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高于一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高于一切-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迪接见完一众西洋人,回到了西苑值房。

    值房之中,严嵩正在批阅一封奏折。

    “迪儿回来啦?你推荐的那个胡宗宪,真乃治世奇才!他到浙江巡抚任上不到半年,浙江的财税已经恢复到与倭寇大战前的水平!”严嵩高兴的说。

    陈迪道:“哦?胡宗宪是个人才。义父,对于这样的能臣咱们似乎应该破格提拔。我看就升他做浙直总督吧!”

    严嵩将那奏折放到陈迪面前:“嗯,这样的人是该重用!等到合适的时机,将他调入京任六部堂官也不是不可!”

    陈迪没有看那奏折,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胡宗宪这样的人,是做封疆大吏的材料,却不一定是做京官的材料。橘生于南而为橘,生于北则为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严嵩一双老眼看着陈迪:“迪儿,难为你年纪轻轻,竟懂得用人的精髓!好,就这样办吧,胡宗宪升浙直总督,领兵部尚书衔!”

    陈迪从袖中拿出一个地瓜,放在严嵩面前。

    严嵩奇道:“这是何物?”

    陈迪笑道:“这是马德拉从西洋带回的一众粮食作物,名曰地瓜,又名番薯。这东西的亩产顶得上小麦的十倍不止!”

    地瓜可是正儿八经的舶来品。它原产于美洲。在另一段历史中,万历年间才被西洋人带到大明。地瓜的亩产比水稻、小麦高的多的多。地瓜传入大明,在另一种程度上促成了明中期的人口大爆炸式增长。

    严嵩看了看地瓜,有些疑惑的问:“这东西。。。。。。能吃?”

    陈迪点头道:“当然能吃!”

    说完陈迪掏出一柄匕首,切下一片递给严嵩。

    严嵩咬了一口:“嗯,味道甘甜,也很爽脆。只不过为父这口老牙似乎消受不了啊。”

    内阁值房之中,有个炭炉。陈迪将炭炉打开,随手将地瓜扔了进去。

    陈迪对严嵩继续说:“义父,可别小看这玩意。这东西对气候的要求低,连河南、陕西那些连年旱涝的地方都能栽种!如果能够全国推广,我敢保证大明再也不会出现饥荒!”

    一炷香功夫后,地瓜的香味弥漫在内阁值房内。

    陈迪拿火筷子,将地瓜从炭炉中拿出。然后他掰开一半,递给严嵩。

    “这灰不溜秋的,能吃?”严嵩疑道。

    陈迪大笑:“义父,您别吃皮啊!只吃瓤试试!”

    严嵩吃了一口地瓜瓤,果然是唇齿留香,且软糯无比:“嗯嗯!好香,好软!软若少女之胸啊!好东西,好吃!你那还有多少?让人送到我府上来一些。”

    陈迪笑道:“我马上让人送一百斤到义父府上。义父,我打算先让在京城的功勋田中试种这地瓜。要是效果好,全国推广!”

    严嵩又吃了一口地瓜:“好!就按你的意思办!”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章 飞虎军将士的幸福生活() 
飞虎军的火铳营长赵老根拿着从户部分到的二十斤地瓜回到了家中。

    这赵老根在参加飞虎军前,只是一个义乌的矿民。进入飞虎军后,跟着陈迪、俞大猷、唐顺之、戚继光等人南征北讨,终于出人头地。前些日子他随军出关平定女真二部,因为活捉了建奴首领觉昌安而被授予三等银叶勋章,同时得了五百亩功勋田的奖励,成了地主。

    陈迪下令在直隶的功勋田内试种地瓜。他上午便到了户部,领了这二十斤地瓜回到家中。

    赵老根的家,在顺天府外的一处四合院。要说这四合院,普通百姓家是买不起的。他这个飞虎军营长有每月五十两银子的月饷,每次出征打仗还有不菲的赏银。故而他也算颇有积蓄,以二百两银子的价格从一位商人手中买下了这处四合院。

    有了院子,自然要娶个大女乃子,大屁股能生养的婆娘。一听说飞虎军的营长要娶妻,十里八乡的媒婆快把赵老根家的门槛都踏破了!谁不知道飞虎军的军官个个前途无量?而且月饷更是惊人!更何况这位赵营长有个什么勋章,据说只要把那东西挂在前胸上,就算直隶巡抚见了也要行礼!哪家的姑娘要是嫁给他,那可真是家里积了八辈子德!

