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8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鹿门军的一些人稍稍低下头,但还有一些将领咬牙切齿,没想到连大名鼎鼎的诗痴老人也帮助珠江侯。

    韦长弦暗惊,这两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实在太过不一般,一旦这首诗真能镇国,读人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认为张龙象或许并非逆种。

    人族的诗词,一直都有力量。

    韦长弦眉头紧皱,竭力思索反击之法。

    诗痴老人继续道:“颈联‘天地众圣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君子六艺的御中有‘鸣和鸾’,和銮通和鸾,指代驾车,甚至指代御驾亲征。荆州城的百姓都盼望着众圣保护江山社稷,也盼望着楚王能够收复失地。”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笔锋一转,由千里之外的京城回到近前,此时的诗人纵然胸有沟壑,也只能挑灯细读万古流芳的《出师表》。最后两句,诸位也都看得出来,张龙象希望楚王尽弃前嫌,可以像刘备信任诸葛半圣一样信任他,而他张龙象定然也会效仿诸葛半圣,为楚国建功立业。”

    “诗痴先生讲解周到,您一出马,就可防止其他人胡乱解诗。”赣州知府道。

    诗痴老人叹息道:“好久未曾亲历佳诗初成,此诗过于悲愤,私情甚重,对全诗有所不利,以老夫之见,此刻应当仅仅是鸣州。但传开之后,十年之内,必然可成镇国想不到,老夫年轻时的志向,竟由张龙象代替完成。若有机会,定然要向他道谢。此诗中的那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当成为读人的名言警句。知府大人,我看不如,明日开始,让赣州各院悬挂此文。”

    赣州知府微笑道:“不错,此诗在赣州诗成。我赣州子民与有荣焉,定然要张挂教育年轻学子。”

    鹿门军众将面色却很不好看。赣州子民感到脸上有光,可他们鹿门军将领就惨了,那首“山外青山楼外楼,东江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赣州作柳州”配合这首诗,足以让赣州的年轻学子对鹿门军心生厌恶。

    一人突然道:“此诗为何迟迟不上文榜?”

    诗痴老人微笑道:“若一人连出上佳的诗词文章,文榜一般会严格审核,甚至会动用圣院中的大儒阁老,经过大儒认可后。才会上文榜,若是连大儒都拿不定主意,将由东圣裁决。”

    “圣院中定然有人不甘心吧。”赣州知府微笑道。

    赣州读人立刻轻笑起来,顿觉扬眉吐气,孔圣文界一直被圣元大陆压着,今日连出两首好诗,着实为孔圣文界的读人争了一口气。

    一些鹿门军的军官眉头也稍稍放松。

    “我们再等等。看看诗名。”

    众人一边讨论这首诗,一边等待,但是,当这首诗出现在文榜后,全场静静无声。

    文榜之上,这首诗的诗名是《二题鹿门军》。和第一首的《题鹿门军》遥相呼应。

    “张龙象这是要跟鹿门军玉石俱焚啊……”一个年轻的进士小声嘀咕。

    “这仇真结大了。”

    “呵,堂堂珠江侯连宴会都不能参与,鹿门军做初一,就不要怪张龙象做十五”

    “算了,他们之间的事,咱们不参与,只论诗词”一位老人道。

    赣州知府立刻笑呵呵道:“今日。不谈恩仇,只论诗词”

    话音刚落,第三道舌绽春雷的声音在赣州城上空炸响。

    “三题鹿门军”

    满场读人的神色都变得格外怪异,齐齐望向鹿门军将领所坐之处。

    那些将领有的因羞愧面红耳赤,有的因愤怒而满面通红,除了鹿门侯,无人保持镇静。

    “有完没完了”韦长弦低声怒道。

    随后,那声音继续诵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王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最后一句诵出,仿佛有万骨围城,杀气弥漫,死意冲天,整座赣州城如冬季的田野,一片死寂,鸡狗不鸣,许久之后,城中处处响起孩童的哭喊声。

    “横空盘硬语”诗痴老人突然长叹。

    但是,其余读人都闭着嘴,实在不好接口,因为前面说只谈诗词不论恩怨,可若是讨论这首诗,绝对避不开恩怨。

    过了好一会儿,诗痴老人微笑道:“既然无人开口,那老夫当这个恶人”

    鹿门军众将个个色变,完全不知道怎么说,因为这首诗比第一首更加诛心,韦长弦咬得牙齿咯咯作响。

    “这《三题鹿门军》中,第一句‘泽国江山入战图’大气磅礴,作出此句之人,必然胸怀非凡。单读此句,眼见江南水道密集之地的国土纳入战图,十分豪迈,但与第二句相连,诗意却出现极大的变化,战事一起,江南百姓连打柴度日都做不到。”

