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渔夫传奇-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部长相当蛋疼,那些家伙,明显就是要搅局。(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鱼群逃难() 
日本迅速作出回应,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处理公海原油泄漏的事情,尽可能防止污染的扩散。另外,相关的石油公司,他们也会追究责任。

    同时,他们也呼吁周边国家,一起做善后工作。

    本来中国不是很想理会的,但考虑到万鸟天堂的存在,只好捏着鼻子认了。那个岛屿太重要,无论是资源,还是科研价值,或者战略价值,对中国来说,都是不能忽略。

    那个岛屿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蜘蛛,生物学家已经预言,假如能解开这种生物的谜,或许世界上五大绝症会少掉一个。

    国内已经派遣了一大批医学研究专家帮忙研究,尽快将那种蜘蛛毒素解锁。

    一旦研究除了成果,绝对是震惊世界的。因此,相关这种蜘蛛的资料还在保密之中。当初陈梅的那些采访,都被国家截留下来,将相关的报道剪掉。

    “务必保证,污染不波及到万鸟天堂。”国家二号领导人发下来命令。

    他刚才看了一些关于岛上生物的详细介绍,得知蕴含那种毒蜘蛛有巨大的研发价值,对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数量稀少。他毫不犹豫就下达了这个命令。

    另外,他还要求国内的生物研究专家,以及医学研究专家齐齐合力,不但要尽快吃透那种生物,还需要既一切可能保护它们,甚至着手人工培养的尝试。

    “总理都下命令了。我们得加快研究的进度。”医学研究小组的组长开会道。

    在场二十多名成员,全都是顶尖的研究人才,医学方面都是身怀绝技的,其中专供毒素的就占据了一半。他们对毒素的蛋白质结构都有着很透彻的认识,这次主要就是解密那种毒素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等等。

    “样品不是很足,我们工作开展不了呀!”马上有人抱怨。

    “那也是没办法的,那种生物太少。现在岛上的生物学家已经统计完毕,总共就三十九只。我们拿走太多做研究,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的。”

    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鉴于材料稀少,他们必须不能浪费一丁点。

    二三十人讨论了一番,制定一些计划出来,才继续投入工作之中。这是一个扬名的机会,他们也是开足马力。就算没有国家领导人的发话,他们也会废寝忘食研究。

    而万鸟天堂上,孔老等人着手调查那种蜘蛛的生活习性等,尽可能将它们的生活条件掌握,以便接下来的人工培养尝试。

    “顾海潮那小子竟然说发现一种生物,能吸收原油,也不知道真假。”孔老皱眉道。

    “船上很多人都看见,肯定不是眼花的,或许还真有。这世界,神奇的生物太多,我们就算是研究生物的,也不能窥其冰山一角。”陶老开口道。

    虽然怀疑,但他更多的是惊奇,以及求知。

    他们已经派人携带机器过去,准备在卫航他们提供的精确位置尽心搜寻。一旦发现,又会是他们生物研究界的一大幸事。

    “听说,卫航那小子心情已经很不爽了。”孔老笑道。

    前两个钟头,顾海潮汇报那事情,顺便提到了一下卫航脸色不怎么好看,估计是这一路的倒霉事让他很烦躁了。

    也难怪,连续两次碰到这种倒霉事,影响了他捕捞赚钱,肯定没有好脸色。

    “哈哈!那小子本性不坏,但就是俗气,整天就知道赚钱。”陶老也乐了。

    其实,卫航心情不好,并不是因为影响到他打渔,而是扰乱了他打捞宝物的计划。那被污染的海域,就在他藏宝不远的地方。发生这样的事情,那片海域关注度很高,他们不能肆无忌惮在哪儿捞宝了。

    于是,他匆匆将那艘古沉船弄走,远离那片海域。

    “我们也不占他便宜,既然让人跟着去做科研。下次,我们送他几个海洋探测器玩玩。”另外一个老者也插上一句。

    嘴上说是送,但其实没安好心。那些探测器能载人潜水一两千米深,可以到很深的海底去,以便发现一些未知的神奇生物。

    虽然是一个坑,但他们知道,那小子肯定不会拒绝的。深海不仅仅未知生物多,宝物也多。以他小子的德行,肯定会要回去下海探宝。

    “嗯!他探宝也好,科研目的也好,不管了。”孔老笑了笑。

    只要那小子能附带发现点什么,对他们科研有价值的存在,他们的付出就不会白费。

    这些老家伙,全都是老狐狸,也难怪卫航最不想跟他们打交道。

    渔船上,顾海潮还在为没有得到那种生物的事情郁闷,大好机会,就错过了。

    离开那一带海域,大家的心情也变好。刚才看到的,对他们视野也是一种污染,看多了感觉恶心。

    “泄漏原油的那个公司,这回折惨了吧!”丢了那么多原油,得多少钱呀!肯定很心疼。这还不算,事后还要赔偿,一般的公司,可能就得倒闭了。

    “是呀!这泄漏的石油也太多了。”