    赵老根是庄户人出身,老实得很。那些媒婆给他介绍的姑娘,嫩的出水的不少,花枝招展的亦然不少。可赵老根认为还是手脚粗大,下的了地的婆娘稳妥些。他娶得这个婆娘名叫翠姑。要说这翠姑长得一般,甚至有些丑,可她就一样好处,能干活,家里什么时候都给赵老根收拾的利利索索的。田里的活计也是拿得起放得下。

    赵老根一回家就将麻袋里的二十斤地瓜倒在地上,仔细的端详着。

    翠姑见赵老根回来了,赶紧端上一杯茶:“当家的回来了?今天营里放假?”

    赵老根点点头:“嗯,我今天轮假,你瞅瞅这稀罕物!”

    翠姑看了看摊在地上的几十个地瓜,问赵老根:“当家的,这些是啥?”

    赵老根道:“这是地瓜。据说一亩地种下去一斤,能收获两三千斤!”

    翠姑惊讶道:“什么?两三千斤?”

    翠姑拿起一个地瓜,仔细的端详:“这东西。。。。。能吃么?”

    赵老根说:“肯定能吃!这是陈大都督让咱们种的!陈大都督能坑咱们么?户部司农司的员外郎说,每个地瓜切成十块,种下了田就成。这东西不怕旱,不怕涝,吃起来比那蜜还甜!”

    在赵老根的眼里,陈迪就是神!说的话全都是金科玉律!

    翠姑道:“陈大都督让种的?那指定错不了!自从陈大都督掌了权,咱小民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我娘家来人说,今年官差收的税比往年少了三成。家里终于能每天吃两餐干的了!”

    赵老根嗔骂道:“你这婆娘,就算税收得多,我能让你娘家吃不上饭么?别忘了,咱们现在可有五百亩地呢!你娘家缺粮食,直接来咱家拿就是了!”

    翠姑道:“我嫁到你家可不是为了你那五百亩地!”

    赵老根笑问:“那是为了啥?”

    翠姑回答道:“那还用问?人人都说陈大都督手下的飞虎军里,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赵老根问:“那你看我是大英雄不?”

    翠姑装作仔细打量了赵老根一番,而后说道:“看你长得这样,大英雄?大狗熊还差不多!”

    赵老根大笑道:“大狗熊!你这婆娘咋胡咧咧!我怎么说也是飞虎军的营长,真刀真枪打过不少仗的!我要是狗熊,陈大都督能请我在金銮殿里喝酒?还亲自给我敬酒?”

    翠姑给赵老根续上了茶:“得了当家的!陈大都督请你去金銮殿喝了一回酒,这事儿够你说上十年的!逢人就说,见人就说,看把你美的!”

    赵老根道:“那咋了?陈大都督是何许人?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大英雄!我跟着陈大都督打倭寇、打鞑靼、打女真,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你嫁给我,这福分也就被你分了一些去!你就偷着乐吧!”

    翠姑拿起一个地瓜,问:“这东西上面全是土,怎么吃啊?”

    赵老根道:“户部司农司的人说,用水洗干净了,煮熟了就能吃!你煮一个试试!”

    翠姑领命,拿着一个地瓜到了厨房中。几柱香功夫,她端着煮熟的地瓜回到赵老根面前。

    赵老根掰开地瓜:“嘿,真香啊!”

    他咬了一口地瓜:“甜,真甜!比蜜还甜呢!”

    说完赵老根将另一半递给翠姑。翠姑吃了一口:“真好吃!当家的,这东西真能一亩打两三千斤?”

    赵老根道:“那当然了!大都督说的话还能有假?”

    翠姑颂了声佛:“阿弥陀佛!要是这东西真能一亩长两三千斤,咱老百姓哪还会饿肚子!大都督真是活菩萨!这么金贵的东西他是从哪弄来的?”

    赵老根道:“据说是从西洋运过来的!嘿,要说这里面还有我的功劳呢!”

    翠姑问:“你的功劳?你有什么功劳?”

    赵老根自豪的说:“你个婆娘家懂什么?当初倭寇横行海面,西洋的货物漂洋过海过来,在海面上十有**会被倭寇劫走!咱们飞虎军在浙江打的倭寇满地找牙,倭寇如今跟个乌龟一样,缩在他那岛子上不敢出海。咱是跟着陈大都督在浙江打过倭寇的,你且说说,这东西能到咱大明来,有没有我的一份功劳?”

    翠姑道:“有,有,有!有你的大功劳行了吧?”

    赵老根又喝了一口茶,说:“讲正事儿!明天我就要回大营。户部的人说了,每个地瓜切成十份,就是十颗种子,每亩地里种上四十颗!你一定要盯着佃户们干好这活儿!”

    翠姑点头:“成,当家的,你就安心在营里为大都督效力就是!这些事情用不着你操心!”

    赵老根又问:“对了,那些个佃户种咱们的地,还没到收成的时候。要是家短粮,咱可不能学那些黑心地主见死不救!”

