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盛唐-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世民端坐不动,拉着一张脸,冷冷的看着他:“理由。为万世开太平,这话是你说的。”

    李诚叹息一声:“陛下,臣在朝在野,在可以为陛下做事。何必强调一个职务呢?”李

    世民听了这话,脸色稍稍缓和一些:“朕不是昏君,自成亦非庸人。外间聒噪,过耳之风罢了。以自成的功劳,五品的官儿,已经有亏待之嫌了。”李

    诚听了点点头:“陛下言之有理,臣也有话要说。臣,如领一军,可为陛下冲锋陷阵,取敌之上将首级。如在少府监,臣可以为陛下挣钱无数,顺带臣也挣点小钱。在中书省呢?臣能干啥?每日案牍劳形,文山会海?”“

    一派胡言,中书省责任重大,关乎国家安定,案牍劳形,文山会海怎么了?”李世民怒了,吹胡子瞪眼。“

    陛下,臣在中书省能发挥的作用太少了。陛下,臣说话,陛下是要做天可汗的。大唐周边,还有高句丽不肯顺服,前隋未竟之业。西域,还有不臣之国。丝路并不畅通。西南,尚有吐蕃滋扰边境。”李诚说着停顿了一下,看见李世民的脸色缓和,放心了。

    “接着说!”李世民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一口,味道不对,有点哭。放下杯子,回甘悠长。顿时又拿起杯子,轻轻的抿一口。

    “战争,打的是什么?无非是钱粮。在朝为官,做一中书舍人,臣不喜也不擅长。但是让臣在别的部门,臣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绩。臣擅长农事,擅长经商,陛下不是不知道。”

    听到这里,李世民心里明白了。李诚是真的不喜欢中书舍人这个职务。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其实是不喜欢中书省这个工作环境。不自由是一方面,没什么油水也是真的。想到李诚还打算搞个农学研究所的事情,李世民心里感慨不已。

    一个官员,不惦记往上怕,而是惦记在基层做点实际的事情。比如,替皇帝挣钱,就算有点私欲,也是可以理解的。念及于此,李世民不禁悠悠叹息:“自成之心,难能可贵啊。”

    “陛下过誉了。”李诚赶紧装一下。李世民摇摇头:“非也,满朝文武之心,半数如自成者,朕根本就不用为朝政揪心了。”这

    个评价太高了,李诚没法接话。他的本意,就是想偷懒,顺便往家里多捞钱。但

    李世民不这么想啊,满朝文武,谁能把皇帝心中那个“天可汗”的志向放在心里呢?谁会惦记着完成前隋未竟之业呢?又有谁会想过,战争打的就是钱粮,要帮皇帝挣钱呢?

    “如自成任职少府监,欲从何处落笔?”李世民算是接受李诚的想法了,特意问一句。李

    诚总算是听到了想听的话,脱口而出:“钢铁,国之脊梁也。”

    李世民听着心头一振,暗道:自成之类者,国之脊梁也。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士() 
李世民的逻辑简单明了,什么是国之脊梁?答:跟皇帝站一起,为皇帝的利益努力。“

    自成如何想到,要去练钢铁,这活可不轻松。”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探底,确定一下,这家伙到底是什么心态。

    李诚听着不禁叹息一声道:“陛下,大唐的钢铁产量和技术积累,实在太是太感人了。”李

    世民听了点点头:“大唐的冶炼,确实独步天下。”

    我去,我这是在说反话呢,陛下还当真了。得,自己的思维又串了,现代人的思维看唐朝的钢铁生产,确实很感人。但是在这个时代,唐朝的钢铁产量确实独步天下。

    这个独步天下是个什么概念呢?官方记载的最高数字为二百零七万斤,相当于一千吨。偌

    大的帝国,钢铁产量不过一千吨。搁现代,随便一个地条钢小作坊的产量就能碾压。

    李诚没法子跟李世民解释这个,现在是贞观年间,搞不好这会唐朝的钢铁产量还不足一千顿呢。只好顺着他的话道:“陛下,臣喜欢吃炒菜,需要铁锅。可是这铁锅太贵了。”这

    个画风转变的太快,李世民没有转过弯来,上一刻还沉浸在唐朝独步天下之中,下一刻就转进到了铁锅和炒菜。“

    竖子,民间用的犁头、菜刀,砍刀,都需要铁。你却用来做饭。”李世民想生气还生气不起来,现在他的皇宫里,也用上了李诚的铁锅。就是那种用铁板敲打出来的。“

    陛下,所以臣才觉得,这个现象必须有所改观。有生之年,得让百姓用的起铁锅啊。”李诚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本质还是没离开吃。

    “你说的轻巧,炼铁要有矿,你知道哪有啊?”李世民也就是随口反驳,李诚却很自然的接过话道:“回陛下,臣还真的知道哪有铁矿。”

