,是不允许中国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的,因此朱尔典公使急切地盼望着与您会面,他将代表我国政府与贵国展开直接会谈,依照阁下的意思,他时候来沈阳比较方便?”

    秦时竹略微沉思了片刻,“那烦请转告贵国公使先生,鉴于目前形势还不稳定,最好还是呆在使馆区比较安全。我将马上赶赴北京和他会见,后天,最迟九月六号我将与他举行正式会面,您看这样如何?”

    “那好。”领事与秦时竹握手告别,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帝国对阁下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他娘的,无限希望,分明是要我做英国人的走狗,秦时竹心理愤愤地想,面上的笑容却更加热情:“多谢领事先生和公使阁下的厚爱,鄙人必将为深入推动中、英关系而努力。”

    。。。

【第227章】 王杨溃灭() 
第227章王杨溃灭

    一夜强攻,使得北洋军第二、四师陷入了极端疲惫的状态,虽然杨善德还在竭力为部队打气,但部队的状况是怎么也好不起来,伤兵们的哀号更是加剧了军心动荡,那种原本以为猛力一击,保定一鼓可下的乐观态度已被深深的恐惧和悲观代替了,打了一夜,付出了3000多的伤亡代价,只是换来了微不足道的推进,按照这种蜗牛爬的速度推进,恐怕不用到北京城,部队的血都得流干,更为重要的是,后续的物资补给也几乎已经断绝。按照原定计划,二、四师是要在保定取得物资补给的,因此出发时并没有带足,哪晓得保定已经在护**手中,杨、王二人是叫苦连天,给湖北张锡鸾、河南张镇芳发报要求支援也是没有任何回音。

    “老弟,战事战事不利,补给补给没有,这个仗可怎么打?”上午王占元视察完阵地后,对着杨善德说,“京城方面还是一样联系不上,再这样耗下去,你我都没有出头之日。”

    杨善德心有不甘似地挥舞着马鞭:“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好容易打到了这里,再轻言放弃,如何能对得起已经死去的那些弟兄?”

    “你还要继续打下去?”

    “老哥,让兄弟再试一次,今天下午再发起一次冲击,如果还不能夺下保定,我们就撤军算了。”

    “那好吧。”好不容易从杨善德听到了可以撤退的话语,看来他也有些挠头。不然不会说出这样地话,王占元心想,“我就成全了你这小子吧,事在人为,既然为了就抱怨不得我了。”

    午餐是草草吃就的,杨善德虽然还竭尽全力为手下打气,又是封官许愿。又是悬赏刺激,但下面的人已经很漠然地看着他。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一般,只有几个心腹还服从着他的意思,杨善德要是知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句话,肯定不会出此下策。

    下午的进攻,稀稀拉拉,无精打采。杨善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没有太好的办法,他着急不假,对面的蓝天蔚也在着急。眼看着北洋军这般有气无力地样子,估计是撑不下去了,有道是强弩之末势不能透鲁缟,北洋军本来就没有强弩的气势,无非是长官加压不得不为。实力衰竭得更快,依照蓝天蔚地判断,敌人很快就要撤退了。原本趁势一击会加速敌人的崩溃,但是这又会给预定的围歼带来困难,左右两翼的穿插虽已在进行,但并没有包抄到位。关键时候如果北洋军掉头南逃,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逮住他们了。而围歼二、四师是秦时竹下的死命令,蓝天蔚心里那个急啊,真是差点没跳脚。幸亏一直依赖甚重的飞艇部队已赶到保定,蓝天蔚急忙命令他们去轰炸北洋军地车皮,只要炸毁了对方撤退需要的交通工具,敌人再快也休想逃脱。同时命令部队就地转入反攻,命令手下不管用办法都要把敌人纠缠住。

    守军的反攻给了北洋军巨大的压力,杨善德和王占元此时虽然想撤退,也不敢退得太快。否则。撤退很可能变成溃退,要是部队的建制被打散那真是无可挽回了。因此只能指挥部队且战且退,进攻时是慢腾腾地,后退时也是慢悠悠地,唯一地区别是,剩下的人越来越少了,士气也更加低沉。等到空中出现飞艇后,北洋军的士兵终于意识到大祸临头,所谓的战场纪律、相互掩护都被抛到了一边,士兵们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撤退,退得越快越好,任凭军官们喊破嗓子,士兵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后面退去,杨善德等人最担心地全面性崩溃出现。

    飞艇上指挥的刘翼自然时刻关注着地面的动静,一看势头不对,连忙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去阻拦,在又是炸弹又是机枪扫射的问候下,大团大团溃退的北洋军变成了小股乱窜的耗子部队,炮兵抛弃了火炮,辎重兵抛弃了物资,卫生兵抛弃了伤员,士兵抛弃了长官,大家只知道为个人地出路夺路而逃。跟在后面的护**哪里肯放,一个劲地猛冲猛打,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捅进了敌人的软肋部,杨善德、王占元等高级军官眼看大势已去,再也控制不住部队了,只能在贴身卫队的保护下仓惶逃命,王占元更为狡猾些,换上了一套小兵的服装,伪装成伙夫模样夹杂在人群中一块撤退。

