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骑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最强骑兵-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堂前堂后,布满了执戈提刀的卫士,大堂上,董卓身后的诸将校个个都是身着盔甲,满脸杀气,让人生畏。

    尤其是引人注意的是董卓背后以为持戟少年将军,乍一看,其人面目俊朗,颇有几分斯文相,但仔细一瞧,却是面含杀机,目光凶残。

    这个人,百官几乎全都认识,前些日子,丁原与董卓在朝堂争执之时,此人曾经对董卓咆哮过,后更是在散朝之后提兵到董卓军营之前挑战,后来却又受了董卓的离间之计,欲杀丁原投董卓,此人便是吕布。

    见百官都望向吕布,董卓笑着说道:“丁建阳心怀不臣之心,幸得奉先及时相告,致使丁原阴谋败露,仓皇逃离。孤念奉先忠义,已经收其为义子,眼下乃孤账下虎将也。”

    吕布与董卓一战,虽败犹荣,尤其是他的武艺,已经被所有人认可,几乎是无人可以匹敌,而且,此人竟然能轻易背离旧主,人品应该是大大有问题的。

    见百官皆是一脸的惧色,董卓心下颇为得意,但表面上却仍是一派温婉之色:“有奉先在此侍候,尔等尽可放胆言事。”

    不提“放胆”还就罢了,董卓故意提了这两个字,使得百官心中更加慌乱,面面相觑,那些不知董卓有废立之心的大人开始胡乱猜测起来,今日这朝会莫不是“鸿门宴”,还是老实点,少说话,多点头,免得惹董卓那个老魔头发怒,让自己的脑袋搬家。

    百官分坐完毕之后,董卓“嚯”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昂着大脑袋,朗声说道:“至大者天地,其次者君臣。明君贤臣,治具毕张,乃民生之福也。今皇帝暗弱,不足以应天地,不足以兆万民,不足以奉宗庙,今孤欲行伊尹、霍光之事,为民谋福,替天择君,更立陈留王,不知诸位以为何如?”

    知道董卓有这个念头的大臣,全都是正襟而坐,默不作声,不知道董卓有这个念头的大臣,全都是大吃一惊,心中大震,废立之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董卓扫视堂下片刻,一片鸦雀无声,便又将声音提高了几分:“吾闻霍光定策,延年按剑,如有敢沮大义者,皆以军法从事,吕布……”

    随着董卓的一声大喝,吕布立即就挺胸举戟大声应道:“末将在。”

    董卓再次扫视一眼百官,朗声说道:“吾命汝为今日执法官。”

    “末将得令。”吕布立即应了一声,然后就持戟环绕众官座位,来回走动着。

    闻此言,察此举,百官无不战栗发抖,不由自主地把屁股向前挪动着,仿佛这样做,便可以躲避吕布从背后发出的袭击。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就在安静得几乎连掉一根针都能被听到的时候,终于有人发言了,使得满座皆惊,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不怕死的硬汉子。

    百官一起向抗言者投去钦佩的目光,董卓则是心中大怒,睁目向出声之人看过去,发言者乃是尚书卢植。

    卢植仿佛没有看到董卓射过来的凶狠目光,继续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昔太甲既立,昏昧不明,伊尹乃放诸桐宫,昌邑嗣位二十七日,罪过千余,霍光乃行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强忍怒火听完了卢植的反调,不等他落座,就提着剑,恶狠狠地向卢植走过来。

    见董卓来得凶猛,卢植慌忙离座避让,百官见状,也乘机四散躲开。

    董卓心有未甘,紧追不舍,但就在他追赶卢植间,席间忽然闪出一人,将他拦住,董卓定睛一看,阻拦者乃是侍中蔡邕。

    董卓对蔡邕是很敬重的,便征召他入京做官,但蔡邕却推说有病不能去,惹得董卓大怒,骂道:“吾有灭人三族之能,蔡邕竟然推诿,莫非认为董卓不敢杀其不成?”

    蔡邕知道之后,心中害怕,只得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后来又被升任巴郡太守,留任侍中。

    蔡邕先是对董卓鞠了一躬,说道:“明公,大事未决,怎可先诛朝臣?”

    这话也只有蔡邕说,董卓才听,不然的话,今日卢植必然会血溅三尺,尸首分家。

    见董卓将长剑回鞘,怒气稍解,议郎彭伯也上前劝谏道:“明公不可意气用事,卢尚书乃是海内大儒,有关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明公三思。”

    董卓本来就只想借军法箍压百官之口,与卢植素无仇隙,况且都在军中任事,多少还有点同僚之谊。蔡邕出来劝阻,董卓便把杀人之心暂时收了起来,只不过是心中的这口气出不来,当即就下令,免除卢植的尚书职位。

    这时,皇甫嵩也突然跳出来说道:“卢尚书所言甚是,废立之事,当朝不该,还请司空大人收回成命,好生辅佐皇上,不可再有此念也。”

    这下子,董卓刚刚消下去的怒火就再次冒了起来,比刚才还要大,一把再将长剑抽出,怒喝道:“皇甫义真,卢植已逃,今日孤就拿汝之首级正礼,纳命来。”

    曹聚料到皇甫嵩会反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立即跳出来,怒声喝道:“董卓,汝敢动孤之老师乎?”

