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姬锋语重心长道:“皇爷爷一生励精图治,使得我大周国运蒸蒸日上,但隐患却也不小,东边群狼环饲,北方虎视眈眈,大周若乱而无人能力挽狂澜,绝非天下百姓之福。孩儿恳求您以天下为重,以百姓为重,切不可以身犯险,行那糊涂之事。”
听闻此言,吴王非但不怒,反而老怀大慰,胖脸上浮起一抹笑容,淡淡说道:“锋儿,你有这般见识,可见已有能力独当一面了。爹走后,江南之地你要用心照料。”
见他还是坚持要走,姬洛不由起身急道:“爹爹,大哥说的不错,京城如今可是龙潭虎穴,您万万不可前去,若是出个好歹,女儿该怎么办呐。”
“你怕什么?”吴王闻言瞪了姜云一眼道:“那臭小子还敢欺负你不成?”
姜云讪笑,摸了摸鼻子。吴王冷哼一声,转而柔声道:“熎儿和瑾儿皆已成婚,你的大婚之日业已不远,对这三个女婿爹很放心,万不会亏待你们。这么些年,爹对你娘亲的承诺总算完成了。爹此生已再无遗憾,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说着,他转向姬锋认真说道:“锋儿,父皇在信中说爹的性子与他颇为相像,爹深以为然。故而父皇的感情,爹同样深有体会。爹已答应了父皇,心中唯一的执念也已放下,是生是死,已再无区别。江南就交给你了,若是。。。若是将来出现什么变故,你只管按着本心去做,勿以爹为念,儿孙自有儿孙福,爹能约束自己,却不想把你也束缚进去。”
“锋儿。”他拍拍姬锋的肩膀,颔首道:“有事多听你徐叔叔的意见,切莫一意孤行。爹肩上的担子,今日就交给你了,好自为之。”
“爹。。。”
姬锋原是打算不计一切代价也要将吴王留在江南,但听闻父亲的一番肺腑之言,他放弃了先前的想法。他是长子,爹娘的感情他再清楚不过。皇后故去,姬重未再册封皇后。娘亲死后,父亲则是连女色都不彻底不近。支撑着他继续过下去的动力,或许就是那份不该有的心思,以及母亲故去之前念念牵挂的三个妹妹。
如今姬重一封遗书,彻底断了父亲的念想,三个妹子又各自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时至今日父亲的确已经了无牵挂。既然如此,何不让他前往京城奔丧?至少能了却他心中的一桩遗憾。
想到这,姬锋不再多言,颔首应道:“既如此,爹您自己小心,江南之事勿要挂心,孩儿自有分寸。”
“好。”
皇帝已死,吴王又要上京,姬锋已下定了决心,趁如今朝廷无暇南顾的机会,先把江南彻底整合起来。接着静待时机,观望各方反应,若是有机可趁,便要寻姬启运把旧账算上一算。
第420章 帝星坠(五)()
♂
女人如藤,男人似树,地位高的女人无非是粗壮一些的藤蔓而已,依然要缠绕粗壮树干才能存在,生长。
皇帝的驾崩对于他人来说,充其量只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变故,所需的仅仅是一点时间而已。许是一月,许是一年,生活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并没有太大区别。可对于柳如烟来说,此事却犹若天塌地陷,让她的人生遇上了入京之后的第二场巨变。
她对年岁上足以当她祖父的姬重有着很微妙的感情。没有少女不怀春,但对象绝不会是一个糟老头,刚入宫时,她无不哀怨,哀怨于自身命运的坎坷以及对未来深深的绝望。
心态决定人生,之后她释然了,当看开之后,她甚至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皇帝年岁的确大了一些,但不能否认,老头子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那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让她深深着迷。且姬重对她百依百顺,但有所求,无不应允。入宫之后,她几乎独揽了皇帝所有的宠爱,真正体会到了万人之上的滋味,甚至就连姬启运见到她都得乖乖行个后辈礼,态度之中不敢有丝毫不敬。
可这幸福也实在太过短暂,半年时间就让她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在皇宫里什么人最惨?不是太监,也不是宫女,而是太妃。失去了男人的女人本就可悲,但身上打着已故皇帝女人的烙印,则尤为可悲。非但没有人敢接手她们,还会将她们彻底遗忘,到最后甚至连衣食都无法保障,人生的结局就是在冷宫中孤零零地老去,死去。