    逃命的人是最容易绝望的,大批北洋军好不容易摆脱后面的追击和头顶的火力封锁,赶到铁路附近,只能看见熊熊烈火燃烧了,所有地运输车辆无一不被飞艇摧毁,负责看守地后卫部队早已不知去向,眼看又有大队的北洋军官兵到来,在空中盘旋飞行地飞艇们犹如秃鹰般又找到了目标,刷地猛扑下来,在北洋军残部的头顶倾泻着剩余弹药。熊熊的烈火加上呛人的黑烟,满地的鲜血和断臂残肢,活脱脱一幅人间修罗场的模样

    打到最后,二、四师官兵还是没能逃脱被围歼的命运,由于蓝天蔚及时反攻和运输工具被摧毁,使得已经身心俱疲地北洋军残余部队不是选择了投降就是选择了自由逃跑,而这种无序状态为护**两翼地左右包抄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特别是16师的骑兵团,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死于该部马刀之下的北洋军约占整个围歼战的四分之一,而骑兵团本身的兵力还不到当日参与围歼的护**的八分之一。

    残阳如血,在左右两翼两把有力大钳的夹击和17师正面打击下,北洋军第二、四师崩溃了,除了王占元等一部分人马侥幸逃出包围圈外,基本战死或者被俘。眼看走投无路,杨善德在一个小山丘附近饮弹身亡。虽然不能说是完美,但至少秦时竹交待的任务是顺利地完成了。他们地下一个目标是进军,即沿着京汉铁路迅速向南推进,迅速占领直隶、河南,进抵湖北。

    对于护国战争的爆发,远在江苏的冯国璋一直有一种非常吊诡的感觉。他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人物,对于政治形势和国内局势并非一无所知。他所奇怪的是,为护国战争是在此时而不是在别的时候打响?

    按照一般地常理推断,倘若秦时竹对于袁世凯暗杀宋教仁不满,那么早在二次**爆发的时期就应该举旗响应,而不是等北洋军已经压制了南方国民党人后才发难,在这个意义上,他有一种深深地上当受骗的感觉。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俺们措手不及的情况下来,这不仅让他感到由衷地不爽,甚至怀疑起秦时竹是否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来。

    但这种推断很快被他推翻了,在他看来秦时竹对于政治方向的把握是相当准确的,但是对于军事就没有那么精通了,即使秦时竹是个天才,这种周密的部署。巧妙地时间差,秘密的部队调动,完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换而言之,早在护国战争爆发前,秦时竹已有了事先埋伏,因此。冯国璋对于外界传言的那种因为袁世凯要除掉赵秉钧杀人灭口而使秦时竹获得了有利的人证、物证,并进而促使他发动护国战争的解释嗤之以鼻,以他专业的军事眼光分析,这种准备不要说是赵秉钧“自首”后短短两天内可以实现,就是事先给定这个因素,要实现如此众多军队的有效调度,也不是两天可以完成地,那么,唯一的解释是,秦时竹早就准备好了。准备在北洋军最忘形、最得意、最没有防备、最缺乏警惕的时候来一下子。

    依照着这个思路。一切都是秦时竹早有预谋的,他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其余无非就是静静地等待时机,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是,不是因为赵秉钧交待了内情而促使秦时竹动手,而是秦时竹动手本身需要一个合理的道义上地借口,这才促使了赵秉钧的“自首”。以他的眼光判断再加上对老头子一贯心狠手辣手腕的了解,他认为绝不会如此轻轻松松地就让赵秉钧溜之大吉的,这只能是秦时竹事先安排的必然结果。想到这里,他又不由得联想起北疆国防军的那次演习来,以他的军事素养判断,这次演习绝非心血来潮般的锻炼队伍,恰恰是为了掩护北疆国防军的集中、调度、进军而释放地烟幕弹,依靠这一合法**件,秦时竹完成了他地战争准备,而且还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消说,陆军部的那些观察员全部是饭桶,段祺瑞、袁世凯也被秦时竹瞒了过去,倒是他冯国璋现在可以腾出心思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把所有公开地线索串在一起后,他很快便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不由得惊出一身大汗,无奈现在时机已经晚了,说也不管用。对于老头子要其北上增援的命令,他一开始是本能的抗拒,现在看来却是一种自觉意义上的做派。对方早就准备好了,我冯国璋去凑热闹?赶得越快,死得也越快,因此他一直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坐视二、四、五各师北上而无动于衷。他这种按兵不动和张勋的按兵不动是两回事,他是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无谓牺牲而张勋无非是要借机劫掠罢了。由于他的奇怪表现,和他关系一贯亲密的卢永祥的七师也不太情愿北上,实在是被催促的没法才赶鸭子上架,通过海军派遣去了七师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团,主力却在苏北地界磨磨蹭蹭、晃晃悠悠。

    聪明人从来不少,江西的李纯、安徽的倪嗣冲同样看出问题的不对劲,都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脱增援命令,就是一直以“干殿下”著称的段芝贵,也借口休整,丝毫没有离开江西地面的意思和这几个人属于见风使舵的作风不同,冯国璋预感到了风暴的来临,在他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