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晴不知道这样的心境,啥时候是个头。
家里两边的长辈嘴上不说,眼里都看得出来她的心情。
孙氏变着法儿的想劝她再生一个孩子,好转移对辰儿的注意力。
但杨若晴心里有坎,不把辰儿找回来,实在没心思再去生孩子。
顺其自然吧。
从前从不信佛的人,自从辰儿丢失后,她在院子里是有一间专门的屋子的。
屋子里面供奉着观音娘娘的相,早晚一炷香,从未停歇过。
纵使她本人去了京城或者哪里,也会事先托付拓跋娴她们过来上香。
五年来,从未有一天疏漏过,只求,只求神灵能够动一动恻隐之心,让母子团聚!
“晴儿,咋杵这里不动了呢?菜都上桌了,快些过来吃啊!”
王翠莲端着一盆刚出锅的米粉粑粑过来,看到杨若晴站在那里,有点诧异的问道。
杨若晴回过神来,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嗯,来了。”
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桌上的菜很丰盛。
浓香四溢的小鸡炖蘑菇,蜜色诱人的红烧肉,火辣辣的红烧大鱼,香喷喷的葱油焖大虾。
除此外,各种蔬菜小炒,凉菜瓜果,一应俱全。
:。:
第2661章 剪个花()
带着清新香味儿的米粉粑粑,是过节的彩头。
一家人吃饱喝足,下昼的时候,骆铁匠,王翠莲,杨若晴三个大人带着骆宝宝和大志一块儿去了村后的山上烧香。
山上的板栗熟了,还有一种比板栗的个头要小,外形却极其相似的果子,村里祖祖辈辈都叫它‘毛栗’。
不管是板栗还是毛栗,都是骆宝宝的最爱。
所以出发的时候,骆铁匠特意带了一把柴刀和一副扁担绳索。
下山的时候,挑了满满当当一担子的板栗和毛栗枝丫,打算回到院子里再慢慢的拾掇,打出果肉来给孩子们吃。
找到了事情做的骆铁匠,充实多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失落的情绪了。
毛栗这边刚剥出来,那边就落进了骆宝宝和大志的小嘴巴里。
看着俩孩子吃的这副欢快的样子,骆铁匠脸上的笑容甭提有多欣慰了,干起活来也更加的有劲头了。
“这里刺儿扎人,你们得了毛栗肉先去别处耍,等回头给你们做更好吃的糖炒板栗!”
杨若晴走了过来,一边往手里戴着麻线手套,边对骆宝宝和大志道。
两个孩子跟着拓跋娴去了别处玩耍,杨若晴和王翠莲也加入了剥壳的阵营里。
那板栗球,一只只的,都有大人拳头那么大呢,上面全都是一根根钢针似的刺儿。
成熟后的大毛球,上面会出现裂痕,山脚下的人们靠山吃山,祖祖辈辈早已摸索出了拾掇的法子。
只要循着这规律,轻轻松松就把大毛球给掰开了。
里面一颗颗饱满结实的板栗肉,带着坚硬的暗红色外壳,被撸下来,滚落进脚边的一只篾竹筛子里。
等到筛子里都铺了厚厚一层的时候,杨若晴起身端起筛子,跟筛米似的将其中的草木碎屑筛掉,然后端去了后院的灶房。
先是把板栗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待到上面的壳稍微软一点,杨若晴拿来剪刀。
王翠莲道:“还要剪啊?让我来吧。”
杨若晴摇头:“这得要点巧劲儿呢,还是我来吧。”
庄户人家这板栗几乎是生吃,最多也就是晒干了然后用棒槌把脆脆的壳敲碎,磨成栗子粉来和面。
像杨若晴这种糖炒栗子的吃法,庄户人家一般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弄的。
镇上和县城有卖糖炒板栗的,但有点贵,一般人家还是舍不得买。
所以当杨若晴说要做糖炒板栗的时候,王翠莲和杨若兰全都好奇的跟来了后院灶房看她是怎么做的。
“晴儿,我会剪花样子,巧劲儿我有,我来给你打下手。”杨若兰道。
杨若晴笑着再次摇头:“也不用,这玩意儿不仅要巧劲儿,还需要一股子蛮力。还是我一手来吧!”
