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IT巨头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IT巨头崛起-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外孙出生后,面对现实的生活顽固的孙叶根也不得不选择做出改变。他自己除了种田什么都不会,离开土地的话,可能连填饱肚子的钱都赚不到。为了还债,为了独立地把外孙拉扯大,孙叶根只能无奈的把这个家一分为二。妻子带着读完初中的大女儿、三女儿、四女儿到陵水县城打工,给妻子叔叔的早餐铺作点心,比如馄饨、水饺、小笼、包子…等等;他自己带着二女儿孝贤、儿子森桦留在家中,孙叶根自己一个人要种小队分给他们家的7亩多的水田。二女儿要照料宝宝,空暇时也是不停地忙着家务事。至于森桦还是个小学生,根本指望不上。

    全家人都努力的工作着,大家都在省吃俭用。只为了早点还清外债,只为了在村民面前体面地做人,就这样孙叶根戒掉了烟酒,孝贤也练就了一手好裁缝…就这样三年过去了,五年也过去了…他们一家就这样有尊严的活着,不管是恶毒的语言,还是鄙视的眼光,甚至是赤*裸*裸地行动上的打压,他们都以双手的勤劳来反击,千千的中伤,万万的羞辱,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们体面的活着。他们不认为家里出了一个私生子,就应该躲到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永远不敢在阳光下行走…

    孙思归看着镜中的自己。上身穿一件v领套头毛线衫,嫩青色的混纺毛线交织成漂亮的镂空花式,这是妈妈今年为他新织的秋衣,这是她一针又一针亲手完成的。这毛衣可是妈妈熬了数次夜后才做成的啊。他又想起妈妈、外公穿着的那些打着补丁的粗卡其布外套,摸着自己身上那柔软、暖和的毛衣,眼中的泪水不自觉涌了出来,孙思归的视线又变得模糊起来。

第八章 融入,戴上枷锁前行() 
到来到这个世界一个月后,他才真正知道“穿越”一词的意义是什么。【愛↑去△小↓說△網。ai qu 】

    在舅舅不厌其烦地帮助引导的劝慰里,在妈妈每晚入睡前小心地塞好被角的心意中,还有在外公在小辈人面前一直戴着的名为“严肃”的面具下,在爷爷每次离开时放心而开心地大笑的表情里,他看到的是最真实的情感,他们是复杂的,他们也是简单的。这些亲人都是他的不能失去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是由感情维系的世界。他放不下这些,他不想做冷静的旁观者。

    所以他现在清楚的认识到:“宋可维”真的已经死,活着的他是妈妈、外公的“孙思归”,也是爷爷的“宋焱”。在任何一个世界里,对于他来说,最重要是自我的身份认同与社会对你的身份认同,知识与见识--一切地记忆只是服务于身份认同的建筑材料罢了。

    “穿越”绝对不是你的幸运。不是你中了头彩,被上帝解开浑身的捆绑,然后被放生在一个完全自由的世界。“穿越了,我就能凭借先知先觉在股市、汇市、期货市场里进出自如,轻松的获得成亿,成亿的美金…”,“穿越了,我就那完成以前的缺憾,补齐以前的不足,从此人生变得趋利避害,逢凶化吉,爱情、工作一片坦途,人生轻松走各种巅峰…”····

    如果你真的要这样yy平行世界,我也只能是呵呵了。把“穿越”当成是玩rpg游戏,不停的刷怪,捡装备,攒经验值,然后不停地升级,这样的人生只可能出现在白日梦中。如果你在平行世界不管不顾一意孤行,你的人生只会比以前的更加、更加的悲惨,也会变得毫无生气,冰冷无情。

    “穿越”说到底是一种不幸的遭遇。它会在你原来的枷锁之上再加一层枷锁,本该结束的生命却偏偏出现一种不同的延续。你是在这一个世界生存,却不时地要受以前世界的影响,“穿越者”说到底是一个搅局者,思维与现实不太合拍,他很难融入到新的世界。但是世界却是一个自洽的系统,会自动排除体内的异物。如果你不学会融入进去,那就意味着你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他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他要成为孙思归,也要成为宋焱。他的生命旅程重新启程,再也不是为了去弥补原来的那些不甘心,而是为现在这个家庭更加地幸福,理由就这么简单,他要重新启航也不会依仗“先行优势”,只会相信脚踏实地,努力创新。他不会去逆天改命,只会顺应经济的规律,紧跟时代的潮流···。他只会在世界中赚取属于他的那一份东西,他会…他不会···他要好好做一个不太一样的“自己”。

    他是孙思归,他要融入这个世界,他是宋焱,他要融入这个时代!

