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家银行要建,但是必须不能让皇上能直接插手。他们研究的对策,就是要斩断银行与皇室之间的联系。

    但是朱瞻基也说了,只有大明银行才能控制金银转运,这就给了皇上插手新银行的机会,这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通过大明银行,皇上能直接抽取新银行的金银啊!

    相反,对于在大明各州府设置关卡,禁止民间金银流通,户部是支持的。

    作为朝廷的钱袋子,他们当然希望收的税越多越好。

    他们手里的资金越多,影响力也就越大。

    可是对蹇义来说,他已经能看到朱瞻基这个举措带来的影响。通过控制金银流通,将天下财富由三家银行控制,这对朝廷的统治,有着决定性的帮助。

    想到这一点,他就忍不住为太孙殿下的高瞻远瞩感到敬佩。

    身为川人,蹇家虽然在巴县占了不少良田,却没有涉足商业,最多也就是在家乡卖点山林木材,土特产而已。

    所以,限制金银流通,对他个人并没有什么影响。

    受影响的是谁?主要就是江浙闽粤东南一带,专注商业的商户和官员们。

    如今海外贸易发展如火如荼,想要出海,海关那一道税收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交税,货物根本没有出口的机会。

    但是如果货物不出口,没有商户愿意交一次税,哪怕税额不高。

    当朱瞻基在朝会上的话被传了开来,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因为京城的商户,受的影响也不会小。

    但是,纵观如今朝廷的各大堂官,几乎没有一个是东南一带的。

    将范围再扩大到朱瞻基的近臣,也就一个金纯是江苏人,一个杨荣是福建人。

    如今的朝廷可不是后世,东南官员占据了绝大部分,现在他们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所以朱瞻基的这条命令虽然许多人很难接受,却也没有人能直接反对。

    对京城的百姓来说,现在最关注不是朝廷限制金银流通,而是承天门外大明银行总部那一车车归还的金银。

    朱瞻基不发狠,勋贵们还有侥幸的心理,但是当他认真起来,勋贵们就开始心虚了。

    四月十五的大朝会之后,第二日开始,归还银子的勋贵们运银子的马车,就把大明银行总部门口的大街,给全部堵死了。

    银行的工作人员一个个累的半死,将沉重的金银转运到地窖。

    这一车车的金银,着实吸引了不少百姓去看热闹,甚至有精明的商贩,挑着茶水摊,到那里去做生意,生意还挺好。

    为了一点金银,要是被削去爵位,对所有勋贵来说,都是最大的惩罚。

    他们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身上的爵位,如果没有了爵位,且不说那每年的俸禄,光是失去了特权,他们就要开始没落。

    所以,没有人敢在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法不责众。

    当然,还有一些勋贵现在是还不起的,因为参与了南洋的贸易,在南洋船队还没有回来之前,他们现在并没有银子归还。

    他们现在是最心急的,朱瞻基虽然给了一个多月的还款时间,可是如果船队不能顺利回返,那就完蛋了。

    所以他们现在宁愿先去借贷,把银子还上,也不敢误了还款的期限。

    京城的百姓在看热闹,他们才不会关心朝廷限制大额金银流通的事情,那些事跟他们这些老百姓没有关系,他们也根本拿不出大笔的金银。

    能够拿出这么多金银的商户,他们现在还没有跟文官勾结上。朝廷的主要官员,也都不是来自东南,想攀关系都攀不上。

    所以,他们注定是要被牺牲的对象。

    杨荣是个很聪明的人,在四月十五一过,福建那边还没有接到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离开京城,前往北平。

    他原本是准备跟薛禄一起出发的,但是薛禄要等第一批幼军训练完毕,才能出发,所以只能先走。

    留在京城,他很怕家乡来人,求到他的面前,他就难做了。

    杨荣从京城出发,乘海船前往北平坐镇。

    而刘万也携带仪仗,从京城出发,沿着运河前往河南,从古运河前往彰德府。

    这一次出发,刘万不仅带着多达三十三人的仪仗,还特意从宫中带了两个宫女,其中一个,就是他曾经的救命恩人蔡玉蘅。

    他现在是朱瞻基身边的大红人,蔡玉蘅不过是庄奉仪身边的贴身侍女,连中层都算不上。

    庄奉仪知道了自己的侍女与刘万的关系,喜出望外,刘万问她要人,她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下来。

    蔡玉蘅虽然在家也算是个大小姐,但是进了皇宫,就是一个无根飘萍。

    从跟刘万重逢,她对刘万早已经没有了印象。刘万对她的心意,她也明白,但是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宫中结成对食的太监和宫女不少,像刘万这样正值当年,又是殿下身边红人的少监,一般的宫女想靠都靠不上去。

