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汉戮-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王随后以此为借口离开单于廷,连祖制龙城大会也不参加。

    (本章完)

第318章 大汉朝中兴盛世() 
    单于年少,母亲颛渠氏和卫律弄权,朝政紊乱,国人离心,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成年的壶衍鞮单于身上,希望他能快快长大,早日亲政,改变阏氏和重臣弄臣的局面。

    壶衍鞮单于一天天长大,匈奴人民的希望也一天一天破灭。

    他们发现,壶衍鞮单于虽然流着匈奴先祖的鲜血,可是脑瓜子却没有他们的先祖聪明。连一些长期被踩在匈奴脚下的民族如乌桓,丁令,乌孙都可以欺负它,更别说国力蒸蒸日上的大汉。

    宣帝初年,霍光派将领几次出兵,壶衍鞮单于的部队连汉军的影子都没见着,就屁滚尿流地当了逃兵。壶衍鞮单于在位十七年而死,此时正是羌乱之际。

    壶衍鞮单于算盘打得不错,他听说羌族叛乱,早就蠢蠢欲动,想趁火打个劫,只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就在这当口,死了。

    他死后,他的弟弟虚闾权渠即位。虚闾权渠单于一坐上单于宝座,便不客气地夺了颛渠氏的权,废了颛渠氏大阏氏的位子,让她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成天对朝政指手画脚。

    但他的举动遭到颛渠氏和他父亲的怨恨,于是暗地里破坏虚闾权渠单于的政策。当时刘询实行减兵之策,即撤掉了边关一些防守匈奴的城池,虚闾权渠单于很高兴,想刘询这么给面子,他也不能不表示,所以他想重提和亲旧事,巩固汉匈关系。

    虚闾权渠单于就此询问大臣,这个颛渠氏父亲见时机已来,便吓虚闾权渠单于道:“这是汉朝的奸计,大汗不要相信,而且汉朝和亲,一般都是礼在前,兵在后。我们最好也仿效汉朝,来个先礼后兵。”

    颛渠氏父亲还请求让他与呼卢訾王各自带着一万兵马在边塞狩猎。虚闾权渠单于不明就里,竟然答应了。结果如此一来,汉匈关系骤然紧张,汉边关加强了警戒。

    一场好事就这样被颛渠氏父亲破坏了。这还不算完,颛渠氏丢了权力,自然心有不甘,她虽年过半百,却看中了右贤王屠耆堂,使出浑身解数与右贤王勾搭在一起,并等待着报复虚闾权渠单于的时机。

    春来秋去,九年不算短,也不算长,颛渠氏终于等来了她的机会。

    神爵二年(前60)的龙城大会上,虚闾权渠病重,颛渠氏便迫不及待地把消息告诉屠耆堂,屠耆堂大喜,与颛渠氏的弟弟都隆奇暗中布置兵力,伺机一旦虚闾权渠不济,就冲进去,管他虚闾权渠是死是活,夺下单于之位再说。

    还没有等到屠耆堂动手,虚闾权渠单于一命呜呼。

    颛渠氏和屠耆堂故伎重演,伪造虚闾权渠单于遗诏,拥立屠耆堂为单于。而屠耆堂自命为握衍朐鞮单于。根据协议,颛渠氏复为大阏氏。

    这个女人弄权的水平可见一斑。

    匈奴的大乱终于来了。握衍朐鞮单于一即位,开始杀戮前单于的亲族。

    居于西垂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首先表示不服,他素来与屠耆堂不和,但是他也没有起兵,而是带着自己的部落投降了汉朝。

    握衍朐鞮单于大怒,当即下令将先贤掸的两个弟弟斩首。而先贤掸的姐夫乌禅幕上书那是先贤掸的个人行为,跟我无关,求握衍朐鞮单于放他一马。但是握衍朐鞮单于回给他的是绝不宽恕,让他几近绝望。

    握衍朐鞮单于如果用脑子想想,他便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乌禅幕是谁,他可是前单于虚闾权渠的亲家。虚闾权渠单于的继承人稽侯正是乌禅幕的女婿。他自握衍朐鞮单于夺位以来,为了安全就躲在乌禅幕的领地。

    如今眼看乌禅幕也难逃被杀,他们的家族举行了一次严肃的会议。会议推举稽侯为呼韩邪单于,并兴兵攻讨握衍朐鞮。

    握衍朐鞮荒淫无道,一上来就到处杀人,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人心俱失。呼韩邪没废多大功夫便打败握衍朐鞮,握衍朐鞮最终被杀,而颛渠氏下落不明。

    呼韩邪貌似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单于位子,可以稳稳当当地坐下去,不过他想得太简单了。他的父亲虚闾权渠单于,伯父壶衍鞮单于名声不好,早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所以真心归附他的力量很弱小。

    颛渠氏的弟弟都隆奇和握衍朐鞮的弟弟右贤王逃出呼韩邪的追击后,便纠集故旧,拥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发兵数万,回击呼韩邪。

