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不听便罢,一听是郭威的声音,顿时站了起来,指着郭威大骂道:“郭威,你休要在此猫哭耗子,惺惺作态。若不是你出兵汴梁,皇上怎会命丧荒村?”
太后的丧子之痛,郭威等人也能理解,在这伤心之时,别人劝也劝不住,关照了一下左右近侍,莫要让太后想不开,然后退了回去。
出了后宫之后,郭威命人驰往赵村,收敛故主刘承祐尸骸,择日礼葬。
安排之后,郭威知道待在后宫也没事可做,自己带着亲兵回到了原来李业的宅院。
其间,郭威除了快睡觉时会过去看看,其他时间也没去打扰他们。反正孩子还小,郭还脑子又不像常人,不会跑出去,索性就由着他们好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汴京城从那天起,有些好事者,联想起了那天晚上的雷电,便开始在坊间传言:郭威之孙乃是天上星宿下凡,才会得以保全性命,后来,将郭屹说得是神乎其神,越传越邪乎。
这个汴梁城是妇孺皆知,一时间百姓是议论纷纷。
几日之后,诸事皆宜,郭威命前宗正刘皞主持丧事,举国哀悼。
事完了之后,李太后也慢慢从悲痛之中走出,命郭威等人,宣召百官入朝,会议后事。
于是众人共同会议之后,指定李业、阎晋卿、聂文进、後匡赞、郭允明等人为罪魁祸首。然而阎、聂、郭三人已死,李业、後匡赞在逃。还有开封府府尹刘铢,侍卫府事李洪建,亦属从犯,尚在汴京之中,立即派兵抓捕,将其拿到,关押狱中。
算是给群臣百姓一个交代,郭威、王峻虽然家属被害,但皇帝已死,刘铢被抓,也算给死去的亲人们一个交代了。
第二天早晨,郭威和太师冯道进宫,向太后陈述军国大事,
这冯道是五代时著名的大臣,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这在历史上也十分罕见之事。
正因如此,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刘知远建立后汉后,授太师职位,算是在朝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大臣了。
太后召冯道进殿商量好久之后,冯道出殿宣旨道:
懿维高祖皇帝,翦乱除凶,变家为国,救生民于涂炭,创王业于艰难,甫定中原,不幸驾崩!枢密使郭威、杨邠,侍卫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亲承顾命,辅立少君,协力同心,安邦定国。
然四方多事,三叛连横,吴蜀内侵,契丹挑衅,霍乱黎民,危及社稷。郭威授任专征,提戈进讨,躬当矢石,尽扫烟尘,外寇荡平,中原宁谧。是以强敌未殄,边塞多艰,多赖宝臣,往临大邺,疆场有藩篱之固,朝廷宽宵旰之忧。
未想凶竖连谋,群小得志,密藏锋刃,窃发殿廷,已杀害其忠良,方奏闻于少主,无辜受戮,有口称冤。而又潜差使臣,矫昭宣命,谋害枢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节度使李洪义,前曹州防御使何福进,前复州防御使王彦超,前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郭崇威,步军都指挥使曹威,护圣都指挥使白重赞、索万进、田景咸、樊爱能、李万全、史彦超,奉国都指挥使张铎、王晖、胡立、弩手指挥使何赟等,率领兵师,来安社稷。
逆党皇城使李业,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後匡赞,茶酒使郭允明,胁君于大内,出战于近郊,及至力穷,遂行弑逆,冤愤之极,今古未闻。今则凶党既除,群情共悦。
诏书宣读完毕,郭威等人与百官退入朝堂,择选新君。
郭威当庭朗声说道:“高祖有子三人,只剩一前开封尹刘承勋,现在要另立新主,除了他还有谁?”
群臣附议说道:“这是无人能改变的的至理,还有什么疑问!”
郭威一听,继续说道:“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我等就进宫禀明太后吧,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
随即率众再入明德门,进至后宫,面谒李太后,请立刘承勋为嗣君。
太后听了之后,有些无奈,说道:“三子承勋依次当立,名正言顺,然而他自开封府尹卸任后,病重在床,不能起身,奈何、奈何啊!”
郭威等人从无听闻此事,都不敢相信。
太后没有办法,便令左右近侍入内,将刘承勋连床一起抬了出来。众人看了之后,方才确信,但又不想不到还有谁能继位称帝。
郭威看了看王峻,问道:“这该如何是好?”