    渔船继续前进,就发现大批大批的海鱼,好像都是拖家带口逃难一样。

    “这是鱼潮吗?”就是唐德辉等老船员看到了也是震惊地说道。

    他们看到,不远的前面,海鱼好像蜜蜂一样拥挤前进,那些海面好像变黑了一样。

    卫航却不奇怪,后面就是原油污染。这些反应过来的海鱼,肯定大规模出逃,远离那片海域的。

    刚才,他就用海珠感应过,海地下面,那些龙虾、海蟹之类,也是蚂蚁搬家一样。就剩下那些海贝等,移动能力太弱的生物等死。

    “航哥,捞不捞?”张勇等人十分意动。

    “当然捞呀!机会难得。”卫航点点头。

    这么集中的海鱼群,看见不捞,以后等着后悔吧!再说,他们不动手,说不定就有日本那边的渔船跑过来拦截了。

    大家立即动工,各条渔船纷纷撒下渔网,分散开来,并列前进。

    “曳纲调低一点,嗯!就这样,稍微往左移……”曹达在另一艘渔船上指导。到现在,那些新船员操作方面还不是很好,还需要他们调教。

    “网要打开一点,稍微降低一些,这里的海深度比较大,不要怕扎网。”曹达教训道。

    如果是浅海,那就不能将渔网放太低,容易勾住海底的礁石之类,渔网很快报废,而且还很费时间、精力等弄回来。

    “注意了,甲板的人散开,要起网了。”

    渔网随着曳纲被收起来,一大包的海鱼被打包起来。渔网松开,将海鱼散落在甲板。那些伙计纷纷上前,将那些鱼类分类好,然后弄到冷藏室里面去。

    包装、加冰之类工作,他们不需要做,是承包给村里面的人做的。

    “倒霉!怎么都是这种小鱼。”船员心情不大好。

    这些小鱼就半个巴掌大,甚至更小,非常多,处理起来工作量大,而且不值钱,好像叫什么鳀鱼。

    “还没死掉的就扔下去吧!占库存。”曹达吩咐道。

    这也是卫航一直让大家做的,那些不值钱的海鱼,能扔掉就扔掉,留给其他海洋生物当零食。他们船队,出来一趟不容易,千万不要拉一船便宜货回去,折本的。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其它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广泛用于网箱养殖鱼类的饲料,是黄海、东海单种鱼类资源生物量最大的鱼种,也是黄东海食物网中的关键种。

    也就是说,这种鱼拉回去,也就是卖饲料的价格,是卫航一直不提倡捕捞的。

    “大龙虾安置好,那玩意贵。”

    虽然不是深度捕捞,但依旧还能捕捞到大龙虾的。不要以为海蟹、大龙虾这些生物就只会在海底爬行,游泳它们也是会的。

    “那条大鲅鱼抬走。”

    另外,还有一条非常大的鲅鱼,目测超过两百斤。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头普通的猪也就是三两百斤。

    因此,那些新船员前段时间,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鱼,眼睛都要瞪出来了。

    鲅鱼性凶悍,每年六月到十月中旬,它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

    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刺激,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其他船上同样这种情况,鳀鱼占据了六成以上,大量捞上来的,重新被扔回去,仅仅留下两三成的收获。

    但尽管这样,收获还是很大,一网上来,尤其是大网,好几万斤。

    刀鱼、鲅鱼、章鱼、偏嘴鱼等等,种类很多。

    “妈的!这么大的一条鱼,弄三四条回去,我们全村人都够吃了。”一个船员开口道。他的村子不大,人口不多,杀一头猪,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两斤。(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出师不利() 
而在唐家村,唐大山兄弟因为捡到一块龙涎香,赚了上百万。两兄弟马上凑出大部分钱,跟另外一家人合作,购买了两艘二手的拖网渔船。

    虽然也是拖网渔船,而比起卫航刚开始买的那艘还远远不如。

    单船长34米、宽6米,船舱分三层,每层都有几处床铺。说是床铺,其实就是在舱里的边角地带围上一圈木板,隔成一处处休息睡觉的地方。

    出海时共同拖一张网,收入平分。他们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新添置了网具,备下了20多人十多天的口粮。加油、加水、加冰……