第243章 逼袁() 
董卓长剑直指曹聚,怒声道:“今日之事,哪一个敢反对,孤便杀之,皇甫义真与孤本就有宿怨,今日又故意反对于孤,孤岂能容也。”

    曹聚正色说道:“司空大人,废立之事,乃惊天地之大事,岂能仓促决断?再说,卢尚书言之有理,还望司空大人三思而行。”

    董卓阴沉着脸,喝道:“曹聚,汝亦反对孤行废立之事乎?”

    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董卓的杀机,而且,因为卢植之事在先,吕布已经持戟站在门口,曹聚绝对不能再像卢植那样逃出去了。

    曹聚淡淡一笑道:“然也,司空大人,自古忠言逆耳,今日司空大人欲效仿伊尹和霍光两位先贤,然时局并非如此,废立之事不可轻举。但若司空大人一意孤行,我等亦无法应命,只求司空大人莫做赶尽杀绝之事也。”

    听了曹聚的话,百官几乎全都是心下一紧,包括皇甫嵩在内,暗想,不错,董卓既然敢当庭提废立之事,肯定是势在必行,反对肯定无效,倒不如想办法保住刘辨和何太后的性命方是上上之策。

    董卓听了,哈哈大笑道:“驸马将孤看做何等人也,今行废立之事乃为无奈之举也,只为大汉千秋江山社稷,孤岂能再行加害乎,驸马多虑也。”

    曹聚这句话说得还是很到位的,包括对曹聚一直很敌对的袁隗和袁逢两人,也不得不承认,曹聚之言乃是解决今日之事的最好办法。

    董卓大笑过之后,忽然脸色一变,怒声喝道:“诸位朝臣,驸马之言,言之有理也,不知诸位可有补充否?”

    说罢,董卓怒目扫视一周,几乎全部朝臣都不敢跟董卓的目光相对,一个个都是低下了脑袋。

    董卓见状,心下颇为得意,便朗声问道:“袁太傅,汝袁家四世三公,乃当朝百官之首也,不知意下如何?”

    袁隗听了,心下暗暗叫苦,只得硬着头皮说道:“董大人,既然驸马有此言,我等当遵从就是。”

    曹聚心下冷笑,淡淡说道:“袁太傅,此言差矣,孤虽然为驸马,然与袁氏四世三公不可相提并论也。孤之所以如此言,乃是因为董公之举势在必行,孤只能为保全太后与皇上性命耳,然袁氏乃百官之首,抗命与否,牵涉朝堂安危,社稷之幸,岂能苟全也?”

    “呃……”被曹聚这么一将军,袁隗心中暗骂,正准备狡辩一二,但贾诩却突然说道,“司空大人,驸马之言甚是有理,如若袁氏赞同废立之事,今日便可成也。”

    此时的贾诩,刚刚进京不久,被董卓任命为了太尉掾,名曰平津校尉。

    贾诩的任命,其实也意味着一个信号,董卓对太尉之职的染指已经不远了。

    一句话,就把袁氏放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尤其是,对于董卓行废立之事,袁氏一直在牵头此事,拉拢几位重臣,准备在今日一起进行反对。

    袁隗和袁逢久经官场,是两只再滑不过的老狐狸,所以,从开始到现在,卢植第一,彭伯第二,皇甫嵩第三,曹聚第四,他们两个一直没有开口,却不想这个时候被抬了上去。

    还不等袁隗开口,曹聚就淡淡说道:“袁氏乃百官之首,若是袁氏应允,我等皆无异议也。”

    董卓跟着立即说道:“如此甚好,孤便无须一一相问,嘿,袁太傅,不知汝以为孤此举如何也,若是从之,孤以上宾之礼相待,如若不从,嘿嘿,袁本初可逃,然太傅年老体弱,安能车马劳顿乎?”

    这句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袁隗听了,心下一紧,随即就感受到,几十双目光一起向他看了过来。

    袁隗心中暗暗叫苦,更是将曹聚骂了个狗血淋头,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董大人言重,袁氏虽然历朝为官,怎可轻谈百官之首也,在下以为,皇甫将军平定四方战乱有功,又是驸马恩师,方才为百官之首也。”

    曹聚听了,嘿嘿笑道:“袁太傅,平定四方战乱,言过其实也,莫非汝认为,大汉朝应该四方皆乱乎?再言之,孤之恩师乃为武将,而废立之事该为文臣所议也,若是袁太傅不可定,此事当为董大人继续也。”

    董卓听了,立即双目圆睁,怒声喝道“袁太傅,孤乃粗人,绕不得那文字游戏,究竟汝是应或不应,当直言之。”

    被董卓这么一逼,袁隗再怎么圆滑也是不能继续推诿了,只得说道:“当从驸马之言也。”

    曹聚冷笑一声道:“袁太傅此言差矣,孤乃皇亲,当以皇室成员安危为重,汝乃朝廷重臣,当以社稷为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怎可从孤之言也?”