王峻回答道:“看来只好迎立徐州节度使了。”
郭威一听,沉思半晌,看来是天不佑刘家啊,这刘家小子刘承祐自己作孽,身死荒村。刘知远三子又病重在床,估计不久便会归西,也是难当重任。
这徐州节度使刘赟并不是高祖刘知远的亲身儿子,乃是他的养子,刘赟真正的父亲乃是刘知远的弟弟,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只是因为刘知远甚是喜欢刘赟,才将他收为养子。虽说这养子继位在当下也算是常见,这后唐李存勖、李嗣源都是养子当的皇帝,但总归难以服众。如今,藩镇割据不断,天下早已失去正统,甚至有些人手低下有几个士兵,就像称帝当皇上。
我郭威一辈子战功赫赫,可谓劳苦功高,先仕后唐李家,在辅佐后汉刘家,到头来还是遭小人污蔑,落的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上天可怜我,给我留下孙子屹儿,若是再让刘赟当了皇帝,那时我受到的猜忌定是会比现在多得多,下场必是更惨。
即使朝中忌惮我,不会把我郭家怎么样,但将来我百年之后呢?没人庇护屹儿,我郭家还是会绝后的。
不行,我必须做点什么了,不然连最后的血脉也会保不住的,我郭家的命运总不能老是被他人左右,现在也该为我郭家想一想了。
想到这里,慢慢睁开眼睛,答道:“权且先到朝堂之上,再行商议吧。”
便带着众人相伴出了后宫,再到朝堂,郭威询问各位大臣,大多表示愿奉徐州节度使刘赟为帝。
郭威一看群臣的反应,心里暗恨起来:此时的刘家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朝堂之上还能有人支持,看来我要好好想想办法。
接着淡淡地说道:“时候不早,我等不应再入后宫,烦搅太后,此事明天再议吧。”
郭威说完拂袖而去,众人看了看,也各自散去了。
众人纷纷出了宫门,这时,从宫中匆匆跑出一人,叫住了郭威,伏在耳边轻轻说道,太后有请。
郭威先叫那人回去,自己在城中饶了一圈后,看大臣们都走了,这才悄悄入了宫去。
转眼来到太后宫中,李太后早已命人准备了酒菜,便退去了左右,殷勤款款请郭威入座。
郭威方一坐定,才发现这李太后素衣缟服,却是略施了粉黛,虽说年将半百,但自从刘氏称帝,平日里锦衣玉食,保养的甚是精细,可说得上是风韵犹存,再加上此番打扮,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韵味,郭威不免有些心动。
李太后亲自拿起酒壶,为郭威斟满一杯,送至面前,柔声细语道:“郭使君,请满饮此杯!”一时间含情脉脉,让郭威有些恍惚。
郭威正准备接过,忽然想到什么,倏地站起身来。
那李太后吓了一跳,酒杯洒在地上,花容失色,楚楚哀怜道:“郭大人怎的如此不解风情,不可怜可怜哀家?”说完便拉住郭威的身子,让他坐下。
郭威也明白李太后这是何意了,一把扯开她的手,说道:“请太后自重!太后要是把老夫想成那种人,那是在侮辱老夫,也侮辱了太后自己。”
说完,甩开袖子,头也不回,迈开大步走了出去,根本没管身后的李太后。
待郭威离去后,李太后摊到在地失声抽泣,背后传来一阵虚弱之声:“母后,你这是何苦啊?”
李太后转头一看,原来是重病的三子刘承勋,便走过去,抱着他痛哭道:“母后也是没办法啊!”
“这郭威早晚会取代刘氏,登基称帝,想那承祐灭了他全家,到时,又怎会饶了我们母子啊!”
“母后活这么久,算是无可挂念的,但你不一样,你本就病重,母后只是想多保全你一些时日罢了!”