    玉蘅不是想吊着刘万的胃口,实在是她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

    这些时日,她给刘万缝了一个荷包,制了一身便服。刘万不当差的时候,总喜欢穿着她缝制的衣服,还不见外地把自己的脏衣服,也都让玉蘅来洗。

    他们的关系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对她的态度,也就越来越好。

    刘万不仅仅是个少监,他的师傅是十二大太监之一的金阔,师兄是咨情司提督孙林。在宫中的势力虽然还比不上王彦,郑和势力,但是现在风头正劲。

    玉蘅得了刘万的庇护,比庄奉仪这个不起眼的妃子更有效。

    登船之际,刘万身为钦差,就把玉蘅的舱房安排在了自己的房间旁边。

    当天晚上,刘万就进了玉蘅的舱房,玉蘅虽然脸皮薄,却也没有把他向外赶。夜深人静之时,半推半就,一声长叹,窝在了刘万的怀里。

    虽然不能真的玉成好事,刘万却也在心理上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从那春宫图上学来的各种技巧,刘万也一一用在了玉蘅的身上,让玉蘅体验大了作为女人的欢乐。

    搂着玉蘅娇柔的身体,他喘着粗气,轻声道:“玉蘅,你放心,只等殿下放人,我就将你安排在第一批出宫的名单里。不管你以后继续跟我也好,另嫁他人也罢,我都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玉蘅还是第一次听说他们这种宫女还能放出去,本来精疲力尽,昏昏欲睡,现在精神了起来。“不是说入宫的宫女就要老死终身吗?”

    刘万摇了摇头说道:“殿下已经在准备改革,以后的太监会越来越少,宫女也只是到宫中服役几年,就会放出去另行他嫁。”

    玉蘅沉默不语起来,这个消息给了她一丝希望,却又怕这是一个梦。

    何况,再过几年,她就快三十了,即便是出宫,又如何能找一个好人家呢?

    还是说,出宫了以后,依旧跟着刘万,让他在京城给自己买个小院,收养一个族中晚辈给自己养老?

    那些似乎还太远了!

    从京城到彰德府一路都是水路,这也让这趟旅行变的惬意了许多。

    刘万并不急,他很清楚,赵王府的侍卫恐怕这个时候早就回到了彰德府,跟赵王通风报信。

    赵王只要不是傻子,就会立即安排还银子。

    真要削了他赵王的爵位,他就是有万贯家财,也保不住。

    所以这趟差事,其实是很轻松的。殿下不过是在作戏给其他人看,而他,也只是借着这个机会回乡寻妹。

    四月二十三,刘万一行在濮阳下船,濮阳卫所已经组建了一支多达两百人的卫所军组成的护卫队,护送刘万一行前往彰德府。

    除了他们,包括常山卫,安阳卫等卫所,也都接到了任务,若遇调令,要全力配合刘万。

    但是这些依旧不过是作戏,赵王虽然是陛下三子,却也不会敢在没有军权的时候,真的跟朱瞻基作对。

    这些银子固然不少,但是赵王这些年跟东瀛,朝鲜贸易,赚的盆满钵满,也不会缺了这些银子。

    可是在彰德府,赵王朱高燧如今还真的因为银子急的头发都要白了。

    他这些年赚的银子不少,但是也不过是跟在监后面赚点小钱。主要是他这些年为了修建赵王府,花了太多银子,一时之间还真的有些筹措艰难。

    他欠银行的可不是小钱,光是本金就有五十多万,近六十万,再加上利息,总数要超过七十万银币了。

    可是,跟朱瞻基想的一样,他根本没有胆子敢不还钱,真要削了他的王位,还要抄家还债,那他可就冤枉了。

    “派人去胶东,宁波,将本王的资金全部聚拢起来。然后压缩到山西,山西,川地的采购,如今本王资金有难,他们愿意赊欠,本王就要他们的货,要是不愿赊欠,秋冬的生意就少做一点。”

    “那钦差这边改如何应付?”

    “他们用得着本王应付吗?好吃好喝接待着,等钱还上了,他们自然就走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当刘万招摇过市,来到彰德府的时候,彰德府的知府许观,亲自在城外迎接了刘万一行。

    当刘万来到占地数百亩,奢华无比的赵王府的时候,中门大开,朱高燧亲自到大门口迎接了钦差大臣。

    然后,刘万就开始好吃好喝,等着赵王府筹款了。

    他当然不会留在彰德府不动,在彰德府歇了两日,他就提出了要回林州探亲。

第七十一章 目的() 
刘万对家乡的记忆早就已经模糊,每当回想起家乡,他的脑海里就是母亲被沉猪笼时候那绝望的眼神。 小 说    .

