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这些镇抚使们分别开始攻略雍丘、咸平和陈留,并且和已经相继攻陷了新郑、中牟、尉氏的翟进大军,在汴京城下会合,9万人马齐聚汴京城下。
只用了半日的时间,只有千余守军的汴京就陷落了,大宋之前的都城再次回到了大宋的怀抱,城内百姓放着鞭炮,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的到来。
这个时候只渴求在西华县城的2万多人,就变成了一支孤军,因为他们已经被大宋一方的10万人马围在了,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就算是只渴求自己都觉得,这一次不可能打赢了,唯一的悬念就在于自己是否有可能,可以找机会从,几支军队的夹缝之中突围逃脱出去。
然而这个时候,忽然有一队使者来到了西华县城,并且求见折可求,这一队使者不是自己来的,还带折可求的所有家人。
这实际上是之前秦桧跟赵构所说的一个妙招,这折可求之所以投降于金国,就是因为当年金国进攻的时候耍了一个小手段。以一支少量的人马长驱直入,并且直接抄了折家军的老巢府州,将折家所有家眷全部都给控制了起来,这才逼迫的折可求投降。
之后折可求的家人就被软禁在了金国,这一次赵构派了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奸细,将折可求的家人全部都给救了出来,并且一并送到了西华县城,多少也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这使者就是由赵构派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要让折可求重新降服于大宋。
第八十五章折可求降服()
或许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奇怪,这折可求不是大汉奸嘛,赵构和秦桧为什么还会允许折可求,重新回到大宋的麾下呢!
之前折可求为了金国作战,确实是让人非常的诟病,但是不可否认,作为一个人,他为了自己的家人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完全是十恶不赦。
在家和国之间做选择,往往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对的,但也总不能以此为标准来要求所有人都这么做,再加上折家军本来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就一项更注重自己的家族,所以在之前折可求作出选择家族,而背叛国家的事情,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现在赵构已经将他的家人全部接了过来,包括他几个嗷嗷待哺的小孙子,这使折可求心中产生了一些波澜。
他之前受命于金国,也是因为自己的家人,如果说他不听金国话的话,他所有的族人全部都会死掉,这是他绝对不能够接受的。
现在大宋为了向他示好,已经将他所有的家人从金国给接了回来,并且送到了县城之中,现在如果说他不答应大宋的要求,重新回归大宋的麾下,那么他自己死了也就算了,他这个家所有的家人也会死在这里。
这里要解释一下,这个地方所说的折家所有的家人,是不包括折彦质,折可适和折可存的家人的,纯粹指的就是他折可求的家人。
折彦质的两个儿子折知常和折知适,已经在他的麾下成为了重要的年轻武将,并且现在也在陕北一带带兵。
折可求就算最开始的时候有顾虑,但是首先大宋已经对他示好了,而且之后还开出了其他的一些条件,这使得渴求不得不重新进行考虑。
折可求不可能没有顾虑,因为他看到了之前张邦昌重新回归大宋之后的后果,他很担心自己回归大宋,很有可能也还是会步上被大宋赐死的后尘。
首先大宋许诺会保证他和他的儿子折彦文,还有他所有家人的安全,他们两个之前都是金国手下的大汉奸,在面对大宋进行作战的时候,可谓是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本事,如果说大宋不能够保证他们所有家人安全的话,他们还真的是不敢回来。
大宋对他们的第二个许诺就是,之后折可求所带领的这支折家军,再也不需要跟金国人进行作战,但是必须要帮助大宋,去抵御西夏人的进攻,能够不需要继续去面对金国,这让这颗球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之前从大宋头的经过,现在又从金国回到大宋,之后如果继续去面对金国的话,他还真的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最让折可求心动的一点,就是赵构对他承诺,允许他重新回去执掌府州,府州是折家军的起家之地,同时也是他们的根本。
因为之前折家军的叛逃,再加上府州是面对西夏国的时候的最前沿,所以已经重新回归到了大宋的直辖统治之下。