    这个时候,袁隗的心里几乎将曹聚骂了个狗血淋头,更是连袁术也骂上了,若非是袁术混蛋,得罪了曹聚,怎么会弄成今天这个局面,毕竟,像曹聚这样的人,不应该得罪,而是应该是要拉拢。

    袁隗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董大人此举,袁隗无异议也。”

    袁绍都已经出逃了,董卓没有问责袁府,已经让袁隗心存侥幸了,若是在这个时候继续得罪董卓,天晓得这个老魔头会不会大开杀戒。

    董卓登时大为满意,哈哈大笑道:“袁太傅已然同意也,其余朝臣,不知可还有人反对乎?”

    皇甫嵩听了,眉头一皱,正准备再开口,曹聚就立即低声说道:“老师不可,今日董卓行事,已然成竹在胸,不惧大开杀戒,纵然老师如何反对,亦无济于事也,倒不如留有用之身,以为日后,须知大丈夫当能屈能伸也。”

    皇甫嵩一愣,仔细品了品曹聚的话,岿然一叹道:“也罢,仓合,为师便从汝之言也,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但若董卓欲不利于皇上和太后,为师拼得这条老命,亦要与那董卓斗上一斗。”

    朝臣再无反对意见,董卓大喜,立即就招来一名尚书,即可起草废掉刘辨之诏书。

第244章 废立() 
卢植离开之后,顾不得官职得失,匆匆忙忙离开了洛阳,又惧怕董卓派人行刺,便绕道返回家乡太谷,隐居在山林中。后来董卓果然派人追杀,但追了数日也不见卢植的影踪,这才作罢。

    废立诏书起草之后,董卓按照贾诩的主意,派人将诏书送到袁府,请袁隗批复意见。

    接到草议诏书,袁隗心想,无论同意与否,都难以阻止董卓行废立之事。今日大权在握的董卓再也不是几十年前自己要辟为府掾的边陲小将了,若是阻扰他的计划,只怕此人不会顾及昔日的提携之恩,自己一把老骨头倒也无所谓,可是,袁氏家族呢?

    还有,袁绍已经因此得罪董卓,仓皇逃离洛阳,袁家不可再步其后尘,为董卓大开杀戒提供任何借口。

    想到这里,袁隗再也没有任何犹豫,便派人传讯董卓:如报所议。

    卢植逃走、皇甫嵩默然、袁氏低头,意味着废立之事再也没有任何阻挠。于是,隔了一天,中平六年的九月初一,五更时分,百官公卿全都再得诏令,董卓邀令群臣齐至崇德宫前殿,廷议废立大事。

    该来的挡不住,百官闻讯之后,除了皇甫嵩托病不出之外,其余全都冒着绵绵秋雨赶往崇德宫。

    曹聚自然也在百官之中,在步入殿前丹墀时,不由为眼前的凄清秋景而怵目。丹墀旁,殿基四侧,铺满无人打扫的枯枝落叶,无论是地址的宫柳,还是高大的银杏和古槐,因三个多月来淯水的剥蚀,枝枯了,叶黄了,秋风一吹,枝败叶落。

    只见那凄风苦雨中,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舞着,好似民间祭奠时抛洒的纸钱。一阵又一阵的秋雨打在飞舞的树叶上,发出嘀嗒声响,心情沉重的官员们踏着满地堆积的枯叶走进了崇德宫前殿。

    殿内的气氛更为压抑,正中设立着皇上的御座,东向有一处垂挂这白纱的帷幔,便是为临朝称制的何太后所设。这个时候,帝后都没有驾临,而目光如炬的董卓和须发斑白的太傅袁隗已先期来到,袁隗微微闭着眼睛,面无表情,而董卓则是挺着大肚子一一打量鱼贯而入的百官们。

    百官们按照职位品级排好之后,董卓便给太常卿使了一个眼色,后者立即就唱喝道:“恭请圣驾。”

    声音落地,仪仗簇拥出面色苍白、畏畏葸葸的少帝刘辨,看刘辨的表情,似乎有点不情愿,却被不太客气的侍卫强行按在了御座上。

    曹聚特意望了一眼白纱帷后的何太后,但是,无法看清她的表情,却是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何太后此时的心情一定是乱如麻。

    确实,何太后此时的心里比刀绞油煎还难受,她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即时曾经因为她鸩杀王美人而受先帝冷落,也不像眼下的处境这般凄惨。

    她不应该是临朝摄政,总领万邦的女主吗?此刻为什么没有人向她行大礼,向她欢呼万岁?为什么没有人再敢站出来为他们孤儿寡母说一句话?与皇室同荣共贵的勋戚难道不在朝班之中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