把滤干了水分的板栗用剪刀剪个花口出来,两根手指夹住,另手下剪刀。
每一只板栗两刀了事再丢在一旁的干净小箩筐里,动作娴熟利落,看得杨若兰和王翠莲目瞪口呆。
她们两个实在忍不住,非要尝试一下,杨若晴没辙,于是让给她们来玩玩。
刚好自己腾出功夫回一趟后院去收下衣裳,日头先前还挂在西面的天空,这会子突然又上了云。
夏末秋初,这雷阵雨也是不少,估计等会又有一场雨要来。
等她快速收好衣裳回到灶房的时候,发现这两人都站在锅台边一脸的沮丧。
而面前的箩筐里,两只板栗被剪得七零八落的,没法看
“哈哈哈,不是件好差事吧?”杨若晴笑着问。
王翠莲摇头苦笑:“看晴儿你剪得那么轻轻松松,我们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杨若兰也道:“我还差点把手给剪到了,哎,不得不服,还是晴儿你厉害。”
杨若晴抿嘴一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妈和兰儿姐擅长的针线女红,我就是个外行啦。”
说说笑笑间,板栗壳就剪好了,王翠莲把锅烧热,杨若晴就撸起袖子抄起锅铲开始炒了。
一边炒还不忘跟身边的两个‘徒弟’解释,“因为是糖炒板栗,所以盐和糖都要放,”
“剪出花刀主要是为了让味儿更好的渗透进去,吃起来就不是白味了。”
王翠莲和杨若兰纷纷点头。
等到这甜香的气味在灶房里弥漫开来的时候,拓跋娴也带着骆宝宝和大志以及杨若兰的闺女进了灶房。
“几个小的早就等不及了,非得来后院,怎么都哄不住。”拓跋娴道。
杨若晴笑着道:“来得正好,糖炒板栗也快要出锅啦!”
当热腾腾的糖炒板栗出锅的时候,外面一道闪电突然劈过。
‘轰’的一声响后,瓢泼大雨接踵而至。
灶房里,杨若晴把板栗剥开,又软又香又甜的板栗肉喂到孩子们的嘴儿里。
“好吃不?”她问。
几个孩子争抢着点头,如同小鸡啄米。
“娘,还要还要!”骆宝宝大声道,并朝装着熟板栗的筛子伸出手去,被杨若晴挡了回来。
“好烫,让大人给你们剥。”她道。
反正这会子外面那雨已经下得极大了,还伴随着电闪雷鸣。
大家伙儿便都围着灶房的桌子坐了下来,给孩子们剥着板栗吃,自己也吃着。
王翠莲道:“板栗这种吃法还真不赖,好吃。”
拓跋娴道:“书上说,板栗养胃,多吃能健脾,对身子有益处,可以多吃。”
杨若兰道:“好吃是真好吃,滋养也是真滋养,就是这做工有些耗功夫,怪不得外面摊位上糖炒板栗要十多文钱一斤呢,那么贵,也是有贵的理儿啊!”
杨若晴笑着点头,今天这板栗炒的多,回头给家里的这些亲戚朋友们都包一些送去。
外面的雨,依旧在哗啦啦的下。
电闪雷鸣不断,原本正在津津有味吃板栗的几个小孩子,后来也都渐渐的不吃了。
杨若兰家的丫丫吓得索性躲进了杨若兰的怀里,“娘,我怕!”
杨若兰搂着丫丫,一手去捂住她耳朵。
“不怕,娘在呢,你看,这么多人都在,哥哥姐姐也都在呢,不怕啊。”
:。:
第2662章 收了他()
而这边,大志显然也被外面那一阵接着一阵的雷声吓到了,小小的身子往杨若晴这边靠。
杨若晴抬手搂住他的小肩膀,这时,外面猛地一个炸雷,就好像一只巨大的鸡蛋壳悬挂在屋顶,突然就裂开似的那种声音。
听得人心都跟着颤了一下。
大志的身体猛地一抖,而坐在对面杨若兰怀里的丫丫则直接吓哭了。
杨若晴一边搂住大志,另一手赶紧将身旁的骆宝宝也一并搂住。
没想到,这丫头直接从她臂弯里给钻了出来。
“娘不用搂我,我才不怕呢,不就是打雷嘛,我没做坏事心不慌!”
