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可以加入,可以不加入,但无人能够阻止,因为,本圣说的算!”方运的话掷地有声。
一些人皱起眉头,方运是强大,但目前来看。也只是豪门而已,在各方面都比普通的半圣世家差,更不要说跟孔子世家和六大亚圣世家比。
“诸位对‘宁安商会’或许有误解,这个商会并非是占一切好处,并不是只有我才能做买卖,而是充当一个开放的集市。只不过,谁想在这个集市里做生意,由我们说了算!”
众人恍然大悟,如果是这样。那方运似乎可以做得了主,所谓的‘宁安商会’,更类似于专管贸易的官府衙门,并非是之前想的那样只有方运的人可以交易。
但即使是这样。宁安商会也可以说大权独揽,以后谁得罪方运,这辈子别想从血芒界得到一丝好处。
方运道:“等两界彻底连通,运送成本足够低。血芒界将成为人族最安全的地方,甚至比圣院都安全!血芒界刚刚形成,需要大量的人手。需要大量的物资,而这些,都是莫大的商机。”
大多数人都非常感兴趣,毕竟除了世家嫡系子弟可以不在乎金钱,所有人都需要生活,都希望生活更富足,让自己乃至全家人受益。
少数人则对这个商机并不看重,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的文位,追求的是青史留名,哪怕天天吃粗粮咸菜,只要死后能上史书,也会义无反顾。
方运微微一笑,道:“商机只是其一,两界的普通贸易只是基础,真正能让我读书人受益的,是血芒界的神物!血芒界,不是普通古地,也不是环境恶劣的孔圣古地,而是一座马上就要晋升的完整一界,一座没有被开发的过的地方。那里的神物,用金钱买不到!那些神物,可以增强我读书人的力量,延年益寿,强身健体,增长智慧,让子孙后代受益!”
这一次,所有人的目光变得炽热。
视金钱如粪土的人,难以视神物如粪土。
没有人嫌文宝多,没有人嫌寿命长,没有人嫌文位高。
方运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道:“只要解决蛮族的威胁,两界正式贯通,宁安商会就会安排人进入血芒界,在那里,你可以担任官员,可以垦荒当大地主,可以寻找神物,甚至可以与蛮族并肩,诛杀妖族,进行修习!”
“既然那里有妖蛮,我人族岂不是很危险?”一个读书人忍不住问。
方运微笑道:“不久之后,血芒界会诞生一个‘妖族猎场’,那里的妖族会生活在固定的区域,他们永远也出不去,但是,人族可以随时进入那里猎杀他们!”
方运早就在心中规划。
妖族非常强大,难以驯化,就算驯化过,也可能被妖界意志感召,之前众圣世家就出过事,一个驯化了多代的妖族进入两界山后,竟然很快叛变,蛮族则不同,不受妖界意志的影响。
方运准备在血芒界打造一个蛮族群落,第一代蛮族必须全都是诞生后三个月内送入那里,让他们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并且从小就用人族的方式教育,让他们认可人族,同时,进行去妖族化,不仅摒除一切妖族对他们的影响,还要灌输妖族与蛮族对立的思想。
有血芒意志的潜移默化,最多三代,新蛮族就会诞生,他们将会视人类为好友,视妖族为敌人。
一旦血芒新蛮族加入人族的军中,那么人族唯一的短板将被补全。
倾尽一界力量打造的蛮族大军,与读书人配合,足以成为妖界的噩梦。
圣元大陆没有圣元之主,有许多先天上的不足,但血芒界不同。
不过,更多人的注意力还集中在方运的那句“只要解决蛮族威胁”上,换言之,如果不能解决北面的那些蛮族,去血芒界寻找神物只是空中楼阁。
一些读书人轻轻叹息,方运冒天下之大不韪,自作主张把两界通道设在宁安城,还是为了保景国!
但谁都看得出来,方运如此做,最后只能保住一座宁安城。
无论蛮族最后如何,一旦陈观海身陨,景国都会被武国与庆国瓜分,在没有两界通道的时候,宁安城自然会成为武国或庆国的城市。
现在有了两界通道,只要方运健在,哪怕不是半圣,这座宁安城极有可能成为另一座孔城,一城即一国。
但,这是最好的情况。
最坏的情况是,不要说宁安商会,甚至连血芒界都会被众圣世家把持,区区一个虚圣只能旁观。
“接下来,就看圣院众议了……”陈靖小声嘀咕。
(未完待续。)
第1290章 传世十四()
方运扫视众人,道:“从今日起,凡是户籍在宁安县之人,都可第一时间进入血芒界,成为血芒界居民,自由来往于两地。而在场的读书人,无论身在哪国,无论文位高低,只要血芒界开放,都可以自由进出,包括曾经前来相助宁安城的人,都会获得血芒界的户籍。”
众人一听,大喜过望,未来方运或许未必能保住宁安城,但给予宁安城人一定的特权却并非难事。
那里可是崭新的一界,第一批进入和以后进入,收获必然是天渊之别。
“太好了!”