    呼韩邪措不及防,战败退出王廷,退入汉匈边境,而且派使上书刘询,表面修好之意。

    刘询收到呼韩邪的书信,召集廷议。

    大臣中多数人认为匈奴内乱,应趁乱取之。而御史大夫萧望之(注,请记住他,后面会介绍)则认为应遣使慰问,理由是前单于有和亲的意思,只是被贼子杀害,现在趁乱出兵,不仁啊。

    而刘询比较看重萧望之,所以采纳了萧望之的意见,派使慰问。汉使到来,并没有解决匈奴的危机。

    屠耆的屁股还没坐稳,就做了件蠢事,他的左右及呼揭王向他进谗言,让他提防右贤王。屠耆一时昏了头,召来右贤王杀害,激起右贤王旧部的强烈反抗。屠耆后来后悔,便下令诛杀左右进谗言的人。

    而呼揭王怕被诛,逃入属地,自立为呼揭单于。与此同时,实力雄厚的右奥鞬王也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自立为乌籍单于。

    强大上百年的匈奴帝国四分五裂,真正陷入了覆灭的危机中。匈奴的事态进一步恶化,内战一触即发。

    屠耆单于率先发难,他发兵先取车犁单于和乌籍单于,结果屠耆单于打败车犁和乌籍,车犁和乌籍自去单于号,投奔呼揭单于。屠耆乘胜追击,准备一举消灭呼揭单于等人时,他的后院起火了。

    一直在观战的呼韩邪动手了。他乘屠耆后方空虚,奔袭王廷,而屠耆听说后,气急败坏,于是下令迅速回兵,这一回兵,呼韩邪以逸待劳,屠耆大败,自刎身亡。

    呼韩邪乘胜进兵,收降车犁单于。匈奴有了重新一统的趋势,而结束内乱的是呼韩邪单于。

    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屠耆大败,但屠耆的势力还在,他的弟弟休旬王自立为闰振单于。这还不算什么,让呼韩邪的雄心壮志烟消云散的事发生了。他的亲兄弟左谷蠡王呼屠吾斯,也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

    郅支骨都侯击败后闰振,又攻击呼韩邪。

    兄弟相残,是人世间最为悲惨的事,而这种事就发生在呼韩邪身上。呼韩邪累了,他的精锐在几年的战争中,几乎损失殆尽。所以他只能做出了匈奴单于不敢做的事。

    向南方强大的汉帝国称臣,并送出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而郅支骨都侯虽然未向汉称臣,也送出儿子作为人质,他只要求汉廷不要援助呼韩邪。刘询捏着了老对手的命运,那种感觉,除了用爽来形容还能用什么呢?

    刘询面临一次最为愉快的抉择。

    谋略上看,支持匈奴的任何一方都有利于己方。不过为了边境的安宁,刘询还是得谨慎考虑。

    呼韩邪兵力偏弱,而且愿意低下头颅称臣,而郅支虽说也言辞恳切,并送儿子作为人质,可这位单于连亲弟弟都要赶尽杀绝,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事实摆在眼前,该支持谁似乎连三岁小孩都看得出来,不过,刘询是个有大局观的人,他的想法绝不仅是简简单单地作个选择,他要考虑的是边境的长治久安。

    如果他帮匈奴的任何一方灭了另一方,结果会得到什么呢?结果可能是匈奴重新获得统一,甚至强大。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对手做自己的邻居,是哪个君主都不愿意看到的。

    试想一下,自个儿一手扶持出来强大而统一的敌人,这种做法,不是脑子被门板夹了就是想要作死。刘询显然不是想作死的人,他的脑瓜子非常好用,很快就想到了万全之策。

    对待称臣并前来朝拜的呼韩邪,他采用萧望之的意见,以高于诸侯王低于皇帝的礼遇接待,重赏并封侯,同时向天下发诏书,称颂呼韩邪单于朝拜之事。

    此举的目的就是向各国宣布,呼韩邪已经置于汉廷的保护之下了,谁要打他,先得掂量掂量而对于呼韩邪的出兵平叛的请求,则一字不提,也算给了郅支一个面子。

    刘询的“狡猾”可见一般,就希望你匈奴分裂着呢,哪方他都不得罪,只要肯低头,金银珠宝爵位都可以赏赐,就是不能承诺出兵。

    作为呼韩邪一方,有了刘询的保证,心里的石头也放了下来,他现在极为狼狈,厚礼拿不出手,只能拍胸脯向刘询保证西北边境安宁。

    刘询对于呼韩邪的保证,十分满意,也打消了后来刘询出兵助他的顾虑。

    郅支见呼韩邪得到了汉廷的庇护,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他见呼韩邪的人在长安吃香的喝辣的,也是分外眼红,他也不断的派使者前来。

