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8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民报》的准备悄无声息。

    八月初一,人族圣院照常刊发《圣道》与《文报》。

    八月初二,人族历史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报纸《民报》正式刊发,《民报》根本没有任何宣传,只是在清晨摆放到象州各城文院的铺,甚至连贩都不知情。

    《民报》的头版头条名为“我的第一封战”,作者署名是方运。

    。(。)

    :

第1662章 席卷象州() 
八月初二的巴陵城天空晴朗,晨风带着秋天的凉爽掠过行人的面庞,而灼热的太阳无惧秋意,不甘示弱照耀大地。   w w w 。  。 c o m

    在晨光下,少许读人走向州文院边的铺,《圣道》与《文报》虽然在昨日发行,但并非所有人都已经购买,文院铺往往要过一个月才会撤下上一期的《圣道》与《文报》。

    杨林是一个普通的童生,年过二十,无论是家世、相貌或各方面,都无特别之处。

    他前几日在老家,昨夜才回来,并没有遇到贩,又想看《圣道》与《文报》,只得一早前来,准备买完后再回去吃早餐。

    他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只有十余人,而在昨天同一时间,这里至少聚集着三千人。

    在铺正式贩卖的时候,杨林和往常一样,递出几枚黄铜大钱,朗声道:“一份《圣道》,一份《文报》”

    但是,无人应声。

    杨林一皱眉头,发现本应该走过来收钱的六个铺店员,全都拿着一份由十几张较大的纸张叠在一起的东西,每个人的表情都无比精彩,不断变化。

    杨林心里暗道现在的铺店员越来越不像话,但又不好直说,只得轻拍前面的木制柜台,朗声道:“一份《圣道》,一份《文报》”

    但是,六个店员依旧充耳不闻。

    杨林黑着脸,静静地看着六个店员,心中已经下了决断,买到《圣道》和《文报》后,就去文院举报这几个店员,简直太不把人放在眼里。

    队伍后面一个老秀才怒道:“按时贩售都做不到,成何体统?”

    一个面相和善的童生突然喊道:“你们看的那是何物?似乎是一种新的籍?”

    这时候,一个店员才随口道:“这是《民报》,今日刚刚发售。”

    “《民报》?”杨林心中的火被疑虑熄灭,他扭头和身后的顾客相互看着,不知道那是什么。

    “《民报》是何物?”老秀才大喊。

    “《民报》是方虚圣、象州官员和方氏藏馆等联手创办的报刊,相当于《文报》或各地的邸报,但和《文报》或邸报又有些不同,我也说不上来。哎呀,抱歉抱歉,看得太入迷对不住各位”那个店员急忙笑着道歉,说完从衣袋里拿出一文钱,放入收款箱中,然后小心翼翼把《民报》叠好,从胸口处放入衣服里。

    看到店员这个举动,在场所有读人都本能地意识到这《民报》很不一般,更何况跟方虚圣有关系。

    杨林问:“这《民报》是一文钱一份?”

    “对,《民报》很便宜,据说是成本价,就是文字和寻常的不一样,好像叫……对了,叫‘宋体’,据说是方虚圣专门为了《民报》创造,甚至临时让工殿派人改造全象州的印刷工坊。看着有点不习惯,方方正正,失去法精髓,但方才看了一阵,发现似乎很适合印刷。”

    店员一边唠叨,一边把《圣道》和《文报》递给杨林。

    杨林心念一动,又拿出一文钱,道:“给我来份《民报》。”

    店员拿起一份《民报》,两手托好,恭敬地递给杨林,笑道:“您可是巴陵城……不,是象州甚至人族第一个买到《民报》的读人。”

    杨林笑了笑,本不在意第一第二,正准备接过《民报》离开,但双手捏着《民报》,两脚像长了根似的,盯着《民报》的头版一动不动。

    “这……”杨林没想到这《民报》竟然有方运给庆国宣武军的一封战。

    看到如此重要的事,让杨林全然忘记身后那些人,继续低头阅读。

    “唉?你干什么呢?买完赶紧走啊?”那老秀才抱怨一句,绕过杨林就要去买《圣道》和《文报》,走路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扫了一眼杨林手中的《民报》,立刻瞪大眼睛。

    “什么方虚圣向宣武军下了战?”老秀才大声嚷嚷起来。

    “什么?”

