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已经麻烦卫航他们清除障碍,陈宝胜没脸再要求卫航干活,而卫航也是乐得清闲,在一边看戏。(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章 怀丙和尚()
望着现场那些船只正在作业,张勇感叹,科技的力量果然神通广大,打捞一艘沉船真不难。
“现在这个深度确实不难。”卫航点点头。
现今社会,海上航行的船舶、军舰时有海难事故发生,发生了海难事故就有沉没海底的可能。每年,全世界沉没的船舶就有上百艘,还不时有潜艇发生海难事故、飞机坠海事件的发生。
沉没于海底的船舶、军舰、飞机中,有的载有珍贵文物和金银财宝,有的藏有重要的军事机密,有的其本身构造就是重要机密,打捞海底沉船、沉物,无论在军事上或者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底下有数以千计的沉船,单在南海海底有大量的中国古沉船。
据卫航所知,南海古沉船的数量超过两千艘。其中有不少具有打捞价值。沉船、沉物沉没在海洋底下,有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米深。
如此之深的海域,想要顺利打捞起来就很难,至少现在的科技很难办到。即便办到,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得不偿失。
“就是,才一百多米的深度,我们都能下去。要是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深,机器人下去都有点麻烦。”唐德辉笑道。
“他们准备干什么?”方振发现那些人将一个个铁筒沉入海底。
“这是浮筒打捞法。”卫航解释道。
由于采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产生的水浮力大而可靠,施工方便、安全,所以经常使用浮筒打捞法来打捞沉船。
“原理其实很简单,安装浮筒时筒内要注满水,在沉船的周围安装好浮筒后向浮筒内充入压缩空气,排出浮筒内的水,由浮筒受到的浮力增大,沉船在浮筒浮力作用下而浮出水面。”卫航笑着补充。
这么一说,就是小五他们都秒懂。
“还是现在有办法,在古代的话,船沉了就是沉了,没有办法。”曹达开口道。
“谁说的?”卫航反问。
“呃!不是吗?”
卫航只好跟他们说一个人物,是一个和尚,算是打捞沉船的鼻祖,那就是怀丙和尚,很厉害的一个和尚。
而且,卫航发现,在古代,什么道士、和尚之流,给古代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明了非常多东西。
听说,怀丙和尚先在船上放泥沙,然后把绳子一头栓在船上,另一头栓在要打捞的船上,把泥沙从船里抛出去,船质量减轻,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上浮,沉船浮出水面。
“古人的智慧还是很厉害的,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恐怕小学生都听说过。”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
怀丙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古代的和尚就是牛呀!”张勇举起拇指。
不像现在的和尚,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吃荤喝酒就算了,还会泡妞约会,没有一点高僧的样子。
“起来了。”不久后,唐德辉忽然说道。
大家望过去,就看到海面涌起来一股股海水,像泉眼一样。大家都清楚,沉船开始往上浮。
“很快就应该能看到。”毕竟只有百来米的深度,很快的。
而卫航却摇头:“应该不会完全浮出水面。”
其他人一愣,不远处的那些专家意外地看向卫航,赞赏地说道:“没错,小航很有经验呀!船体露出水面的话,接触阳光跟空气,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他们的方案是将沉船拉出海底,但不能露出海面,然后慢慢拖回去。
弄回去之后,也只能在岸边做一个跟水晶宫差不多的环境保存船体,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文物,供文物专家,历史学家他们研究。
其实,张勇等人很难理解所谓的水下考古,拉着一艘沉船回去有什么用?直接将里面的宝物拿走不就行了。
“花那么大代价,拖一艘沉船回去,值不值得?”张勇颇为不赞同这种浪费财力的做法。
水下考古除发掘水下的古代遗址、打捞沉船和水下文物外,还研究古代造船术、 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等。
“那已经涉及到考古价值,我们不大懂。”卫航开口道。
“走吧!没我们什么事了。”卫航见工作都差不多了。
接着,跟那些专家之类打一声招呼,就准备回去。这趟出来,也算是不负邓馆主的厚望,算是解决了一个麻烦。
回去之后,恐怕那些老头子又开始催他出海,这个有点头疼。
这个时候,一个稍微年轻的专家叫住卫航,表示有话要跟卫航商量。
那专家是最年轻的,但也有四十多岁,是一个国字脸的中年人。
“才叔,什么事情?”卫航问道。
跟这些家伙混熟了,称呼上也有点亲起来。
“我见你们打捞技术跟能力很强,所以有个双赢的合作机会,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那叫才叔的中年人笑道。
原来,他们得到一个可靠消息,关于一艘沉船的。
不过,那位置并不在国内,而且上千米深,打捞难度很大,他们没有丝毫把握。因此,就打上了卫航的主意。
听到这个消息,卫航心里有点诧异,但并没有大惊小怪,毕竟他看见过的沉船实在是太多了。
“怎么合作法?”卫航追问。
“只要你们打捞上来,上面的宝物只要给国家上交一半就好。不过,得我们先挑,反正你们也就拿出去拍卖,没有关系吧?”