    李世民楞了一下:“这你都知道?”李诚笑了笑:“臣恰好知道,山南西道的兴州治下,就有铁矿。”这一下李世民有点不淡定了,钢铁牵扯到国家军事力量。

    “你要去略阳炼铁不成?”李世民笑了笑,兴州那地方,可不必长安的。“

    臣为啥要自己去练?”李诚反问了一句,李世民听了微微一笑:“这才是好吃懒做的李自成。少府监正,你来做吧。”李

    诚赶紧摆手:“陛下,让臣做个副手吧,负责炼铁这一块就行了。”这意思,只管炼铁。李

    世民啧了一声,无语之极。一个少府监少监,你就管一块?不过这一块能管好,也就很不错了。李世民心里很明白,大唐的钢铁产量,并不是完全掌握在国家的手里。隋

    唐两朝,对于皇帝而言,都有一个回避不了问题。那就是士族。

    这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庞然大物,皇帝都无法撼动。你可以杀一个人,但是他的族群依然存在。作为皇帝,如果悍然对某个族群的全体下手,那就可能面对全天下的士族的反对。

    有一个说法是,隋炀帝征高丽的目的,不完全是个人武功的追求,还有对士族的压制。通过战争的手段,来消耗士族的力量。假如是这样的话,隋炀帝玩脱了,玩死了隋朝。唐

    朝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是也好不了多少。李唐能得天下,靠的就是士族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士族掌握了大量的资源。盐铁这两样关系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物资,不是国家专卖,而是国家与士族共享资源和市场。

    这么说吧,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被士族渗透了。这就是李世民在《氏族志》的问题上如此坚持的原因,整个时代都是这个价值观。士族,就是牛逼,门第,就是重要。

    通俗的来说,李诚如果进入钢铁领域,必将面对与士族争夺利益的矛盾之中。

    这才是李世民最感慨的地方,要不怎么说是“国之脊梁”呢。

    “如此,就依自成之意,其他事体,朕做主了。”李世民做出了让步,李诚这时候再不表示一下就是傻子了,所以很正式的先整理衣服,然后才冲李世民抱手(左手在外)长揖:“陛下以国士待臣,臣必国士报之。”这

    就算是君臣之间就李诚入朝一事,达成协定了,从这一刻起,李诚才算是正式的踏上李世民的这条船。“

    好了,朕该出去了!”李世民露出满意的微笑,起身就走,走门口突然掉头回来,在李诚错愕的眼神中,李世民伸手拿起装茶叶的竹筒,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恭迎陛下!”外间诸位大臣等了一阵,见到李世民出来,纷纷见礼。李世民摆摆手:“诸位臣工辛苦了,土豆产量可出来了?”

    “回陛下,土豆亩产毛重两千二百斤。”房玄龄出列报数,脸上洋溢着激动。李

    世民笑眯眯的回头看看李诚:“自成,朕没钱给你,用五千亩耕地,换你的番薯和土豆,如何?”李诚微微一笑:“回陛下,给臣留点种子就行。陛下,臣有言在先,还有玉米没有收成呢,到时候,陛下可不能省了赏赐。”李

    世民无声的笑了起来,抬手指着李诚点了几下,畅快的骂:“竖子,就知道要好处。”李

    诚拱手致意:“陛下总结的精辟,臣有句话形容自己,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李世民目瞪口呆,群臣瞠目结舌,无话可说了。一个人能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别人还怎么评价呢?算了,也只能算了,跟他计较能气死。“

    各位臣工,回朝吧。李君羡,宿卫给朕看住了每一个番薯和土豆,少了一个,朕绝不轻饶。”李世民掷地有声,李君羡出列拱手:“臣领旨。”

    回城的路上,李世民就跟一帮宰相商议起来了:“封赏李自成一事,朕拟封长安县男,食五百户,赐耕地五千亩,领少府监少监一职。诸卿家有何异议?”“

    臣无异议。”长孙无忌第一个附和,房玄龄、温彦博、魏征等人,纷纷附和不提。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并且回宫就拟圣旨,并用印下发。

    县男是一个比较低的爵位,李世民这个决定,还是从长远来考虑。李诚这家伙功劳不少,今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尚未可知,还是先留点余地吧。免得将来的皇帝无可封赏,那真就要命了。再者,这个封赏还是出于保护李诚的原因。李

    庄成了一个大兵营,至少现在是这样的。这些收获,全部都要装车拉走。接下来的活不是宿卫干,而是从其他地方叫来的百姓。李诚后来才知道,来干活的百姓,都是大户人家的下人,这第一批收获,李诚留下一部分做种。其他的都被瓜分干净了。

    被瓜分的番薯和土豆,没有流入普通百姓家里,都进了大户的口袋。不过李诚也不生气,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有点好东西,肯定是先进大户的口袋。不

