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渔夫传奇-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看人家,都发成怎么样了?家产过百万的,已经超过十家。

    他们上围村,过百万的应该还没有,最富有的,就是老张家,听说有六七十万,也不知道真假,毕竟可能是吹牛。

    卫航跟他们村长提过,到时候,他们村子直通唐家村,不用绕一个大弯。到时候,他们村也可以建设旅馆之类,随着唐家村的火爆,游客越来越多,住宿问题会越来越严峻。到时候,客流肯定会流向附近的村落。

    一旦有了客源,不仅仅是开设家庭宾馆收租那么简单了。

    他们还可以搞一搞农家乐等等,反正只要道路通了,上围村的命运将会彻底改变。正是这样,村长他们十分动心,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条道路接过来的。

    如果到时候有村民闹事,他们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种影响村子百年发展大计的行为,绝对不允许发生。

    “大家还是担心的话,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村委书记笑道。

    为了彻底让村民放心,卫航决定,先支持其中一户搞一搞生态农业,一旦赚了钱,自然会有人跟风,完全不用他们劳心劳力去说教思想。

    “观察什么?”大家很疑惑。

    “书记侄子将会先搞起来,大家到时候可以去看看。一方面,是接触一下,吸取一些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观察这种农业发展的好处。”村长开口道。

    而这个时候,村外开进来几辆车子,拉着一大批的现代农具,拖拉机松土机、灌溉抽水机等等,引起不少村民的注意。

    “大家跟着去看看吧!人家的松土机速度,真是没法比的。”

    一大波人跟上去,村委书记的侄子拉响松土机,准备给自己三亩荒地松土开垦出来。如果用畜力的话,这些地得花半天多的时间。

    “这拖拉机不知道耗不耗油。”有人问道。

    “松一亩地,得耗掉三四块油钱。”村委书记的侄子开口道。

    这些机器,都是卫航订购回来,让他直接到镇上运回来的。他当宝贝供着,发誓要比其他村民先发起来。

    这么一算,搞好这些荒地,一顿猪肉钱就没有了。

    “主要是人家快,有时候时间就代表着金钱。拿我们种菜的来说,我两个月出一次菜,你两个月半才收割一次,相当于一年少收割了一趟,那就少了一两万。”

    听到村长的解释,所有人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么一算的话,那几顿的猪肉钱,好像又不值一提了。

    “小财不出大财不入呀!”

    机器发动之后,村委书记的侄子开始坐上位置,然后开了出去。那速度,看得村民们眼睛微微瞪大。

    “看样子,这几亩地,一个钟头左右就搞定呀!”

    “搞不好,这家伙当天就能下菜籽,过些天就发芽了。”

    想到这个问题,大家都凝重起来。实践永远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家伙的媳妇则在后面整理土地,分成一行行的,看架势,还真要当天撒菜籽,太快了吧?

    “快好多呀!”

    “我看,一年增加一次收获,真不是难题。”

    种得多的话,一次收割赚好几万的,一年就硬生生多赚了好几万。

    “二弟、三弟,你们帮忙快点,明天还得去盖棚。”开松土机的家伙大喊道,将空闲的两个弟弟也喊过来帮忙。

    “盖棚?干什么?”这回,连村长他们也不解了。

    “种蘑菇呀!”他们这里,想要吃蘑菇,都是到山上采野生的,但要靠碰运气,不是随随便便能找到的。

    种蘑菇,是卫航偷偷传授给那小子的。

    “种蘑菇?”

    “是呀!航哥说了,这个也很有前途。”那人笑道。

    现在蘑菇种植也很赚钱,这不假。蘑菇贵,大家公认的,只要种植出来好蘑菇,绝对发财。

    栽培蘑菇,现有的温室大棚、大弓棚、中小棚均可栽培。若需建棚,在收获过的地里,弓棚南北走向,温室东西走向。大棚用旧薄膜或黑薄膜,加草帘均可。

    所以,他们才准备说要盖棚,即便是在南方,冬天也会低温,盖棚是不可缺的。不然的话,风险会比较大。

    再说,有温室,温度能保证的话,蘑菇生长也有保障。

    后来,他也查过,种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项。

    铺料播种应选在晴天和阴天进行,不能在雨天播种,因料被雨水淋后,一是会增加含水量,二是易感染杂菌。晴天中午强阳光下也不宜播种,以免晒死菌种等等。

    而他准备栽种的,是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

    他比较担心的是光照,双孢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都不需要光,在光照过多的环境下菌盖不再洁白,而发黄,影响商品的质量。因此,双孢蘑菇栽培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控制光照。(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发前() 
主题公园的事情,卫航慎重考虑之后,给市领导一个答复,表示可以投资。其实,陈建良说得没错,那些钱放在银行没什么用,反而便宜了银行,当暂时借给他们投资,那还不如自己来?

