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的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我的南宋-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倩端着茶水走进来,说道:“少爷,黄大人在外面求见呢?”

    吕柘恼怒他刚才的推托,有意让他难堪,大声说道:“不见,你让他走吧!”话音刚落,黄秋令却迈步走了进来,脸上却没有什么难堪,说道:“大人还在为刚才的事情生气,哎!大人励精图治之心,实在让卑职感动,只是魏主簿说的也是实情,大人。”

    吕柘说道:“你也认为这河堤不该修。”

    黄秋令说道:“大人要修河堤,卑职是绝对赞同的,只是就算要修河堤,也要等到冬节河水枯竭时才能动工。卑职刚才已经替大人安排了,让他们妥为筹措,待到秋粮收割之后,在招募民夫兴修河堤。”

    吕柘长出口气,虽然这样的结果有些虎头蛇尾,但总比不了了之的好,况且有了这个台阶,自己的脸上也算是好看些,雨季不宜修堤,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脸色缓和下来,说道:“坐吧!”

    黄秋令欠身坐下,说道:“百姓生活困苦,大人忧心如焚,情真意切,衙门里的同僚都是一片称颂之声,奈何天不随人心愿,这修堤的事情还要等到秋粮收获后才能动工,想必大人这些日子一定会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了,哎!”

    吕柘疑惑的看着他,不知道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黄秋令说道:“卑职昨日与县里的几位同僚相谈,才知道这永嘉县常受风灾暴雨之苦,有时暴风袭来,大雨如注,山洪骤至,淹没良田村庄,百姓饱受其苦,却没有应变的良策。”

    吕柘不耐烦的说道:“黄大人有话尽管直说,不要这样吞吞吐吐。”

    黄秋令挺直了腰板,恭敬的说道:“卑职以为,可在永嘉行义仓之法,丰年时谷贱伤农,可让义仓以高价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以防百姓来年不愿种粮,灾年时米价腾贵,有时一日三涨,贫苦百姓无力购买,可让义仓低价售粮,让百姓渡过难关。”

    吕柘眉毛一扬,‘义仓’听这个名字就不错,带着为百姓造福的意思,不过看着黄秋令一脸的热忱,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对,黄秋令肯花钱买官,一定是个贪财的人,他如此主动的劝自己做这件事,想必这里面有什么发财的门道。说道:“果然是好事,不过看那魏斌的样子,只怕未必会赞同,你我刚来这里,这件事情只怕也做不来。”

    黄秋令说道:“主簿大人在永嘉县也有许多年了,据说与本县的乡绅多有交往,哎!这也怨不得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事若是交给他做,只怕会有失公道。大人初任永嘉,与地方上的乡绅没有瓜葛,此事只有大人亲自来做,才能不偏不倚,让百姓与乡绅都无话可说。”

    听他这样说,吕柘倒是有些意外,如果这件事情自己亲自来做,那么就算是有什么发财的门道,与他也没有半点的关系,难道是自己想错了,他并没有什么私心,真的是要劝自己做一件造福百姓的事情,正犹豫着,只见黄秋令微微一笑,说道:“卑职愿意从旁鼎立相助。”

    吕柘只在心里冷笑,看来你还是要从中落好处,说道:“黄大人说的这个义仓虽然好,但衙门里库银短缺,刚才魏斌也说了,还欠着厢军家属的抚恤钱,哪里有余钱做这件事。”

    黄秋令说道:“义仓由衙门出资兴办,那固然好,倘若衙门里库银不足,也可由民间出资,衙门里督办,朝廷曾有明诏,使各地兴办义仓,或者官办,或者官督民办。永嘉县水旱无常,倘若大人上任伊始便能做成这件大事,于百姓有恩,于朝廷有功,亦可彰显大人励精图治之心。”

    后一句话一下子说的了吕柘的心上,他本来是要将重修河堤来作为自己上任的第二把火,但这把火却没有烧起来,不免让人沮丧。倘若真的能兴办义仓,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那也不错。说道:“只是出资之事,不知本县的乡绅是否愿意?”

    黄秋令说道:“卑职昨日已经打听的清楚,本县虽然没有义仓,但富有乡绅多在宗族之中,设立族产,接济资助同族贫穷之人,与义仓之设并无差别,倘若大人能晓之以大义,此事应当不难。”

    吕柘心中高兴,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你即刻着手办理就是。”

05 义仓粮() 
黄秋令脸上露出敬佩之色,说道:“朱子任职同安县时,曾在当地设置义仓,深受百姓爱戴。今日大人少年天纵,既有如此志向,虽朱子之贤,亦无出其右,大人果有贤士风采,他日登台拜相,亦如探囊取物。”

    倘若黄秋令不是拿朱熹来做比喻,吕柘或许会更加的得意忘形,但朱熹是什么人,他可是封建思想的代表,用三纲五常的思想压迫了国人近千年,既然朱熹也曾做过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一定代表的是封建地主的利益。脸上的喜悦渐渐消失,平静的说道:“黄大人过誉了,我可不敢和他比。”

    黄秋令只当他是谦虚,更加真诚的说道:“大人太谦虚了,朱子兴办义仓时,已过而立之年,大人却是少年得志,他日成就自然在朱子之上,”

    吕柘慢慢的闭上眼睛,手指甲轻轻的在桌面上划着,说道:“兴办义仓还是不要扰民的好,让乡绅出资的事就算了吧!”