    过李诚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好过就是了,土豆还有点麻烦,番薯苗可太简单了,长出藤蔓直接剪下一截,就可以做种苗。繁殖起来速度很快,还不需要上好的土地。李

    诚让高晋去通知全体庄户,明年庄户们的番薯种苗,李诚包下了。

    送走李世民,李诚回到家里,迎面看见杨氏领着三个女儿在等待,刚才皇帝来的时候,她们在屋子里没敢出来。现在总算是敢出来探听消息了。

    “夫人,顺娘的事情,妥了。”李诚立刻报喜,杨氏顿时狠狠的松了一口气。笑道:“如此最好,明日妾身便带着她们回家。”

    我去,这过河拆桥的手段,太熟练了一点吧?李诚不爽的撇了撇嘴,看见武顺低头浅笑的样子,满满的幸福笑容,心情顿时好了起来。这妮子,别看只有十六岁,长的越发的水灵了。看的李诚猪嘴哼哼,小白菜啊小白菜。快到碗里来吧。

    “如此,明日在下便去城里,拜见卫公,托他上门做媒。”李诚也很干脆,这事情尽快搞定,免得夜长梦多。万一李世民发癫,真的丢来一个宗室的女儿呢?到时候容不下武顺,那才叫麻烦呢。“

    自成,此事不急,还是先定下一门亲事,顺娘不可先进门。”杨氏不是李诚,她必须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来。李诚听着头都大了,懊恼道:“一时半会的,上哪去结一门亲?”

    杨氏微微一笑:“且等着吧,明日陛下旨意一下,李郎君家的门槛,怕是要被踩断了。”

    都不用等明天,杨氏等人刚走,崔成摸过来了:“二郎,崔家女的事情,你可下决心了?”

    李诚看看这位义兄,叹息道:“忘记跟陛下提了。”崔成顿足:“这是崔氏女啊。”李

    诚点点头:“明天我进城,问问陛下的意思吧。”崔成无语的看着李诚,心道这位义弟,真是铁了心要跟皇帝穿一条裤子了。这样也好,跟皇帝一伙的人,不等于就不顾亲属了。

    只是这个事情,必须抓紧了,不然明天李家就要被媒婆大军淹没了。崔

    成连午饭都没吃呢,就赶紧回去找崔寅商议,这个事情崔寅是最支持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探() 
白天总算是过去了,仗着夜色的掩护,李诚在院子可以打着赤膊,喝着冰镇绿豆汤。手里拿着蒲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打蚊子。农庄什么的都好,就是晚上的蚊子太给力了。

    好像什么事情我忘记了,李诚啪的一声,拍死一个蚊子之后,发出“啊”的一声惨叫。叫

    声太惨,把丫鬟给吓的跑来看一眼,就见李诚在躺椅上坐直了身子,口中在念叨:“该死,怎么把蚊香给忘记了,错过好多钱钱啊。活该被蚊子咬啊,你!”

    看见李诚没事,丫鬟明珠一脸的哀怨,要说相貌,她是这里丫鬟中最好的,年龄也合适,不大不小,正好十五岁。秋萍姨娘跟着郎君时,也是这个年龄。可

    惜,李诚就没注意她,而是盯着院子门口看过去。唰的一下站起来,往门口跑,又唰的一下回来了,拿上衣服胡乱套上。明珠看见门口闪过的裙摆,哼哼两声,过来伺候李诚穿衣服,口中抱怨:“郎君叫那么大声,也不怕惊着姨娘。”唐

    朝最可恨的,就是这个衣服了,李诚到现在都不是很习惯。任凭明珠摆布,李诚也不搭腔。这丫鬟的怨气,十米之外都能感受到。唐朝的女人,年纪轻轻的就知道撩男人了。

    穿戴完毕,李诚出来,院子门口探了探脑袋,一盏灯笼,一道倩影,就在五步之外。赶

    紧上前,二话不说,抓住小手:“顺娘,怎地出来了?夫人睡下了?”武顺笑了笑,回头看看身后,没有说话。李诚笑道:“走,去书房里说话。”说着话,拉着武顺去了书房。这

    时候李诚才看见,武顺身后不远,还跟着一个丫鬟,正在东张西望的望风。武

    顺心里欢喜之余很矛盾,今天午后,阿娘叫她到跟前交代一番,大概意思就是,晚上放她出来见李诚一面,给他点甜头尝一尝味道。杨氏也看出来了,李诚最近跟秋萍分房睡。万

    一哪个丫鬟拉下脸,晚上爬上李诚的床,那武顺又多了一个对头。

    杨氏带着三个女儿,拉下脸来李诚家里住下,不就是为了武顺的事情能顺利解决么?现在问题解决了,明日要走,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再留下来就太不要脸了。可

    是这一走把,又担心别的女人趁虚而入,说不得让女儿晚上去看看李诚,增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