    “至于第三句‘凭君莫话封王事’,不知是劝诫还是讽刺,至于应该理解为‘请君不要再说积累战功封王这种话’,还是理解为‘凭你这种不顾士兵死活的将军不配妄谈封王’,诸位自便。至于最后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诗意当没有歧义,应为‘因为每位将帅的功业,是由万千士兵的白骨垒叠而成’。”

    诗痴老人叹道:“十年牢狱之灾,造就文界大才。一题‘山外青山楼外楼’,二题‘位卑未敢忘忧国’,三题‘一将功成万骨枯’,当真如‘横空盘硬语’,震撼人心。千百年后,三首诗哪怕尽皆镇国,老夫也不吃惊。好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仅此一句,便有镇国之风。”

    诗痴老人说完,低着头,细细琢磨。

    赣州知府笑道:“您老这句‘横空盘硬语’同样是难得的佳句,与张鸣州的诗词遥相呼应。”

    诗痴老人当真痴迷,竟然一语不发。

    赣州知府不以为意,余光发现那大学士荀天凌竟然也跟诗痴老人一样,盯着刚刚写完的诗页,不时发出叹息之声。

    “当今世上,能与张龙象同日而语之人,唯有方虚圣。只不过,方虚圣的诗词里没有如此悲愤,也没有如此……如诗痴老人所说,没有如此‘硬语’。”荀天凌道。

    诗痴老人笑道:“那是自然,方虚圣毕竟年少,军伍经历不足,在这方面不如军功传家的珠江侯。”

    。(。)

    :

第1463章 四题鹿门军!() 
顷刻间,宴会变得无比热闹,三首鸣州齐出,一首比一首激越,每一首都仿佛在讲述张龙象与鹿门侯甚至楚王之间的故事,激发在场所有人的兴趣。

    “张龙象此子,牢中十年,因祸得福啊。”

    “单看三首诗,此人不似逆种。”

    “前些日子听荆州的友人说,他教子有方,祝融院的院长亲自为其立传,我只当是揶揄笑谈,今日聆听三首诗,方知龙象是大才。”

    “厚积薄发,磨砖成镜,不枉十年磨砺。”

    “不过……他第三首诗太狠,指着鹿门侯的鼻子骂他完全不把士兵的死活放在眼里,那些士兵如何想?”

    “张龙象这三首诗,我怀疑酝酿多年。这三首之间的衔接实在太妙。第一首先是当头棒喝‘东河歌舞几时休’,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指鹿门军的弊端,引发众人的指责。但接下来的《二题鹿门军》,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封住所有人的嘴,这时候大家完全被他说服,他毕竟是珠江侯和翰林,连平民都可以议论国事,他堂堂珠江侯讥讽‘直把赣州作柳州’又算得了什么?”

    另一人接道:“妙就妙在,他以‘位卑未敢忘忧国’说服我等后,再把自己的事插。入其中,要我们以后盖棺定论。我们既然信了他前一句,自然对这后一句也会有一定的认可。而在《二题鹿门军》中,他先写了自己病弱孤独,后写希望众圣庇护、国君复土,真情流露,让人越发同情。”

    “至于《三题鹿门军》,与第一首相互呼应,把冒头指向鹿门侯一人,这就是将对将,反而让人佩服他的胆气。那‘一将功成万骨枯’实在堪称千古少有的佳句,惋惜中透着悲壮。面对这种三诗连问。不知道鹿门侯如何应对,换成我的话,只能沉默了。”

    “不过,张龙象这三首诗,过于激越,与儒家圣道相去较远,怕是会遭到读人的批评。”

    “的确。这三首诗,有失君子中庸之道。终究有瑕疵。”

    “之前诗痴老人也说过诗中的瑕疵,所以要依托数年流传才能晋升镇国。”

    “若仅仅是这样,孔圣文界还是比不过圣元大陆。哪怕不跟方虚圣比,跟以诗词称雄的名士依旧略有差距。”

    “或许再过些年,他的心境渐平,放下得失心,方可更进一步。”

    “可是,他还有时间吗?”

    一时间,赣州文人纷纷叹息。都知道若无奇迹出现,张龙象必然会英年早逝。

    突然,鹿门侯叹息道:“惜哉。张龙象此子,本可成大才,谁知满腹存牢骚,双眼蒙憎恨,让三诗的意境一首不如一首。有佳句又如何?有愤懑又如何?若失去意境,便只是剑走偏锋,有失堂正。”

    韦长弦立刻道:“鹿门侯所言极是,纵观三诗,偏激有余而中正不足,愤怒有余而激昂不足。‘硬语’有余而柔顺不足。三诗是好诗,也仅仅是好诗而已,只能算是离奇所得、巧合而生,真正的诗词大家,必然能做到收放自如。张龙象之诗,奔放恣意,却如鹿门侯所言。剑走偏锋,无法掌控,惜哉。三诗,孤愤如败犬,安有一代封侯之家的志向?”

