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附近似乎没有这种石头,下面的明显不是同一种岩石。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有点古怪呀!”一个游客分析道。
老蒋纠正:“下面不算是岩石,是珊瑚礁,当然说成石头也成。”
大家就发现,那块岩石就跟镶嵌着珊瑚礁上面的一样,让人解释不清楚,这块石头的来历。
“老人家,这块石头很久了的吧?”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挺有礼貌。
老蒋呵呵一笑:“是呀!我小的时候,随父亲出海,就看见它在这里了。”
渔船逐渐靠近,围绕那块石头转了一圈,让大家喜欢拍照的人拍照。正要离开,就有人看见不深的海底似乎有个巨大的黑影。
“你们看,下面是什么?”一个惊讶的声音传开。
大家望下去,就模模糊糊看到一个巨大的黑影,但看不出是什么。
老蒋就皱眉起来,以前他不是没有来过这里,但好像没有注意过,印象中似乎是没有这么一个黑影的吧?
“奇怪了。”
“怎么?”其他人看着老蒋。
“没事!可能我平时没注意吧!以前没发现这个东西。”老蒋摇摇头道。
“会不会是巨大的鲸鱼?”有人已经开始发挥丰富想象力。
不过,这种猜测,老蒋否定了。作为一个经验老道的渔夫,不可能连是不是海鱼都分辨不清的。那形状,根本不可能是鲸鱼。
其他人也觉得不大可能,最后觉得最有可能就是沉船。
“有二三十米深左右,不然,我可以下去查探一下。可惜,潜水的东西没有带来。不然这个深度是难不倒我的。”杨威说道。
平时,他除了钓鱼,还有潜水的爱好,家里潜水的装备就有两套。
没有潜水的用具,他是不敢潜那么深的,毕竟肺活量有限,下到下面可能还没来及看,就受不了,要冒出来透气了。
“是沉船我们也没有办法打捞,只能上报给有关部门吧!看能不能领取一些奖金之类也好。”有人建议。
“鬼知道是不是沉船?要是不是,人家来看,恐怕就不是奖金,而是大骂吧?”也有人觉得还是不要多管闲事比较好。
至于可能出现的宝物,他们不认为自己那么好运气。
“关我们屁事,拍个图片给他们看看,要不要来随他们便。”另一个人说道。
那个牛高马大的家伙不愿意就这么回去,死乞白赖就在这钓鱼,过过瘾再说。他不顾别人的想法,小心下了船,到珊瑚礁上面去。
“就等等他吧!你们不准备去?”戴眼镜的小伙子说道。
带着钓竿的人也都不想浪费时间,纷纷站在刚好露出一点水面的珊瑚礁上,开始放线之类。
而没有准备钓鱼的人则是让船家搭他们到不远处的一座小岛,上面有沙滩,也有一点植物,总比呆在渔船上好。
顾客就是上帝,没有办法,老蒋按照吩咐来办。
按照他心里的计划,本来是要到两公里以外的一处地方钓鱼的,那儿可能存在石斑鱼,这是他的经验。
“这地方应该有不少珊瑚鱼,钓上来几条也不错。”其中一个干脆坐在珊瑚礁上,笑道。
“那就得看大小,太小的拿回去也让人觉得丢脸。最好就是钓上来虾蟹这些,回头吃一顿,不是更好?”
“嘘!别吵。”
那牛高马大的人干脆放长线,准备钓大鱼。按照他的观察,这个地方应该会有大鱼的。也正是这样,他才要求留下来垂钓一番。
不一会,还真被他们钓上来一些海产,其中好几条箭头鱼,一斤左右的分量。它属于近海底层鱼类,喜欢栖息于沙质底海域。经济价值并不大,因其肉味鲜美,因此箭头鱼多供食用。
“这条鲭鱼得回去处理一下,不然中毒就不好。”
食用鲭鱼发生过敏性食物中毒者却屡见不鲜,尤其是食用鲜度较差的鲜鱼,则更易发生中毒。
“没事!只要保鲜就行,不新鲜的就不要了。”大家对这些常见的海鱼还是有所了解的。
“喂!你的怎还没动静?会不会钓鱼的呀?”看见牛高马大的那家伙到现在还没有动静,大家调侃道。
“急什么?我这不是放长线钓大鱼吗?说不定……”
他还没说完,就发现鱼线好像被扯了一下,连忙停住说话,赶紧行动起来,心里大喜,暗道:这回轮到我发挥了吧?
