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斌是在找秘密分享者,他不知道王大山为这些所谓的秘密受到的折磨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天一早,李崇义来说,李孝恭下午回来,是否要去一起去接?吴怀斌点点头。王大山也过来说:“王爷要回来了,下午我们去迎接。”
吴怀斌说道:“刚才崇义来说了,需要带什么?”
王大山说道:“到也不要带什么,你只要跟我后面就可以了。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只是礼貌而已。”
下午,李崇义和一行人来到灞水码头,只见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当然各派系的旗子很明显,太子的,秦王的,当然还有代表皇帝的。码头附近都人,不喜欢热闹的吴怀斌说不出什么感觉,人挤人,人堆人。还好现在的吴怀斌也算是半个特权人士了,不用去挤。
等了一刻多钟,灞水上的一艘五牙战舰逆水而上,船后几十艘大货船,黄龙船跟着,李孝恭站在船头双手相拱频频向岸边行礼。下船后,先是皇帝的圣旨,因为距离太远也没有听到什么。
李孝恭半跪着,一会儿就起来接了圣旨,放给身后的仆从的托盘上。双手拱手对宣旨的官员致谢,然后和明黄色衣服的太子寒暄,然后是吴怀斌的很关心的李二。可惜怎么也看不见,因为吴怀斌是站在王大山后面的,两人的距离至少三十多米。
吴怀斌再没有注意李孝恭,而是盘算是不是见一下李二。见?怎么见?会不会接见是个问题,毕竟自己一点名气,有名气也是和尚,呵呵会唱心太软的和尚,不知道李二当他是不是龙阳之好?不见,自己默默的发展,小学可以慢慢来,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急不得。
第二十四章初见李二()
前几天的疯狂,可能是被李刚和大唐的种种不和意的问题,最大的怨怼就是擦屁股的东西,想起这个屁股都是火辣辣的,你知道不知道,是用木片刮。还是见吧,好多东西都是要这个秦王的支持,摸摸怀里的,那个在船上做的计划,哎,努力吧
右手被人拨动了一下,吴怀斌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了。见李孝恭调皮的看着自己,吴怀斌顿时知道自己失礼了,便想拱手行礼,就被李孝恭拍了下来,一下子就把手臂搭在吴怀斌的肩上,把吴怀斌的脑袋搂到自己的嘴边说,:“和尚,你知道不知道,才二十天,你知道晒了多少?”
吴怀斌摇摇头。李孝恭伸出一只手指说道:“一百多万斤,你可知,大唐去年也就四百多万斤,后面那些船都是盐。”
吴怀斌暗自腹诽,才五百吨,那个世界动不动是上百万吨,是吨,不是斤,土包子。心中的鄙夷当然不会说出来。
李二没有走来,和尉迟恭,杜如晦,房玄龄商量着什么,他们对船上百万斤的盐也有所耳闻,只是弄不明白盐怎么来的,这样多。李二,尉迟恭的个头都不低,看见李孝恭亲密的搂着一个和尚有说有笑的,难道是那个传说中的心太软的和尚?李孝恭什么时候有龙阳之好了?
李二问了房玄龄和杜如晦,:“那是何人,和河间王如此亲近?”
杜如晦说道:“那是吴怀斌,义乌人士,月前从灵隐寺还俗,带一床大红龙凤双喜水貂绒毯进贡,经过扬州,当晚唱了四首歌,名震扬州,两日后进京,与半月前到礼部备案,等李都督回京一起进贡,现在住在里都督府上。至于如此亲近就不得而知了?”
房玄龄说道:“难道和盐有关系?可是他用什么办法?让河间王在二十多天里弄到如此之巨的盐?李都督已经上折要求设海盐司,由内库统领,一应事物直行解决”。
李二想想说道:“有时间让吴怀斌过来见见,后天是父亲的寿诞,估计是后天进贡。明天想办法让他来一趟,不要人别人知晓了。”
李孝恭进宫谢恩,让李崇义带众人回家,李府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日落时分,李崇义过来请吴怀斌到客厅,见李孝恭已经回来,准备宴席,四排三十六个座位,李崇义把他安排在外排王大山的下首。
人陆陆续续的到来,酒宴开始,吴怀斌对桌子的菜已经失去了兴趣,不是羊肉就是鱼,草草的吃了几口也就没有欲望了。看着舞姬扭着腰肢也没有多大兴趣。很快舞姬下去了,上来一群军士,开口就唱,狼烟起,一个将士在前面舞剑,后面在唱,感觉还真像回事。
唱完后,李道宗那个蔫儿坏的说道:“哎呀,狼烟起来了,那心太软呢?和尚到了吧,让他上来助助兴啊。”众人一起起哄。
听到哄闹,吴怀斌想溜了,但已经来不及了,文士衣但没有带帽子,真心的不喜欢戴帽子的感觉。和尚头太容易被人认认出来了,吴怀斌刚起身,李道宗已经拦上来了嘿嘿笑道:“和尚走的了么?来一曲心太软,如何?”