    为了家庭,他不惧怕,也不狂妄,他不犹豫,也不莽撞,

    他选择为了成为妈妈、外公、爷爷他们的骄傲而活着,

    从8岁开始,他就要负轭前行,

    但多姿多彩的人生正在前面等着他再一次去探索…

第九章 蛰伏之一求知() 
冬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已经不再刺眼。一缕缕的、柔和地抚摸着睡梦中的少年。孙思归按照往常的时间醒来,转过头去看了一眼窗户,突然发现今天的玻璃窗盖着一层薄薄的冰花,“这才12月初啊,怎么这么快就到开始结冰了,之江的冬天好像还挺暖和的啊!”,他马上明白过来,现在是1989年啊,不是20年以后,这时全球的气温都还没有上升。之江的冬天还是很冷的,有几个冬天屋檐上挂着的冰凌可以一直挂到地面为止。89年的冬天到12月初才开始封冻,这个冬天已经算是暖冬了。孙思归“觉得”今天的气温一下子就降低了太多,身上虽然穿着薄秋衣、薄秋裤,钻在被窝里的他还是冷地“止不住”发抖。孙思归一把掀开薄薄的棉花被,连忙穿上整齐地叠放在床头上的衣服,先是两件厚厚的毛衣,再是套上略显笨重的冬裤。

    套上心爱的白色回力鞋,系牢鞋带的孙思归轻手轻脚推开房门,推开大门,“溜”了出来。他在屋檐下,熟练地把新的煤球放入炉子,加上炭,用干透的松针发煤炉再合适不过了。孙思归向风门用力扇了几扇,确定炉子旺了之后,他提起装满水的铝制水壶稳稳地架在上面。

    孙思归在手上大大的哈了几口暖气,严冷的天气很快让它们变成了冰冷的水雾,他不得不用力的搓了搓双手,他活动开僵硬的、不太灵活的手脚,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恢复训练。路边的枯草上,都已经铺上了薄薄的白霜,今天的空气显得比往日更加清新。乡间的土路上,是他时而缓步,时而慢跑的身影。在了无人影的冬日里,远远看去,他的动作还是显得有一点怪异。…

    8岁的他能做什么?8岁,他还真不能做多少事情。一方面是他还是对这个世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他的记忆,他的见识还真的就不好使。另一面他年纪还太小,没人会相信他,也没人会支持他,8岁对于孙思归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也是一个现实的劣势----年龄小,没有发言权啊!

    孙思归决定一切的改变,就从读书开始。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只有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才会更快被重视,在家中才有一定的建议权。这是因为,孙思归知道一个在中国农村长期普遍存在的事实,有文化的读书人在农村才是最被看重的人。家里的儿女中,读书好的那个总是被优待的。家中如果有子女靠上大学,就像古代中状元似的。那是全家人是荣耀,某种意义上也全村的骄傲。有些地方还会为考上大学的学生特地摆好酒席,招待每一个上门来祝贺的村民。对他来说,读书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顺带光明正大的搜集各个情报与消息了,可以更快了解世界的现状。

    小学的教材是他从舅舅、阿姨的旧书堆里翻出来的,其实小学的知识对于孙思归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对于一个“在社会里混了几年的30岁大叔”,小学里学过什么?绝对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孙思归花了一个星期左右浏览了一堆小学教科书,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确定一下小学的知识范围罢了,完全是因为他的时间显得太“充裕”了!

    对于孙思归来说,初中三年的教材才是个棘手的难题,舅舅他们的旧书里不是没有初中教材,可是零零散散的几本凑不齐所有的科目,也不是同一套的教材。最后是实在看不下去的舅舅,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整套初中三年的旧教科书,他舅舅东奔西跑忙了三天才借齐。这些书其实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一是因为有成熟学习方法的他消化知识的速度不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大块、大块可以自由安排的学习时间。

    期间发生了一间令孙思归感到困惑的事情----妈妈知道8岁的他已经开始自学初一、初二的课程时,只有一脸的惊喜,然后就露出理当如此的神情。这让花好了长时间才编造好“故事”,正等着有一天妈妈会来盘问的孙思归差点憋出内伤来。

    这件事的原因是在许多年后,孙思归参观一个关于取缔邪教法*轮*功的展览之后才想通的。原来,从80年代末开始,不知什么原因的,全国上下都开始信仰“特异功能”、“超能力”等等超自然的经历,连官方都出现过诸如“中华气功协会”一类的组织。再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不负责任的宣传,使得在迷信思想仍残余的农村中大量农民被自称拥有“超能力”的骗子所愚弄。80年代到90年代正是“大师”们风起云涌的时代,有一些“大师”的伎俩直到21世纪才被互联网的力量慢慢的揭穿。这些“大师”的最常用的引导语就是:人类的不同寻常经历,会激发人体潜能,开启独特的“超能力”····。在法*轮组织在岱里镇里刚刚开始兴盛起来的1990年左右,孙孝贤会相信差点溺水身亡的儿子,在大难不死之后出现一些特殊的能力,是一件顺理成章的、“合理”的事情吧。

