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里帮忙的妇人都来了,还多了两道熟悉的身影。
一个是二妈杨氏。
还有一个是四婶刘氏。
都在那围着围裙,咋咋呼呼。
杨若晴猜测她们应该是今个一早赶回来的。
两个人都穿着干活的粗布衣,粗布衣上补丁叠着补丁。
二妈破天荒的还没有抹脂粉。
两人跟孙氏站在一块,穿着六成新青蓝色布衣的孙氏,倒显得家境更好的样子。
瞅见杨若晴过来,杨氏操着她的大嗓门朝她喊着。
“胖丫,你过来的正好,我们正跟你娘说事儿呢,你也来听下。”
杨若晴径直走了过去。
听杨氏说事儿,她没兴趣。
过来,是担心她们趁机给孙氏下跘子。
“要我听啥啊?”杨若晴问。
杨氏瞅了眼身后谭氏那屋门,压低声笑着问道:“今个你五婶进门,你们三房打算包多少见面钱给她呀?”
原来是打听这个?
杨若晴扯了扯嘴角。
她看了眼孙氏,孙氏正朝她使眼色。
杨若晴朝孙氏会意一笑。
她转而问杨氏:“那二妈和四婶又打算给五婶包多少呢?”
杨氏撇撇嘴道:“我们手里半个子儿都没,啥进项都交给你奶那掌管着呢!”
边上的刘氏也赶紧道:“你奶发了我和你大妈二妈每人八文钱,让咱到时候给鲍氏。”
八文钱?
杨若晴差点一头栽倒面前的木盆里。
谭氏这也太抠了吧?
八文钱,可是村里见面钱里的最低标准了。
就算是村人的份子钱,最少也是二十文。
嫡亲的妯娌,每人就给八文钱?
没有下降的空间了。
瞅见杨若晴在那表情怪异,杨氏又凑了过来。
“方才问你娘,你娘说这事她不管,是你做主。”
“晴丫头,你偷摸儿跟二妈说说,你们打算给多少啊?”杨氏又问。
杨若晴道:“该给多少,就给多少呗!”
第389章 又轻松又体面()
杨氏嗤了声:“瞧你这小气吧啦劲儿,我就问问,搞得跟我图你那钱似的!”
杨若晴扯了扯嘴角,懒得跟杨氏搭腔。
边上的刘氏道:“二嫂这还用问吗?三房跟五房走得近,给的见面钱铁定比咱要多啊。”
杨氏道:“这倒也是。”
杨氏随即又瞅了眼孙氏身上六成新的衣裳。
砸吧着嘴道:“瞧瞧晴儿娘这身衣裳,穿得比咱都好。”
“要我说啊,这见面钱你们不给个六八十文,都说不过去!”
孙氏挤出笑来道:“该给多少,我们自个有商议,就不牢二嫂操心了。”
“切,我才没功夫给你们操心呢。”杨氏道。
“我是站在一个旁人的公道上说这话,你们如今日子过好了,可不能忘本。”
“莫越有钱越抠门,那就让人笑话了。”
杨氏摆出一副嫂子的派头来,蹲在那一本正经的教导孙氏。
边上经过的其他妇人们,听到这半截的话。
一个个都朝孙氏投来讶异的目光。
杨若晴皱了下眉头。
二妈这话,很容易给边上人制造出一种三房抠门。
在见面钱上斤斤计较的假象。
杨若晴直接打断了杨氏的话。
“二妈你就甭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她大声道。
“你们给八文钱那是你们的事儿,我们给多少,是我们的事儿,犯不着跟你这报账。”
听到杨若晴抖出八文钱这事儿,边上几个看热闹的妇人都捂着嘴笑了。
搞了半天,抠门的不是三房,是老杨家其他人啊?
这边,杨氏有些恼了。
“我们几个又不当家,手里半个子儿都没。”
“给多少钱都是你奶说了算,关我们啥事儿?”
“倒是你们三房,如今攒钱了,你娘穿的这么光鲜,你们得多给才像话!”
“要是我也像你们这样阔绰,我铁定给五弟妹封个大红包!”杨氏道。
杨若晴笑了。
瞅了眼杨氏那素颜,道:“二妈今个咋没抹粉呢?老鸨从良啦?”
“咱又不是第一天打照面,你说你没私房,从前那脂粉新衣裳哪来的?”
“给八文钱就给呗,又没人说你们啥,偏要扯上我家!”
“我家给多少,是我们的事儿。我就是不告诉你,急死你!”杨若晴道。
杨氏争辩不过杨若晴,气得在那咬牙切齿。
“死胖丫!”
杨氏骂。
“死老鸨!”