李孝恭连忙阻拦说道:“道宗不得无理,怀斌是高人休得的怠慢。”
这话一出大厅里一片寂静,这和尚是什么人,连孝恭都这样恭敬?李道宗悻悻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吴怀斌告罪了一声回到自己的位置,当然不能回到自己房间,否则,是不给李孝恭和李道宗的脸面。
酒宴继续,很多人都向吴怀斌的示好,弄的吴怀斌十分难受,终于熬到了酒宴结束。吴怀斌晃悠悠出客厅,李孝恭过来拉住吴怀斌的手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明天午时,醉月楼,有人请你喝酒。”
吴怀斌问道:“谁啊?”
李孝恭神秘的说:“自己去猜,哈哈哈”吴怀斌也没有当回事。
第二天11点上下,李孝恭让人带着吴怀斌来到西市附近的醉月楼,刚下马,只见一个黑大个来问道是不是吴怀斌,吴怀斌点点头。黑大个引着吴怀斌二楼的雅间,只见里面坐着四个人,三个文士,一个武士打扮。只见中间的文士二十五六岁,明显是这群人的中心。
李二见吴怀斌进房间,便起来说道:“可是吴怀斌,吴先生?小王李世民。”
吴怀斌准备行礼,被李世民阻挡了。把身边的人也介绍了一遍,杜如梅,房玄龄,秦琼,尉迟恭一一介绍。坐下后,李二说道:“河间王已把你的情况写信和我说过,也说了一些事情。你曾经说文景之治只是衣食无忧,国有存粮,不知道你对治国有什么见解?”
吴怀斌想想说:“治国不会,强国我也不会。”
尉迟恭脸色就跨了下来,嘟囔着:“李孝恭怎么介绍一个”棒槌没有说出来,被秦琼一眼瞪回去了。
吴怀斌在权衡自己的说法,眉头按下问李二:“秦王,一国最重是什么?”
李二说道:“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吴怀斌不满足空洞的回答:“这太虚了,需要实际些的!”
李二大胆的说道,:“国库充足,臣民知书达理,外则万国来朝。”
吴怀斌说道:“这是应该的。但秦王如何开始?
李二想了下说:“轻税减赋,兴文掩武。”
怀斌不大懂兴文掩武这个词,也不想人李世民再说下去,毕竟时代关系,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秦王你对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你有什么见解?”
李二想了想说到:“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吴怀斌点点头说道:“秦王,如果你给我的回答是,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立刻起身回河间王府上,终身不与你相见,和河间王李孝恭的约定解除,你的回答让我很满意。我给你说一个故事,极西之地,两国相争百年之久,一国宰相砸锅卖铁,办了千所小学,十年后,办学之国兵临敌国国都之下,结了城下之盟。秦王,你可知那胜国的统帅说了句什么?”
第二十五章第一笔生意()
吴怀斌盯着李二的眼睛,看李二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继续说道:“我们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当然,这个小学,在大唐不只是教儒家典籍,还有百工百技。秦王,你可受的了压力?现在两千万人口,读书的六岁到十六岁,预计有四五百万,需要上万所小学,教的都是实用之技,秦王有何想法?”
李二哪里想的到吴怀斌拉出如此之的大的计划,和李孝恭听到文景之治的评论一样,当是读书人的夸夸其谈,当然他们也见的多了。可这样大规模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必要?而且再不是以儒家为主,这个压力可想而知。
吴怀斌说道:“秦王,现在不用思考这个,到时间我回来找你。如果你放心,可以秘密派几百到一千二十岁以下的人到义乌,我教他们一些实用的技艺。”
杜如晦说道:“包括制取海盐?”
吴怀斌笑道:“那只是小技巧,还有很多事情,细分很麻烦。”
众人吸了后冷气,他们知道李孝恭二十天不到制取百万斤盐,对他们来说是神乎其技,而吴怀斌根本不当回事。
李二说道:“为什么不能在长安?或者附近什么地方?”
吴怀斌说道:“动静太大,远离长安才好,而且我需要回乡归族入宗,给故乡留了点东西,需要在乡里安排好。”
李二想想:“既然如此,先生自行其是就是。”吴怀斌拱拱手就出了雅间回河间王府。
雅间里面的五人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讨论了起来,李二问房玄龄:“玄龄你怎么看这个吴怀斌?”