    还有一个情况是:从90年代初期,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开始推行“超前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就大力推广奥数。著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招生的。这时候的中国人相信有“少年天才”,也推崇“少年天才”,也确实出过很多真实的“少年天才”。比如1984年时,为总书记演示过计算机操作的13岁的李劲。后来他全身心地投入计算机学习,16岁就连跳两级进入清华大学,23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计算机博士。

    所以,孙思归成为“少年天才”这件事很容易就被孙家所有的家庭成员接受了。同时,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妈妈和外公开始愿意听从孙思归的建议去行事了。孙家从来没有主动与北京联系过,即使是在孙思归昏迷住院时。这次却听从小思归的意见,主动写信给远在北京的宋达贵寻求帮助。他需要更多的教辅材料来巩固,提升自己自习的成果,然而在90年代初的农村,能找到必备的学习工具书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宋达贵直接用邮政快递寄来了几套比较好的参考书,还陆续寄来了一些男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杂志,比如《科幻世界》,《地理知识》(后来改名为《中国国家地理》),《航空知识》等等。最重要的是他还不定时的用挂号信寄来北京一些比较好的初中出的模考试卷,这些试卷对于孙思归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啊。这意味着他能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了。他对这位“从未谋面”的生父的印象在逐渐的改变,“他也许并不是不关心儿子的成长,而是被迫于环境,只能选择妥协吧?”。渐渐地通过书信的来往,这对相隔万里的“父子”开始构筑最基本的信任关系。…

    太阳已经爬上山脊,锻炼完的他回到家中。昏暗的厨房因柴草燃烧后的浓烟,还有煮饭时产生的水汽,妈妈的身影变得更加模糊和遥远了。“快去洗把脸,擦下身。”…“大冬天都满头大汗的,当心着凉感冒,”…这是孙晓贤关切的话语声,断断续续地从那头传来。。当孙思归端着搪瓷脸盆,拿着毛巾从屋檐下回来时,妈妈已经坐在小方桌边等着他了。桌上是俩盘刚刚炒好的小菜,一盘是咸菜,另一盘是什锦菜。

    孙思归就着小菜扒拉几口暖和的稀饭,仿佛身体一下子暖了起来。他随意地开口对母亲说:“妈,给我一块钱。我要买邮票。”“你又要给北京寄信?”,“嗯。”听到儿子肯定地回答,孙孝贤感到既欣慰又很无奈,脸上不自主地开始“戴”上了淡淡的笑容。

    吃完早餐的孙思归赶紧找到舅舅,今天舅舅又要到镇上打散工。一封厚厚的信和一张略显破旧的叁圆面额的钞票正“躺”在森桦的黄书包里,他用力地蹬着自行车,一边回忆着外甥特意嘱咐的事,“对了,不要忘记询问发件员,有没有寄给宋焱的挂号信…”,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森桦已经习惯了冬天的冻伤,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的。

第十章 蛰伏之二知心() 
对于现在的宋达贵来说,在办公室的一天里,最值得期待的事情是又收到“儿子”宋焱的私信,这成了他往日枯燥的办公室生活最好的添加剂。第一次收到署名为宋焱的信时,宋达贵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然后急匆匆读起来信,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改变,竟然让“他”主动联系自己。

    ··········

    宋达贵知道“儿子”的要求后,寄出了那些书籍。其实他也没有指望8岁的“儿子”真的能完全掌握初中的所有课程,因为在教育系统有朋友的他知道很多关于“少年天才”的实情,真正的“天才”从比例来说是极少的,他只是不希望“儿子”的这段康复的时间被白白地荒废了。可是当“儿子”陆续寄回做好的测试试卷时,宋达贵就真的开始觉得自己可能中了头彩。在之后的书信交流中,“儿子”表现出了远超年龄的成熟思维,这与试卷中所呈现的一致。前后一印证,恰恰证明他的“儿子”就是一个少年天才。

    这段时间宋达贵一直活在欣喜与苦恼交织的心理世界中,也只有那些写着工整的“宋焱”二字的信封可以让他略感安慰。虽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缘故,他们父子两人从未相见,两人之间也有很多误会与难题,但是宋达贵仍然相信,从今往后他们的心会一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