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到又长又深的堂屋里,连个闲杂人等都没有,就闺女一个人坐在桌边。
孙氏心里一紧,赶紧朝这边过来。
“晴儿,咋就你一个人啊?”孙氏急问。
杨若晴转过头来,对孙氏笑了下:“不止我一个啊,大安也在呢!”
“哪呢?”孙氏问。
杨若晴指了下桌子另一边,大安已经躺在两条高凳上。
“桌上趴着难受,我让他躺下来睡。”杨若晴道。
孙氏看到大安也在,放下了心。
大安此时也睁开了眼,坐起了身。
“娘你莫担心,有我陪着我姐呢!”大安道。
孙氏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杨若晴看着这样,更加明白娘和弟弟都是怀着一样的心思。
心里,真的很感动。
这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不管啥时候,啥地儿,都会这样为她着想。
孙氏还想叮嘱点啥,这时,堂屋门口,一个女人探了个头。
第1421章 哪家的姑娘?()
当杨若晴朝那边望去时,那女人又缩了回去。
却在门口徘徊着,没走。
“谁呀这是?”
杨若晴问孙氏。
孙氏摇头,“面生,没见过。”
杨若晴于是站起身来,正要朝屋门口走去。
这时,那个女人又出现在堂屋门口,朝着屋里八仙桌这边怯生生张望着。
“敢问,这里可是长坪村老杨家大房?”她问。
杨若晴看清楚了她的模样。
十**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很普通的乡下女人惯常穿的夏衣。
头发乌黑亮丽,眉眼清秀明亮。
站在那里,给人一种文文静静的感觉。
肤色也比较白,交搓在一起的双手手指,一看就没干过啥粗活。
“没错,这里正是长坪村老杨家大房,请问这位姐姐你找谁?有啥事不?”
杨若晴问,对这个面生女子的身份有些好奇。
女子四下瞅了一眼,然后,从身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只包袱卷来。
“我是学堂里一个学生的家长,听说杨先生的父亲去世了,过来吊丧下。”
包袱卷放在桌上,拆开来,里面果真装着一挂炮仗和几刀香纸。
杨若晴看着那打了补丁的包袱卷,以及女子手肘和膝盖处打了补丁的地方。
这女子家里的家境肯定不宽裕,还能花钱买炮仗啥的来吊丧,可见是一个尊师重道,懂孝义的人家。
“多谢你的一片心意,姐姐请坐。”
杨若晴赶紧招呼女子坐下。
女子不坐,站在桌边。
“那啥,我就先回去了”她道。
“诶,别急着走啊,我还没请教姐姐你尊姓大名呢”
杨若晴道,随即拿起了纸笔。
而边上,孙氏拿着一把凳子招呼那女子:“姑娘,坐会吧。”
那女子对孙氏报以感激一笑,坐了下来。
这边,杨若晴开始提笔登记着,一边问询女子的来处。
女子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是李家村的,学生李晓华的姐姐。”
“你写这些,先生应该就晓得了。”
女子又补充了句,脸微微红了。
杨若晴笑了下,尊重了这女子的意思。
报学生的名字,是想要大哥这位先生,在上课的时候对她弟弟多照顾一些吧?
理解。
登记完毕,李氏也走了。
这边,大安突然道:“我想起她是谁了!”
“谁啊?”杨若晴问。
大安道:“李家村从前不是有个学堂么?她是教书先生的闺女。”
“那时候她来过一回学堂,我见过她一面。”
杨若晴和孙氏对视了一眼,都恍然了。
“从前李家村的李财主还在时,弄了个小学堂,请了同村的一个老秀才过来教。”杨若晴道。
“后来李财主犯事了,被朝廷通缉,学堂也倒了,老秀才也没事可做了。”
“听说家去后,又重拾了锄头柄打算下地干活。”
“可身子骨不好,没过个一年半载就病死了,家里留下秀才娘子带着一双儿女。”
“想必方才这过来的姑娘,就是秀才闺女吧!”杨若晴道。
孙氏点头:“应该就是的,这闺女看着文文静静的,一看就不像纯碎的庄户人家的闺女呢。”
杨若晴‘嗯’了声。
秀才是念书人,那女子小时候估计经常被她爹教导,说不定也是认字的。
又想到她那端正的模样,杨若晴心思一动。
若是这姑娘跟大堂哥
搞不好还真能合得来呢!
