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武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尽武道- 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两人说话之地,正是大山镇中心,也是原仙门所在。

    如今,仙门已经湮灭,只是在大山镇中心留下了一个数百米深的巨大坑洞。之所以知道是数百米,是因为不放心的大山镇军民特意进去看过,也确定了坑洞尽头并不连接异界。

    这倒是让大山镇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尽管他们心里其实早就这么认为,可看着这深不见底的巨大坑洞,他们依然心有余悸,不确定一下真是睡觉都不安稳。

    解开了心中疑问的蒙明玉并没有感到放心,反而更加地担心了:“东越人不肯罢休,那大山镇岂不是危险了?”

    虽然世道已乱,但并不影响蒙明玉的好心。

    “现在这世道,哪里不危险?怕危险,那就不要生在这个世道。”相比蒙明玉的好心,庞士元却是不怎么上心,只是随口回了一句。

    而这话,也是他内心的想法。

    如今这世道,不要说绝对的安全,能有相对不错的安全,就很不错了。大山镇的危险是不小,可相比其他的地方也未必就大得让人无法承受。

    真正想要放心的安全,还得靠自身硬。

    可他一转头就发现蒙明玉正很不满意地看着他,他就无奈地摊了一下手,道:“你别这么看我。我虽然实力不错,可我能做的,真的不多。毕竟,主动权不在我们这里。”

    “不过,我觉得有了这一次的惨痛失败,东越人就算是想再来,应该也不会选择大山镇了。大山镇,终究距离我们太近,他们也会担心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再横插一手,让他们功败垂成。”

    “反正他们已经掌握了开辟仙门的办法,那哪里不是开,为什么非要选择这个失败过的地方?”

    庞士元这么一说,蒙明玉倒是放心了不少:“这倒是!”

    “明玉,其实你不用为大山镇担心。不管东越人还会不会再从这里出来,对大山镇,其实都没有多大关系了。因为以后,再不会有大山镇了。”庞士元宽慰道。

    “什么意思?”蒙明玉最初有些不解,接着她就明白了过来,“你是说,大山镇的人准备集体搬迁?”

    “没错。千秋和沈黛现在就在和他们商量,要搬到哪里去!”

    其实说是在商量搬迁,其实就是在吞并。

    不过,这吞并看似是乘人之危,可说起来也算是好意。

    毕竟在这次大难之后,损失惨重的大山镇再想做一个独立的势力存在,却是有些勉强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大难让大山镇军民都意识到,他们其实并不具备独立存在的最大资本——超凡强者。

    如果有超凡强者,他们就不会打得这么惨。

    如果他们有超凡强者,东越人甚至可能根本不会选择大山镇。

    那么,一切的灾难也就都不会发生。

    正说着话,千秋和沈黛就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很快,两人就到了近前。

    “谈得怎么样了?”庞士元问。

    “妥了!”千秋淡淡一笑。

    一番交流,庞士元也就知道了大山镇的最终决定——大山镇军民大部分将搬去雁山,少部分会去岱宗。

    去雁山的,将以成年人为主。

    他们将成为岱宗和千秋彻底掌控雁山的最好补充。

    大山镇军民,全体都受了岱宗的救命之恩。因此在忠心上,不说是完全放心,但绝对要比被岱宗打败而无奈投降的雁门之人更让人放心。也因此,大山镇军民完全可以作为岱宗雁山分部的中坚力量来培养。

    而去岱宗的,则主要是未成年人和少数成年人。

    岱宗的教育,算得上闻名遐迩,同在一个县的大山镇军民当然也有所耳闻,心里也是羡慕不已——系统教育和野路子,终究是不能比的。

    如今大山镇集体并入了岱宗,那当然要享受岱宗的教育福利。

    未成年人的可塑性高,正是该受教育的时候。

    而少数一起去的成年人,一部分是不放心孩子的家人,一部分则是拥有足够实力和潜力的修者,他们也将去岱宗进修,顺便洗一下脑。

    正确的教育方式,最是能培养嫡系。

    而岱宗,就拥有正确的教育系统,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嫡系。

    岱宗护卫队和武军、巫军、妖军三军就是岱宗教育的代表之作。同时,大量毕业和实习的岱宗学员加入了民兵团作为骨干,也就让岱宗轻易就掌控了民兵团的军心。

    同时,岱宗教育体系还负有融合外人之人的作用。

    人们都说,军队是一个大熔炉。

    其实,学校也是一个大熔炉。

    经历过岱宗教育的人,哪怕是外来之人、投降之人,最终也会对岱宗产生不小的向心力,从而逐渐发展为自己人。(未完待续。)