每每想到自己即将就要过上这种日子,柳如烟就恐惧地浑身发颤。姬启运登基,继而全力操办姬重的葬礼,这段时间里她惶惶不可终日,却又只能等待命运的审判,这种无力感几乎要将她逼疯,她甚至一步都不敢迈出千柳殿大门,或许只有在仍保留着些许皇帝气息的“家中”,她才能稍稍感到一丝安全感。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许久,直到上天垂怜,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转机源自于一个意外,一个让柳如烟曾暗暗想过却不敢抱有太大期望的意外,当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她不由松了口气,紧绷了大半月的神经终于可以松懈下来,睡上一个好觉了。
柳如烟这下能睡着了,可姬启运却辗转难眠,再难安睡。谁能想到?谁都想不到,即便是已故的老皇帝怕是也从未想过,他在临死之前竟给柳如烟留下了一个遗腹子。柳皇妃。。。怀孕了。
收拢权利,慑服百官,顺利登基,操办葬礼,一切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对于老皇帝的故去,姬启运是适应得最快的一个,在很久之前姬重就一直在让他做这方面的准备。正当姬启运空出手来,琢磨着准备遵从老皇帝密诏时,柳如烟居然怀孕了。
最让姬启运无奈的是,即便有先皇密诏在手,即便他已登基为帝,可他依然要称呼那个未出世的婴儿一声。。。王叔。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他有多么理直气壮,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决然不可能按照姬重的意思,殉葬柳如烟。
而柳如烟又是整个柳家势力的根基,她不死,姬启运就无法对流风子和周昂下手,老皇帝的那封密诏,简直是要将他丢上火架烧烤。
得知消息后,姬启运茫然地走回东宫,将自己关入屋内,花费了整整一日去思索这个棘手的问题。渐渐地,他回过了味,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颇大的误区。
柳如烟一脉的势力,是否当真有铲除的必要?皇爷爷的决定到底是否正确?
此时不同往日,他已然登基成皇,是在朝廷百官集体拥护的情况下,名正言顺的即位。无论是那些本就在自己手下的官员,还是周昂,流风子这等因有需要而加以利用的官员,或者是老皇帝驾崩之后,顺理成章靠过来的官员,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朝廷是为一体,这些人不都是他的臣子么?
既然是臣子,那就一定会有高低之分,就算铲除了柳家一脉的势力,依然会出现别的权臣。那些立足大周数百上千年的士族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手向来伸得很长,姬启运需要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力量去居中调和,平衡之术是帝王的必修课程之一。
保留周昂等人,好处似乎比直接铲除来的大上不少。更何况臣子终究是臣子,即便权利再大,也不可能对他造成什么影响。武宗的存在就是保障大周江山不落入外姓人之手,能与武宗掰腕子的对手恐怕还没从娘胎里出来,他没什么好担心的。
此刻真正应该考虑的反而是那些拥兵自重,且不在武宗防备范围之内的各地藩王,如何设法收缴他们手中的权利,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朝廷方面必须团结,绝不能出现丝毫动乱,否则必会给心怀不轨之人可趁之机。只要周昂等人收敛一些,别再干出些得罪百官之事,想来也出不了什么问题。
想到这,姬启运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从床下般出木匣,打开之后取出其中的密诏,将之置于烛火之上。一阵轻烟飘起,不多时那密诏便已化成了一地灰烬。
毁了密诏,不但宣告了周昂等人的死里逃生,同时也意味着他没必要遵守上面的指示,对藩王进行置换。姬启运要静观其变,若是时机成熟,他或许该更进一步,将这些棘手的藩王尽数削去。
解决了此事,姬启运顿觉神清气爽,他悠然迈步走出东宫,却不想才出大门迎面便跑来一个小太监,跪下之后喘着粗气说道:“启禀陛下,吴王殿下赴京奔丧,已至皇宫南门外,等待陛下宣召。”
此言一出,姬启运“刷”地一下就黑下了脸,这吴王是诚心给他添乱呢!若换了平日,吴王赴京他求之不得,但现在。。。真的不是时候啊!
老皇帝殡天之后姬启运未曾第一时间公告天下,就是怕诸藩王过早上京。他是太孙,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却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皇帝死的太突然,并未留下遗旨明确宣布由谁继承皇位,万一此时藩王上京,朝中与之交好的大臣难免不会生出别样心思,到时又是麻烦一桩。
故而姬启运先登基,接着办丧礼,最后才昭告天下,派人前往全国各处通知藩王,前往通知的信使还在路上,吴王竟已单枪匹马杀到了,这要他怎么处理?