    这也让他对家乡的一切都充满了憎恨,因为他所有的悲剧都是自己的亲人们带来的。

    他不知道为什么非是自己的亲族,害死自己的母亲,让他变成了一个孤儿。

    他还记得家乡的名字,这也让他对调查家乡的一切有了依据。

    来到彰德府之后,他就已经派了几队人员前往家乡调查,有锦衣卫,也有咨情司的人员。

    他们手持公文,有当地官府的支持,几日下来,就大概调查清楚了当年的往事。

    他的父亲当初是个精明的猎人,因为擅于捕猎,家中的日子并不难过,并且还因经常有猎物出售,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但是因为擅于捕猎,他父亲最终成为了猎物的目标,死在猎物的口中。

    太行山多虎,死在老虎的口中并不让人意外。

    只是父亲死了之后,母亲不到三十,按照朝廷规矩必须要改嫁。

    家族要让他母亲嫁于家族内一个二流子,但是他母亲不愿,自己寻了外族的一个踏实汉子。

    所有的一切纠纷都源于利益,刘万父亲因为能干,除了继承了三亩地,他那几年通过卖猎物,赚取了不少银子,当时地价便宜,所以就又买了八亩地。

    八亩地,对一个在太行山下的贫苦家族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三亩地原本就是属于刘家,刘万母亲如果要改嫁,是带不走的。

    但是这后买的八亩地,可不是属于刘家,刘万母亲改嫁,是要带走的。

    就为了这八亩地,刘家开了族老会,判定了刘万母亲的死刑。

    得到了最清楚的结果,刘万的心里无比的愤怒,还有一种滑稽感。

    八亩地,一条人命,连官府都没有经过,只是家族的几位族老碰了一下头,就决定了下来。

    难怪殿下一直在说,要加强官府的基层的作用,打压家族势力。

    这家族,虽然在许多时候能成为官府有效的补充,管理乡民,但是,他们的立场永远是一直对外的啊!

    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只会窝里横,这就是家族……

    刘万早就不是当初没有丝毫能力的小孩子了,生活在权力斗争最为复杂的皇宫,跟在朱瞻基的身边,他早就学会了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事务。

    这件事,他要替母亲报仇,却也要把这件事办的漂漂亮亮。

    可惜的是,因为他记不得当初是谁抱走了妹妹。调查人员们虽然很轻易地就查出来了当年发生的一切,却因为不想打草惊蛇,没有问出妹妹如今在哪里。

    那些乡民们谈起将刘万母亲沉猪笼的事,能说的头头是道,事无巨细。但是因为当初还不到三岁的妹妹涉及到了抱养家庭的稳定,这方面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不过,这也已经足够了,他回家乡只要能找到当初的具体参与人员,一切都能调查的清清楚楚。

    从彰德府出发,率先经过了刘万当初逃难的玉堂镇,这里也是蔡玉蘅的家乡。

    蔡家人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见到以为永远见不到的女儿。自从知道玉蘅被选进了宫,他们就只能当没有生过这个女儿。

    但是现在,当女儿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她那已经快五十的母亲哭的让人肝肠寸断。

    蔡玉蘅也是哭的不可开交,谁也劝不住。

    蔡家在当地是个小地主,家族势力也不算小,算是一方大户。

    但是在整个大明来说,他们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家族。能进皇宫的宫女大多都是来自这个阶层,因为只有小地主阶层的女子,才能有所顾虑,更容易控制。

    她们幸运的可能会被皇上临幸,或者赏赐给功臣,但是绝大多数,只能在皇宫中默默老去,悄无声息地死去。

    蔡玉蘅将这些积攒下来的银钱,全部换了绫罗绸缎,交给了母亲,对他们来说,这些来自宫中的绫罗绸缎,比金银更值钱。

    刘万也添了几匹细棉布当做礼物,这种细棉布是工部研发出来没有多久的。朱瞻基就最喜欢这种细棉布做成的内衣,比起丝绸来,细棉布更吸汗,穿起来更舒服。

    上有所好,下必行效。

    因为朱瞻基的喜欢,如今这种细棉布的价格非常昂贵,比得上一般的丝绸价格了。

    蔡玉蘅与家人的重逢是喜,但是刘万与族人的重逢,却是从一场官司开始。

    他将蔡玉蘅留在家中与家人团聚几天,带着护卫来到了林州。

    林州知县徐钢亲自到县城外迎接了钦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