杨若晴还击回去。
杨氏气得脸都白了,一张马脸拉得都要碰到地面了。
边上看热闹的妇人都在那窃窃私语。
东屋里,谭氏正跟黄家嫂子那合计酒宴的事儿。
听到外面的动静。
尤其是杨若晴那几句高昂的‘八文钱’。
谭氏神色变了下,蹬蹬蹬冲出了屋子。
“干活的时候哪那么多废话?”
谭氏恶狠狠瞪着木盆这边的三个媳妇一个孙女,怒喝。
杨氏一脸委屈的跟谭氏那告状。
“娘啊,胖丫太没教养,当着众人面骂我是老鸨,三弟妹也不吭一声”
杨氏清楚谭氏。
虽然婆婆不喜自己,但,更不喜胖丫。
这种时候,婆婆铁定会偏向自己这边的。
可是——
谭氏却阴沉着脸瞪着杨氏。
“你那张破嘴,不会说话就给我闭上!”
“再跟那叽叽咕咕,就给我滚回镇上去!”谭氏骂。
杨氏傻眼了。
不明白是啥情况。
谭氏身旁的黄家嫂子目光一闪,打发了那些围观的妇人。
又对杨氏道:“二嫂,灶房有个烧火的活计,你来吧!”
杨氏一脸不情愿的去了灶房。
把杨氏和杨若晴调开后,院子里再次恢复了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刘氏缩着脑袋蹲在一旁,磨着手里的生姜。
杨若晴接过孙氏手里的生姜:“娘,我来磨,你进屋去喝口茶吧。”
孙氏这几日身上有‘事儿’,家里的衣裳和洗菜活计,杨若晴都抢着做。
这盆里洗生姜的水,冷得很。
孙氏却没有起身:“娘没事儿,你去耍你的。”
杨若晴强行把孙氏拽了起来,“娘,你去歇一会吧。”
孙氏点点头,正准备走,谭氏又从屋里出来了。
“生姜让老四媳妇洗,老三媳妇,你去把这些剪纸给老五那屋贴起来!”
剪纸是孙氏剪的。
剪好后就送到了谭氏这里。
听到谭氏点名让自己去贴剪纸,孙氏讶了下。
边上蹲着的刘氏,眼底露出一份羡慕和嫉妒。
“娘,不是让二嫂去吗?”
孙氏问。
贴剪纸有讲究。
得全福人去贴,这样才能图个吉祥。
孙氏记得刘氏嫁过来那会子,剪纸是杨氏去贴的。
灶房里,屁股还没有坐热乎的杨氏听到了院子里的动静。
杨氏一阵风似的冲出来。
“娘,是贴剪纸不?我在行,我去我去!”
杨氏伸手就要过来接谭氏手里装剪纸的簸箩。
贴剪纸这差事她喜欢。
又轻松又体面。
而且,照着规矩,簸箩最底下是压着两只煮熟的红鸡蛋的。
这是谢礼。
可还没站稳,她就被谭氏扒拉到一边。
“烧你的火去,没你啥事!”
谭氏朝杨氏怒喝。
谭氏不耐烦的对还怔愣着的孙氏道:“叫你去贴你就去贴,哪来那么多废话?”
谭氏走过来,把手里的簸箩放在孙氏的手上。
“剪纸贴好后,再把老五的床给铺了。”
“铺床的玩意儿,我全压在簸箩底下!”
撂下这话,谭氏转身回了东屋。
在一众妇人羡慕的目光中。
在杨氏那嫉妒的眼刀子目送下。
孙氏拉着杨若晴进了杨华洲的婚房。
杨华洲的屋子里,夯得平整的土巴地面,扫得干干净净。
黄泥糊着的四面墙壁,还有屋梁那些角落里。
灰尘和蛛网啥的也都清理了。
屋子里面挨着墙壁,摆着一张崭新的婚床。
杨若晴目测那床,应该是一米五的宽度。
庄户人家流行的款式,三房都有一臂深的木板围栏。
进出的这面,留着一张方方正正的口子。
口子的宽度,刚好容纳两口子并排坐着。
床前,还打了一块床榻板,踏板的两端,各自放着两只崭新的小木柜子。
这应该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床头柜吧?
第390章 早生贵子寓意吉祥()
杨若晴暗想着。
视线移向他处。
屋子里除了床,还有一张崭新的八仙桌,桌边陪着四条崭新的长高凳。
甭管是床还是桌椅,都没有涂红漆。
只是简单的用桐油刷了一层。
屋子里,弥漫着桐油和新木头的气味。
进了婚房,孙氏还是如踩在云里雾里。
“真是想不到,你奶竟会把这差事让我来做”
妇人喃喃着。
杨若晴看了眼身旁娘亲这样儿。
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她在心里默叹了声。
哎!
包子就是包子!