“我得先商量一下,毕竟难度太大,也没什么把握。”卫航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没事,你们慢慢商量,有兴趣的话,可以联系邓馆主。”(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老三有点彷徨,他正开着一辆车回唐家村。他是村里暂时少数有驾驶证的村民,因为资金不足,赶不上跟其他人合资买大船出海赚大钱。
后来,卫航给他指了一条发财的明路,那就是开出租车。
目前,唐家村的游客很多,公交有时候太麻烦。那些城里人,出门还是比较习惯坐出租车。因此,他认为干这行应该会能赚点钱。
于是,他就跑了一趟市区,找了出租车公司,办了手续,交了一笔不小的钱,把车开回来。
还好,份子钱不多,因为国家整顿过,出租车公司没有那么猖狂了。
所谓“出租车份子钱”,就是出租车司机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承包费用,既是前者的主要运营成本,又是后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简单来说,就是出租车司机按月交给出租车管理公司的运营管理费、税费等众多费用。
当时,这个事情闹得很大,尽管市场上有众多的承租人看起来构成充分竞争市场,但因为源头的扭曲未得到纠正,使得承租人实际上陷于穷困的境地。一个“的哥”如果要获得平均收入,一天却需要工作十个钟头到十二个小时,还不能发生任何事故,其本质就是“的哥”收入低于人均水准。
至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茶水费,出租车公司是不敢再乱收费的。
茶水费的产生,是由于出租车行业的利润看涨,所带来的资源转让过程中的增值,在这种资源转让的经济活动中,这种增值是必然会发生的,这就是茶水费的由来。
因此,王老三算是幸运的,要知道,那所谓的茶水费,有时候可是高达上万块。
到镇上的时候,他停下来等客,有点忐忑。
风岐镇出现出租车,绝对是一个新鲜事,吸引了不少目光,其中就有不少游客。
“咦!居然有出租车,走,赶紧去拦车,别让其他人捷足先登。”等公交车,对他们时间宝贵的游客来说,实在是一种浪费。为了节省那么几块钱、十多块钱,等大半个钟头。
好几波的游客涌过去,直接将王老三吓了一跳。
“喂喂!停车,跑什么?”一个游客大声喊道。
“去不去唐家村。”
……
王老三一听是坐车的,连忙停下来,将车窗降下来:“走,我就是唐家村的,以后专门来回镇街道跟唐家村。”
大家一听,那感情好呀!终于有更加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
他刚打开车门,就挤上来三个人,将位置霸占。
“小哥,我有急事,能不能先让我上去。”一个后到的游客询问道。
“什么事?”车里面的人不大想下车。
“我证件漏在唐家村,现在车快要出发,得赶时间呀!”原来,是一个准备回程的游客,因为落下东西在租房的地方。
那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证件,还好,唐家村的村民及时发现,然后给他打电话。要是上了车才发现,那就麻烦了。
听到这话,那人只好下车,急人所急嘛!
“多谢啦!司机,麻烦开快点,大巴那边已经催了。”那名游客非常着急。
“行,前面的系好安全带。”王老三赶紧上车,避开多人的旧街,慢慢将速度提高。他的车技还是可以的。
“师傅,技术不错嘛!”