他马上收线,感觉不大对劲呀!鱼怎么没有挣扎?这不是上钩的征兆呀!
想到一种可能,他脸色有些不好看,千万不要钩住些垃圾上来才好呀!
可是拉了一会,他知道肯定是钩住垃圾,心里不由大骂:娘的!现在海洋也太多垃圾了吧?
其他人则是幸灾乐祸的表情,让人牙痒痒的。
将鱼线彻底来上来,大家就傻眼了。
“这玩意好像是枪呀!”半响,一个人开口道。
只不过,这把步枪似乎已经锈透,好像只要稍微用力,就能折断,甚至一捏就会碎一样。(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来迟一步()
ps: 感谢小毅002的打赏!
牛高马大的家伙叫陈松,看到这一幕,也半响说不出话来,不知道心中是悲是喜。他记得,这玩意应该是从下面那个黑影扯上来的吧?
“怎么会有把枪,看这模样,应该还是很老的步枪。奇怪了,这里以前难道打过仗不成?”有人惊奇道。
“小心点,不然就要碎了。”可惜,都锈透了。不然,这就是一件文物。
这时,陈松才回过神来,面色古怪地看着其他人,说道:“这东西好像来自下面那个黑影。”
这话一出,大家一愣,随即瞪大眼睛。
“这么说来,下面真是一条沉船?”
“十有**了。”
“喂!先不要讨论了。我们带东西回去,奖金多少有点吧!”有人建议道。
但也有人觉得,这样还不如自己找来潜水装备,自己下去寻一番,说不定就发财了呢?让给别人,那是很愚蠢的做法。
“这样做合不合法?我听说,那是违法的呀!”有人担心了。
据他所知,这似乎有相关法律规定的吧?私自打捞,就跟盗墓没有区别,一旦发现,都要追究责任的。
“屁话!就是某些所谓的专家,说什么文物出水容易变样,禁止别人打捞,他们却肆无忌惮地来。”杨威狠狠地说道。
民间似乎不能存在一块宝贝一样,一经发现,又是让些博物馆弄走,美其名就是保护。但开了博物馆却收取大家门票,赚取利润。
这话,其实也有点冤枉。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领域,也是一项新兴的课题。文物打捞出水后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其所处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光线辐射、海水盐分、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出水文物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必须从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角度,审慎制订保护修复技术方案,进行抢救性保护技术处理,确保沉船及遗物妥善保存。
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人家那是有道理的。
水下古代遗物在水环境中沉没年久,其环境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打捞出海水后环境的急骤改变,易导致文物的迅速劣化,故出水文物的紧急抢救性保护,必须于文物出水前做好充分技术准备。待文物出水后。立即进入保护程序。
海洋出水的遗物具有特殊性,因而除对其实施各类文物的常规保护方法外,还需对海洋生物沉积进行清除及脱盐、脱水。
而这些工作,民间的人显然是做不到。也正是这样,有人建议得专业的机构进行打捞。
人家这样说,可是没有假的。
不过,杨威说的也没有错。这社会就这样,某些机构贪得无厌,早就深入人心。所谓:国不与民争利。他们做法刚好相反。
“管他呢!马上回去弄潜水的用具过来,有宝贝的话先弄上来。”杨威坚持还是自己一伙人先看看。
其他人其实也是心动,被这样一怂恿,马上墙头草一样一边倒了。
他们马上联系船家。要求先赶回去,弄装备过来,大家偷偷行动,有财一起发。也分老船家一份,大家尽量低调,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得知真是条沉船。大家都不淡定,那意味着宝藏呀!