第327章 遇故人,说往事(一)() 
“……因此,三等之国,强(强迫)民;二等之国,使(驱使)民;一等之国,智民(开启民智)。”一篇长篇大论之后,樊凌如此总结道。

    而魏远华则大为叹服:“樊兄弟,高见啊!就凭这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和解释,樊兄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就已超出我辈多矣。真让我好生汗颜啊!至于三等之国的划分,更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开启民智,才是强国之道,此真是大道之言啊!”

    接着,他就开始扼腕叹息:“可惜魏京那些夸夸其谈,自以为已尽得儒家精义的儒家弟子,无法听到樊兄弟的高论,实在是可惜至极!”

    魏远华是真的很想让魏京那些腐儒,听一下樊凌对儒家经典的全新释义,给皓首穷经的他们一个全新的指引。这样,魏国说不定就能走出一条革新之路,而不是只能沿着前任的脚步越走越狭隘,以致没落。

    可惜,他只能想一想。

    如今的他,已经是被全国通缉的逃犯了。

    “魏兄谬赞了!”樊凌连忙谦虚回应,可不敢把魏远华的夸赞都接过来。因为他不知道他那同为梦予者的师父,是不是就在一边听着。

    如果不是,那还好。

    当一下被人崇拜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可如果是的话,那可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他之前所说的,虽然有一些是他自己的理解,可也有不少是来自“诸子讲坛”的精华言论。如今被他稍一包装拿出来显摆,就一举震住了满腹诗书的魏远华。

    可那终究不是他自己的思想结晶,因此,他可以说,但不能太过居功,更不能把魏远华的夸赞理所当然地接受下来。

    真要这么做,他可就不只是无耻,而是恬不知耻了。

    其实,一直做谋士、谋主,做得心思越来越重的樊凌,却是有些想多了。庞士元才不会在乎他是不是文学大盗,也不在乎他是不是盗@版装B。

    说起来,他们这些梦予者虽然不是穿越者,可也胜似穿越者。而穿越者,可不最爱干“盗@版”吗?樊凌在盗@版,庞士元当初可不也盗@版过吗?比如他送给他父兄的《孙子兵法》。

    因此,听到樊凌夸夸其谈的庞士元,也只是一笑而过,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而且就庞士元自己来说,樊凌能记住“诸子讲坛”的言论,并融会贯通,整理成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和思想,其实已经算是半个“思想家”,自然也就有了夸夸其谈的资格。

    车辕之上,魏远华和樊凌继续天南地北地聊着天。

    两人聊得相当投契,完全是一副相见恨晚的忘年之交的模样。

    而假扮护卫和镖师的“天残地缺”们,对于两人的交流和探讨,基本是有听没有懂。可听着他们之乎者也、高深莫测的谈话,都是不明觉厉,脸上不自觉就有了尊敬之色。甚至连日常行镖的动作都小了一些,似乎怕打扰两人的谈话一样。

    中国历朝历代,拥有知识和智慧的读书人一直都是被人高看一等的存在。

    而和中国古代相若的武道梦境世界,虽然有了武道这一改变世界的天大变数,可拥有知识和智慧的读书人依然被人所尊敬。因为,即便是和文道看似相对立的武道,也需要知识和智慧的推动,才能不断攀登武道巅峰。

    没有知识和智慧,武者的前路就会渺茫、停滞。

    最终,只能当一个汲汲营营、红尘逐利,甚至为人驱使的小小武夫。

    也因此,“天残地缺”对于高谈阔论的魏远华和樊凌是相当的尊敬,而且总会竖起耳朵倾听,想要从他们的交谈中得到一些真知灼见,以见证自己的武学之道——哪怕只是一知半解。

    两人正谈得起劲,前方就有人向这边跑来。

    来人正是一脸富态的甄世仁:“魏先生、樊先生,前方有人昏迷在路上。牛镖头让我来请示一下,是任那人自生自灭,还是就救助一下?”