有吴王这只出头鸟,各地藩王必然不会立即奉诏入京,而是会选择静观其变,看看朝廷的反应。这段时间足以让吴王奔丧完毕,届时究竟是放是留?若是放。。。心有不甘,若是留。。。其余藩王焉敢上京?到了那时别说削藩,就是按照皇帝的意思想要置换恐怕都难如登天,毕竟那密诏方才已经让他给烧了。
越想越是无奈,姬启运微微一叹,开口道:“将三皇叔迎入御书房想见。”
见是一定要见的,下令之后,姬启运却未立刻赶去,而是先去御花园兜了一圈,坐了半个时辰后才慢悠悠地向御书房迈步而去。
推门而入,吴王显然已等待了许久,见到姬启运后他不曾考虑,立刻便行了一个臣子之礼。“臣拜见陛下。”
“三皇叔,快快请起。”姬启运忙上前一步将他扶起,目光不断在他身上打量着,目光之中隐隐有泪光闪现。“三皇叔,多年不见,侄儿甚是挂念。先前听说您大病了一场,不知现在可好些了?”
“多谢陛下关心,臣已无恙。”吴王直奔主题道:“臣此番奔丧而来,不知现在可否去皇陵见见父皇?”
“皇爷爷并未葬入皇陵。”姬启运摇头叹道:“他老人家临终之前,下了最后一道圣旨,但王礼并未听清。只隐约听到不入皇陵,北山之巅这两个字眼。朕想到皇奶奶便是葬于北山,或许皇爷爷本意就打算与她合葬,故而并未让皇爷爷入皇陵。”
“恩。”吴王颔首道:“郊外北山,是父皇第一次遇见母后的地方,他老人家应该是想陪着母后吧。臣先去见见父皇,暂且告退。”
“三皇叔。。。”姬启运犹豫片刻,开口道:“多年不曾上京,多留些日子吧,给侄儿个机会一叙叔侄之情。”
“臣遵旨。”
“恩,如今宫内琐事颇多,朕再宫外给你安排一栋宅子,你先住下,闲暇时便入宫来陪陪朕。”姬启运展颜笑道:“朕初登大宝,行事难免有不道之处,还请皇叔多多提点才是。”
“好,那臣先告退了。”
第421章 帝星坠(六)()
姬明诚赶赴京城奔丧一周后,吴王府迎来了一位客人。
金陵府尹崔玉良已在客厅静待了一整个上午,直到午膳时间已过,吴王世子姬锋才姗姗来迟。他面含笑容地走入大厅,自顾自在主位坐下,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这才说道:“抱歉,琐事太多,耽搁了不少时间,劳烦崔大人久等。”
“无妨。”崔玉良面色不佳,并非因等待太久,而是为了手中那封盖着王府大印的公文。他将公文扬起,沉声说道:“敢问世子,这是何意?”
姬锋看都不看公文一眼,盯着崔玉良满是疑惑地问道:“崔大人这是。。。兴师问罪来了?不知究竟出了何事?”
“倭寇袭扰我大周沿海,因其神出鬼没故而我大军难以及时应对。为了保境安民,世子您在各处就地组建乡勇,并派藩军教导训练,这本是好事。”崔玉良拧着眉头说道:“但目前各处乡勇总数已有三万之众,且近日前来袭扰的倭寇数量已大幅度减少。此刻正该削减乡勇,节省开支之时,世子却为何反其道而行,下令要继续将乡勇数量扩充到五万?”
“哦,原来崔大人前来是为了此事。”姬锋不以为意地笑道:“虽说前来袭扰的倭寇已逐渐变少了,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回来嘛!有备无患总是好事,我若贸然裁撤乡勇,万一他们杀个回马枪,受苦的终究是我大周百姓。崔大人认为呢?再说了,乡勇的所有开支,皆是由我王府自行承担,并未拖累金陵财政,与大人的金陵府似乎并无任何关系吧?”
“关系是不大,下官此番只是特地前来奉劝世子。”崔玉良淡淡道:“先皇驾崩,我新皇现已登基,新老交替之时,正是最为敏感的时期,世子且不可一时糊涂,若是引来朝廷猜忌,恐非喜事。况且吴王殿下前往京城奔丧,世子还是得多为殿下考虑考虑才是。”
威胁他?姬锋心中不觉好笑。吴王上京时,他的确有些担心,但姬启运登基的消息公布了这么多天,仍未听到任何一个藩王启程前去拜见新君的消息,这么一来姬启运善待吴王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平静地看向崔玉良,淡淡说道:“府尹大人此言差矣。藩军数量的定制是八万,而我吴王府这么些年来,麾下兵马一直都是区区三万之数。莫说这新招募的五万只是守备乡勇,即便是正规藩军依然在朝廷的许可范围之内,并未有任何僭越。先前是江南一片祥和,三万藩军守备金陵足以,而现在么。。。相信朝廷会理解的。”
“世子已然决定了?”
“不错。”
“那下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此告辞。”话不投机半句多,姬锋此举的目的何在,崔玉良心中明白,后者担心的是什么,姬锋也敞亮得很,但他偏要打太极,继续谈下去已无任何意义,崔良玉起身准备离去。
哪知姬锋却没就此了结的打算,他开口说道:“崔大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