    在场的读人立刻回忆三首诗。

    “诗痴老人,您有何见解?”赣州知府道。

    诗痴老人轻轻摇头,道:“老夫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鹿门侯眼光老辣。若单论每首诗,毫无瑕疵,一诗一天地,一词一乾坤。《题鹿门军》就是要讽喻,《二题鹿门军》就是要悲愤,《三题鹿门军》就是要抨击,诗词如剑,岂能以刀枪类比?但若以三诗论作者,的确离诗中大家还有较长的道路可走。不过,珠江侯刚刚出狱,心中悲愤难消,情有可原,再过三五年,再经打磨,定然可成诗中大家。”

    许多人虽然觉得惋惜,但也轻轻点头,万事过犹不及,诗词也一样,哪怕是再伟大的诗人,若每日只是抱怨,每日只是抨击他人,不知坚定志向,不存宏图伟业,那其人获得的评价或大降。

    大凡著名的诗词大家,诗词中不仅有风月,不仅有悲愤,不仅有抱怨,更有能感染人心的向上力量。

    赣州知府道:“将心比心,若我们被关押十年,悲愤诗三个字,只能占前两字。”

    众人轻笑。

    韦长弦长长松了口气,终于把张龙象的气焰打下去,于是微笑道:“天色已晚,宴会结束吧,我……”

    “《子夜歌*四题鹿门军》”

    相同的声音第四次传遍赣州城,韦长弦再也控制不住,猛地一拍桌子,杯盘乱颤。

    “有完没完了”韦长弦大吼。

    但是,他的声音没有压制其后的舌绽春雷。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就在赣州境内,旁边就有一条清江流过,当第一句响起后,在场的赣江之人立刻被吸引。

    宴会静悄悄的,许多读人为之骇然,方才多少人在批评张龙象偏激,可这首词一出,击碎了方才一切的批评。

    诗痴老人痛快大笑道:“哈哈哈……老夫眼拙前三首纵然不错,但此诗比兴之法,堪称冠绝天下,深得《诗经》三昧。此词一出,《子夜歌》词牌必鲜有人敢试”

    赣州知府一拍大腿,道:“本官更是眼拙。听闻此词,只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之情深意切,意境位居四诗之首,情与景通,可听完诗痴老人之言才恍然大悟。《诗经》六义,有风、雅、颂三种诗的形式,还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此诗虽无‘直把赣州作柳州’之讽喻,无‘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悲愤,无‘一将功成万骨枯’之悲壮,但你们细看,这首诗分为四大句,句句有景象,句句有比兴此诗技法之奇绝、情景之融洽、意境之高远,当世罕见”

    赋乃铺陈排比,比为比喻类比,兴是托物寄情。

    众人纷纷提笔写,有些人甚至干脆把杯盘推到地上,俯身写诗,想看着诗文具体分析。

    众人一边写一边评论,整座宴会无比喧闹。

    。(。)

    :

第1464章 见龙象!() 
“这第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前半句山立水平,一孤一清,意象清晰,见字如见景。复制址访问 :后半句让前半句的清江之水融入人泪,甚是奇特。清江水浩浩荡荡,里面有多少逃亡之人的泪水?只此一句,比那《三题》的‘泽国江山入战图’更加悲凉,泪水成江,堪比‘万骨枯’。”

    “第二句中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同样有比兴,‘无数山’同样是奇特的意象。人在赣州,望向西北的周朝古京,中间隔着数不清的山川。此句初看,文字平平,但细细咀嚼,却有着说不出的韵味,越是不断味,越是回味无穷。按照在下的理解,这首诗是以周朝古京长安比作荆州城,可怜无数山,自然是指诗人觉与楚国京都荆州越发遥远。但是……在下总有种说不透道不明的感觉。”

    赣州知府笑道:“说不透就对了。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抬眼北望,中有无数山川阻挡,如同被囚禁与此地,望不到,也要望这句之所以说不透,是因为承上又启下,郁孤台与清江边,望江望山望长安”

    诗痴老人道:“好一句望江望山望长安。第三句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连绵青山遮住长安,却遮不住这流淌着泪水的清江,毕竟这江水要向东流。之所以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难以说透,正是因为这第三句虚虚实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只是一景,若有寄托,寄托何事何情?说不出,难以指实。若无寄托,‘遮不住’与‘毕竟’为何直击心神?这,便是诗词之妙,比兴之奇。借水怨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