    后面的那些人也顾不得排队,立刻涌到杨林身后,伸长脖子看《民报》头版,最后面的几个人一边跳一边看。

    “这《民报》好生厉害”

    “看来方虚圣的战只在《民报》出现过,若是之前有风声,早就人族皆知。”

    “有意思给我来一份《民报》”

    “也给我来一份”

    其余人纷纷向店员喊着。

    “不急,人人都有”店员笑着说完,开始贩卖《民报》。

    很快,最早的十几人人手一份《民报》,两手跟托着大面饼一样,站在店前翻看。

    “原来象州发生过这种事啊,《文报》可不会记载。”

    “咦?原来妖界是这个样子,竟然还有什么毒蛟,以前真不知道。”

    “这竟然有董文丛董州牧写的童生试指导?初读觉老生常谈,细读方觉鞭辟入里,不愧是一位翰林我若是早读到这篇文章,十年前就能考上童生”

    “呵呵,你们看这条有关景国的文章,不,上面说叫新闻,虽然没直说,但明显看得出来,是左相在阻挠方虚圣柳山这个奸贼,真应该把他关进三尺笼子里”

    州文院的铺开张向来很早,但八月初二起早来买报的人并不多,甚至连贩都很少提早前来。

    不过,州文院门前的大街是整座巴陵城乃至象州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即便是六点多的清晨,也有不少人路过。

    那些人随意看了一眼,就见铺前有十余人捧着很大的纸张在阅读,一部分人只是觉得好奇,继续前行,但还有一部分人怀疑是新生事物,于是走过去询问。

    慢慢地,州文院门口的人越来越多。

    一开始,众人只是捧着《民报》看,后来,读过《民报》的众人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分成不同小团体讨论,有的讨论象州的新闻,有的讨论景国时政,有的在交流童生试的指导。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而每个离开的人,都会向熟人说起《民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陵城各处的人纷纷走向文院铺,贩们也嗅到商机,推着小车撒腿狂奔。

    同样的情景在象州各城上演。

    不过短短一个时辰,象州各城文院铺前的人数已经超越昨日,人山人海。

    一时之间,全象州人都在谈论《民报》,不知《民报》甚至无法跟别人交谈。

    《民报》彻底火了。

    。(。)

    :

第1663章 圣元纸贵() 
一文钱,在象州只能买到一个菜包子,普通百姓买之前都可能会犹豫一下,要不要改买俩馒头。

    但是,现在虚圣方运的战加州牧董文丛的童生试指导只卖一文钱,即便是每天吃饭花费不超过三文钱的寒门子弟也没有犹豫。

    今日的象州,比瘟疫传播更快的,便是购买《民报》的消息。

    不止是读人,即便是家里没有孩子的普通百姓,得知方运对庆国下了战,也捏着一文钱向最近的文院跑去。

    各地出现了许多奇葩事,乞丐不乞讨了,花楼的花女不卖唱了,学子们不上课了,所有人都争先恐后买《民报》。

    贩本来是卖卖报刊的,可今日各地文院铺已经禁止一人多买《民报》,贩们只得放弃卖,老老实实排着队,只为买一份《民报》,不卖,留着自己看。

    《象州邸报》增刊只印了十万份就引发象州各地百姓争抢,而《民报》从早上开卖,一直卖到中午,依旧有人在排队。

    巴陵城的印刷工坊全力印刷,铺一开始是六个人卖,后来是二十个人卖,最后五十个人开始卖《民报》。

    幸亏开卖前众官早就预料到这种场面,从昨天半夜开始,各工坊就在印刷《民报》,这才能让各地持续不断贩卖,可临近中午,还是断货,不得不印一批卖一批。

    象州人从老到少从男到女,全都跟疯了似的,非买《民报》不可,即便是许多清醒的人也只是准备晚一点买,而不是不买。

    一些人家根本没必要买,儿女才两三岁,可被邻居亲友一撺掇说万一《民报》上有方虚圣的科举指导怎么办?结果无一人抵抗方运教学的诱惑,直奔当地文院。

    一些人并非住在城里,买完《民报》后,由于无法买到多份,也雇不到马车,撒腿就往村里跑,然后领着全村人往县里赶。

    中午时分,半日的销售数量统计出来,截至到中午十二点,全象州共出售了三千两百多万份《民报》,整个象州也不过一亿三千多万人而已。

    一些小城市人少,当地官员本以为卖个五六万份已经不错,可谁知道在本城居民买得差不多的时候,周边村镇的人排着大队杀过来。

    《民报》在开售的同时,董文丛便听从方运的命令,在论榜公布《民报》的全版内容,引发全天下读人的强势讨论。

    在《民报》文章下面,半日的讨论回复数量超过了两亿条,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文章,因为论榜能影响文榜,而根据两榜的设置,导致进士榜、翰林榜、大学士榜和大儒榜四榜第一,全是那篇董文丛发的“人族第一份民办报纸《民报》正式刊发”。

