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瞻基笑道:“母亲勿忧,一个人再厉害,也不能因此坏了规矩。我杀杨稷是按规矩办事,杨士奇要是不按规矩来,其他人就不会认可他,他再有才华也不值一提。”

    “所以……没事?”

    朱瞻基坚定地点了点头。“没事!”

    对杨士奇,朱瞻基也的确没有放在心上。三杨的名气再大,也没有一个能像后面的杨延和,于谦,张居正那样是治国全才。

    如今皇权集中,大臣们根本没有跟皇帝掰手腕的能力。杨士奇要是不听话,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他就乖乖回家去。

    他现在最重视的,还是赶紧在下西洋之前,赶快把银行的架子搭起来。

    回到了兴庆宫,这一夜,偏殿的灯光又是半夜才灭。

    秋高气爽的季节,一串长长的亲王仪仗拱卫着一辆四轮车驾缓缓进入了彰德府。过往之处,万民避让。

    马车中,晋王朱济熿四周打量了一会儿彰德府的城郭,就没了兴致。重新窝回了身后美女的怀中,扯开了她的衣襟,在她乳上亲吻了一番,丝毫不顾此女的感受。

    “还以为赵王封了一个好地方,却还不如我的太原府。”

    车驾外,王府长史李能笑道:“太原乃九边重镇,如何是这彰德府可比。如今边军北上,以后的太原,更是王爷一人说了算了。”

    朱济熿哼了一声说道:“不过那知府秦和甚是多事,这次到了京城,看我不奏他一本,最好将他贬谛到北地荒原最好。”

    这朱济熿原本是晋恭王朱?庶三子,晋定王朱济熺之弟。

    因自幼狠戾,不受父亲朱?喜爱。长大一点以后,明太祖召秦、晋、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长者,教于京师。

    朱济熿与燕王子朱高煦、周王子朱有爋品行不端,狼狈为奸,经常欺压百姓,不为太祖所爱。

    洪武三十一年四月,朱济熺袭封晋王,朱济熿受封平阳王,朱济熿不喜欢父亲宠爱其兄,又得知兄长对于明成祖篡位心怀不满,就借机在明成祖前不断诋毁朱济熺。

    朱济熿教唆其弟庆成王朱济炫等不断诋毁朱济熺,罗列罪名,经年不止。

    永乐十二年九月初一,晋王朱济熺废,朱济熿遂袭封晋王。

    此人袭晋王后更加顽劣残暴,向嫡母晋王妃谢氏下毒,为了逼出晋王府银钱,用铁锅蒸了父亲的侍女吉祥。

    虽然不敢杀了自己的哥哥,但是却把朱济熺及侄子朱美圭圈禁了起来,虐待不止。

    上位两年,他父兄以前的侍从,宫人大多为其所害,却无人敢言。

    如今,他已经将晋王府收拢手中,却又觉得无聊了。

    这次皇上下旨,令各地世子进京,随太孙出海,经历世面。

    天天呆在王府中无聊的他,本来其子还小,不用进京,但是他却贪恋京城繁华,就自己亲自走一趟。

    在他心里想来,哪怕不能随太孙出海,也能在京城享受一番。

    皇上圈禁了朱高煦,颇令他有唇亡齿寒之感。

    这次进京,他有两个目的。一是撇清他跟朱高煦的关系,与太孙拉拢关系。二是眼红赵王跟着太孙海贸赚了大钱,也想分一杯羹。

    赵王朱高燧原本从北平迁封彰德府,修建奢华赵王府,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但是上个月却得知,因为跟太孙海贸,这一年多他就赚了数十万两银子,这在王爷们之间已经传遍了。

    现在哪个王爷不是将太孙看做是送财童子啊!

    他的好心情到了赵王府就变的差了起来,因为这个赵王府虽然规制与其他王府一样,但是比他的晋王府可要光鲜的多了。

    晋王府是洪武年间就建成的,早就破旧不堪。他虽然现在篡了王位,但是手里也没有多少余钱,无力修缮。

    今日赵王府中门打开,赵王朱高燧亲自到大门处迎接,将他迎进了府内。

    一进大院,最显眼的就是王府后院一座数十米高的土山,在土山上,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家庙。

    看到朱济熿有些看傻了眼,朱高燧得意地说道:“晋王兄,看我这家庙气派如何?”

    朱济熿比朱高煦小一岁,却又比朱高燧大两岁。幼时在京城,朱高燧总是跟着他们身后玩,所以相互之间的关系还不错。

    朱济熿收回了目光,讶然道:“耗费不小吧?”