    不过,刘询给他们的待遇始终要低于呼韩邪一方。

    这让郅支坐卧不安,打又打不得,讨好的功夫又不如弟弟,郅支担心长此下去,呼韩邪在汉廷的帮助下,力量会愈来愈强大,总有一天,他们会过来抢地盘。

    长此以往,日子实在没法过了。郅支遂决定西迁,把地盘让了出来。呼韩邪得以重返漠北,执掌大部分匈奴故土。

    由此,汉匈边境长达五十年的和平得以确立,汉匈关系进入最为稳定的时代。后来,呼韩邪娶了个汉族妻子,此女正是四大美人之一……奇女子王昭君。

    刘询治理下的国家,真正迎来了中兴盛世。

    国家无事,吏治清明,老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一派欣欣向荣,汉匈关系又有了新的局面,应该说,皇帝做到这份上,已经十分不易。

    他的确很欣慰,也很自豪。

    可惜的是,刘询自感身子骨大不如前,他甚至经常回忆起一些往日的旧事,在刘询看来,这是人老的征兆啊。

    刘询要开始为日后进行必要的布局了。

    刘询是个不居功自傲的人,他认为国家能在他手上走到现在,与那些活着的还有死去的臣子休戚相关,自己不过是用对了人。

    所以,他命人将十一位居功至伟的功臣一一画像,供奉于麒麟阁。

    其中排名首位的自然是霍光,考虑到其后代谋反,他在画像中只有姓,没有名,其次是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十一人中分布在各条战线,有搞军事的,有搞政府工作的,有搞外交的,有搞宗室事务的,都是各个系统的杰出人物。十一人中,唯有萧望之还活着。

    萧望之是萧何的后代,但是他家传到他的祖父辈,却只是个务农的平头百姓。萧望之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拿起了书卷。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萧望之学有所成,在长安儒生当中有了名气。

    萧望之在丙吉的推荐下受到霍光召见,霍光试探几下,发现萧望之确实才华,本想笼络留用,但是萧望之对霍光的专权十分厌恶,不肯依附,因此被霍光弃用,在霍光时代,萧望之不过只是个小苑东门侯。

    萧望之的伯乐是魏相,霍光死后,萧望之受魏相赏识,做了大行治礼丞。萧望之受刘询重视是因为一篇暗指霍氏作乱的奏疏,正是因为这篇奏疏,萧望之走了刘询的视线。

    刘询刚刚掌权,在治理国家上有诸多不明,他常常征询萧望之,萧望之总能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因此萧望之很快就做到了谏议大夫、丞相司直,少府等。

    刘询想试试萧望之治理地方的才能,任命他为左冯翊,担任京畿地区的行政首脑,积累实际的治政才能。三年后,因政绩升任大鸿胪。

    前59年,萧望之代替丙吉出任御史大夫。

    在长期对萧望之的观察中,刘询还是发现了他的缺点。

    萧望之虽然有才,却恃才自傲,常常看不起别人,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得罪了刘询的身边的宦官弘恭、石显等人,在五凤二年(前56年),萧望之被人告发,罪名是不关心丞相生病,作威作福,贪财。

    (本章完)

第319章 萧望之受诏辅政() 
    刘询知道萧望之有孤傲的毛病,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他不愿意治他的罪。再则,考虑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太子仁弱,必须要有重臣辅佐,所以他暗中布局,把萧望之降级,贬为太子左傅,陪太子读书去,也是明显的保护措施,免得自己还没挂掉,萧望之就在火坑上牺牲了。

    刘询的用意其实很清楚,要把萧望之留给儿子用,所以这次告发后就没人敢告发萧望之了。

    御史大夫由黄霸继任,黄霸只在御史大夫位子上坐了一年。五凤三年(前55年),丙吉病逝,黄霸屁股还没坐热,就接替丙吉任丞相,御史大夫由杜延年升任。

    众所周知,黄霸蹲过号子,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霍光时代就是个特立独行的官员,别的官员为迎合霍光的口味,以刑罚为手段,他偏偏不以为然,不服从霍光的政策。所以,黄霸并未受到霍光的重视,直到刘询即位,黄霸以优异的政绩调入中央。

    不过,黄霸做丞相的水平明显比不上他的前任魏相,丙吉,也比不上他的后任于定国。

    甘露二年(前52年),杜延年病逝,与前代张释之齐名的于定国升任御史大夫。

    甘露三年(前51年),仅仅一年,黄霸卒于任上,他死后,于定国继任丞相,御史大夫由陈万年继任。

    于定国自然不用说,在廷尉上就干得风生水起,上上下下都赞不绝口。

    对于陈万年此人,刘询的确是看走眼了,话说回来,他的重臣一个个七老八十的,也实在是无人可用,只能凑合着用。陈万年此人不在乎钱财,他的钱财大部分用来巴结许家和史家去了,尤其是在前途无限光明的乐陵侯史高身上,他下了血本。陈万年精于拍马逢迎之道,能从小吏升到御史大夫,钻营之术可谓炉火纯青。

    据说,这位老兄在教自己儿子为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