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上课了?”他问道。
小女孩立即回答:“下午是劳动课,还有音乐课,我去跟老师请假就好。”
妇女开口:“就带这丫头去逛逛街吧!”
得!老婆孩子都这么说,老周只好点头:“那你赶紧去跟老师说一声。”
学校,就在村里。他们这个村,算是远近比较大的村子,有学校,学校老师有五位那么多,学生五百多。
其中,就有一位老师住在不远。
小女孩高兴得跳起来,放下饭碗,就冲了出家门,去找老师。那位男老师是外地来支教的,挺年轻的,而且还很帅。
他们学校,高年级的女生,可是有不少暗恋那位老师呢!
果然,外面来的老师很开明,她随便找了个理由。老师就放行,让她跟自己父亲去镇上。反正下午的课程没什么重要的。
“谢谢老师!”
那年轻的男老师呵呵一笑:“去吧!难得去一趟镇上,玩开心点,回来可是要好好学习,不能再耽误。你的成绩,最近有一点提升,继续努力。”
这位老师,是从城市来的。他是自愿到这里支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否则,一个大好青年,还是位帅哥,不至于头脑发热,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工作。
他的女友,本身就是这里的人,曾经告诉过他一个梦想,读好书之后,回去当老师,教育其他的孩子,帮助大山的孩子走出贫困。
可是,一场意外,女友去世了。
他沉寂了大半年,最后不顾家里的反对,来到这个村子,开始他的支教生涯。
这里的条件,真的太艰苦,教学设施等全都缺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多次跟外面联系,希望能拉到一些爱心资金之类。
最近,他就接触到一个基金会,对方表示,会在近期前往考察。一旦情况属实,将会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改善孩子们的读书环境。
算一算时间,应该也差不多到了吧?
很快,村里面就流传,老周家发达了。他家大儿子,从海军退役之后,去当了船员,赚大钱。
老周带着女儿,到了镇上,先到银行查一查余额。发现真的多了八万元,嘴都合不上来。他取出一小部分,然后离开银行。
接下来,就是带着女儿逛一逛镇街道。
这条老街,很有民族风格,属于古镇的风格。在这里,甚至能看到一些游客。当地政府也是有点头脑,努力开发旅游业,希望能给落后的经济带来一丝温暖。
先给小女儿买了一双好看的布鞋,他也给妻子挑了一双,自己也拿了一双。袜子之类,也挑挑拣拣一会。
“去挑两套衣服,一会去书店,帮你买点圆珠笔之类。你大哥说了,你们想读书,就让你们一直读下去,读大学都可以。”老周对女儿说道。
有了钱,自己说话都感觉有底气很多。
小女孩欢呼:“大哥真好!”
得!就道你大哥的好?你老爸呢?
今天,小女孩真的太高兴了。买了好多自己喜欢的东西,老爸还带她吃了好吃的食物。明天去上学,就穿新鞋去,其他人一定不会再用那种眼光看她了。
孩子这个年纪,是自尊心很强的时候。
带着一大堆的东西,老周跟小女儿回到村里。就被村民们围住,各种问题不停地砸过来。
“你家亮子那儿,还招工吗?”
“亮子也是时候成家,我看西边的那姑娘就不错!”
“亮子以前,跟我家伙生可是好朋友,裤子穿一条的。老周,以后亮子还得多关照我家伙生呀!”
“听说,屋子要重建是吗?交给我们,这事情好办。”
“什么时候开工?我家的拖拉机还空着呢!随时吼一声,要拉什么,一句话,千万不要客气!”
……
第七百一十六章 基金会考察()
不要怪村民们现实,大家也想过好一点,有门路的话,谁不想赚多点?
