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攻克平阳府之后,刘宣就将自己的府邸迁移到了西河王府之中。因为西河王府地域广大,刘宣也不可能全部占据,只是占用了一座三进的主院。
其中大堂是刘宣开会、处理政务的地方,二堂是会客、商讨要事的地方,只有真正的亲信,才会进入刘宣的三堂内院。
眼见书房无人。种衍悄悄打量了一下书房的陈设,只见上百本书册摆放在厚重的松木书柜中间。种衍四处扫了一眼,发现大部分书目都是史书、县志之类的书籍。
就在他浮想联翩之际。只听见吱的一声传来。只见刘宣龙行虎步的推开了房门,快步坐到了太师椅之上。
刘宣指了指旁边的座椅,开口说道:“咱们现在也算是一家人了,种衍小弟不必拘束,坐下说话。”
见到刘宣这个带领他们屡次创造奇迹的大将军,种衍脸上也有些激动。他手忙脚乱的坐了下来,居然忘记了与刘宣道谢。
对于种衍的失礼。刘宣并不着恼。他本来来自现代,心中也不耐烦这个时代的种种礼节。
刘宣随意喝了一口凉茶,对种衍继续说道:“这次之所以将你调回来,也是准备给你压压担子。你在永和县干得不错,配合孙可望干出了成绩。俗话说举贤不避亲,咱们现在也确实缺乏各方面的人才,这几天你准备一下,三天后去军情司上任,担任副司长一职。”
种衍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晕了头脑,因为姐姐做了刘宣的小妾,尽管他对于自己将被重用也有些准备。但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担任这个锦衣卫要职。
要知道他自己身为外戚,在这种关键的岗位上必须要避嫌。万一他的姐姐种五娘生下了男孩,种衍在这种岗位上也有些麻烦。
刘宣仿佛看穿了种衍的担心,他轻轻笑了笑说道:“你不必担心,一来这个位置也肯定不会让你长干。二来只要天中没有意外,我也不可能让你有一丝盼头。”
刘宣的长子大名刘冕,因为他出身于五月下旬,所以刘宣给他起了一个小名叫天中。
听了刘宣这番直白的警示,种衍也知道自己的姐姐在刘宣心中的地位与正妻相差甚远。尽管他心中有些沮丧,但是还是不想放过这个快速进入中枢的机会。
他拱了拱手,庄重的说道:“大将军抬爱,将下官简拔与草莽之间,下官无以为报,只能鞠躬尽瘁,做大将军的忠犬。”
刘宣摆了摆手,指了指种衍说道:“既然我纳了你姐姐为妾,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好前程,希望好好把握机会。”
“此外,在无人的时候,你也可以叫一声姐夫。”
面对刘宣的善意,种衍并不敢随便造次。他的姐姐种五娘毕竟不是刘宣明媒正娶的妻子,他也不可能向李旭升那样光明正大的叫刘宣一声姐夫。
“你在军情司,主要负责打探官军的情报,另外负责调查官员渎职反贪。在军情司这种要害衙门,你最牢记心中的一条就是不要越权。千万不要向外伸手,不然哪怕有五娘的关系,我也会严明法纪给你难看。”
因为担心种衍年少,分不清轻重恃宠而骄,在军情司之内胡作非为。于是刘宣在谈话结束之前特地警告了几句,将他稍微敲打了一番。
第一百一十二章形势逼人一()
自从打下了平阳府之后,刘宣一日赛过一日忙碌。虽然有李翰管理政务,有程皓处理一些文书工作。但是刘宣一天的大半时间还是耗费在几十斤重的案牍当中。
就这样眼见进入七月下旬,从各支军马的探哨来报,明军的调动也越来越频繁躁动。
远在晋中府的李旭升那里形势最为严峻。从七月开始,洪承畴、张鸿功等骑兵就开始杀入晋中府十县,他们焚毁即将收获的农田,斩杀境内的百姓丁壮,劫掠美貌的女子,极大地消弱晋中府的人力、物力。
面对边军的骚扰,李旭升针锋相对,他在前线的清源、交城、太谷、徐沟四县修筑了大量的邬堡,并且将最精锐的骑兵一营驻扎在最前沿的清源县城。
靠着骑兵一营强大的战斗能力,李旭升连续施展伏兵计,先后击溃了三股官军。介于秃匪骑兵凶猛,洪承畴的小动作终于减弱,但是时不时还有一队队的官军骑兵进入晋中府打粮劫掠。
而李旭升麾下只有一个主力营骑兵,哪怕全部满编也就一千余人。即便加上他的亲兵、传令兵,晋中府骑兵总计也不超过一千六百人。
反倒是他的对手太原官军,不仅有山西镇张鸿功所部骑兵三千人,还有洪承畴的标营骑兵两千人。面对官军数量占据优势的骑兵,李旭升也不敢轻易分兵,以牙还牙进入太原府打击官军嚣张的气焰。
不仅如此。就连早已经龟缩在关中的陕西总兵王承恩,也在巡抚刘广生的严令下,开始骚扰河防。
今年七月。他派遣几支小股精兵从延川、韩城连夜渡过黄河渡口,与白旺、杨四宝几次交战。但是这些渡河的官军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因为后援乏力,这几股官军先后被白旺、杨四宝所部歼灭。
正是因为官军的异动让刘宣有所警觉,所以从七月中旬开始,刘宣就下令靠近官军地盘的十几座县城提前秋收。并且将粮草囤积在前线的兵站当中。
刘宣看完了前线各军的军报,然后伸了伸懒腰对王双喜说道:“你马上出去。枢密副使张虎成、让骑兵旅刘勇、第四旅李自成、军情司马武、种衍等官员到二堂等候召见。”
等刘宣刚刚休息了片刻,张虎成等临汾县的军中重将皆已到齐。刘宣喝了几口大碗茶。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山西省舆图说道:“官军最近调动频繁,只怕今年冬天又有战事了。”
“马武,你们军情司已经成立快三个月,你这个司长也上任月余。不知道军情司能不能打探到境外的消息?”