“那我们现在就要准备!”
“以后京城户籍都不算什么,宁安户籍最值钱!”
许多读书人精神大振。
方运又道:“三日内,我会起草一个宁安商会的初步方案,搭出一个框架。愿意加入宁安商会之人,可以去县衙报备,详细填写姓名、籍贯、年龄、经历和长处等等,等宁安商会正式成立,便从中挑选第一批可用之人。”
许多读书人马上开始回忆过去,思考自己的长处。
但是,一些官场的老油条却暗暗震惊,方运这话里透露出的信息太惊人了。
“去县衙报备”看似平平,但却隐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宁安商会与宁安县衙是一体的。
宁安县衙是景国的衙门,宁安商会绝不可能属于景国,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宁安商会属于方运,所以从今以后,宁安县衙也属于方运!
方运接下来的一句话印证了众人的猜想。
“宁安县没有新任县令,委实不妥,今日回京,我便请吏部推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进士来主持宁安县大局,为宁安县把关。让宁安县稳步前行,成为如孔城一般的不朽之城。”
这话一说,不止官场老油条,许多人也意识到。所谓德高望重是虚,让一个不管事的老好人担任县令是实,宁安县不需要除方虚圣之外的任何县令。
十一月方运离开宁安县后,宁安城的官吏依旧习惯性地传书给方运请教政事,以前小方县令在的时候他们怎么做。之后他们还是怎么做,只不过许多事务由面谈变成传书而已。
方运又道:“宁安城既然与血芒界即将连通,现如今的宁安城已经过于狭小,我明日便上奏圣院,参照一国国度扩建宁安城!”
“大手笔!”在场之人无比惊叹。
而宁安县的官员们望着方运,感慨万千。
就在几个月前,方运还是一个进士,处处小心,哪怕被人挑起粮灾也用谨慎的手段化解。
而现在,方运将宁安县衙掌握在自己的意志之下。甚至要把宁安县扩建成国都的规模。
哪怕是半圣世家如此做,也有僭越的嫌疑!
一位虚圣如此做,倒是可以,但这让皇室如何想?君权何在?
这些曾经与方运朝夕相处的官员发现,方运似乎比几个月前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如此犯忌讳的事,竟然说做就做,这种坦然和自信,隐隐有了半圣气度。
大儒真做不到!
众人仔细盯着方运,发现方运淡定从容。没有丝毫的焦虑,也不知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心安,都觉得方运说到就能做到。
“毕竟是方虚圣!”
随后。方运又说出让众人目瞪口呆的话。
“我在血芒古地连作三首传世翰林战诗,不出意外,诸位明日就可在圣庙看到。”
文院广场静了刹那后,立刻沸腾起来。
“方虚圣进入血芒古地不到两个月吧?竟然能作出三首传世战诗,当真奇男子!”
“翰林之福,人族之福啊!”
“对了。方虚圣一共作了多少首传世战诗词?会不会已经成为天下师?”
“好像还差两首,来,一起数数!”
“先从秀才开始,《石中箭》一首,强弓《擒王》一首,共两首。”
“之后是举人,《风雨梦战》一首,全战《夜袭》一首。那首《咏秦民》虽属战诗,但并非传世,太可惜了。而那首《水调歌头》虽然传世,定并非战诗词,同样可惜。所以共两首。”
“接下来是进士。唤兵《白马豪侠篇》一首,藏锋《宝剑吟》一首,唤剑《龙剑诗》一首,刺杀《红尘杀》一首,回气《泉园观水》一首,防护《玉门关》一首,共六首。其中《红尘杀》也可当翰林战诗。”
“最后是翰林。方虚圣进入血芒古地前,借圣庙暂时提升文位,得一首翰林诗《定海诗》。天子战诗《赋菊》虽奇特,但并非传世。加上方虚圣说的三首,共四首。”
“如此算来,已经有十四首之多,只要再有两首,方虚圣就可成为半圣董仲舒口中的‘天下师’!”
“虽说只有孔圣一人可称天下师,但既然董圣如此说,那一旦传世十六首,方虚圣可成众圣之下的天下师!”