老周可不敢打担保,儿子那边的情况,他也不熟悉,可不能在老家这边扯后腿。对这些村民,都是先敷衍,所有的事情,等亮子回来再说。
都是乡里乡亲的,如果不碍事的话,自然是能帮则帮。
天色还没降下来,一辆神秘越野车翻山越岭,来到周亮老家的村子。车上,就两个人,一个开车的,另一个拿着文件资料,一直在研究。
“沿途,我们也看到了。这里,确实够贫困。这条路,也是勉强能通车。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符合我们支援的要求。”研究资料的中年男子开口道。
他们现在,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扶贫任务。
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凑备了一项资金,高达上百亿。是特别贫困区扶贫资金,专事专办,各地政府不能干涉的。
所有敢伸手的人,都会被严肃处理。
听说,在西北那边,就有人盯上这笔资金。不到一天的功夫,被连根拔起。一夜之间,所有人对这项资金避之如虎,不敢再胡思乱想。
走西南路线的,有一大波人。他们两人,研究了许久,终于找到这里来。
最开始,是一位支教老师提供的资料,表示他们这里的教育条件太艰苦,希望能得到帮助。顺便,还附上了村子的大体情况。
今天,一路摸到这里来,也看到了这个镇,这个村子的贫困,确实让人心有戚戚。
孩子们,脸上脏兮兮的,衣着都不光鲜,但一双眼睛里面,透露着渴望,还有希望的目光,震撼了他们两人。
“给那位老师打个电话,我们到他们小学先观察。”研究资料的人说道。
前面开车的男子停车,找了一个号码,拨出去:“喂!你好!是方老师吗?我是资金会的人,还记得吗?我跟你qq联络过的。我们现在到你们村子,准备到学校看一看,不知道你现在方便不方便?”
小学那边,放学不到一个钟头。方老师,还在修改孩子们的作业,接到电话,立即大喜:“方便,方便!你们现在在什么位置?我马上去接你们。”
听到对方车子停在一棵高达三四十米的大树下,方老师便知道是哪里了。
他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先跑去找老校长,是小学年纪最大的老师,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可是学校没有教师资源,一直拖着。
“校长,之前我不是跟你说过,联络到一个资金会,表示对改善我们学校教育条件有意向的吗?人家现在到我们村子,赶紧跟我去接他们吧!”方老师跑到老校长家。
老校长是本村人,学历其实并不高,只有高中的水平。
当然,在几十年前,高中也已经是高学历。尤其是在偏远山区,简直就是中了秀才一样厉害。
老校长对这位不怕吃苦的年轻人,欣赏有加。人家大城市的孩子,到这种地方支教,而且一干就是三年多。
这三年来,不断地利用网络,给他们这座学校带来福利。
三年前,他们村的小学学生只有两百多,什么黑板、资料书、娱乐器材、甚至书桌等等,都严重缺乏。
是这位年轻人,从网络上求来一份网民们的筹款。让学校突然宽裕起来,给学生免费文具、资料书、增加书桌等等。
从学生两百多人,到现在学生五百多人,几乎都是他的功劳。
不过,那么多学生,其实一大半不是本村的孩子。他们来自其他村子,比较远的,需要步行一个多钟头,走十多公里路,来到这里就学。
如此一来,中午那些孩子不能回家吃饭,都是早上就从家里带饭出门。中午,大家就蹲在操场等地方开吃。
方老师看见他们的饭碗里,都没什么菜可吃的。
他硬生生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买便宜的食材,比如土豆等,中午给孩子们加一道菜。这是一项善举,村民们对这位外地来的帅哥老师,都很尊敬。过节的时候,家里的阉鸡等,都会提一点过来。
“资金会的人?走,赶紧去接他们,不能怠慢。人家大老远来支援,不能让人家干等。”老校长马上拿起自己的老花眼镜,带上之后,还把头发梳理一下,不能太丢人。
路上,有喊上其他的三位老师,一起去迎接。
车上的两个人,没有久等,就看到五个人,四男一女急匆匆赶过来,他们俩赶紧下车,知道对方来了。
“方老师?”他试探道。
年轻的方老师马上伸出手来,跟他们握手,介绍:“这位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
“你们好!你们好!山区的教师,真的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走,我们到学校去吧!现在孩子们都已经放学,不能举办个迎接的活动,真的抱歉!”老校长面带尴尬道。
基金会的两个人连忙摆手:“千万不要搞那一套,麻烦不说,还累到了孩子们。我们这次过来,主要是考察一下,你们学校的教育条件。如果真的跟方老师传给我们的那样,我想我们基金会应该能帮上一点忙。”
“那真是太好了。这边请,这路都是泥路,多多担待!”
大家一起来到学校,不少村民也注意到这一行人,搞不清楚是什么人,竟然开着车,肯定是有钱人吧?
难道,又是方老师从外面找来的人?改善学校环境的吗?