“当然,以前我可是开拖拉机的。”王老三得意地说道。
车里面的乘客瞬间心都悬起来,开拖拉机的?有没有问题呀!
然而,他们的担心有点多余,王老三一路开得很平稳,速度也够快,让那么心急的乘客松了口气。
到了唐家村,王老三询问:“你之前住那里?我直接开过去,这样快一点。”
这样的话,那就更好了。那乘客立即指路,车子直接开到家庭旅馆的门口。
出租车进村,自然也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些游客都心中欣喜起来,以后终于不用挤公交了,尽管公交只需要一元钱,够便宜。
“那不是你们家王老三吗?怎么开出租车了?”一个村民有点傻眼。
“还是小航给我家老三指的路,看来应该不错。”那个老头笑道。
这事情,他是清楚的,当时,他还很担心,毕竟现在唐家村可是有公交车的,才一块钱,就可以到镇街道。
要知道,不少摩托佬已经改行,被公交车抢了太多生意。
出租车的话,去一趟镇上,需要十多块钱,比摩托车还会贵一两块钱,人家会买单吗?
“司机,多少钱?”其余两名游客下车询问道。因为没有打表,不知道价格。他们也知道,尽管是出租车,但暂时不可能太规范的。
“一共十五块,每人五块就好。”王老三笑道。
这么一算,其实也不贵,坐出租车还很舒服,速度快,服务态度好,点个赞。
那名心急的游客没有谈论这个,而是立即冲进屋子,跟房东要回证件。王老三也知道他急,于是吆喝道:“去镇上的赶紧了喂,还有两个位置。”
刚才没下车前,人家已经预订了一个回去的位置。
这么一吆喝,就引来了几个游客,纷纷要求坐车的。
“就两个位置,你们商量一下,谁急就先上来没办法,刚才那游客人家很急,要赶时间,那边的大巴快要开车了。”王老三解释,希望大家体谅,文明乘车。
那游客很快出来,马上钻进车子,电话就响了。不用想,肯定是大巴车那边的电话。
“喂!你们再等十五分钟,我就过去。”
十五分钟是刚才的过来唐家村的时间,比起摩托车快五分钟左右。摩托车一般坐两个人,平摊下来,其实坐摩托车还要贵一点。
而王老三一个钟头可以跑四趟左右,能赚四五十,一天按八个小时来算的话,暂时一天能赚四五百,算不错的了。
因为司机很给力,那名很急的游客最后给了五十块,就匆匆离开。于是,王老三干脆没有收取其他两名的车费。(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 广场剪彩()
快乐与痛苦并存,这天王老三终于体会到了。开车是他的爱好,开这种小汽车,更是以前的梦想。
本来,以为能赚点钱就算了。但没想到根本没停过,从他回到唐家村开始,就一直在风岐镇跑来跑去。
游客们也是大方,见他没有乱收费,出手大方了不少,一些几块钱的零钱干脆不用找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就赚了七百多,除开油费,也还有六百多。这么下来,做这行月收入过万也不是难题。
相对而言,比起出海,风险要小,而且也没有那么辛苦。出海不是每次都那么好运气的,而且那是出远海,会很无聊,也辛苦。
“能赚钱吧?”他老子笑问道。
王老三猛地点头:“小航的主意就是好,我决定听他的。这辆车先开着,等我够钱买车,就退了,自己买车跑客。”
现在,十多万的小车已经很多,也不错了。买了私家车,有面子,用来载客的话,客人也会更加喜欢。最重要是不用被出租车公司剥削,赚到的都是自己的。
“嗯!听小航的准没有错!”老头子笑眯眯地点头。
能赚钱就好,他知道自家的小子,喜欢开车。到时候买了车,家里也有光,毕竟现在有车一族唐家村并不多。
次日,唐家村来了不少市领导。今天是中华白海豚广场建成剪彩的日子,本来是前段时间已经建成,但按照唐家村的惯例,或者说按照国内民间的惯例,都是要择日开放的,一定要挑一个好日子。
放鞭炮虽然不环保,但却是民间最喜庆的方式。一串十多米长的鞭炮响起,仪式很简单,几个领导说些话,然后开始剪彩,宣布广场的落成。
“这广场做得不错!”市领导赞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