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1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的人举例说明,到百里之外要十个小时,浪费一整个白天,第二天白天回返,这等于白白浪费了两天的时间。万一遇到大事未能及时处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有的人说方运这是在折腾百官,有些官员身体不好,如果要背米两百里徒步行走,很可能会被活活累死,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支持者有之。

    有的人认为如果一个官员两天连两百里都行走不了,那不如辞官回乡,没有强健的身体,怎么能处理复杂的政务。

    有的人认为方运并非在折腾官员,只是让官员成为百姓的表率,而且一年只耽误两天的时间,完全可以给官员放假两天。若是每个官员都能这样做,百姓自然会被感动,都会尽孝。

    也有的人认为,子路乃是半圣,而且是孔圣的弟子,是孔门十哲,只要是学习他,无论怎样都不为过。如果官员连背米两百里都做不到,那岂不是说圣院要求大儒外出历练也是错误?

    朝堂陷入争吵之中。

    但是,有一些官员却一直没有出口反对或支持,因为他们总觉得,方运的这次尊礼复古的目的不简单,不到最后尘埃落定,他们绝不会表态。

    还有一些官员在这些天反复思考李文鹰的话,最终选择了相信李文鹰,相信方运,所以目前保持沉默。

    更为怪异的是,虽然反对的官员很多,但三品或三品以上的大员都没有出口,连坚定支持皇室的礼部尚书盛博源也没有反对,甚至偶尔露出一抹冷笑,好像巴不得方运的这第十二礼实施。

    在高官和皇室都没有阻挠的情况下,第十二礼正式加盖玉玺,成为君命,每个官员必然要执行。

    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不满方运,甚至有官员在论榜之上公开批评方运,不过遣词用句很小心,没有污言秽语,没有虚构事实,是正当批评,这是圣院赋予读书人的权利,方运和御史都无法以此为证据惩罚官员。

    也就是在第十二礼正式实施的当天,方运没有宣布第十三礼,而是宣布自己撰写了一本《二十四孝图说》,列举了历史上二十四个孝顺父母的故事。

    方运直接在论榜上发布,很快传遍天下。

    这《二十四孝图说》,一开始很好,第一孝是孝感动天,主角是明君舜,即便被父母陷害,也没有反击,在成为天子后,依旧孝顺父母。

    第二孝是戏彩娱亲,一个叫老莱子的人为了逗父母开心,即便年过七十也经常穿彩衣装小孩。还有一次老莱子不小心摔倒,怕父母担心,立刻学小孩大哭,反而逗笑父母。

    后面的几个孝道故事都非常正常,包括子路百里负米的故事。

    但是,众人在看到第九个孝道故事的时候,反应各有不同,以至于整个论榜很快变成了战场。

    第九个孝道故事,是埋儿奉母。

    汉代有个叫郭巨的人,家境贫寒,妻子生了一个孩子后,郭巨怕家里的粮食喂养孩子后,就无法让母亲吃饱,于是决定埋掉杀死孩子。

    结果,在挖坑埋孩子的时候,发现了黄金,于是郭巨便说这是自己的孝心感动了苍天,苍天让自己挖到黄金,于是收起黄金,也不再杀儿子,回家养育儿子,也供养母亲。

    虽然郭巨最后并没有杀死儿子,但方运竟然把这个故事奉为孝道楷模,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因为,这件事在圣元大陆也曾引发争议,有的人认为郭巨是孝道楷模,有的人认为郭巨是畜生,还有人怀疑郭巨是为了掩盖黄金的来路不明,,更有人认为郭巨为了获得官员的举荐,编造了这个谎言。

    总之,无论是论榜还是景国朝堂,都为是否应该普及《二十四孝图说》展开激烈的争论。

第2427章 提羊左相,白鹅大儒() 
    方运的做法,遭到文院系官员的反对,众多文院官员认为方运无权决定在书院推行一部书籍,这要由文相或掌院大学士决定。

    因为,书院教什么书,除了众圣经典是必修,其他书籍由各地文院决定是必修还是选修。

    《二十四孝》在各国的版本不同,因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的名士,不可能宣扬他国之人。

    像景国各地的《二十四孝》中,就没有埋儿奉母,因为郭巨后来的为官之地在现如今的庆国范围。而庆国的《二十四孝》中,也有不同的版本,曾经的象州版本就有这个故事。

    当年担任两州总督的时候,方运把象州版本的《二十四孝》中的埋儿奉母的故事剔除,但这一次将《二十四孝》改编成《二十四孝图说》的时候,却添加上这个故事。

    当年连庆国文宫都怕引发争议,允许各州自行决定是否收录埋儿奉母,方运此次却一意孤行,将其改编,甚至还想在全国推行,这才导致争论加剧。

    很快,一些官员记起方运当年剔除象州版《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事,越发觉得方运的做法怪异,似乎另有意图,于是这些官员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