走在路上,基金会的两个人,一边观察,还一边跟老校长、方老师他们交流。
“你们这里,确实挺贫困的。路上,我们也是看到的,方老师,听说你是魔都那边过来的支教老师,在这里能习惯吗?”其中一个人说道。
他也有点不能理解,他们查过方老师的资料,对方还是魔都重点大学毕业的。这样的高材生,放在魔都,找份工作是很轻松的事情。
方老师顿时笑了笑:“刚来的时候,说实话,真的不喜欢,很想逃。可是,时间一长,反而不想走了。”
“现在,有你这种精神的人,真的不多了。”
老校长也夸奖:“我们方老师,可是非常难得的人才,算是我们学校的镇校之宝。”
其他三名老师,对这话没有异议,小方跟他们关系也极好。而且,大家的学历都摆在那,小方确实是个有能力、有才学的人。
第七百一十七章 感触很深()
望着脚下这条路,基金会的两个人心里都沉重。
“想要富,先修路!这是至理名言,山区之所以发展不好,都是交通不便造成的。想要摆脱贫困,修路是第一任务。”其中一个人开口道。
其实,他们出发前,上头就跟他们提过。支援贫困地区,不是要给当地老百姓送多少钱,买多少生活用品。最实在的,还是修路。
给他们修一条光明大道,才是最正经的事情。
不仅仅是这项资金,国家接下来的政策,在贫困地区修路上面,也会有大动作,将会投入更加巨大的资金。
现在,国家求发展,一方面,继续提升沿海富裕地区的规格;另一方面,则是重点发展中西部,那些还挣扎在温饱线之上,没有奔小康的,国家需要帮助这一部分人。
伟大的前领导人曾经说过,先让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然后拉动贫困地区。
如今,到了后面一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的人就会发展,这几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发展,越来越用心,国家财政越来越偏向那些地区。
利用沿海地区征收的财政收入,努力搞好西部大开发,促进各地区的平衡发展。
“是呀!道理我们都懂。不过,政府没钱搞。村民也守着那么点钱不肯松手。”老校长苦笑道。
这种道理,谁都知道。就连村民自己也明白,修好一条,对他们有好处。可是,政府没钱,而让村民自己搞,谁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财富挤出来?
“这是恶心循环,相信国家,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改善的。”另一个人开口道。
党跟政府的领导,他们当然不会怀疑。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小学。”老校长高兴地介绍道。
不远处,出现一栋建筑,是村里面最大的一栋建筑。这栋建筑,是几十年前的产物,曾经用来收粮的粮仓,现在没有用处,改成了学校。
门口,是一个小操场,还有孩子们在上面玩耍。
最前面,是一根树干,高十多米,上面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这里,就是远近几个村子都有点名气的小学,学生多达五百多人。教师有五名之多,也算是实力雄厚。起码在这远近几个村子里面,是最好的一所小学了。
“这栋建筑,还安全吗?”基金会的一个人忍不住询问。
实在是外墙的石灰都脱落了不少,露出里面的砖头墙体,这样老到掉牙的建筑,还能保证安全?
“不用担心,这个粮仓,是大生产的时候,花了大力气搞起来的,墙体很厚。别小看它,冬天还挺暖和的。”
老校长介绍,里面一共七个教室,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有教室。还有个办公室,旁边两个厕所等等,是学校所有的硬资产了。
七个教室?五个老师?怎么上课?
两个基金会的人有点傻眼,果然是够艰苦的呀?老师资源都不足。这样的学校,在城市里面,说不定都要被取缔的。
来到学校,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纷纷打招呼,还挺有礼貌的。
操场的一角,还有一个手工版的篮球框,是方老师让人帮忙弄的。花的钱,倒是不多。篮球也有好几个,都是网民们寄过来的就篮球,也是村里高年级男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了。
踏进学校,地面的水泥板破破烂烂,露出下面的黄泥。
不过,打扫得挺干净,里面的书桌也是破旧,但摆设得很整齐。一张长桌子,两个学生公用。桌子摆得密密麻麻,一个教室好几十人。
教室的前方,是一块旧黑板,后面则是贴满了同学们的优秀作文,美术画作等等。
“太为难你们了。”看过之后,基金会的人都忍不住说道。
老校长很乐观:“现在挺好的,比以前好多了。”
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