现在大宋愿意将作为前线的府州,重新交给折家打理,这完全是一种非常大的信任,让折可求没有任何的理由继续抵抗下去。
当折家的4万余人马,全部降服于大宋麾下的时候,折可求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带着4万人马及家人全部都向着西边而去,越过陕西,前去了府州,之后他一直到死,都为大宋镇守着府州一带,也算是完成了他自己的心愿,同时为自己赎罪。
折可求将整个汴京城空了出来,19万的人马再次开始了他们征途,他们全部从滑州的李固渡渡过了黄河,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攻陷了华州的白马和内黄。
与此同时王德带着八千人马攻下了卫州,岳飞带着麾下的一万两人马,将他的老家相州给攻了下来。
翟进的4万人马重新回到了洛阳布防,韩世忠的3万人马和各位镇抚使的5万人马一起,攻陷了濮阳,在清丰县城和王彦的一万五千人马汇合之后,已经开始威胁大名府的南大门南乐县城了。
此时李横带着5万人马出曹州,过雷泽,进逼巨野,威胁整个东平府,东平府位于济南府的南边,如果说李恒能够非常顺利的在东平府城区植入的话,那么将可以直接威胁到现在刘豫的老巢。
不过刘豫在东平府也放了5万人马,由名将郦琼带领着,在郓城县一带和李横形成了僵持。
而就在这个时候,大宋的使者也前去了会宁府,要求和金国进行议和。
完颜晟对于这个时候出现大宋的使者有些意外,因为从他们的情报之中,竟然完全没有得到相关的消息,这让他有些愤怒,因为之前无论什么状况,至少他们是会得到大宋一方信息的,但这一次的议和他们完全被蒙在了鼓里。
不过就算是这样,金国人也不准备在这一次的议和之中跟宋国讲什么规矩,一开口就是要让大宋将整个京畿道以北的土地,全部都交给伪齐处理,并且要求大宋向金国称臣,每年还要提供岁贡百万两白银和百万匹绢。
作为谈判使者前去的李光,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且将现在南边所有的战况告诉给了金国,还向完颜晟说,向他们金国称臣是完全不可能的,大宋愿意提到的岁贡是白银十两和绢五万匹。
金国高层们发现,自己竟然到现在都不知道,大宋竟然已经把汴京给重新攻下来,折可求也投降了,这让整个金国的高层全部都非常的震惊,这说明他们的消息已经严重的滞后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秦桧之前跟赵构提议,一定要做好这一次的情报战争的胜利,甚至在情报战上的重要性,比正式的战斗都要重要。
大宋在国内,几乎进行了一次类似于搜地毯一样的,对于奸细的搜索,将金国在大宋国内的奸细,几乎大部分都抓了出来,甚至还抓了几个埋伏在官员之中的奸细。
第八十六章议和成功()
同时大宋开始进行在河南、河北一带,进行各种特种战,将所有知道的对面的奸细,也全部都进行了各种办法的消除。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金国完全不知道这一次大宋准备对他们议和的事情,也不知道之后对于汴京的谋划。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位于金国国内的各路义军,配合南边的大宋官军,开始了他们的活动,包括之前留下的一些王燕的手下的八字军,还有太行山一带的梁青和赵云,河南北部的牛皋和河北的马扩。
他们使用从秦桧那里得到的各种游击战的战法,和金国军队展开了战斗,和他们之前与金国人进行非常顽强的抵抗不同,这一次他们的是一打就跑。
并且将金国的军队全部牵制在南山区,完全无法发挥他们骑兵作战的能力,只能够被这些义军牵着鼻子走,不但他们自己的补给会,被对方所切断,一直被骚扰无法休息,而且还在各个山区之中疲与奔命,金国的各路大军一时之间苦不堪言。
在知道南边的消息之后,北面的蒙古各部在合不勒的带领下,再次对金国展开了进攻,这让金国大军一下变得更加的捉襟见肘,必须要派至少10万人前去边境,跟蒙古人进行交战。
最后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两边终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提议。
金国承认跟大宋的平等地位,大宋一方将已经实际控制的相州重新还给伪齐,并且伪齐以东平府和大名府南部,和大宋互为边境。
另外,大宋每年给予金国岁贡15万两白银和10万匹绢,李光非常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且还给大宋节省了不少的岁贡。
究其原因,说白了还是因为金国已经完全的焦头烂额了,否则绝对不会如此容易的放过大宋的。
能够跟金国人议和最开心的就要数赵构了,从登上皇位开始,在对金国人的战斗中,大宋一直就是败多胜少,领土不断丢失,内部叛乱不断,他就没过过什么安生日子。