    因为这件事的影响太大,以致于辅相要求明日再开朝会商议。

    方运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引发了多大的事端,在第二天,正常上朝,不过从他出现在皇宫外开始,就成为全场的焦点。

    连那些平日里纹丝不动的侍卫都转动眼珠去看方运。

    其余官员看着方运,也不敢发问,有官员发问,方运也不作答。

    因为,武侯车上,方运左侧是狐璃,而右侧则有一只洁白的小羊羔。

    大朝会有鼓乐齐鸣,有舞蹈等繁琐的礼仪,但普通的朝会则没有那么多琐事,百官和国君各归其位后,朝会便开始。

    这一次,景君没有先说正事,而是问:“方爱卿,您为何带羔羊上殿?”

    方运微笑道:“《礼记》记载,不同层次的人物所携带的见面礼也不同,比如天子送人的见面礼,应该是用于祭祀的美酒,诸侯的见面礼,是玉圭,高官用羔羊,普通大夫用大雁,士人用野鸡,普通人用鸭子。臣非天子,亦不算诸侯,所以以卿相之身送君上礼物,自当用羔羊。狐璃,献上羔羊。”

    方运坐在武侯车上不动,狐璃则捧着瑟瑟发抖的小羊羔送上前,递给太监。太监收起,送到偏殿。

    那辅相杨旭文道:“今日本是讨论《二十四孝图说》之事,但方相送君以羔羊,似乎另有他意?”

    方运点点头,道:“本相宣布,这第十三礼,便是限制礼品。景国官场送礼之风甚重,为了减少浪费,依照《礼记》,一品与二品官员,送礼只能送羔羊。三品到七品,只能送大雁,不过,现如今大雁难寻,便以白鹅取代。七品之下的官员,送礼当送野鸡。”

    杨旭文愣了好一会儿,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大量的官员也呆呆地看着方运,无法理解方运的第十三礼。

    这种古礼只在史书是记载,连春秋时期遵守的人都不多,却让现代人强行遵守,远比之前的百里背米还荒唐。

    百里背米起码打着孝道的旗号,如果真要限制礼品的价值,给出价格即可,官员只能送羊送白鹅送野鸡这算怎么回事?

    “荒唐!”礼部尚书盛博源当众指责方运。

    方运诧异地问:“盛尚书,您难道没读过《礼记》?那可是圣人之书,人人必学,你是在指责圣院和历代众圣吗?”

    盛博源道:“方大人,此言差矣。《礼记》虽有记录,但并未说过送礼只能送此物,当年鲁昭公不是给孔圣送过鲤鱼吗?若是诸侯送鲤鱼违礼,孔圣为何将二世祖命名为孔鲤?亦有阳货送乳猪给孔圣,若是违礼,孔圣岂会去拜谢?”

    方运微笑道:“的确,《礼记》并未规定送礼只能送什么,不过,《礼记》亦有言,在国家为难时,应该减少浪费。本相颁布此礼,是为了避免浪费,所以依据《礼记》,规定以后官员的送礼清单。待过景国强盛,没有内忧外患后,自然可以解除此礼。”

    盛博源知道自己强辩不过方运,突然道:“本官今日在家举办宴会,若有官员来,定要按照方虚圣所言,送羊鹅野鸡。本官将在寒舍开辟出新的地方,专门养这些禽畜,慢慢吃。”

    “下官今日便携带白鹅登门。”

    “下官只能拎着野鸡了。”

    “本相当学方虚圣,带着羊羔前往贵府。”

