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欧洲,拉丁语是通用语,意大利语也可以,最不济会法语也可以。
朱瞻基前世会西班牙语,对同语系的意大利语会一点,所以学起来不难。
至于法语他会的很少,也根本没有兴趣去学了。
(又想细写,又怕在外面情节太长,最近几天有些掌握不住分寸了。)
第四十三章 绕过非洲()
在确定了拦截大明舰队的只有帖木儿国之后,大明对交易点的掠夺称得上是非常文明的,因为大明对所有的产业都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属于忽鲁谟斯和黑羊王朝的大部分产业都没有动。
但是即便如此,忽鲁谟斯的赛夫丁也很怕沙哈鲁跟他秋后算账,主动拿出了近五万两黄金,将自己的小儿子与一帮亲近大臣的后代安排进了大明的舰队。
这些财富与人手,也算是他们为自己的以后留下的一条退路。
朱瞻基虽然无意保护他们,但是有了插手这里的机会,他也不会放过。
这些人只要在大明的手里,以后随时都有插手这里的机会。
至于黄金,朱瞻基从来都不放在眼里。五万两黄金对个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以后世的黄金价格来说,五万两黄金不过是一吨半而已,最多也就是三亿多人民币。三亿人民币对一个人来说很多,对一个国家来说,却不值一提。
整个大明流通的黄金,随随便便都有百万两黄金。何况对一个国家来说,黄金不过是社会财富的一个衡量标准,并不是这些黄金能够有多大用处。
大明如今虽然国库不算充裕,但是仅仅一个北明山铜矿,每年都能产出黄金十几万两,等南洋和南洲的金矿开始开发,以后每年的黄金产量能达到百万两以上。
所以,也不会贪图他们这一点黄金。
赛夫丁当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不怕朱瞻基有什么坏心思,他们每次交易的货物的数量,都不止这个数了。
朱瞻基将他们安排进舰队,当然不是要随着他一起前往欧洲,而是安排他们以使节的名义,前往大明。
下西洋的舰队,在这里就要彻底分开,除了前往欧洲的舰队和与欧洲贸易的货物,其他的货船都要返回去。
在南洋和印度,包括这里交易的财货并不少,许多货船都已经满载,不需要再去跟欧洲贸易了。
经过仔细的盘点,大部分货船都要原路返回大明,前往欧洲的舰队以军舰为主,满载香料,瓷器,茶叶,丝绸,铁器的货船,只剩下了不到一百艘。
为了护送这些货船返回,海军会抽调两个军卫一万一千人护送这些货船还有一些商人返回,而这些人,全部交由朱瞻基的大管家金阔领军。
金阔是首领大太监,在以前的太监的行列,与郑和是同一级别,地位够高。
更主要是他忠心耿耿,这次在忽鲁谟斯抢了十几万两黄金,还有比这些黄金更值钱的货物。
再加上在印度的交易,返回的舰队满载的财货超过百万两黄金,所以必须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运送。
而且朱瞻基暂时不会回国,也需要一个心腹回去帮他盯着国内,金阔是最合适的人选。
除了金阔,孙林这次也会返回。他掌管咨情司,工作的重心是监管大明内部与周边各国。
欧洲那边太远了,还没有到发展触角的时候,所以,他留在大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朱瞻基把这些琐碎的事务都安排好的时候,郑和他们也从天方回来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从马穆鲁克王朝也带回了一些会讲西语的商人,朱瞻基也全部收入了舰队之中。
而随队前来西域进行贸易的大食人,几乎全部随商队返回。
四月底,舰队再次从忽鲁谟斯出发,这一次,要一路南行,绕过整个非洲大陆,前往欧洲。
如今的舰队只剩下了三万海军,两万两千幼军,一万一千羽林卫,还有数千其他人员,总人数从当初的将近十万,变成了七万多。
不过,除了减少了一万七千海军,战斗力最强的幼军和羽林卫都依旧随队,战斗力并没有降低。
舰队虽然少了两万多人,少了近三百条船,但是剩下的船只大部分都是战舰,而且留下的七万军队都是精兵强将。
从此地开始,舰队不再分兵,只会分成前营,中营,后营,绵延上百里,一路西行。