听了刘宣的疑问,马武不敢说大话的答道:“回禀大将军,下官虽然已经派遣一些人手以做买卖的名义进入太原、西安、京城等大城。但是一来路途遥远,消息来往不便,二来下官派出的人手都是出身低微,从事的行业也都是最低等的行商,所以朝廷高层的消息下官并不能打探清楚,只能弄清楚一些简单的情报。”
因为军情司刚刚建立,所以刘宣也没有奢望这个衙门有太大的能量。况且刘宣这里本是出身卑微的反贼。也不可能让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投靠,这样一来,就更不可能打探清楚朝廷高层的信息。
而军情司设立在太原、京城的据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弄清楚官军大军的动向。因为朝廷官军几乎没有任何反间能力,做好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很难。
“朝廷报邸上的消息能不能查探清楚?辽东的女真人是不是已经被逐出了京畿?这一点你们有没有查到消息。”刘宣死死地盯着地图,眼睛扫了扫种衍问道。
查探军情这项工作现在已经移交给了种衍,眼见刘宣将目光对准了自己,种衍也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搓了搓手,有些紧张的答道:“下官安排了一个人。现在已经打入了太原府之中,成了太原知府许鼎臣的幕僚西席。但是因为时间还比较短。现在传回来的情报还不算很多。”
眼见种衍居然能将探子放入太原知府家中,刘宣不得不谨慎了几分说道:“这个人可不可靠,家中背景如何?”
“此人名叫孙景福,汾西人士,出身商户之家,是一个不得志的老童生。这一次也参加了咱们的科举,被委任为从七品官员,后来调入军情司当中。”
“这人妻小族人全部在咱们控制之内,他之所以能进入太原知府家中,也是托了远亲的关系。他的堂舅为万历二十三年的老举人,现在虽然致仕在家中,但是在太原府还有些能量。这一次他孤身一人前去投靠,在堂舅的帮助下,进入许鼎臣家中担任西席,为许鼎臣两个儿子启蒙。”
“此人有条件抄录官府邸报?”刘宣眉毛一挑问道。
“有,朝廷的邸报并不禁止读书人抄录,这些都是公开的消息,并不难打探清楚。即便没有邸报,这些消息咱们也能够打探清楚,只是稍微麻烦一些罢了。”
听了种衍的回答,刘宣来回渡了几步,有些忧虑的说道:“你快去整理整理,看看最近有没有京畿八旗军的消息。官府既然敢于与我们动手,只怕京畿八旗军这个隐患已经消除。”
“去年朝廷让各地兵马勤王,虽然宣大、大同、甘肃、通州、昌平、三海关、蓟镇等边军大部被八旗军击溃,但是各省的援军仍然源源不断的赶往京城。”
“而京城城池坚固,本就是天下少有的雄城。加上城内还有京营与通州镇兵马守卫,还有城头上的十九门红夷巨炮相助,八旗军也不可能攻下京城。”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奴酋洪太才不情愿的带兵退出了京畿。但是临走之时,他还是留下了一个尾巴。镶蓝旗主和硕贝勒阿敏带着三千八旗兵、八千降军还盘踞在永平府、顺天府的遵化、滦州四城。”
“如果解决了辽东八旗军这个麻烦,朝廷现在也确实能抽调一些边军围攻我们。”
“咱们安稳了几个月,现在又到了准备打仗的时候了,你们回去之后,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随时随地准备出征。我准备等秋收之后,就先发制人,派遣大军攻略河南、关中,以免明军将战火烧到平阳府之中。”
第一百一十三章形势逼人二()
种衍回到后勤司之后,马上发动全部的力量打探京畿八旗军的消息,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种衍终于成功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探清楚。因为事态紧急,他不顾天色已晚,连夜将厚厚的一摞邸报文书送到刘宣府上。