“还记得天下师的典故吗?当日在玉海城,玉海府院君冯子墨称赞方运必成天下师,惹得灵物奴奴大喜,连最喜欢的虾仁都不吃了,用小爪子递给冯子墨,后人戏称‘白狐赠虾’,乃是吉兆。不曾想,仅仅过去一年半,方虚圣就作出十四首。”
“谁还记得当年轰动人族……不,是轰动两界的大赌?不少人参与进去,赌方虚圣三年能否完成十六首传世战诗词,现如今,时间过去一半,却只余最后两首。”
“哈哈,不知道多少人要捶胸顿足。”
“坏了,老夫当年赌方虚圣必输!”
“我也是,惨!惨!惨!一件举人文宝要输出去……”
听到如此好消息,众人明明没有喝酒,却有些微醺,不自觉便畅谈起来。
方运也不插话,微笑着听众人聊天。
很快,方运发现细微的变化,在之前,哪怕经过多次才气洗礼,同时也只能听清上千人交谈,可现在,上万人在交谈,自己竟然听得清清楚楚,关键不损耗才气。
哪怕是大学士,也只有动用文台等所有力量全力以赴才能听清楚万人交谈。
“看来,血芒之主对我的改变不仅仅局限于血芒古地,就算离开,我也能受到一定的益处,只不过不如在血芒古地的威能大而已。”方运心想。
交代完宁安城的事,方运又与被计知白抓捕的人亲切交谈,并保证这种事绝不会再在宁安县发生。
在宁安县吃过午饭,方运与陈家友人一同回京城。 。
(未完待续。)
第1291章 若卢狱()
方运脚踏平步青云,陈家众人站在飞页空舟之上,徐徐降落在京城的北门外。请大家搜索(品%看最全!的小说
他们在飞行的过程中有说有笑,但是到了城门外,反而收敛笑容,一起看向前方。
北门外不仅有陈家的马车,还有整整两百余京城衙役站在门口,刑部右侍郎殷览一脸冷意,快步迎上来,向方运等人一拱手,道:“方虚圣,得罪了。刑部刚得到消息,有人亲眼看到您杀死人族进士计知白,按照《大景律》,请您随我们去刑部衙门走一趟!”
殷览乃是景国翰林,更是柳山的党羽,颇有文名。
而在门口,还有守门的士兵和来往的行人,这些人看着方运发呆,其中不少人腰间系着白色的布腰带,在为方运戴孝,到现在还想不通方运怎么活了。
让众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方运竟然旁若无人从殷览身边走过,一边走一边道:“想抓我?让柳山亲自来。”
完全被无视的殷览脸上闪过一抹羞愤,没想到方运竟然如此瞧不起自己。
殷览一咬牙,跟上方运的脚步,道:“济王殿下,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您哪怕贵为济王,在景国杀人,我刑部依旧要将您绳之以法!”
“我杀了他最心爱的学生,他都不敢亲自来抓我么?整天只知道鬼鬼祟祟、蝇营狗苟,把景国交给这种人,我怎能放心?待我从圣院学成归来,定要朝廷为之一清!”方运答非所问,向陈家的马车走去。
“来人,拿下济王!”殷览大喝一声。
两百衙役看着方运,神态纠结,无一人敢迈步。
“大胆!连本官的话都不听了吗?赵捕头,你职责所在,为何不来拿人?”殷览怒视一个身穿九品官服的魁梧中年人。
那赵捕头还在发愣,刹那后醒悟过来,委屈地看着殷览道:“殷大人。来之前,您可没说来抓活着的方虚圣啊?再说了,我们既管不到王爷头上,也管不到虚圣身上。大人,您另请高明。”
“放肆!京城乃天子脚下,无分高下,只要有罪之人。京城衙门皆可捉拿!你不想当这个捕头了吗?”殷览阴狠地看着赵捕头。
赵捕头看了一眼正在上马车的方运,又看了看侍郎殷览。一咬牙,道:“不当了!”赵捕头说完当众脱下官服,然后把文宝腰牌扔到衣服上,转身进城。
十余个衙役竟然也脱下皂隶服,跟着赵捕头远去。
“你给本官等着!”殷览差点把鼻子气歪,身为堂堂翰林,一国侍郎,哪里受过区区童生捕头的气。
不远处一个路人小声嘀咕:“方虚圣都走远了,叫什么叫。”
殷览扭头看去。众人呼啦啦散开,然后快步向城里赶,一边小跑一边兴奋地议论。
“那真是方虚圣?”
“错不了,连刑部侍郎都说他是,那一定是。”
“可方虚圣不算是死了吗?”
“虚圣不是一般人,死了能复活啊!”
“说的也是!俺得把这个消息告诉俺娘,俺娘每次说起方虚圣就抹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