前营的船只配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速度快的,一类是吃水浅的。
因为前营除了要勘测水域,探索航线,还承担着沿途交易,大陆,岛屿的探索任务。
至于中营和后营,以货船和护卫舰为主,航速会慢一些。
从波斯湾前往非洲南角,这将会是整个下西洋旅途中最艰难的一段行程,艰难程度还要超过前往南洲的行程。
因为印度洋的洋流方向是顺时针,而从四月开始,风向也是西南风。
也就是说,整个舰队不仅要逆风,还要逆水。只有过了赤道线之后,才会转成逆风顺水,航程会轻松一些。
要是后世,朱瞻基绝对不会选择这条航线,但是现在没办法。因为如今的船只没有抵抗大风和大浪的能力,只能沿着海岸线走。
即使抵达了南非,然后转向北走,也不代表下面的旅程就会轻松,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水情最为复杂的大西洋。
太平洋虽然面积最大,但是因为洋流规律,避开台风季节,还是非常安全的,这也是太平洋的名字来由。
如果说太平洋是个淑女,跟太平洋相比,大西洋就是一个暴躁的抠脚大汉。动不动就发脾气,特别是南大西洋,简直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禁区。
而且四月到十月之间,也是非洲和大西洋的台风季,不管怎么小心都不以为过。
朱瞻基可不愿自己这些精锐的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死在了台风里。
有了这些顾虑,加上前营还需要沿途上岸,丢下一两个千户营,在当地考察,所以舰队的速度非常慢。
而且这一次舰队几乎是贴着海岸线走,只要遇到有大风的征兆,就立即上岸躲避。
从索科特拉岛开始,每到一处,都是前营负责联络,与当地人乔坦贸易,当中军抵达的时候,就按照余先谈定的交易,进行商品交换。
随后,舰队抵达了后世的索马里,在后世这里已经完全荒漠化,但是现在,还有大片的农场和牧场。
这里的部落打渔,打猎,种植各种农作物,看起来甚至比六百年后还要富裕。
仅仅在索马里一地,这里就有三个大型部落,分别被称为木骨都束,竹步,麻林。他们什么东西都缺,大明拿出来的货物,每一样都能让他们羡慕不已。
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多少大明中意的商品,除了少数的黄金和白银,大明对粮食根本不在乎。
无论到了哪里,大明浩浩荡荡的舰队都让人望而生畏,根本没有任何部落敢挑战大明的权威。
郑和在通事的帮助下与他们进行了沟通,随便一点赏赐,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认大明为宗主国。
看到这一幕,朱瞻基忍不住有些好笑,这所谓的属国,原来就是用贿赂换来的啊!
不过看到他们得了几匹布,几匹丝绸,一套瓷器,一袋最便宜的茶叶,就心甘情愿地在国书上面签字画押,朱瞻基觉得,这种方式其实很不错。
不需要打打杀杀,就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认大明为主,只要占了名分,以后自然容易向他们国内插手。
船队抵达后世肯尼亚的蒙巴萨的时候,遇到了第一次的强风,不过舰队早有准备,全部躲进了蒙巴萨的内陆海湾躲避。
蒙巴萨是一个天然的海港,两片陆地,夹着一个岛屿,分出了两条水道和两个内陆海湾。
虽然这里没有山能挡风,但是没有大浪,仅仅是大风,对舰队的损伤并不大。
大风过后,也仅仅有两艘船的桅杆被吹断,熟练的工匠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更换了新的桅杆。
这里原本是非洲土著的天下,但是从三百年前,进行贸易的阿拉伯人就控制了这一区域。
阿拉伯人将当地的食人族驱赶到了内陆地区,在海湾口的那个岛上建设了一座新城,这就是后世的蒙巴萨。
因为是阿拉伯人控制,他们本来就是贸易为生,所以船队在这里修整的同时,也交换了两船的货物。
虽然这里非常适合建设补给点,但是朱瞻基却没有这个心思。
首先这里已经被阿拉伯人控制,其次,他们目前做的还不错,舰队一到,就能提供完善的服务。
既然不需要投资就能得到补给,何必要自己费工费力呢?
