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道明来意之后,高晋换了个人似得,昂首挺胸的带着皇帝和大臣去找李诚。
李世民带着一帮大臣,干脆一摆手:“跟着他,看看竖子李自成在搞个甚?”
好在唐朝的大臣们不像后来的文臣,多数是手无缚鸡之力。这会李世民身边的臣子,都是那种必要的时候,拎着刀能剁人的文人。可以说,唐朝汉民族精英们,大面积文武双全最后的余晖。这个时代的世家子,讲的就是出将入相。这个将,是可以冲锋陷阵那种。走
几步路算的什么?李世民就是马上皇帝。没少带着人冲杀地阵。高
晋赶的太急,在地上摔了一跤,泥地里打了个滚,顾不上擦拭,爬起来就跑。
李世民示意下,两个宿卫上前,告诉高晋别着急,慢慢的走过去就行。
在田间地头走了一刻的光景,李世民看见远端有几个人,这里的地不算很好,距离渭河有点远。“告诉高晋,别声张。”李世民再次叮嘱。随后下令一干随从们就不要跟着来了。总
算是看见李诚了,这货一身布衣,在田间耕地。田埂边秋萍带着一个丫鬟,荆钗布衣,边上是个大茶壶。看见有人来了,秋萍招呼一声李诚,安静的看着来人。
看见一身泥土的高晋,秋萍也有点吃惊,正要说话,高晋先开口:“陛下来了,秋姨娘。”“
啊!”秋萍狠狠的吃惊,赶紧对田里的李诚喊:“郎君,陛下至。”
李诚听了随意的摆摆手:“来了就来呗,我把这块地翻完再说。”李
诚的心情很好,很久没有下地干活了。不过在现代,那是机器耕地,机器收割的时代。在唐朝,为了掌握耕地的手艺,李诚花了一上午呢。现在正耕的上瘾呢,专注的很。
“等等,你说谁来了?”李诚反应过来了,一抬头,看见十几个人呢,更远的还有一堆。得
,这是皇帝来了,我说你没事不呆在宫里,总往外跑多嫌人啊。还要特意招待你。
这都是春耕了,你不忙么?李诚心里腹诽,还是牵着牛,扛着犁上来了。放下犁,牛拴在树上,整理一下衣衫,李世民走近了。“
微臣恭迎陛下!见过各位上官。”李诚不能失礼啊,赶紧上前说话。
李世民上下打量一番李诚的样子,心里很满意。说种地就一定要种地。“
你弄的新犁?”李世民奔着新犁就来了,李诚点点头:“嗯,弄了两具,一具给了长安县令崔成,我那义兄,让他去推广。一具我自己留着用。家里的木匠铁匠,还在日夜赶工。再下一场春雨,就是春耕的好时候,时间不等人呢。”“
嗯,那你为何现在耕地?”李世民好奇的问一句,李诚笑道:“这地要种番薯的,提前把地翻出来,免得到时候事情堆一起。番薯耐旱,也不挑地,肥有点草木灰防虫子就行。”
“嗯,这犁果真如你所言?”李世民又问一句,李诚反应过来了:“嗨!我说呢,原来是崔功达干的好事,把陛下给招来了,真多事。”噗
,李世民抬脚就踹,李诚也没敢躲,龇牙咧嘴的笑了笑。李世民道:“竖子!你可知道,此犁一县推广,省下多少人力畜力?全国推广,又是何等要紧的事情?”