    市长等人得到答复,精神大振,可以大干一番了。卫航也说了,要做就做好一些,投资后续还会有,单单是前期,就将会达到几个亿。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项目,应该是近年来他们化白市投资最大的一个工程,自然也是很好的政绩。

    “那家伙果然是有钱的。”市长笑道。

    其实,大家都知道卫航有钱,身家过亿,但具体多少,恐怕连他父母都不是很清楚吧?现在,几个亿扔出来,还表示后面会有后续资金,可见有多富有。

    “主要是捞了几艘沉船,得到了不少宝物。”市委书记猜测道。

    如果仅仅是打渔,不可能赚得那么厉害的。那小子还很懒,不是天天出海的。一个月出一两趟,即便拉回来的都是大龙虾,也不应该短短几个月赚到手几个亿吧?

    “应该是。”

    那并不是秘密,卫航从沉船里面得到不少宝物,拍卖得到大量的财富。也正是因为他们,据说全球引发了海洋打捞的热潮。

    “也好,就等他下次从海上回来,再商量具体的事项吧!”市委书记拍板道。

    到时候,他们将会组成研究团,专门到唐家村去跟卫航商讨,毕竟涉及那么大笔的资金,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

    这么大的一个投资,让卫航也有了压力,开始觉得钱不大够用了。

    而妈祖庙那边又快要完工,卫立信本来是建议,让儿子等妈祖庙建成,办了新庙会再出去的。

    经过改建,妈祖庙面积变大很多,也豪华不少,村民们都很满意。

    在信仰面前,大家都是很阔卓的,所谓再穷,也不能穷了菩萨,一样的道理。妈祖是渔民们的信仰神,大家通常都不会抠门。加上现在唐家村富裕起来,都希望将妈祖庙建大一些,继续保佑大家出海平安。

    尽管有点迷信,但良好的信仰,还是值得推崇的,它能让人民更加安心生活,社会更加和谐。

    也因此,国家并不反对这种民间信仰活动,它也是一种文化,承载着老百姓的心愿,值得提倡。

    “你们行程快点,应该能赶在庙会举行之前回来。”卫立信开口道。

    主要是那些老一辈的,都在催促他儿子出海,近段时间的天气也适合出海,卫立信也只好让这些小子出去。

    如今出海不比以前,安全系数高很多。那么大的渔船,只要不是遇到很恐怖的天灾,都能平安无事,他们两口子才会那么放心。

    “庙会很热闹?”云如龙开口问道。

    “省城也应该有吧?”卫航反问道。他记得,什么城隍庙会,搞得还很隆重的。

    “一样的吗?游街?”

    “肯定不大一样,算了,跟你说不清楚,到时候你就知道。”卫航不想解释。他问过老村长,日子选在二十多天后,足够他回来了。

    另外,卫航还让人雕琢了一个巨大的妈祖石雕,两三层楼那么高。届时,矗立起来,面向大海,栩栩如生,将会成为唐家村的一个地标性雕塑。

    妈祖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盛会。有关妈祖信仰的特定节日和重大祭祀举行的活动,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杂耍是最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之一,重头戏自然是就是妈祖神驾巡游。

    威武的仪仗队护驾,簇拥着妈祖神驾出巡全境。随后是妆驾踩街、歌舞、十番八乐、大鼓吹等民间文艺队伍。一路笙乐悠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们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实,各地的庙会都大同小异,每个地方的经济能力不同,隆重程度有区别。当然,也融合了当地的一些特色,稍微会有区别。

    “感觉在城市看到的没有意思,千篇一律,挺枯燥的。”木子开口道。

    他也就是好奇心驱逐下,去瞄过一次,但发现很无聊,也就算了。

    “这毕竟是民间信仰活动,乡下举办的,虽然没有那么隆重夸张,但乡土味十足,应该会好看一点。”