朱瞻基真正的目标是在蒙巴萨南方不到四百里的达累斯萨拉姆,那里也是历史上郑和曾经两次抵达的地方,更有不少华裔在这里落地生根。
达累斯萨拉姆也是一个天然港口,并且有一条大河可以通往内陆。更重要的是,这里盛产黄金,在原本的历史上,当地的土人用简单的工具,就淘了数百吨的黄金。
虽然这些金矿朱瞻基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但是只要在这片区域,就不怕找不到。
在蒙巴萨已经被阿拉伯人占领的时候,选择如今没有人重视,并且只有少数部落生存的达累斯萨拉姆更符合发展利益。
所以当船队抵达这里的时候,大明舰队进行了第一次修整,也在这里兴建了一个补给点。
这里与南洲不同,南洲总共只有几十万土人,需要大明从头发展,那里也不容其他人染指。
但是这里早已经被阿拉伯人占据了北部地区,非洲中部的土著部落人数众多,既然独占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还不如与人共享,方便建立剥削阶级。
如今的达累斯萨拉姆还是一片荒芜,只有内陆的一些大型部落,将触角衍伸到了这里,但是并没有太多人重视。
一直到大明将滤水池修好了,才有部落的人与他们进行了初步接触。
这个部落是一个叫做摩洛哥罗的大型部落,总人数超过了五百万人。他们部落的都城就叫摩洛哥罗,距离达累斯萨拉姆差不多有三四百里地。
这个部落的势力非常大,占据了乞力马扎罗山以南的几乎所有平原地带。
因为势力大,人数多,他们占据的资源当然也不少。大明的货物对他们来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高档商品。
根本没有费多大的功夫,他们的部落首领就同意了大明在入海口处修建补给点,并且跟大明进行交易。
不过在投靠大明,认大明当宗主国的时候,他们有一些迟疑。来到此地的部落长老不能做主,只能将这件事推到明年,等大明舰队返回的时候,才会继续谈这件事。
虽然看起来有些儿戏,但是仔细想想,也能理解了。
残酷的大航海时代还没有开始,欧洲各国自己打的不可开交。整个世界处于一种区域性的国际关系,许多人都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
这些非洲的部落除了周边的部落,对整个世界都缺乏一种认识,当驾驶着无敌舰队的大明舰队抵达此地,他们除了震撼与好奇,就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在面对强势的大明时候,他们充满了畏惧。大明没有率先举起屠刀之前,他们愿意选择友好相处。
船队继续出发,在非洲的第二个补给点设立在了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
之所以选择这里,当然是因为南非的黄金。这里是距离约翰内斯堡最近的区域,也是非洲大陆各种族在非洲南部最后的聚居地。
在欧洲入侵非洲之前,从非洲中部的赞比西河以南,其实很少有土著。
虽然北部非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在南部,都是极为原始的生活。
他们跟澳大利亚土著一样,缺少纺织技术,不会种田,只能依靠狩猎和采摘为生。
因为不穿衣服,他们抵抗不了寒冷,所以在南非一带,聚居的土著非常少。
后来的南非有那么多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在欧洲入侵非洲以后,迁移过来的。
以至于南非后来黑人夺取政权,白人和布尔人其实非常委屈。因为这个国家原本都不是黑人的,只是他们太能生,最后黑人的数量超过了白人和布尔人而已。
对这段历史朱瞻基了解不多,但是他在安哥拉投资的时候,看过当地的历史。安哥拉本国的历史书里面,就侧面说明了南非人大部分都是从他们那里迁移过去的,两个主要民族跟安哥拉都是一族。
所以朱瞻基很是觉得好笑,欧洲人为了开发南非,大量引进黑人挖矿,最后黑人太多了,又把他们赶走了。
当然,好笑的不是这个,好笑的是那个所谓的自由斗士。不过因为坐了几十年牢,就成了大英雄,圣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把一个发达国家折腾的经济倒退三十年,变成了贫困国家,还有人给他唱赞歌。
当然,这样的笑话也就只有黑人能接受,反正他们又不想过好日子。只要不让他们干活,他们天天能唱歌跳舞就够了。
朱瞻基对非洲没有殖民想法,主要就是觉得这里的人无药可救。
他们实在太懒了,懒的让人无法理解。他在非洲投资的时候,根本不能把工钱全部结清,因为一结清,人就不见了。
他们不把钱花光,不是没有饭吃了,根本不想干活。
但是对非洲的矿产,他又很眼馋。赤道以北的非洲,沿海一带都是石油。而赤道以南,则全部都是贵重矿产,按照土地面积来算,全世界唯有南美的秘鲁,智利一带能比得上他们富有。
所以,在非洲设立几个殖民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即使不占领这里,也要把南非的金矿捏在大明的手里。
当朱瞻基的中军抵达马普托的时候,前军已经在这里修建好了滤水池,耗费了两天的时间补足了清水。
换了一批海军充当前军,他们又开始了后面的行程,而中军则一直等到探索马达加斯加岛的人员回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