永远都是这么的善良可爱,谨言慎行。
杨若晴笑着对孙氏道:“娘你本来就是别人眼中的全福人啊!”
“有儿有女,嘎公嘎婆和爷奶,都健在。”
“奶让你来贴这个剪纸,总算有了一回眼光。”杨若晴道。
孙氏却是一脸的不好意思。
“以前这事儿是你二妈做的。”妇人道。
“你二妈娘家爹娘也都健在,自个也是儿女双全。”
杨若晴却摇头。
“或许,你儿子比二妈多一个。”
“再说了,你闺女我,也比她闺女强。”
“你比她福气更全。这个全福人,你做最合适。”
听到杨若晴的话,孙氏忍不住笑了。
“你这丫头,自个夸自个呢?”
“嘻嘻,难道娘不觉着我比兰儿姐好么?”杨若晴仰起头问。
孙氏抚了下杨若晴的发:“在娘眼底,你们姐弟三,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
“嘻嘻,在我们姐弟三眼底,娘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娘!”杨若晴道。
孙氏满脸欣慰。
“好了,咱赶紧贴剪纸吧,前院男人们吃过早饭,就得去鲍家那迎亲了!”
“好嘞!”
杨若晴点头,两个人拿出剪纸,以及簸箩里的米糊,忙活起来。
剪纸贴在门窗上,墙壁上。
桌子上,以及床栏上。
贴好了剪纸后,孙氏拿出簸箩里面的灯草。
用红线捆好,再点在桌上的那盏香油灯上。
她做这一切的时候,一脸的庄严慎重。
嘴里,还是叽叽咕咕说着一切吉祥的祝福词儿。
这个时候的杨若晴很乖巧的站在一旁,看着娘亲点七星灯。
点完了七星灯,孙氏又来到床边开始铺被子。
大红被子,里面绣着鸳鸯戏水的图案。
两面并排摆在一起的枕头,枕巾上也绣着交颈鸳鸯的花纹。
“娘,这些都是谁绣的啊?”
杨若晴忍不住问了句。
铺床的这一套被褥,是男方准备的。
一摸这垫着的棉絮,还是杨华洲从前睡的旧的。
谭氏压根就没给换新棉絮。
她明确说了,今年新收的棉花,要留着给杨华梅和杨永仙打棉絮,做棉衣。
杨华洲这是新被套裹着旧棉絮。
“听你五叔说,是你五婶自个绣的。”孙氏道。
杨若晴明白了。
五婶铁定是晓得老杨家这边没有撑场面的被套,所以就把自己绣好的,让杨华洲先拿来撑场面。
“你五婶也是一个手巧的人,这鸳鸯绣的,跟真的似的!”
孙氏用手轻轻拂过被子上的花纹,赞叹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杨若晴附和着点头:“那我五叔往后不用穿破洞的衣裳了。”
孙氏笑了。
“往后他身边多了个知冷知热的人,我和你爹也放心了。”她道。
接下来,孙氏往床上放了七只煮熟的红鸡蛋。
七颗红枣,七颗花生。
七根柏枝,七片糕。
早生贵子,寓意吉祥。
弄完了这一切,杨若晴发现簸箩里面,还安静的躺着两只红鸡蛋。
“娘,这咋还剩下两只呢?”她问。
孙氏看了眼那两只红鸡蛋,笑着道:“这是对全福人的答谢,晴儿你把鸡蛋收了,咱把簸箩给你奶送过去。”
“好嘞!”
杨若晴欢快的把鸡蛋揣进了兜里。
终于明白杨氏刘氏为啥羡慕嫉妒恨了。
日上三竿的时候,老杨家灶房后院,妇人们忙得热火朝天。
炒、煎、焖、煮,炖
各种声响混杂在一块。
前面堂屋里,摆了了三张桌子。
还借了隔壁老陈家的堂屋,也摆了三张桌子。
回头老杨家这边的三桌,一桌用来招待鲍家的送郎舅们。
另外两桌招待过来道贺的亲戚朋友。
而隔壁老陈家的三桌,则安排的是凑了份子钱的村民们。
老杨家的正门敞开着,正门前的青石板路面上,村里的小孩子们几乎都都围拢到了这里。
等会新娘子到了门口,会撒花生瓜子和糖。
孩子们翘首企盼,耍着,巴巴的等着。
杨若晴来到门口从一帮孩子群里找到了小安。
小安玩得满头热汗。
她把小安拽到一旁,拿出随身携带的干帕子从小安后背贴身塞了进去。
这样一来,那带着潮气的秋衣,就不会直接跟皮肤贴着了。
“小安,等会新娘子到了你莫上前去抢糖。”
“人多,踩着了就不好了。”
她叮嘱着。
小安很听话的点着头。
杨若晴拿出一只红皮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