    翠姑说:“哪能呢!大都督把地赏给了咱,是大都督的恩德!这份恩德咱要给那些佃户乡亲们一起分!我早跟他们说了,要是家里粮食不够吃,尽管开口跟我要!”

    赵老根满意的说道:“嗨,我的好婆娘,通情理嘞!咱飞虎军拼死亡命的打仗,为的就是让乡亲们过上不挨饿不挨冻的好日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赵老根一回飞虎军大营便接到了命令。大都督陈迪要到兴明书院讲课,点名让他带十名火铳手随行护卫。

    陈迪数月之前差点被南镇抚司的缇骑暗杀,从那以后他长了心眼,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十多名火铳手保护他的安全。

    兴明书院内,陈迪端坐在一张书案前。他的面前,是数百名兴明书院的学子。

    陈迪问一众学子:“民为邦本,本固君宁,何解?”

    一名清瘦的学子起身回答道:“此语出自尚书,说的是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与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迪满意的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那清瘦学子回答:“学生马七友!”

    陈迪说道:“好,马七友,我再问你,如果百姓过不上好日子,吃不饱,穿不暖,是否可以推翻君主?”

    马七友回答道:“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兴明书院成立以来,每隔十天陈迪都要来给学子们上课。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洗脑”!看来他的“洗脑”成果很好,如今学子们已经从传统儒教的三纲五常中走出来,学会了理性的思考问题!

    陈迪开了句玩笑:“马七友,就凭你刚才的那句话,尔可为内阁首辅矣!”

    马七友谦虚的说:“学生惭愧!这道理是听了大都督十几场的课才悟出来的!”

    陈迪又对一众学子说:“‘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而且在国家社稷之上!因为国家权力说白了就是小民百姓们赋予的。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就是朝廷的利益!譬如在民间,百姓有祭拜土地神的习俗。假如祭祀的物品没有缺少,祭祀的时间没有耽搁,仍然发生干旱水涝等灾害,就说明这个土地神不灵光了!那百姓们就会砸了他的庙,毁了他的神像和灵位,重新再立一位土地神!

    同理,如果某种思想,某种制度用来治理国家,认真实行之后并不见效,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那就要对它进行修正,改造甚至撤换!”

    陈迪这论调要是放在一年之前,会被这几百名学子看作是异端邪说!可现在他们已经理解甚至支持陈迪的论调。

    马七友道:“学生以为大都督这话应该有所指吧?”

    陈迪笑道:“哦?你倒说说我指的是什么?”

    马七友回答道:“大都督指的是大明的兵制和税制!然否?”

    陈迪点点头:“不错!你是从哪听出我所指的呢?”

    马七友拱手道:“学生惭愧,前些年空读些无用的四书五经。后来入了兴明书院,听了大都督不少课,又听了户部张居正张侍郎、兵部唐顺之唐尚书的课,这才慢慢揣摩出了些心得!大明如今的卫所军制,空耗国库财力,卫所军却是嬴弱不堪,面对倭寇、鞑靼如纸糊的老虎一般。大明的税制,喂饱了那些皇亲、官吏、士绅,却苦了小民百姓!换句话说,如今的税制是朝廷在帮着皇亲、官吏、士绅们盘剥百姓!这两样正是大都督所言制度不合理,应该对它进行修正、改造甚至是撤换!”

    陈迪大喜:“兴明书院的学子们要都有马七友的这些感悟,就都可以毕业为官了!”

    陈迪思忖,等到这批学子成为六部、地方各级衙门的大小官员后,就真的可以推行新政了!

    马七友道:“大都督,学生有一事不明!”

    陈迪说:“但问无妨!”

    马七友问陈迪道:“既然大都督明知大明的兵制、税制不合理,为何不立即进行革新,推行新政?”

    陈迪回答道:“这个问题问得好!要推行新政,就要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隔靴搔痒的事情毫无益处!要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就要伤害一大批人的利益!这批人指的就是刚才你所说的皇亲、官吏、士绅、卫所军户。大明如今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才吃了一剂缓药缓解了病情,如果立即下虎狼猛药,会让这个病人一命呜呼!大明刚刚经历了倭寇乱浙,鞑靼入寇,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立即推行新政,会将天下的皇亲、官吏、士绅、卫所军户推向朝廷的对立面!凡事缓则圆。新政的推行,需要时间,更需要时机!就像俗话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马七友点头道:“学生明白了!”

    陈迪又问一众学子:“西洋学者们已经到了兴明书院,成了教授。你们对他们所教授的课程怎么看?”

    一名学子回答道:“若一年前,学生会认为他们教授的都是些奇技淫巧。可如今学生认为,他们教的课门门都是学无止境的大学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