    行走江湖碰到落难之人,一般来说,都会救助一二。

    毕竟,江湖人走江湖,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没有个三灾八难?因此,他们也就希望有一天他们落难的时候,也有人能伸一把手。

    只是他们这支镖队的情况,却是有些不同。有了外人的话,他们接下来的行事就会麻烦不少。一个不好,说不定还会出大纰漏,那才真要命。

    因此,这本该是随手可定之事,如今也需要请示一下。

    不过以甄世仁对两位话事人的了解,他们应该不会袖手旁观。

    果然,魏远华道:“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吧!江湖之上,谁没有个落难的时候。”

    落难者,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壮年男子。

    说是壮年,其实人却是一点都不壮,反而长得很瘦很瘦,身上都看不到几两肉。加上此时又伤病在身,就更是有一种风吹就倒的感觉。

    男子一醒来,就马上过来给温柔善心的“高阳小姐”致谢。

    大家闺秀“高阳小姐”当然不会见客,于是作为西席兼管家的魏远华就出面见了男子。至于这西席兼管家的身份是怎么来的,那是镖队途径一座小镇时所聘请的。来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全无可指摘。

    而魏远华,也终于洗白了身份,可以正大光明的露面了。

    “原州飞鹰寨白鹰白千行,见过姬先生(魏远华化名姬玄),多谢高阳小姐和姬先生救命之恩。日后如有差遣,必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伤病在身的白千行说话的时候还有些中气不足,但没有人会怀疑他语气中的诚挚。

    而江湖武者的承诺,也向来都值得相信。

    魏远华谦虚道:“举手之劳,本是应当。白壮士言重了。”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白千行就告辞离开,回车队养伤去了。

    而送走了男子的魏远华,也没当一回事地继续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可身在“山河社稷图”的庞士元,却产生了一种世界真奇妙的感觉。(未完待续。)

第327章 遇故人,说往事(二)() 
白鹰白千行,庞士元肯定是不认识的。

    可他既然如此大放的自报家门,他真是想不想起来,都难了。

    说起来,飞鹰寨还是他初出茅庐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江湖势力。

    就是那一次的意外相逢相遇,让他巧而又巧地得到了直接改变了“他”命运的山水藏宝图——山河社稷图。

    可以说,他如今的状态,从他遇到飞鹰寨的那一刻,就已经基本注定。

    得到了山水藏宝图的他,或迟或早,总会去寻找宝藏。

    那么,“灾难”就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那可是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元会(一元会等于十二万九千八百年)的先天十大灵根月桂的算计,算计之深,让人完全无法想象。在如此大能的算计下,他现在还能保留神魂之体,还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这真不能说是太糟糕的结果。

    其实真要算的话,庞士元自己也不知道,他得到“山河社稷图”是亏了,还是赚了。

    当然,现在想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他现在想知道的是,飞鹰寨的白鹰白千行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

    飞鹰寨在原州,而原州距离他现在所在的施州,不说是十万八千里那么远,可近万里绝对是妥妥的。

    那么,白鹰白千行为什么会跨越万里跑到施州来?

    又为什么会好死不活地,正好让他碰到?

    要说这都是巧合,这也未免太巧合了吧?

    说实话,庞士元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

    可惜现在还是青天白日的大白天,庞士元就算想做什么,也是各种不方便。

    幸好,庞士元如今也渐渐适应并学会了“等待”。

    神魂之体的他,即便有“山河社稷图”存身,且能隐身活动自如,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不方便。很多事情,他不得不借助魏远华、樊凌,甚至魏思语的手才能完成。

    然而,借别人的手,终究不如自己的手来得便给。

    毕竟,手的主人再怎么听话,也总有不方便的时候。更何况,听话未必就代表,一定能尽善尽美地按照庞士元的吩咐,完成他的意图。自己的手,和别人的手,终究是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一些能人都喜欢事必躬亲的原因。

    这不是他们天生劳碌命,而是他们实在太能了,能得让他们对手下的效率和能力都有了极大地怀疑,或者干脆就是看不上眼。他们真心觉得,与其让乱糟糟的手下动手,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愉快、便捷,还不会出错。

    没有手的庞士元,其实也有这样的怨念。

    可他再怎么怨念,他还是没有手。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

    而他在一次次地无奈之后,他终于接受了自己没有手的现实,并渐渐学会了以自己“没有手”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意图,而尽量少假他人之手。

    如今,他就在等待天黑。

    只要天黑,他就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获取真相。

    而时间也很快就到了晚上,镖队又一次在野外扎营。

    扎营、晚餐之后,镖队上下就自发地汇聚一起,开始了每日必不可少的说书和听书。

    大半年的长途跋涉,《西游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