    朱高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哈哈笑道:“十万两银子啊,光是庙里那个送子菩萨,就花了我两百斤黄金。”

    朱济熿一听更难过了,现在的他连两百斤黄金都凑不出来。

    “海贸真有如此利润?听闻你大赚数十万两,也都是真的?”

    这一次,朱高燧只是笑,不说话了。不过朱济熿也能理解,毕竟太祖爷亲令诸王不得从事士农工商,虽然现在已经打破了规矩,但是这些事都是能做不能说的。

    实际上,打破的规矩远不止此。就好比这次皇上下令,允许诸王结伴进京,减少沿途百姓的负担,这就打破了藩王二王不能相见的规矩。

    要不然,哪怕朱济熿进京经过赵王府,也不能跟朱高燧相见。

    当晚,朱高燧摆下盛宴,款待朱济熿一行,这又让朱济熿大开眼界。

    因为餐桌上,一些蔬菜,瓜果,包括海鱼,都是朱济熿从来没有见过的。

    一问,才知道这些竟然都是从东瀛,南洋转运回来的,蔬菜,瓜果还好说,那些海鱼,竟然全是用冰镇着运到彰德府,才能保证不腐烂。

    朱济熿越发觉得自己是个土包子了。

    他也有意多套一些话,详细询问了关于太孙的一些消息。朱高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当晚的气氛非常热闹,朱济熿也不知不觉喝多了。

    他却不知道,就在他留宿的别院一墙之隔,还有一队人马跟他相对而向,今晚也留宿在赵王府。

    这一对人马只有二十人,相对于晋王的近千人马就不值一提了。

    杨章德与褚松跟在朱高燧的身后进了小院,先向朱高燧告罪,回屋脱下了赵王府的侍卫服。

    再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换上了锦衣卫的飞鱼服,这才又重新施礼,坐在了赵王的下首。

    杨章德抱拳说道:“多谢赵王今日行此方便,待来日回到京城,必向皇上说明。”

    朱高燧笑道:“举手之劳,不值一提。只是……这晋王当真做出了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杨章德正容说道:“下臣尚未抵达太原查明此事,不敢随意猜测。不过,这件事既然被人举报到皇上那里,显然不是无中生有。”

    “弑母禁兄,天理难容啊!不过若说他与汉王勾结谋逆,这未免有些牵强。汉王这两年心性大变,连我都不搭理了,岂会与他谋合?”

    杨章德笑道:“下臣此去太原,定当查个水落石出,绝不冤枉好人。”

    朱高燧看了看他,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既然是不冤枉一个好人,当然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这两年他跟太孙走的比较近,当然也知道这个杨章德实际上就是太孙的人。

    只是他有些不明白,既然是太孙的人,为什么在太孙登基之前不收敛一点,急着对王爷动手。

    这些王爷包括他自己虽然没几个好东西,但是皇上削藩未尽,每家王府的势力还不小。

    即便是成不了事,也能坏事啊!

    想不通,朱高燧也就不想了。他算是已经看明白了,自己的父皇认定了太孙,其他人就老老实实当个安分王爷,享清福好了。

    现在他的日子过的悠哉悠哉,每年大笔银钱收入,就是给个皇上他也懒得干啊!

    第二日一早,锦衣卫的一队人又换上了边军的服饰,骑马离开了彰德府。

    但是朱济熿却在彰德府住了三天,把朱瞻基的性格,爱好问了个清楚,才离开了彰德府。

    他跟朱瞻基还是七年前见过一面,那个时候的朱瞻基才十二岁,在他看来还是个小孩子,没有定性,所以也懒得搭理。

    两年前他告倒了自己的哥哥袭爵,当时皇上在北征,在北平接见的他。当时太孙在忙着研究煤窑,跟他也没有碰上面。

    现在有了赵王他这个亲叔叔的情报,他自认为,已经摸清了太孙的底细,可以迎合他的爱好行事了。

    喜欢美女,好办,这次他就带了六个破瓜年纪的太原俊俏少女。她们虽然没有江南少女的灵秀,却也别有一番韵味啊。

第二二三章 银行与异人() 
就在各路王爷世子们结伴进京的时候,数百工部的吏员也开始分赴各地,建设银行网点。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土地私有,但是所占有的土地不到全国一半。在每个县城,都有大片的土地和房屋属于公房。

    但是,这些房屋基本上都不符合银行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坚固。

    所以,每一家银行网点都需要重新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个石头与水泥,钢条组成的坚固地下室,能够储备金银铜币。