    准备好之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出海了。天气预报他们看过,这十多天不会有大风浪。在码头烧了一串鞭炮,然后两艘渔船怀着发财的梦想出发。

    驾驶台上,摆着四个电脑显示器一样的仪器。

    “看到没?这东西是我们船上最高科技的宝贝了。有了它们,就能探测海底有没有鱼群,以后就不用瞎乱撒网了。”唐大川对几个船员介绍道。

    那些船员,都是他们的远房亲戚,唐家村是不可能招到船员的了,人手太缺,加上现在唐家村的村民眼界也变高,工作比较挑,工资太低肯定吸引不了的。

    人家工地上面,搬砖头的七八千,还不算奖金。

    他们出海不见得会比搬砖头好多少,危险也大,没有八千以上,请不到船员的了。

    因此,他们这些买了渔船的,都是从外面拉拢一些亲戚帮忙,随便发个六七千,足以打发。

    “那么神奇?”他的那些亲戚纷纷围过来。

    唐大川介绍起来,块头最大的叫探鱼器,它的另一端是个探头,安置在船底下,不但可以测量海水深度,还可以探测到鱼群。

    其实,这玩意不算很高科技,卫航他们船上的不知道先进多少。

    而且,这玩意不见得很准,它是可以探测下方有没有鱼群,到鱼群深度是多少,是很难把握的。当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渔民的行动。

    “你们看,这些聚在一起的蓝色或者红色的小点点就是鱼群在游动。”唐大川说,探鱼器一旁有一台个头最小的仪器,叫定位仪,指引驾驶员确保航向正确,这个仪器很关键,在大海里,如果没有它指引方向,就麻烦了。

    有了这些装备,他觉得海阔任鱼游呀!他们发财的机会来了。

    来到远海,这一带,还是唐大山他们第一次跑出来那么远,那么快的渔船,还是走了两三个钟头。

    这时候,他们发现探鱼器指示,下方出现鱼群。

    “快!快!都别休息了,赶紧动起来。”唐大山喊道。

    船伙计将绑在船两侧的漂网扔下大海,随后船尾的浮漂和铁链也跟随一起下海。海上只能看到一串串浮漂。

    他们使用的是漂网,这一具网就要4万元,有浮漂100多个,单个的浮力为20斤,这样可以托起1吨重的铁链。

    几分钟后,两条船相隔220米分开航行,这样一张长150米、宽140米的大网就在水下张开,像张开的双臂一样,“热情”地将鱼群揽在怀里。

    这一网,带着唐大山他们发财的期待,大家都是很紧张。

    “撒下网后,一般要过两三个小时再收网,这个过程渔船还得前行,至于往哪里走,就看船长根据探鱼器做出的判断了,你觉得哪里鱼多,就往哪里走。”唐大川好像很有经验一样对船员解说。

    “哎!哎!都别愣在那儿,趁现在没事干,你们赶紧休息一下。会晕船的,到里面躺好。”唐大山喊道,还瞪了一眼自己弟弟,就知道在那儿显摆。

    他们这艘船,看起来很大,但比起村里面另外几艘,尤其是卫航那些,不知道落后多少,你有什么好显摆的?

    因为有点风浪,虽然不是很大,但摇来摇去,晃荡得有些人难受,赶紧跑进去躺好,好像荡秋千一样。

    为了让他们渔船的第一网收获好点,博一个好彩头,唐大山他们决定多拖半个钟头。

    时间一到,两条船商量好,就马上开始收网。

    辊子在发动机的作用下迅速转动,将网绳一圈圈缠了起来,将渔网慢慢拉上来。十多二十分钟后,渔网开始浮出水面,在这过程中,老唐两兄弟一直伸着脖子注意拉网的动向。

    另外一艘船上的人,同样保持着这个状态。

    他们这些船就是麻烦,没办法,落后嘛!换成卫航他们那些船,收个网那用那么长时间?也没有那么晃荡,待在上面舒服很多。

    整个网兜被拉出水面后,唐大山两兄弟,包括另一条船的人脸色有些变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这网鱼不太多。

    “没道理呀!明明显示挺多鱼的,怎么就这么点收获?”唐大川大声说道,显然有点难以接受了。

    要是以前,这好三四千斤的渔获,绝对是大收获。但现在不一样呀!两条那么大的船,就这么点,一分开,感觉渔船的油费都舍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