当然了,这得看他们的缘分,大伯刚死,这当口不扯其他的。
孙氏很快又被人喊去后院接着忙活去了。
从上昼到下昼,再到夜里。
村里,附近村里,有交情的,想要过来吊丧的都来了个遍儿。
到了夜里吃过了夜饭,杨若晴把账本交给了老杨头,然后跟孙氏一块儿回了家。
男人们今夜照例去守灵,杨若晴担心小安怕,把他也抱来了她和孙氏的屋里一块儿睡。
隔天,杨若晴和骆风棠自己的院子里。
骆铁匠已经把送花圈的东西准备好了,除此外,还有米粮,布匹啥的。
拓跋娴直接把那日松手底下的那支护卫队的男丁们调过来,帮骆铁匠送花圈。
看到杨若晴过来,拓跋娴,骆铁匠都来跟杨若晴着说着这些送的东西。
“晴儿,你看送这些差不多不?要是不够,咱再银子!”骆铁匠道。
所有亲戚送花圈,可不能被别的亲戚给比下去了。
这样,是在老杨家那里抹底了侄媳妇的面子,也是抹低了侄子和老骆家的面子。
杨若晴微笑着连连点头:“足够了!”
“我毕竟是侄媳妇,不能送最多。”
她理解骆铁匠要强的心思,转身对骆铁匠那道:“八妹是媳妇,媳妇的娘家得拔头筹,咱要次一点。”
骆铁匠点头:“好,那就照着你说的办!”
杨若晴道:“那我就先过去祠堂那边了,等会时候差不多了,大伯你们就过去。”
“好,你去忙你的,这块的事儿你不用c心,我们会办得妥妥的!”
祠堂里,除了老杨头和谭氏,老杨家其他人,除了二房的,全都来了。
杨华梅把双子交给栓子娘和王翠花她们帮忙带,自己也携着王栓子过来披麻戴孝。
顿时,清冷的祠堂热闹了起来。
老杨家人多,这所有人全都穿上白衣服齐聚一块儿,场面还真是可观呢。
村里好多人都过来看热闹。
这时代的人精神生活匮乏,这种事,无疑于一次大规模的集体活动。
祠堂门口的地面上,摆了一长排的蒲团。
一拨拨送花圈的队伍过来,老杨家的众人便齐刷刷跪在祠堂门口的蒲团上迎接送花圈的。
金氏没娘家。
于是,就是孙家,老王家,老骆家这三家过来送花圈。
每一拨过来的时候,炮仗和喇叭唢呐齐鸣。
老杨家这边的人便哭做一团,等着送花圈的亲眷们一个个来搀扶起身,然后簇拥着进祠堂去祭拜杨华安。
老杨家这边也安排了本家的男人负责接待。
祭拜完了,就将过来送花圈的队伍招呼到老杨家的老宅那边去落座,准备接下来的酒席。
一上昼,杨若晴的耳边都是炮仗声和哭声。
当然了,小孩子们不懂事,是不能感受这种氛围的。
第1422章 狐疑()
小安,菊儿,三丫头,大宝他们,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戴着白色的孝帽,是人群的焦点。
在祠堂门口追逐嬉闹着,捡着地上的炮仗壳耍。
无比的欢乐!
大半日都在这闹哄哄的氛围下度过。
晌午饭,杨若晴照例是没有胃口,一个人偷偷躲回家去想弄点点心吃。
刚巧遇到了拓跋娴。
“晴儿,你不在那吃饭怎么回来了?”
拓跋娴问。
杨若晴捂着胃部,摇头道:“见了那些荤菜就犯恶心。”
拓跋娴正在那里纳一双小鞋子,闻言赶紧放下手里活计来到杨若晴身旁。
她抬手抚了下杨若晴的额头,又抚了下自己的。
“不发热啊,是不是夜里没睡好,肚子不舒服?”她又问。
杨若晴再次摇头。
拓跋娴道:“你坐着歇息会,娘去给你熬点粥来。”
“娘,我自个去。”杨若晴道。
拓跋娴道:“你这两日累了,我去,粥是我先前就熬好了的。”
拓跋娴端着一碗粥和一碟小菜进屋的时候,却见杨若晴正坐在桌边,拿着盘子里的野桃子吃得正香。
“那桃子是萧雅雪早上送过来的,酸死了,我都不敢吃。”
拓跋娴道,“晴儿你都不怕酸啊?”
杨若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我从前也不爱吃酸的,这会子不晓得咋回事,见了这野桃子就想了。”
说话的当口,手里的桃子解决完了,就剩下一只桃核。
她把桃核放在一旁,又伸手挑了一只吃了起来。
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就像在吃着世上最好的美味。
拓跋娴在一旁看着,满脸狐疑。
突然,她好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睛都亮了起来。
正要开口说点啥,杨若晴已经解决了第二个。
“嗯,真好吃,这会子整个人都有精神了。”她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
拓跋娴压下想要说的话,赶紧把粥端过来。
“莫急着走,喝一口粥再走。”她道。
杨若晴点点头,又坐了下来,喝粥。
拓跋娴坐到一旁,笑眯眯打量着杨若晴,那眼睛里的喜悦和宠爱,就像是在打量着一块珍世瑰宝。
杨若晴猛然抬起头来,发现婆婆正这么瞅着自己,讶了下。
“娘,你咋这么瞅我呀?”她问。
拓跋娴连连摆手:“没事儿没事儿,娘心里高兴呗!”