    而在下马桥农庄这边,数千户部和內监招收的吏员,被分成了五十二个班组,每个班组五十人,接受新式的记账法和安全防范。

    这将近两千六百人,职位最高的是户部的两位侍郎,还有银作局的两位大太监,不到一百位正式吏员,其他全部都是勋贵家族抽调的子弟,还包括了幼军里主要推出的人员。

    至于教员就是幼军的甲字营士兵,他们最少都接受了四年的幼军教育,精通算法,能熟练掌握字母和符号的应用,精通密码学。

    所有人不仅要接受新式记账法,更要熟练掌握密码,除此之外,还要接受安全意识防范培训。

    用勋贵子弟来担任各个网点的负责人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个时代,只有勋贵家族家大业大,不怕他们贪污受贿。

    只要他们敢贪污受贿,直接抄家就能弥补损失。

    其次也是因为这些文人们瞧不起去当一个银号的“掌柜”,本来想要招一些秀才或者是举人,但是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就一百多个报名的,还大多超过了三十岁,属于在科考方面几乎没有出路的人。

    短时间之内,就是朱瞻基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思想。

    而普通的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根本不可能胜任银行的工作。

    全国的经营网点,基本按照每个州府各两家网点,每个大一点的县城各一家网点。然后京城有八家网点,海关和港口,也基本保证各有一家网点的布局。

    另外,在大明控制的交趾,奴儿干都司,北明山,东瀛,苏门答腊,还有吕宋,也各有网点。

    整个大明,每家银行相当于一次性要开一千两百家网点。属于內监的商业银行网点稍多一点,有一千三百一十家,而户部的银行网点稍少一点,只有一千两百六十家。

    相差的这些网点,就是商业银行在境外开办的网点,户部却还没有把触角伸向境外去。

    因为是內监牵头,许多勋贵子弟还不愿意到商业银行工作。朱瞻基无奈,承诺了如果去商业银行效力,优先考虑其家族的商业贸易和贷款。这一下,报名的人才一下子凑够。

    而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名声问题,在发展银行工作,因为人手不足,会更辛苦。商业银行却因为內监的工作人员充裕,还更轻松一点。

    许多內监只是因为不识字,才不能胜任“掌柜”的工作,但是他们用来谈业务,监管,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两家银行之外,朱瞻基根据大明目前的人口分布情况,兵力布置情况,要在全国修建二十座金库。

    这二十座金库的作用就是调节当地各个网点之间的金银流通,总负责人是从永乐元年就开始担任漕运总兵官的陈瑄。

    陈瑄早年曾参与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

    靖难之役时率水师归附明成祖,被授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平江伯。

    他自永乐元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督理漕运十四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京杭运河,功绩显赫。

    最开始让他担任大明银行总督,他还有些不愿意。因为在淮安,他就是一方总督。

    要不是因为如今漕运逐渐不受重视,水师又直接隶属朱瞻基管辖,朱瞻基想让他听话都难。

    从得到“麦哲伦”的航海日记开始,大明获知了台风来袭的一定规律,也能有效地利用季风和躲避台风。

    加上如今东海靖平,所以运往北方的粮食,主要就是依靠海运了。

    如今运河虽然疏浚,但是大多都是内陆的商户在使用航道。

    陈瑄三十八岁就做到一方总兵,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当然不是蠢材。他清楚地认识到了海运要比漕运快速,运载量更大,今后大明的漕运,将会主要依靠海运。

    加上他也不敢跟朱瞻基这个太孙别苗头,所以在得到朱瞻基的征召之后,勉强来到了京城。

    但是接受培训的这段时间,朱瞻基也跟他完整讲述了银行的布局与发展,他才有了一些兴趣。

    以前他只是负责漕运,负责淮安当地的治安,但是现在,他掌管了全国的内陆水运,这可比以前的权力更大。

    不过,他坚持不肯接受银行行长这一职位,因为大明以前没有行长,这个官职也吸引不了他。

    朱瞻基也只能入乡随俗,搞出了一个银行总督的职位。

    担任他副手的就是朱瞻基的姑父沐昕,他原本就在礼部主客司挂了一个职位。朱棣对他非常宠爱,在去东瀛镀金之后,朱瞻基筹办银行,就把他又打发了过来。

    大明陆上运输主要是依靠驿站,整个大明的驿站就归礼部主客司负责。

    主客司郎中一人,专事提督。下面分成了九馆,长江以南有三馆,设主事一人,长江以北六馆,设主事两人,督管天下驿站。

    但是在地方上的驿站、转运所等,还要接受布政使和按察使双重领导,等于是一个衙门三个爷。

    在礼部担任主事的沐昕被朱瞻基安排为了大明银行副总督,专门负责陆路的金银转运,同时也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