房玄龄说道:“这人很怪,学杂而神,听说他来长安无聊随手做了六个从未有人见虾笼,头天晚上居然抓了二十多斤鱼虾,以后每天皆有十几斤的收获,船工和守卫敬入神明。在扬州李都督送了两个丫头,一字不识,到长安半月居然会读春秋。更别说孔颖达李刚推崇备至,明日朝会想奏请皇上留在国子监任教。从此看来,从人言之有物。”
杜如梅说道:“此人来历有问题,必定不是什么灵隐寺出来。他的做派,学识,及进贡物品来看,非一般的隐世家族可以培养。”
李二:“他对时局洞若观火,非一般人能明了,此人用的好必定是一凡作为。只是感觉好像很虚的感觉,对就是虚,摸不到他的底在哪里?”
房玄龄说道:“他说的小学,不只教儒家,还有其他什么?难道是海盐之术,实用杂学之术,对国好还是不好?”
杜如晦说道:“实用杂学之道,对国肯定有利,只是怕以后儒学道统会分崩离析。”
李二拍板道:“与国与民有利就是圣贤之道!”
孔颖达和李刚又来了,两人悠闲的坐在吴怀斌住的小院里,铁了心想把吴怀斌弄到国子监。特别是李刚,感觉吴怀斌身后有噬人猛兽,把他关在国子监,自己的眼皮底下才安心。奏请吴怀斌入国子监博士的奏折已经递上去,今天来是提前再聊聊,李刚都准备把他收为关门弟子的准备。
吴怀斌刚进自己小院,就看见李孝恭小心翼翼的陪在孔颖达和李刚身边,像极了受气的小媳妇,虽然李孝恭身为河间王,江南道大都督,权威极重,但对儒学大师还是极其尊重的。李孝恭见吴怀斌回来了,挤挤眼,一副你终于回来的样子。吴怀斌没有搭理李孝恭,向两老行了个礼,也不管两人,径直回到书房,想想回义乌要采购的东西。
两老见怪不怪了,而李孝恭的眼珠都要掉下来了,还有人这样牛的?把儒学大师晾门口?他哪里知道前几天李刚还被他骂的狗血淋头。
李刚和孔颖达慢悠悠的进到吴怀斌的房间里,李孝恭也跟了进来,见吴怀斌苦思冥想,想半天写一点东西,想半天写一点东西,只见上面写着,铅5000斤,篆刻贡5到10人,铜版2000斤。孔颖达和李刚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只见这东西好写不知道到表达什么。
孔颖达见李刚呶呶嘴,知道李刚想让自己问,于是说道:“小友这是何种文字?”
吴怀斌说道:“阿拉伯数字。”在另一张纸上写下零,一,二,三到十,相对应的写下0。1。2。3。孔颖达和李刚有见惊讶,数字还有如此简单的方式?
李刚读道:“铅五千斤,篆刻五到十人,铜板两千斤。这是做什么?”
吴怀斌看看李刚说:“回家做点事情!”
李刚问道:“你不留长安?”
吴怀斌惊讶道:“留长安做什么?我要回乡,认祖归宗。”
李刚问道:“你的拼音呢?”
吴怀斌说道:“半年后,我会让人把书送过来,对了需要多少,我要成本的所以不白送。当然少了也不做,报个数字吧?”
孔颖达和李刚两人商量了半天,下了很大决心说道:“两百本,按三贯一本,你做的出来吗?”
那时候没有印刷,只有手抄本,一本书没有涂改,字迹清楚,很难得。吴怀斌憋憋嘴说:“才两百本,你们的学生这样少?这样吧,五千本,六千贯如何?”
李刚和孔颖达算了半天才算出来一贯二一本,钱不是问题,主要是五千本需要多少人力去抄写?还有这么这样便宜,要知道纸都不只这个价。
吴怀斌见两老头默不作声就诱惑他们下决心:“当然钱是书到再付就可以了,你们不喜欢也可以拒收!”问孝恭:“大都督何时回扬州?”
李孝恭说道:“十天之内吧,你和我一起回扬州吧,我想吃你做的菜了,材料都备好了。”
吴怀斌说道:“能早尽量早,都有什么菜?”
李孝恭说道:“做你拿手菜就好,我让厨房备下了猪,鱼。各式时鲜菜。”
吴怀斌说道:“做菜可以,我不喜欢分桌,能办到?”
对李刚说道:“想还好了没有?一贯二一本绝对便宜。”
李刚说道:“见书付款。”
吴怀斌说道:“见书付款,还有点事情很你们说下!”
李刚说道:“什么事情?”“第一个是,书是这样排列的,二是,书里都是这样断句的,到时不要用这两样当不要的理由。”吴怀斌指着自己的书本说道。
孔颖达说道:“行,按你说的做。”
第二十六章拜师()
李孝恭去安排餐桌,吴怀斌还在想买什么东西回义乌,两老头没有走的意思。太阳快西斜的时候,李孝恭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