    黄秋令一愣,不知道吕柘为何突然会这样的说。

    吕柘缓缓的说道:“丰年之所以谷贱,是因为地里的收成好,倘若将这些多于常年的谷物以税赋的形式征收上来,亦可收到平稳粮价的效果,你去核算一下,用县衙的名义出一张告示,每亩土地征收一些义仓粮,贮备起来,灾年时低价卖给衣食无着的百姓,官府不从中取利。”虽然仍然顶着义仓的名字,但此义仓已非彼义仓了。

    黄秋令呐呐的说道:“这,这,大人,天下义仓之法,皆是丰年谷贱时高价购入,灾年米贵时低价售出,如今大人却要用官府的名义征派,这个,朝廷赋税本已甚重,若是再加税,只怕百姓难以负担。”

    吕柘轻轻的敲击着桌面,轻松得意的说道:“不怕,不怕,咱们只在丰年征收,若是粮食歉收,不征收就是了。”他已经想清楚了,穷苦百姓多数没有土地,即便有一些,也不过仅够吃饭而已,粮食收成就算再好,也只能是地主家有余粮,谷贱伤害的是地主的利益,与百姓关系不大。丰年时以高价购入,不过是保护了地主的利益。

    如果在丰年时直接对土地征收义仓粮,穷苦百姓又能出多少,出粮最多的还是那些地主,这就是杀富济贫。吕柘得意的想着,还有什么招数比这个更加能够让百姓得到实惠。

    看着黄秋令阴晴不定的脸,吕柘心中更加的得意,自觉这稍稍的改动实在是妙不可言。不仅让黄秋令无法从中得好处,还让百姓真正的受了益。

    黄秋令咬咬牙,壮着胆子说道:“大人的想法奇妙的很,只是此法与成例不符,倘若有刁民闹起事来,朝廷必然降罪,杨大人那里也不好。”提起杨次山,希望吕柘能够有所顾忌。

    吕柘正在得意之时,哪里能顾及到他的心思,说道:“你只管照我说的做就是,出了什么事情自然由我担着。”

    走出书房,不觉心情大好,见文倩在菜园里收拾着,指着书房前说道:“在这里种几棵树如何,天热时也可以有些阴凉?”

    文倩笑着说道:“少爷真是个急性子,便是今日种下树苗,只怕也要等上好些年才能有阴凉,不如在院子里搭个架子,种些藤蔓类的植物,这样过不多久,就会有乘凉的地方了。”

    吕柘说道:“那就种几棵葡萄,等到葡萄熟了的时候,还可以一边乘凉,一边吃葡萄。”这会心情好,也想和文倩多说几句。

    文倩指着书房前,说道:“少爷想种什么树!”

    吕柘说道:“种上几棵桑树怎么样?”

    文倩说道:“那有在院子里种桑树的。”突然抿嘴一笑,说道:“等到桑树长大了,在树下摆上一张织机,养蚕织布那才有趣呢!少爷真会说笑,这里可是县衙,怎么弄得像个农家。”

    黄秋令尽管不愿意吕柘兴办义仓的方法,但上司既然说了,也只得照办,连着张罗了几天,却不见有丝毫的进展。吕柘倒也不催他,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出效果的。

    只不过衙门里风气依旧,那些吏员仍旧是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连装样子走过场都不会,让吕柘十分不满,这不是和自己对着干吗?叫来黄秋令生气的责问,黄秋令却说道:“大人,衙门里的人各有差派,眼下春粮收割在即,须得差人下乡催促才行,以免不误农时,倘若每日早晚来点卯,便没有时间去下乡办差了。”

    吕柘只觉得黄秋令是在和自己对着干,但又挑不出刺来,毕竟这时候没有什么便捷的交通工具,县吏下乡基本都是步行,严格执行签到的确不合适,但自己说过的话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没了,心里也很恼火,说道:“义仓的事情,黄大人办的怎么样了?”

    黄秋令说道:“卑职与几位同僚商议,都觉得设立义仓是大事,不可操之过急,想等到秋粮栽种之后在征收义仓粮。”

    吕柘冷哼着说道:“黄大人是想推脱吧!待到秋粮栽种完毕,稍加拖延,又到了秋粮收获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义仓何时才能办好?朝廷任命我为永嘉知县,你却去和几位同僚商议,好的很呀!难不成这永嘉县的大堂里坐的是你黄秋令,黄大人。”

    黄秋令吓了一跳,惶恐不安的说道:“卑职不敢,卑职不敢。”

    吕柘怒气不减,说道:“你敢也好,不敢也好,我倒要看看,你何时才能将这义仓办好!”