刘承勋一听,哑口无言,母子二人哭成一团,在寂静的夜里,传遍整个后宫,宫女近侍无不动容。
第十一章 郭威监国()
郭威回到府中,正看见谋士魏仁辅早已等候多时了,心想最了解自己的还是他,便将白天在朝廷上的事和他的想法告诉了他,但对刚才后宫的事是只字未提。
白天朝廷的事魏仁辅也看在眼里,略作思考,将嘴贴到郭威耳边,悄悄说道:“使君,要想成大事,我们可以……”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相谈甚欢,随后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郭威起来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用过早餐之后,正准备出门,看见那两个小家伙围在他的腿边玩耍,握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屹儿,爷爷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定要让你茁壮成长。
转眼来到朝廷之上,百官分列左右,郭威拿出一本奏章,朗声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该由徐州节度使刘赟继位,老夫这里写了一份奏章,大家看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咱们推太师冯老为首,依次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奏请太后,这样如何?”说完便将奏章递给了太师冯道。
冯道看了两眼,第一个签上了名字。群臣大概看了一下,心想:当朝最有权威的两个人,一个提议,一个签字,那我们这样的小人物,还是随大流吧,也都纷纷动笔署名。
奏章在大家中间来回的传递着,一会儿名字都签好了,郭威就命近侍呈入后宫。
昨晚之事李太后也不敢声张,看见冯道、郭威手捧奏章进来,心里有些吃惊,但也知道他们只是想走个过场,便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立刘赟为帝。
于是命人找来原翰林学士范质起草诰书,说清事由,送于徐州,召回刘赟来汴梁继承大统。
又数日,郭威携范质所写诰书奏请太后,派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同赴徐州,迎刘赟入朝。
李太后一番思量,便答应了。
冯道一听,大吃一惊,去找郭威说道:“我已经年老,如何去的了徐州?”
郭威微微一笑,说道“太师德高望重,无人能及,此次出使徐州,迎接新君,太师不做个表率,谁还能胜任啊?”
其他大臣听了郭威一番话,认为很有道理,都点头附议。
冯道在众人一番恭维之下,便答应了此事。
第二天清晨,群臣在郭威的带领之下,纷纷走出汴梁城门,前来送别冯道、王度、赵上交三人。
三人携带诰书,在护卫陪同之下,启程去了徐州。
郭威送完他们,又回到宫中,说新皇到达汴京,还需些时日,国事不可挤压,请李太后临朝听政。
其他大臣都没什么意见太后也便答应了。
李太后听政之后,便赏赐群臣:升王峻为枢密使兼右神武统军,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步军都指挥使。
忽然接到了来自兖州的奏章,原来是节度使慕容彦超,抓住了前飞龙使後匡赞,已经押送汴梁。
待後匡赞押解抵达,便送往法司,与刘铢、李洪建两人,一并审讯,再行定罪。
后匡赞与苏逢吉、李业、阎晋卿、聂文进、郭允明等同谋,令散员都虞侯奔德等人下手,杀害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
刘铢、李洪建听信李业等人,屠害杨、史、王并郭威、王峻五人家属,供据确凿,罪该问斩。
整个汴梁政变所有主谋从犯,只有李业尚未抓获,逃往陕州,郭威便勒令节度使李洪信,速速捉拿,送往汴梁。
李业奔赴陕州时,节度使李洪信知道李业闯祸,不敢容纳。
李业无法,只能再向西奔命,路过绛州,因为身上携带钱财过多,被贼人盯上,行至人少之处,被贼人杀死,夺了钱财。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李业自己作孽,最终遭到了报应。
李洪信接到郭威命令,害怕连坐,派人抓捕,仔细一查得知李业已被盗贼所杀,随即派人前往汴梁,禀明清楚。
既然李业已死,也无需再等。
刘铢、李洪建、後匡赞,同日处斩,并且枭下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聂文进首级,悬于市集,以示众人。
至此,后汉承祐三年年底,持续大半个月的汴梁之变,算是结束了。朝堂动荡不已,百姓人心惶惶,郭威率军进城,恢复秩序,稳定民心,国家机器算是回到正轨。
有过了些时日,转眼已到了农历腊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忽然,汴梁城外飞马来报,辽人乘中原朝廷动荡,已发兵入侵,镇州(今河北石家庄市)、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危机,希望京城调派军队前去支援。
太后思前想后,命令郭威统帅众军,北征契丹。
国事暂时委拖窦贞固、苏禹珪、王峻,军事由王殷暂代,又授翰林学士范质为枢密副使,参赞机要。
又过数日,一切就绪,郭威叮嘱了罗博一番,让他好好照看郭屹,又名侍卫们严加注意附院安全,便带领大军五万从汴梁出城。
一路上,车马喧嚣,浩浩荡荡直奔澶州(今河南濮阳)。
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掩映着灿烂的阳光,甚是晶莹可爱。一阵凉风簌簌吹过,摇得铺了一地的枯叶也似翩翩起舞,摇得满世界的雪花也在蹦蹦跳跳!
郭威骑着黄龙骏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见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