    那些反对方运的官员纷纷用禽畜调笑。

    方运却只是冷哼一声,并不在乎他们。

    之后,众人讨论推行《二十四孝图说》之事,哪怕是许多文院官员原本支持方运,在这件事上也沉默。

    最终,推行《二十四孝图说》之事搁浅。

    退朝之后,果然有官员带着羔羊、白鹅或野鸡送礼,而且这些官员都特意身穿朝服,步行前往盛博源,这就导致这个消息在各地迅速传播。

    当天夜里,就有庆国人在论榜嘲笑,说景国出了个提羊的左相,抱鹅的大儒,成为论榜当日最出名的笑谈。

    一些读书人发觉苗头不对,在论榜上非常诚恳地劝诫方运,有些礼节可以复古,但有些礼节不适合法古。

    但是,方运似乎并不在意一切反对之声。

    很快,方运再度宣告第十四礼。

    第十四礼一出,竟有一些官员当众指责方运,义愤填膺。

    在第十四礼传到论榜之后,许多读书人有点发懵。

    这第十四礼同样源自《礼记》,要求官员按照《礼记》的记载,在正式场合要佩戴玉,而且右边的玉佩的响动应该发出宫商角徵羽五声中的微角之声,左边的佩玉应该发出宫羽之声。

    官员在小步疾走的时候,玉佩声音节拍应与乐曲《采齐》相应,正常行走时,玉佩声音节拍应该与乐曲《肆夏》相应。

    官员向后转的时候,不应该立刻转头,而是要走出一个半圆。向右转弯的时候,路线应该是标准的直角。

    这个所谓的古礼,在古代其实都很少实施,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不要说普通官员,就算是当年的孔圣无比尊礼,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做到这样。

    这第十四礼有一点不算苛刻,那就是在私下不用如此,但在朝堂、觐见高官、处理政务等正式场合要这么做。

第2428章 众官弹劾() 
    这意味着,许多官员连走路都要小心。

    如果说众官把送禽畜当作笑话的话,那对这第十四礼则充满了警惕。

    因为,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可能保证在正式场合保证这种细致的动作,而一旦无法保证这种动作,就意味着违礼,就算御史不参奏,其他官员也有资格参奏,从而成为别人的把柄。

    在这些天,监察院和一些官员已经检举了许多官员,不少支持皇室的中低层官员被吏部定为违礼。

    所以,在讨论这第十四礼的朝会之上,官员的言辞格外激烈,当面指责方运。

    “方相此等行径,堪称尸位素餐,身为左相,竟然利用落后的古礼禁锢官员,比当年赵高指鹿为马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礼只在《礼记》中,史书上从未记载一朝官员皆能如此。”

    “若官员将精力放在环佩之声上,何来心思为国为民?您方虚圣有一心二用,可我们没有!简直何不食肉糜!”

    “方虚圣,本官未曾想您是如此食古不化抱残守缺之辈,若您一意孤行,本官将誓死抗争!”

    “方相,你连柳山都不如!”

    当一个御史说出这番话,金銮殿中立刻静了下来。

    这话太重了,柳山之罪罄竹难书,方运若是连柳山都不如,那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但是,许多人心中却又觉得,若是让方运继续执掌相位,真可能闹得天怒人怨,最后不如柳山。

    这时候,每个官员都发现,之前无论方运颁布什么命令,朝堂之上支持方运的人都不会少于一半。

    而今日,反对方运的官员数量,竟然是为方运辩解之人的五倍还多。

    平时一些特别支持方运的官员,竟然都没有开口。

    那礼殿来的大学士,今天格外沉默,没有点一次头。

    这一次,几乎所有官员都感受到人心所向。

    方运始终面色平稳,无论那些官员说什么,都没有恼怒。

    在金銮殿平静了几十息后,方运道:“启禀君上,微臣有本要奏。”

    众官一愣,众人骂了那么久,方运竟然还有别的事要参奏?

    待景君同意,方运道:“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圣既然说以追求利益为标准做事,会惹来怨恨,那为了平息百姓的怨气,为了万众一心,本官启奏,以礼代利,以仁义代利,革除一切与利相关的衙门,让礼教与仁义的光辉,普照天下。”

    一些官员眼皮直跳,都有种不好的预感。

    那景君道:“还请方爱卿详解如何以礼代利。”

    方运道:“本相有一事问众官,白手持墨,焉能不黑?”

    无人回答,这个问题太简单,谁去拿手去碰触墨锭墨汁,也必然会被染黑。

    方运道:“仁义礼教,如那白手,而那利,如黑墨,为了避免仁义礼教被污染,朝廷应当去礼存礼存仁与义。不过,利墨之黑,已经渗透到各个衙门,我等应徐徐去除各衙门中的利。只有祛除了利,景国才能恢复礼教,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仁与义的国度,我们每个人,才能是仁人义士。”

    盛博源冷哼一声,道:“不要绕弯子,直说吧,你到底想如何?”

    方运道:“去利存礼教仁义,当从六部开始。礼部乃是发扬礼教之地,暂时无须实行。兵部乃国之重器,也不可妄动。刑部只谈法,不讲礼教,但也不论利,也不会涉及。那么,便从吏部、工部与户部开始。三部之中,户部管理田赋、关税、俸禄、粮饷等等,其中之利最多,应当首先去利。”

    曹德安愕然看着方运,没想到自己对方运绝无二心,方运竟然一把火烧到自己头上。但是,曹德安想起最近的种种言论,并没有气恼,而是静静地听着。

    一些官员看到曹德安的神态,幸灾乐祸,在心中暗笑,这可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