    人族各地读人讨论《民报》太过热情,最后许多人不得不重新发文章专门讨论一个问题,有的讨论方运的战,有的讨论印刷用的宋体字,有的讨论《民报》的销量,有的讨论董文丛的那篇童生试指导……

    很快,《民报》的影响力向人族全面辐射,一些读人都以为本地也有《民报》卖,纷纷向当地文院门口聚集,结果没有贩卖,但读人不愿散去,于是开始讨论《民报》。

    许多人看不到“论榜”,一些举人干脆提笔抄写《民报》内容,就在文院门口供其他读人阅读抄写。

    于是,比当年“洛阳纸贵”更夸张的事席卷全圣元大陆。

    除却象州之外,城市文院附近的笔墨纸砚被纷纷赶来的读人买空,许多读人涌到文院附近抄写《民报》的内容,有的什么都抄写,有的只抄写跟科举有关的,有的则只抄写方运的战。

    各地官员屡次阻止,均遭众多读人对抗,一些明年要考童生试的家长甚至对着当地官员破口大骂,让那些官员无可奈何。最后,当地的官员不得不开始舌绽春雷,慢慢阅读《民报》的内容,让本城的读人记录。

    人族万城,超过三成的城市有官员在舌绽春雷朗诵《民报》,让各地的史家读人不得不提笔记录这前所未有的场面。

    晋升大儒不久的上一代四大才子之首“史君”陆怀江在论榜说了一句话。

    “方虚圣再度打开一扇时代之门,连通新的一界。”

    大多数读人只当是普通的夸奖,但极少数读人却看出门道:陆怀江明显是说,《民报》在拓宽人族圣道,甚至可能开创一家新圣道,从而诞生一位新的半圣。

    由于圣院只设象州为《民报》试点区域,圣元大陆其余地方买不到这份独特的报纸。

    象州官员和读人的官印被来自人族各地的传塞满,各地读人纷纷请象州读人帮他们代买一份《民报》创刊号作为纪念,即便是从未见面的人,也能拐弯抹角找出关系,甚至有人连祖父辈见过一面的交情都拿出来。

    未到中午,孔城的衙门前就被上千读人堵住。

    与其他地方不同,孔城极为开放,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读人,孔城的读人也非常活跃,以人族中心自居。

    当年方运在宁安县革新,许多孔城人发现很好,于是,孔城很快成为第二个车马必须按照规定方向行驶的城市、第二个有人行横道的城市、第二个加大力度奖励工家人的城市……

    现在,上千读人聚集在孔城府衙门口,不断抗议。

    “我们要《民报》”

    “孔城未有《民报》,孔圣后人安能谈为民?”

    “孔城无《民报》,便是无民”

    “若孔城再无《民报》,我等便去孔府学宫门口静。坐”

    “不要拿圣院当借口,孔城官员若上下一心,要求圣院开禁,圣院岂会不同意?”

    孔城知府一个头两个大,不得不亲自出来安抚读人,然后带着人往孔家跑,询问孔家人的意图。

    当值的孔家家老召开会议,出现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既然《民报》是方运先创出,在孔城普及无伤大雅,但一部分人认为,《民报》若在孔城发行必须要经过孔城的审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民报》的潜力巨大,乃是控制人族头脑的利器,必须要掌握在孔家人手里,否则,一旦有人通过相似的报刊诋毁孔家人,即便孔家人错少功大,也会被报刊抹黑,导致那些不懂思考的人误以为孔家一无是处甚至祸国殃民。

    。(。)

    :

第1664章 抵达摩妖山() 
《民报》在象州的疯狂场面震惊了全人族,各国各世家纷纷召开临时会议,讨论此事。……

    各国均非常重视《民报》,反倒在景国的朝会上,左相一党的官员尽显丑恶嘴脸,认为《民报》内容太过荒诞,必须要交由吏部管辖,甚至有几个官员认为应该停办《民报》,否则用不了多久,象州百姓便只知有《民报》,不知有国君。

    还有一位官员举例说,《民报》上有一则有关当朝时政的内容,表面上是转述邸报内容,实则用了春秋笔法,把罪责推到左相柳山身上,这种报刊必须要封禁,不然会铸成大错。

    不过,太后和文相等官员竭力阻止左相一党,让《民报》保证了独立运营。

    朝会结束后,文相姜河川联系方运,询问《民报》的相关事宜。

    “你这《民报》只卖一文钱,如何回本?年常日久,即便是你也承担不起如此耗费。”

    “《民报》现如今是为了制造轰动效果,自然不以盈利为目的,或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