刘宣连夜只看看一了一遍,终于对现在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为刘宣的穿越,蝴蝶效应已经越来越大,正是因为他起兵弄出了很大的声势,朝廷才不得不将权力下放,委任了杨鹤为历史上从没有出现的晋陕总督。给与他统领山西、陕西、甘肃、大同、宁夏五镇边军的权力。
而皇太极率兵入关,正遇上杨鹤带兵围剿刘宣。军情紧急之下,杨鹤只能率军勤王,最后率领京畿边军与八旗军一场血战。
这一场历史上没有的血战虽然令杨鹤、满桂、贺虎臣、杨嘉谟等文武帅臣战死,但是也狠狠地打击了八旗军的嚣张气焰。岳托的镶红旗一战之下折损了上千八旗军,其中还包括三百白甲兵,这对于仅仅有五六万旗丁的女真人来说已经伤到了根基。
正是因为如此,女真人也不敢小看明军。皇太极只能给阿敏留下了三千旗丁,而不是像历史上一样只留下一千。
皇太极留下阿敏本来就没安好心,他故意让粗豪暴虐的阿敏受挫,好剪除这个对手,以便于自己中央集权。
而阿敏认为边军精锐已经大部分被击溃。他爱慕中原的繁华,高兴地带领麾下的镶蓝旗旗丁镇守永平府四县。
正因为阿敏留下的兵力比历史上更多,朝廷收复永平府四县也更加艰难。
因为边军大部分被岳托击溃。朝廷收拢溃兵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面对虚弱的朝廷,阿敏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兵力悬殊,一时胆怯逃亡关外。
虽然孙承宗调回了关宁军,给阿敏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可是当时明军的力量并不能将八旗军赶出京畿。
此时,崇祯皇帝只能一边收拢继续调集九边精锐,一边催促明朝最后一支雄兵白杆兵上京增援。
历史上秦良玉虽然带着白杆兵勤王,但是赶到京城之后已经是五月。这个时候八旗军已经露出败象。可以说白杆兵也算不上这一战的主角。
因为崇祯二年四川大地震,白杆兵虽然因为崇祯皇帝的催促。但是还是像历史上一样在五月赶到了京城。
这一时空,白杆兵取代关宁军祖大寿部成为战场上的主角,一马当先率先攻破了滦州,斩杀了真夷百余人。而后祖大寿也终于发力。带着关宁军攻破了迁安。
此后,白杆兵汇合马世龙、吴志勉、尤世禄、杨麒等边将带领大军直逼永平。在孙承宗的直接指挥下,他们连续猛攻三日,终于击溃了阿敏主力。
阿敏见坚持不住,只能不情不愿的退出了永平、遵化二县。八旗军退出京畿,时间已经进入了六月上旬,比历史上迟了十几天。
看完了这些邸报,刘宣直接召见了等候在外面的种衍。刘宣轻轻拍了拍案桌上厚厚的一摞邸报问道:“看来秦良玉虽然老迈,但是四川这支白杆兵还是当世精兵。你们军情司有没有查探清楚这支兵马的消息。”
“回禀大将军。白杆兵此次一共有一万五千兵马上京勤王,其中秦翼明带兵一万驻扎在三海关,这是邸报上的消息。而剩下的五千白杆兵。下官并不知道去了哪里。”
听了种衍的回话,刘宣心中暗暗想到:“历史上白杆兵没有赶上大战,等秦良玉带兵进入京畿之时,已经进入五月。而五月初十,明军攻克滦州,阿敏不敢救援屠杀降人。在五月中旬逃出了关外。”
“白杆兵这支精兵虽然战斗力不凡,曾经堂堂正正的击败了努尔哈赤的白甲兵、黄旗军。但是一场浑河血战。却打断了白杆兵的骨头,秦良玉的大哥秦邦屏、二哥邦翰也战死沙场,骨干也几乎死伤遗尽。”
“此后的奢安之乱,白杆兵作为平乱的主力,与奢崇明、安邦彦等西南土司屡次征战。在这场持续几年的征战中,秦良玉最后的四弟秦民屏死于西南。”
“经过多年的征战,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良将战死、肱骨消亡,白杆兵早已经不堪而战。尽管如此,历史上年老体衰的秦良玉仍然靠着早已经虚弱的白杆兵屡次击败张献忠、李自成等陕北强兵,在此后八旗军屠川之时,割据石柱保住了四川汉人最后的骨血。”
想到这里,刘宣猛然一惊:“历史上秦良玉勤王之后,就带着一部分兵马赶回了四川。此时自己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崇祯皇帝肯定要抽调这支最后的精兵前来围剿自己。”
“白杆兵虽然已经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