“为啥高兴啊?”杨若晴问。
拓跋娴道:“过几日再告诉你。”
“额”杨若晴汗颜,婆婆还是蛮童真的嘛!
“娘,我吃饱了,那我去祠堂了啊!”杨若晴道。
拓跋娴跟着站起身,“你去吧,记住了啊,下跪起身啥的,得缓一点,莫要太急。”
“嗯!”杨若晴应着。
“夜里熬不住就找机会打个盹儿。”拓跋娴又交代。
“好!”杨若晴耐心的回应着。
“野桃子你爱吃吧?那娘全给你留着。”她又道。
杨若晴欣然一笑,“娘真好,那我先过去了啊!”
“好,好,记住啊,莫太受累,走路啥的慢着点!”
走出了好几步,拓跋娴还在身后叮嘱。
杨若晴朝她摆了摆手,转身离去。
有娘疼,有婆婆疼,真幸福。
从下昼一直到夜里,法事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中场休息的时候,孙氏拿来一碗茶递给杨若晴:“晴儿,喝口茶,渴了吧?”
杨若晴笑着摇了摇头,“娘,你喝吧,我不渴。”
“这天都热了,你看你一头的汗,怎么会不渴?”孙氏道,死活要杨若晴喝。
杨若晴没辙,只得接了那茶碗抿了几口。
祠堂里有些闷热,母女两个来到了祠堂门口的两只蒲团上坐着。
这时,鲍素云抱着绵绵过来了。
“三嫂,跟你说个话。”鲍素云压低声道。
“啥话啊?”孙氏问。
鲍素云看了眼四下,确定无人经过,方才道:“先前老五给棺材那四角添桐油,嗅到点异味儿”
“啊?啥异味儿啊?”孙氏问。
鲍素云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个人影风风火火从祠堂那边跑了过来。
“三嫂三嫂,跟你说个事儿。”
是刘氏。
“啥事儿啊四弟妹?”孙氏又问。
刘氏一脸的兴奋,道:“大哥的尸身怕是坏了,棺材周围发出一股子臭味儿呢!”
“啊?”
孙氏惊得豁地站起身,杨若晴也是眉眼微蹙。
再看鲍素云,鲍素云的神色,显然告诉大家,她方才也是要说这个话。
“当真啊?”孙氏问。
刘氏撇撇嘴:“我说的话,还能有假吗?”
孙氏问:“你咋晓得的?”
刘氏道:“哎哟喂,先前康小子手里一个吃的掉那棺材边上了,我过去捡。”
“就嗅到那股子气味,啧啧,就跟那死猫死耗子的气味儿似的,害得我差点就吐了!”
刘氏说这话的时候,还下意识捏住了鼻子,五官眉眼都皱在一起。
孙氏的脸色也变了几分,“这事儿,爷们晓得不?”
刘氏道:“我跟老四说了。”
说曹c,曹c到。
杨华明和杨永进一块儿从祠堂里出来了,两个人行色匆匆。
出了祠堂门,一眼看到妇人们在这里,他们的目光径直落在杨若晴的身上。
“晴儿,晴儿在那呢!”杨永进指着杨若晴这边,然后两人快步朝她这边过来。
“晴儿啊,得跟你商量个事儿。”杨华明急匆匆道。
“你大伯的尸身,这天热怕是有点坏,有异味儿。”
“能不能跟你那弄些花露水来撒下,盖下味儿?”杨华明问。
杨若晴怔了下。
“四叔,花露水不管用的,那味儿遮盖不住,也持续不了半碗茶的功夫。”
“等到香味儿散了,到时候那臭味儿越发的刺鼻,明显。”
杨若晴道。
花露水可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呢,再说了,用来做这种事,等到夏天,谁还敢买她的花露水?
“那咋办啊?”杨华明一脸的焦急。
“那味儿,到了夜里估计更浓,到时候祠堂没法儿站人。”杨华明道。
杨若晴道:“这样吧,我那里有好多艾条,焚艾条吧!”
“不止香味葱郁能覆盖,这夏夜还能驱蚊。”
听杨若晴这么说,杨华明赶紧点头。
“好,好,那就用艾条!”
夜里,又是一阵晕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