    黄秋令说着:“卑职这就去办!卑职这就去办!”

    气恼的回到书房,只觉得黄秋令狡猾异常,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推,心中气愤,牢骚的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文倩轻轻替他揉捏着肩膀,说道:“少爷只当这衙门里的老爷威风,哪里知道当老爷的苦。我听说,曾经有位知县想做一件事情,下面的乡绅都反对,衙门里的差人也不愿意,结果知县说的话没有人执行,最后没奈何,只好不了了之。”

    这话如果是黄秋令说的,吕柘一定会暴跳如雷,怎么着!跟我打擂台对着干吗?那咱们就试试。可文倩是自己的贴身丫鬟,吕柘也只能是叹息一声,猛然想起从前不知道是在那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政令不出四门’,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心中突然有些担心,倘若黄秋令真的对自己阳奉阴违,那么自己说的话岂不成了空话,大话,不仅毫无用处,还要丢人现眼,看黄秋令的举动,分明又有这样的意思。

    不行,须得找几个真心实意跟着自己做事的人才行,闭上眼睛,在心里将永嘉县的官吏在脑子中筛选一遍,司大刚不行,单凭他请自己吃饭这件事,就知道他是个取巧的人。魏斌怎么样,他倒是没有巴结自己的意思,并且还顶撞了自己,弄得自己下不来台,这会儿静下心来细想,觉得魏斌似乎是个正直的人。

    黄秋令做了县丞,魏斌的事就少了许多,吕柘慢悠悠的转过来,看见他正在桌子上翻看过去的文卷,说道:“主簿大人在做什么?”

    魏斌连忙起身行礼,说道:“黄大人让卑职寻找往年衙门里的征税账目,说大人要增加土地的税赋,准备设立义仓。”

    吕柘寻了个椅子坐下,说道:“主簿大人以为这义仓之法如何?”

    魏斌说道:“大人的义仓之法卑职闻所未闻,实在是不敢贸然言之。”

    吕柘说道:“百姓辛苦劳作,一年到头却吃不上几顿饱饭,大户人家坐在屋子里招募佃户,粮食却多的吃不完,我设立义仓的目的也是想救民于水火。”

    魏斌说道:“大人的本意虽好,但天下百姓贫苦的根源却是土地被豪富者兼并,使得耕者无田可耕,小民百姓沦为客户,全凭租种豪富者的土地为生,纵然设立义仓,也不过是使百姓在灾年得以苟活,仍旧无法根治百姓的贫苦。”

    一番话说出来,吕柘不禁对魏斌有了新的认识,想不到他一个微末的小吏,竟然也有着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大志向,不由得生出志同道合的感觉来。说道:“依主簿大人的看法,若要根治百姓的贫苦,又该当如何?”

    魏斌说道:“若要根治百姓贫苦,需当抑制土地的兼并,使耕者有其田。”自嘲的一笑,说道:“只是卑职人微言轻,无力阻止土地的兼并。”

    吕柘心念一动,微笑着说道:“我却有个办法。”

    魏斌显然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问道:“大人有何办法!”

    吕柘说道:“富人大量购买土地,不过是因为有利可图,倘若土地的收益下降,谁还愿意去购买土地。”

    魏斌说道:“因此大人增加土地的税赋,就是想降低土地的收益。”

    其实吕柘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只是不想让黄秋令从中得好处,顺便杀富济贫,但魏斌这样理解,吕柘也不说破,故作高深的笑着,说道:“这不过是其一,倘若在土地收益下降的同时,有另外的东西收益高于土地,你认为这些有钱人还会抢着购买土地吗?”

    魏斌问道:“大人所说的是什么?”

06 平抑土地兼并的妙计() 
吕柘说道:“那就是开办作坊,招募无地可耕的百姓在作坊里做工,这样百姓既使离开土地也可以养活自己,那些拥有土地的豪富者雇觅不到客户,却要负担朝廷的税赋,自然会卖出土地,如此,土地兼并的事情也就没有了。”开办作坊的事情,本来是吕柘准备烧的第三把火,只是那天被魏斌搅坏了心情,没有说出来。但资本主义毕竟是门高深的学问,吕柘也并不十分清楚,既然魏斌关心的是土地兼并,那么就把好处落在平抑土地兼并上。

    魏斌想了想,脸上大起敬佩之色,说道:“大人所言,让我茅塞顿开。”

    吕柘也是十分高兴,有了魏斌相助,即使黄秋令对自己阳奉阴违,不肯好好做事,自己也不会被他架空。话题一转,又回到设立义仓的事情上来,说道:“我让黄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