“啧,陛下圣明,臣还是眼界浅了,就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李诚很干脆的认错。
李世民回头道:“来个人,下地走一趟。”魏征大声道:“臣来走一趟!”说
着脱掉鞋子,撩起衣服,扎在腰间。李诚赶紧帮忙把牛和犁套好,魏征举起鞭子,啪的一声,熟练的驱赶牛往前走。李世民站在田埂上,瞪着眼睛看,果不其然,在李诚的指导下,魏征一个人就能轻松的耕地。
走了一个来回,魏征停下了,大声道:“启奏陛下,李诚所言不虚,此物应立刻推广。”“
竖子,不声不响的又弄这么一个大事出来,要不是你那义兄,朕还不知道呢。”李世民笑的眼睛都眯成缝了,上回还说李诚是福星呢,这回玩的更大了。李
诚笑道:“陛下,回吧,这地界人多了不方便说话。”说
着交代一声,让其他人继续耕地,自己拎着鞋子,在前面给李世民等人带路。
“自成,真没想到,爱卿真的会种地啊。”李世民很是感慨,虽然每年春耕他也要下地做个样子,但是要说技术如何,真没法达到李诚这种造出新式犁的水准。
李诚是个挂逼,还很不谦虚的笑道:“陛下,臣最擅长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耕种养殖,一个是经商赚钱。其他的,都是随便玩玩。”
这牛吹的,边上一堆人想打死他。你这样说话,大唐的文人们脸往哪搁?李
诚在后面人群中看见李承乾,实在有点意外。李承乾微微颔首,上前来给李世民见礼:“儿臣,见过父皇。”这是在人前,不然得叫“大人或者耶耶”。
李世民笑道:“太子来的正好,李自成制作的新犁,大大方便了耕作。少府监要加快制造和推广的进度,这事情交给太子来督办。”李
承乾心里其实对这个不在意,他来这里是因为李世民让人通知他过来一趟。这
时候的李承乾,还没开始大规模的作死。李世民一看李诚如此年轻,动了留给太子提拔的使用的念头。
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征:臣请诛李诚()
每年开春朝廷都很忙碌,春耕关系到吃饭的大事,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唐朝的科举又放在春天,所以凑一起事情更多。这个时候,作为储君的李承乾,有必要承担一些责任。
李世民希望李承乾像自己,但是又很担心他像自己。
但是李承乾并不喜欢来到农庄,看所谓的农活。甚至也不喜欢李诚这个人。哪怕是李诚在长安城美名传扬,李承乾的第一印象也已经坏了,觊觎他人之妇,这点太伤了。“
自成,这种新犁,不如叫李氏犁吧。”李世民捻着胡子,冒出这么一句话。边
上的大臣们脸色微微变化,李承乾也是心中一惊。这对李诚来说,是何等的恩宠。李
诚听了这话,面不改色的摇摇头:“还是叫曲辕犁吧,这样比较形象一点。”李
世民没再说啥,正好走到李家的大门口,看着李庄的牌匾,李世民站住道:“这名字不符,应该写上‘李府’二字才对。”
李诚没想到这还有事情,心念一转,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了,这是要酬功。
“还请陛下赐名留字。”李诚现在马匹拍的叫也个溜,恰到好处的跟着皇帝的节奏走。李
世民果然大悦,笑呵呵的回头:“纸笔伺候。”下
面的臣子和随从们,不少人看着李诚的眼珠子都红了。皇帝给你家的宅子写牌匾,你家祖坟冒青烟了。有这么一块牌匾,有唐一朝,李氏后人只要不谋反,就没大事。这
玩意比铁卷丹书都好使!太宗皇帝的亲笔牌匾啊!李
世民好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等到落笔的时候,李诚才发现李世民的魏碑写的也很不错。“李府”二字写完,李世民笑道:“魏碑厚重,正当其时。”接着落款,李世民。顺手摸出一方印鉴,盖上去。完事了满意的看看落款。“
自成的书法自成一家,朕却独好右军。”说着看看李诚,等着他来夸奖。
李诚的书法是开挂的结果,看看李世民的行书落款,算是很不错了,但还是有所不足。但是不能当面说皇帝的字不好,所以李诚很实在的表示:“陛下行书,臣不及也。”臭
不要脸!在场的人,只要读书识字的,没有一个不在心里这么评价李诚。你
特么的一个书法自成一家的大家,居然昧着良心这么说话,你的良心不会痛么?
别人怎么想,李诚才不管呢。脸又不能当饭吃。
李世民听了李诚的话,心里还是有点惭愧的。一看李诚的表情坦然,心道,自成委屈了。为啥这么想啊?李世民觉得自己的字就算不错看,但是落在李诚这种自成一家的书法大家的眼里,肯定是有很多不足。但是李诚不想在众人面前批评皇帝,所以委屈自己。“
忠臣啊!”李世民心里如是想。
“佞臣啊!”下面一大堆人这么想。忠
臣也好,佞臣也罢,李诚的态度就是,皇帝哄开心了就好,能省很多麻烦。一
段插曲过去,李世民也很满意,李诚立下大功劳,不用加官进爵(他自己不要),只要写一幅字就解决了,要是臣子们都这么自觉,那能省多少事啊。进
入农庄,李世民跟着李诚往后走,上一次来,见过孙思邈,这一次孙思邈不在了,李世民还有点小遗憾。走到后院,看着一大片空地上盖了低矮的草棚子,忍不住摇头。“
陛下为何摇头?”李诚的捧哏水准太高了,总是在点上。
“别人的后院,都是花草假山,你的后院,搞成这样不难看么?”李世民笑道。“
嗨,是这个事啊。臣也没想那么多,这不是在育苗么?在外面育苗,臣不放心啊。”李诚说着往前走,李世民跟上,李诚蹲在一个草棚的边上。“
陛下请看,这草棚的顶可以揭开的,天气好的时候,早晨揭开,晚上盖上。地上还有稻草,也是出于给秧苗保暖的目的。”
听着李诚的介绍,李世民看了一眼草棚里的秧苗,现在没有盖上,稻草一层铺在地上,爬满了翠绿的蔓藤。
“陛下请看,这就是番薯植株的状态,种的时候只需要截取任意一段,就能种植,成活率接近九成九。此物耐旱,也不挑地,就算是在沙土地,也能轻松成活,产量还高。”
有人在一边开口:“产量高?有多高?”李诚扭头一看,是大喷子魏征。
“具体能产多少,我也不清楚。不过,亩产千斤是有保证的。”如果不是当着皇帝和一帮大臣的面,李诚是不会提前透露产量的。即便如此,李诚还是说了一个严重缩水的数字。“
你说啥?”魏征的声音陡然升高了八度,李诚淡然的看看他:“亩产千斤有把握,怎么了?”轰的一下,现场炸了,一群大臣也不管那么多了,纷纷开口。
“李自成,不可妄言!”这是房玄龄。“
李自成,你没记错吧?”这是长孙无忌。
“李自成,赶紧给陛下请罪。”这是李孝恭。这
三位不是厚道,而是他们的儿子都跟李诚一伙的,赶紧找话给李诚开脱。
其他人就不客气了,魏大喷子直接朝李世民拱手:“陛下,臣请诛李诚!”