这段时间能够和金国人有来有往,赵构就已经觉得是老天保佑,打从他的心里还从来没有想过,能和金国人进行对战。
这一回终于能够跟金国议和,这使得他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总算是安全了,至少在金国人出尔反尔,将议和给撕裂之前,他都可以安然的过日子。
同样的,还有很多大宋的文官,他们本来在心里也是非常惧怕金国人一直打过来,现在金国人已经跟大宋议和,那也就说明自己暂时的安全,可以安安稳稳的去争夺朝堂上的权力。
在议和开始之后,第一个跳出来的人便是朱胜非,此人纠结了许多在大宋富有声望的文人,并且来到建康城,向赵构和朝廷进行情愿,要求不予进行议和。
他们的理由非常的简单,但是也非常的充分,金国是自己的敌人,是应该跟他们奋战到底的侵略者,金国人一向出尔反尔,怎么能够和他们议和呢。
朱胜飞这样的说法非常的有市场,再加上许多文人的投靠,推波助澜之下,很快就在整个大宋的范围内,宣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浪。
这些人全部都是北面逃过来的文人和官员、地主,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想要争夺权力之外,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故乡给夺回来。
再说天塌了有个大的顶着,朱胜非之前好歹是当过丞相,现在有他跳出来,先来进行大声的喊话,他们自然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顾虑了。
这些人出来请愿,赵构实际上心中是非常厌烦的,他绝对不允许议和这件事情被破坏,所以议和一直在进行。
直到最后都已经达成了,朱胜飞见事情已经不可逆转,不但没有停下来,反倒闹的更凶,而且招揽的人还更多。
朱胜飞这个家伙自己也是怕金国打过来的,金国如果打过来,他或许也会变成金国的俘虏,被拉到会宁府,成为阶下囚,这是他非常惧怕的事情。
他作为一个文官,也没有任何的缚鸡之力,到时候必然会受尽金国人的百般侮辱,就像之前从金国被送回来的马伸一样。
但是现在时局不同了,金国已经跟大宋议和完成,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危险了,这正是他表现自己英勇无畏的时候,他后面还有着文武百官的支持,自然就更加的大胆了。
秦桧一点都不将朱胜飞放在眼里,因为历史上,在范宗尹之后,他确实又重新当过一次宰相,但是这一次的时间也同样非常的短,因为在他下台之后,很快就是秦桧自己成为了宰相掌权了,开始了数十年的投降主意时代。
朱胜飞只不过是一个为了政治投机的文官的代表罢了,就算他能够成为宰相,手中实际上也并没有太多的权利,因为赵构绝对不允许他真的做出任何有损于议和的事情。
让秦桧非常头痛的事情,是这个时候有非常多的统兵之人站出来,也开始反对他和范宗尹了,这其中就包括张浚、韩世忠、岳飞,也包括绝对不可能亲自到北面去抗金的刘光世和张俊,甚至连福建的辛企宗都跳出来了。
统兵之人里面没有对秦桧他们进行攻击的,首先是跟秦桧关系非常好的张叔夜和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不但没有攻击,反倒还写了一封奏折,百里加急送到了建康,表示自己支持范宗尹和秦桧。
首先张叔夜自己是一个文官,他比那些武将更加清楚,议和对于大宋现在的意义,他觉得自己是支持秦桧的,各种政策的。
他知道秦桧他们绝对不是投降派,他和秦桧已经打了5、6年的交道了,所以对于他的品性还是非常了解的,如果说他真的是一个投降派的话,早在好几年以前就已经真正投降金国了,还用千辛万苦的从金国回来,还为了一个机会一直等到现在。
第八十七章秦尚书恭喜()
因为知道秦桧的为人,所以张叔夜觉得说他是投降派,这怎么样都是说不通的。
其次就是秦桧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还有实行的政策,确实有非常多的可取之处,还是对国家有利的,只要对国家有利,他就应该要支持,这是他作为一个大宋真正的忠臣的节操。
最后是私下里秦桧和他的关系比较好,自然是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间予以支持,也算是针对这个忘年交有一个朋友之宜。
在前方汴京一带驻防的王德,在福建进行剿匪的杨沂中,对于秦桧也都是支持的,不过现在他们并没有特别高的威望,所以他们的话语根本就达不到天听。
另外对于这场权力的争夺,驻守在大名府的王彦和河南道的翟进,只是在暗中观看,并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最有意思的是作为绝对主战派之前领袖的李纲,在这一次非常明显的派系事件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