    “妈祖庙好像很出名,我在日本居然也能看到。”钱文继去过日本,发现那边的妈祖庙还不少。

    其实,亚洲,尤其是东亚跟东南亚,凡是靠海的地方,都是妈祖的信仰范围,可不仅仅在中国出名。

    根据统计,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五千多座,信奉者近两亿人。在这些妈祖庙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可见这个海神不是普通的神灵。

    “不奇怪,你就算去到欧美,也还是能看到。”陈建良倒是不吃惊。

    现在,华人遍布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自然而然会带着中华的文化走遍世界,他们算是文化的传播者。

    据他所知,位于马六甲的妈祖庙还很出名呢!好像叫什么青云亭。

    青云亭原名观音亭,规模宏大,整座建筑全部用楠木建成,山门上书“南海飞来”四字。

    殿内以生漆涂饰,黑红闪亮,屋檐上有由碎玻璃及瓷造成的神话及动物雕像,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华丽夺目。庙内上漆的木雕更加引人入胜。庙里的主神明有观世音菩萨,左坛是航海者的保佑神天后娘娘。坛上的栏杆描绘了佛祖的生平。庭院里可看到佛教、儒家和道家的教义。

    尽管身在国外,但这座庙宇的建筑材料都是来自中国。听说,这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一间华人寺庙。

    “好了,你们好好准备,明早拜了妈祖就出发吧!”卫立信对大家说道。

    随后没多久,于教授等老又过来“串门”。无非就是叮嘱一些事情,帮他们找一些东西。也不知道消息怎么传出去的,连远在省城的赵文昌也打电话过来。更过分的还是赵老他们,身在京城,居然也一清二楚。(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三章 奇鱼() 
前来送行的人不少,但几乎都是怀着各种各样目的,出行前,都不忘跟卫航说上一阵悄悄话,内容或许很多人都能猜测到。

    “咳咳!早去早回。”楚老开口道。

    “鉴于你对我们科研作出的巨大贡献,这艘水下探测器就奖励给你了。”于教授说道。

    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准备,给卫航准备一艘水下探测器,可以载人的。这样的话,可以潜更深的海底,接触到更多的事物。

    “别小看它,可以带你下潜三千多米,很多海底都能去了。”那些专家笑道。

    不过,那笑容总有种诱拐人的味道。不怀好意呀!无端端送一艘这样的宝贝,可不是白送的。

    载人潜水器近年来中国发展很快,最高科技的,甚至能下潜七千多米。

    据说叫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为推动国内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国家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高技术装备。同时为国家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

    而国外,一些无人潜水器更加厉害。日本那边,据说已经研发出下潜上万米的无人潜水器,成功到达太平洋上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是目前潜水器的记录。

    “老三,你以后不轻松了。”云如龙笑道。

    陈建良却很乐意接收这样的高科技机器,对他们探宝同样很有用。为了这次出海的收获保证,他们的打捞船装备了更加先进的仪器,可以快速搜索海底沉船。

    “及时雨呀!有了这艘家伙,我们捞宝更加轻松了。”陈建良开口道。

    “这可不是为你们捞宝准备的。”陶专家马上纠正,打断这小子的幻想。别到时候,他们贡献出来的潜水器,变成他们捞沉船的利器,那就不妙了。

    于是乎,他们再次增加一名科研人员跟随卫航,美其名是教导卫航怎么使用潜水器的。毕竟以前卫航还没接触过这种机器,得慢慢学。

    在大家相送下,船队缓缓离开渔人湾,逐渐消失在海天交际线。

    一天之后,渔船已经来到南海的中南部,这里除了茫茫大海,几乎看不到别的风景,运气好,能路过一个小岛,改善一下视觉风景。

    “不要赶了吧?太枯燥。”云如龙有点受不了。

    按照陈建良的计划,是直奔目的地,查探那一艘沉船的。出来一趟的时间并不多,他希望第一时间先讲那艘沉船打捞上来,也不至于空手而回呀!

    “大家歇一歇,可以钓钓鱼、潜潜海打发时间,不过要注意安全。”卫航对大家说道。一路赶,确实太过无聊,海上本来就那么寂寞,怎么也得找点事干,提起精神来。

    在一个浅海区,渔船停下来,任由大家自由发挥。

    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潜海,到海底碰碰运气。一方面能看看海底的风景,另一方面则是赚点外快,两不误。

    作为船员,基本上都是选择下海的,他们出来,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不久后,小五兴致勃勃地逮住两尾鱼上来,大喊大叫:“哥,这两尾鱼我认识。”

    一大帮人听了,均是翻白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