骆宝宝脆声声道。
杨若晴怔了下,随即乐了。
“你咋晓得这些啊?这些话都是谁教你的呀?”她问。
骆宝宝道:“没人教,我自个学的。”
拓跋娴在一旁捂着嘴笑。
“十有八九是平时听我跟她大奶奶和嘎婆一起说话听到的。”她道。
杨若晴了然一笑,小孩子就是留声机,看似在一旁玩耍,但大人说了啥,他们搞不好都听了大半。
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就很应景的说出来了。
嗯,以后等棠伢子回来了,是要跟他商量下,尽量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亲昵的话了。
就连那些略带亲昵的举动都不能做,不然被学了出去,可就丢脸丢大发了。
大家对骆宝宝的这番话笑了一番后,丫丫也哄乖了,话题又转移到了刚才的那个雷上。
王翠莲一脸担忧的望着灶房门口那大雨,喃喃道:“方才那个雷,打得让人心惊肉跳啊,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杨若晴微笑着安抚道:“大妈你莫要太担心,应该没事的。”
这年头,又没有电网信号啥的,只要这种天气躲在家里,基本不会有啥危险。
王翠莲轻轻摇头,“我做小孩子的时候,雷雨天最喜欢像现在这样窝在大人们一起,听他们说那些蹊跷的事儿。”
“他们说,但凡像这样的大雨,雷电天,要么是山里的精怪修炼到要飞升了,要么,就是人间有谁做多了罪事,老天爷要收了他。”
“说是有三个人下雨天赶着牛过桥,一雷轰下来,前后的人和牛都没事儿,偏生就夹在中间的人被雷给打焦了”
拓跋娴吸了口凉气,杨若兰也是脸色微微发白。
杨若晴则是表情淡淡的,不紧不慢的剥着板栗给身边的两个小孩子。
心道肯定是那个人倒霉,刚好猜在了雷击区。
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个格子的问题。
“大妈,是真的吗?要是真的,那也太可怕了吧!”杨若兰声音微微有点发颤。
王翠莲道:“我也是听大人说的呢,不敢打包票。”
拓跋娴道:“说到这雷雨天气,我也想起了儿时听身边人说过的一个事情,恰好这会子大家也都有空,我也来说说助助兴”
拓跋娴说完了故事,王翠莲又接着说,两个年长些的妇人跟接力赛似的,你一个我一个,似乎要在这个雷雨交加的下昼,将所有听来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一股脑儿全说了似的。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直到外面的雷电声停歇了,雨也转成了雨丝儿,杨若晴伸了个懒腰,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
得,这开了一下午的茶话会,三个小孩子全听睡着了。
而她自己,边吃边喝,老早就憋了一泡尿。
“咦,雨停了?我去趟茅厕!”杨若晴道。
“孩子们睡了,我和你大妈先把孩子们送回屋去。”拓跋娴抱着骆宝宝站起了身。
王翠莲也抱起了大志,大家分头行动。
等到杨若晴从茅厕回来,准备接着做糖炒板栗的时候,杨若兰去而复返。
“晴儿,板栗先别炒了,咱村出大事了,死了人!”
“啊?谁啊?咋死的?”
“旺福家的大平哥,被雷给劈死啦!”
发现尸体的地方在村南边的一条高坝底下的稻田边,距离村南边的土地庙不是很远。
杨若晴和杨若兰姐们赶到的时候,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把高坝都快要站满了,孙氏和桂花大云她们都在其中。
哭声,从高坝底下的稻田里传来,是大平娘和大平媳妇小琴。
婆媳两个被几个本家大娘婶子们搀着,哭成了泪人。
旺福耷拉着脑袋,蹲在田埂上,也在那瓮声瓮气的哭。
田埂里,一个人面朝下背朝上躺在稻田里,边上还放着一把锄头。
几个本家的男人抬了副门板过去,正在那合计着咋样把尸体给抬到门板上。
“到底是啥情况啊?咋就劈死了呢?”杨若晴自言自语道。
“我晓得我晓得。”
一个人挤到了杨若晴身旁,一看,是刘氏。
这个时候,杨若晴是需要刘氏这样的‘人才’。
刘氏也不需要杨若晴问,直接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叽里呱啦一股脑儿给说了出来。
“今个这不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嘛,家家户户都要去山上烧香,还得做好吃的。”
“小琴婆媳杀了鸡,旺福要红烧下酒,大平想要炖,这不,小琴生了二胎,正在喂奶呢,奶水不足大平想要给小琴催奶。”
“旺福不答应,父子两个就围着这个事儿闹了口角。大平娘也觉着是该炖汤给媳妇催奶好,鸡本来就不大。”
“旺福见一家人都不听他的,一恼之下,就躺在床上不起来,下昼去山上烧香也是大平自己去的。”
“大平从山上烧香回来,旺福还没起床,晌午饭一家人也都没吃。”
“大平就让小琴又杀了一只鸡红烧了给旺福下酒,趁着小琴在家里拔鸡毛,大平就抽空来稻田里伺弄下。”
“赶上这场雨来得急,大平扛着锄头刚走到这,眼瞅着就要上高坝了呢。”
“一个雷就劈了下来,直接就把他给撂倒了,倒在三旺家的这个田里。”
听完刘氏的这番话,杨若晴又看了眼前面的情况,“四婶,这些是别人告诉你的还是你自个看到的啊?咋晓得这么清楚?”
刘氏道:“别人也说了,我自个也脑补了一下呗,死在别人家田里,这显然是玩家赶没来得及呀!”
:。:
第2663章 不怕事大()
“啧啧,这可真是又可怜又晦气啊!”刘氏道。
杨若晴微微蹙眉,四婶这回脑补一百分,从这附近的情况来看,八成就是这样了。
“过来了过来了,走走走,咱上前去瞅瞅被劈成啥样了。”
刘氏突然激动起来,而高坝上围观的人群也突然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