一句话,现场立刻就安静了,这魏征真是,不开口就算了,开口就要见血。
李世民心里对魏征爽不爽呢?肯定不爽啊!多少次恨得牙根痒痒,想剁了他。
对于魏征的请求,李世民当然不会如他的愿,不但不会如愿,还要让他知道知道,李诚也是个很牛叉的喷子。所以,李世民不动声色的看看李诚:“自成,可自辩?”看
着皇帝眼神里闪动的喜悦,李诚心里真是日了狗了,尼玛。这皇帝,等着自己喷魏征呢,估计他盼着这一天很久了。李
诚淡淡的一笑,朝魏征拱手:“魏相,要杀李诚,总得有个理由吧?”魏
征冷冷的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杀意,一字一字的吐出来:“你欺君!”
什么人想杀李诚?李佑不算,这是个二货。其他人呢?还用问么?山东士族,不想弄死李诚的人,不多!原因何在?很简单,李诚帮着皇帝,挖他们的墙角,不,是挖他们的根基。
印刷术的出现,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什么人?士族!首当其冲的,山东士族。
通俗的说,读书才能做官,未来的天下,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书便宜了,能够读书做官了,但却不是士族子弟。你说李诚该死不该死?在此之前,教育几乎被士族垄断了。寒门子弟,想要读书,难比登天。
为啥?书呢?读书,你得先有书吧?李
诚都在干啥?编写《三字经》,这玩意是开蒙的利器。而且,还卖的非常的便宜。李
诚是不搞儒学经典,但是有人在搞啊,谁啊,皇帝啊?有
点脑子人都会这么想,这李诚是跟着皇帝的指挥棒在动啊。
李诚不入朝为官,代表士族利益的官员,想找李诚的麻烦呢,还没个机会。李
诚住在长安,皇帝的眼皮下,谁敢去动李诚,那就是激怒皇帝。
所以,李诚在此之前其实是很安全的。还不算他拉上的一帮利益同盟。魏
征其实一直在等,或者说魏征为代表的一群官员,一直在等,等一个机会,一击必杀!
天下作物合适大规模种植者不外五谷,亩产千斤,你开什么玩笑,这不是欺君是什么?只
能说,魏征的眼界太窄了!不能说他无知!知道的越多,越怀疑这个数字。“
欺君?呵呵,魏相上嘴皮碰下嘴皮,李诚就欺君了?这天下的道理,都在你的嘴里不成?”李诚必须配合皇帝,给魏征一个教训。这样皇帝满意,李诚今后也少很多麻烦。“
李自成,不要偷梁换柱,此物亩产千斤,你可是当着大家的面说的。难道,这还不是欺君?”魏征大声呵斥,这一次,他有绝对把我,置李诚于死地。不
谈李诚对士族的威胁,单说李诚这个人的举动,就不附和魏征的价值观。尤其是见识到李诚一门心思拍皇帝马屁的嘴脸后,一个清晰的印象在魏征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才能越强大,作为一个奸佞,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大。”这就是魏征要弄死李诚的另外一个原因。魏征也是有自己坚持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给山东士族利益代言。至
于现在李诚不入朝,不等于以后也不入朝。这么说吧,李诚入朝,不过早晚的事情。
“还没见到收成,你就要喊杀喊打。魏相,你就是这样辅佐陛下治理天下的?”李诚笑呵呵的反问一句,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在这个平均亩产不过二百斤的时代。
是啊,还没到收成的时候,你要杀人?
就这么一句话,众人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