别看老蒋老实巴交,但真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他也便得精明起来。
“我们静悄悄回去,尽快动手,不要让别人注意到。放心,这条水路多珊瑚礁,很少船走的。”老蒋开口道。
“那就好,马上回去,潜水的东西我准备。”杨威将麻烦的事情揽上身。
于是乎,一群人又静悄悄回到渔村。老蒋的老伴还奇怪呢!怎么那么快就回来了。老蒋为了消息的绝对隐秘,连自己老伴也用个理由糊弄过去,没有说实话。
作为相处了几十年的老伴,也知道这老家伙说谎,但既然他没有说,她也懒得追问。
杨威很给力,两个钟头,大家刚吃饱一顿,潜水的用具就送到。这种东西都是用袋子装好,别人看不出什么东西的。
补充体力之后,大家就带这些潜水的东西出动,其他的都不管了。
现在,他们对寻宝更加有兴趣,游玩先放到一边吧!老蒋面对老乡的询问,也是笑呵呵应付。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人多了就咬分利,还可能将消息传出去。
再次回到那块巨石的旁边,杨威等人穿戴好装备,开始跳进去。老蒋跟两个不会潜水的人在上面看风、接应等。
“一会要是有人来,你们先离开,到那边的海岛先。不要呆在这,容易暴露目的。”杨威教唆道。
“行,我们知道怎么做的了。”老将点点头,都活了那么久,还不知道怎么做,那就是白活了。
他们潜入海中,当到海底,看到那艘古船,锈迹斑斑,已经不成样子,就是一阵振奋。心里,只剩下“发财了”三个字。
几个人相互看了眼,慢慢凑过去。一个人还是有点怕的,下面虽然不黑,但船里面怎都有点阴森的感觉。
刚靠近,一个人就脸色大变。他制止其他人登船,而是指着上面一个脚印。
大家一看,都觉得不妙。看这样子,似乎有人先登一步呀!有宝贝还不被人家拿走?还会留下有点给别人吗?换成他们,应该不会。
但事到如此,他们也不甘心,只希望某人吃了肉、留口汤。
卫航要是知道,肯定撇嘴:我是汤都没喝,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晦气!
几个人纷纷落在船上,开始细细查看。看到船上的炮台,他们知道,这是一艘战船,而且还是一艘经过战斗的战船,只见船身上还有触目惊心的伤痕。
船并不大,几个人寻找,二十多分钟就里里外外翻了一遍。可是出了些还不知道能不能用的炮弹之类,什么都没有。在一个仓库,发现不少木箱子被拆散。他们怀疑,之前那些人肯定将东西都拿走了。
娘的!真他奶奶的可恶,清扫得那么干净,一个铜板都没留下,会不会过分了点?
一群人垂头丧气地离开,感觉真是倒霉,也很后悔,怎么不早点来?都被人家先下手为强了。
等他们冒出水面,有气无力地掰开氧气罩之类,船上的人就皱眉了。
结果似乎不应该是这样的呀!在他们预想中,应该是提着一袋袋的宝物上来才对。现在这情况,让他们心里不妙。
“怎么样?”船上那些人连忙追问。
“唉!别问了。真他娘的倒霉,我们来迟一步,有人捷足先登,什么都没捞到。”
“可不是,我们一到下面,除了些炮弹,都被扫得一干二净,太过分了。”杨威最是郁闷。
听到这些话,大家都傻眼了。
“算了报告给那些人吧!让他们来打捞,看咱们能不能领点奖金什么的,好歹辛苦了一场。”
既然如此,大家也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事情上报。
一行人灰溜溜回去,没想到空欢喜一场,那种落差,让人乐观不起来。
文物部门接到消息,查看了那支被打捞上来的步枪,马上派遣一个打捞队伍出发,还调动了几艘打捞船。
整个部门相当振奋,也没有怀疑什么,给杨威等发现者每人一千块的象征奖金打发他们。这是他们一贯的作风。
而闻讯的博物馆之类,也纷纷赶来,准备分一杯羹。
“我博物馆最近,就交给我博物馆管理吧!”一个馆主开口道。
其他人自然不赞成:“老汪,你那博物馆有妥善保护那批文物的能力吗?交给你岂不是坏事?”
在场,技术最差的就是汪馆主的博物馆,大家自然有道理反对的。
“是呀!这事不妥。还是我们其他人分管吧!”
“狗屁!我馆准备投入五百万,引进相关的技术,不用你们操心。”汪馆主勃然大怒。
五百万不算什么,那条船上,很可能一件宝贝就超过五百万,这笔账,所有人心里都有数。
杨威他们也没有告诉某些人,那条船他们去过,什么都没有。只是交代,那支枪是他们钓鱼扯上来的。
他们这些话没有说谎,只是隐瞒了某些东西。
要是知道这种情况,可能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打捞吧!毕竟这得耗费不少人力物力的。另外,这还是外国的战船。除了些历史学家可能要声援要打捞上来,其他人恐怕不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时候,一个看起来比较有威望的老人开口说话。
“都别争了,先看看情况。看这种情况,应该是一条战船,有可能上面没什么文物,现在争有什么意思?如果价值很高的话,可能也得学学‘南海一号’那样,独立起来更好。”
“南海一号”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开创了国内水下文物打捞的先河,将整条船完完整整封存在巨大的海水缸中。
大家听后,也觉得有道理,没有继续争,但彼此之间,还是相互警惕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