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和火力是破敌的重要因素,可张伟当然明白这并不是苏军所长,早就准备好反攻的苏军趁机对莫斯科郊外最近的一个德国集团军展开了反攻。
自动火力和携行改善到战争末期水平、而素质比战争末期的苏联红军显然更高的情况下,尽管面临素质依然不低的德军,也在短短一天之内就歼灭了攻击范围之内残余的五万多以后勤和非步兵部队为主的德军。
(本章完)
第505章 亢龙有悔()
屡战不败的德军第一次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出人意料的失利,超过十三万人遭到歼灭性打击。其中八万人左右战死,五万人左右被俘。十个师群的德军只有少数人在这样猛烈的打击下逃离了出去。
身为穿越者的希特勒并没有想到过莫斯科郊外的反攻不会遇到任何风险,不会遇到任何失利。但在德军一次完美集团军群级别的重大胜利将要收官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当头一棒,在不到一昼夜的时间内就被秒掉了十几万人还有整整一个相对比较精锐的集团军,数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还有不少的技术装备都遭遇到了损失。这样的打击太过诡异了。好像一九四一年的苏军提前了好几年拥有了完善战术战略思想和最优秀的统帅部似的。
这种诡异,之前的身为穿越者希特勒不是第一次感受到。一个几乎没有犯过严重战术战略错误的战争初期苏军统帅部,同时还在细节和技术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创新,怎么可能不是被另一个穿越者附体了呢?
“我觉得,我们应该尝试着和苏联方面进行一些秘密接触。看看能不能有一些暂时的收获。”当希特勒提出这样的意见的时候,不论是空军元帅戈林还是希姆莱都感觉到有些出人意料:元首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对苏联人抱有幻想了?
“绝不能给苏联人这样的机会,我的元首!仅仅是莫斯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军队素质就有这样的恢复。如果给他们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苏军将变得更加难以对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此时不能跟苏军停战的原因。。。”德国的陆军参谋们并不算傻,也并不是一战时期那些包藏祸心,很有可能故意使坏让德国战败的德国高层。
希特勒询问道:“如果我们退到。。。推到第聂伯河重新沿河建立防线呢?”
“防线并不可靠,这一点如果说在法国战役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那么布列斯特要塞攻防战就已经充分说明了。。。更何况。。。”
“算了!从南方集团军群抽调两个集团军增援中央方向吧,基辅的行动可以继续,我想剩下的抵抗不会再持续太长时间了。。。”在思索了片刻之后,这为身为穿越者的希特勒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同苏联妥协的打算是一种幻想了。苏德同盟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可能达成并巩固的:苏联主导德国的军事或政治,又或者德国主导苏联的军事或政治,因为核心人口规模不同,恐怕还是前者更靠谱一些。可是先不说自己对苏联的看法和意识形态偏见,如果德国的上层还认同给别人做小,两次世界大战根本就不会爆发了。
战局的变化似乎要希特勒及其参谋们设想的要糟糕,虽然在之前一轮的交锋中双方的损失比是十六万比四十五万、战死被俘人数对比是十三万人对二十一万人,德军依靠强大的物质优势和技术兵种体系依旧占据明显上风,可即便如此,中央方向的苏军依旧保持着一点五倍左右的兵力优势并开始利用整个德军整整一个摩托化集团军的覆灭造成的上百公里突破口展开了全线反攻。
直到增援的德国装甲军在航空兵的配合下迟滞了苏军的反攻并增调了足够的预备队之后,苏军在中央方向上已经推进了二百公里左右,在整个战线上回复了历史上莫斯科大反攻之后所恢复的展现,距离斯摩棱斯克也只有并不算太远的路程了。
历史上苏军在野战进攻中的进攻能量达到顶点的时候,时常会面临德国增援力量和新锐力量反击带来的“扩张性退缩”“扩张性失利”
然而,这一次苏军杀伤德军大部分弹药消耗来源于莫斯科城内的囤积而不是前线后勤工具与车辆的囤积。因此一百数十万训练还算及格的苏联红军在杀伤了十几万德军之后进攻能量并没有完全消耗掉,直到逼近到斯摩棱斯克城外大概十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几乎相当于1943年夏季才抵达区域的时候,才遭遇到快速增援过来的南方集团军群增援力量的阻挡。而在此时,新增援力量在南线展开的反攻也大大缓解了基辅方向上的压力。
在这一轮“莫斯科大反攻中”,状态明显比历史上好的多的德军面临训练准备更充分的苏军依然打出了明显的损失比优势,可这却不能挽回整个战线上面临相比历史更大的被动。
如果是历史上的斯大林或者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风格,很有可能是“姜维北伐,不败不归”但此时的张伟却总能敏锐的感觉到德军的力量远远没有遭到有效的消耗。如果南方集团军群面对基辅城内消耗到只剩最多三十万人左右的苏军,仅仅以三个集团军甚至两个集团军做牵制性围攻或者围而不攻,主力增援到乌克兰方向上来,以此时德军所拥有的机动、装甲、航空优势;还有对新增援部队的素质优势、再加上乌克兰这个更为适合德军力量发挥的地方,有很大概率在野战中打出一个方面军级别的歼灭性打击。因此在苏军全线士气大振的时候果断要求中亚和高加索方向上新增援过来的力量以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为核心构筑稳固的侧翼防线据点,而绝不是贸然的在自己尚没有成熟之前把力量投入到进攻中去。
或许历史上的苏军直到战争临近结束的时候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回避自己的劣势,而张伟对此却一清二楚。因此,决定在局面有很大好转,所控制的资源带能够勉强够用的情况下适时“亢龙有悔”进一步整训自身和积蓄实力。
面对这样的命令,不说德军,就是那些新增援上来的苏军自己也有所不解。尤其是还有几十万苏军在基辅陷入围困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及时增援结尾?
张伟在沉思了许久,决定重新发布一次对苏军指导思想十分重要的讲话了。
(本章完)
第506章 苏军思想()
“。。。但不可否认的是,占领了整个西欧之后,德国的工业实力和所拥有的资源已经变得空前强大。即便是战争爆发之前的我们与拥有几百年积淀的整个欧洲相比,在工业潜力甚至是农业潜力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这种弱势不仅仅体现在数量方面,还体现在数量和技术方面。我们的苏维埃是一个成立不到二十年的国家,从沙俄时代的一穷二白、一战时期子弹产量和炮弹产量还不如意大利、大部分枪炮弹都要依靠进口开始,发展成为曾经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但是我们的国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我们的工厂还不能生产出如德国一样优秀的穿甲弹、飞机、不能拥有先进的无线电和足够数量的越野车辆。更重要的是:相比更早进行战争动员和准备、还经历了西欧战争锻炼的德军来说,我们的飞行员到坦克手乃至他们的维护维修人员因为过于年轻的经历也不够合格。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的同德军进行野战和盲目的进攻战、只会造成我们在这个方面同敌人的差距变得更为巨大,这正是我们的敌人所希望的。我们的苏维埃需要时间,哪怕再只有三个月或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相信我们的红军战时才能脱胎换骨成为一支能够在劣势条件下另强敌胆寒的对手,时间,就是生命,就是一切。。。我们还要具备更多的东方智慧,实事求是、在必要的时候懂得战术性的韬光养晦、在军事行动上,明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道理。。。”
张伟的这些公开讲话在一个中国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寻常,可对于此时的苏联来说,却是振聋发聩的。回想整个苏联甚至俄国的历史,张伟都能感觉到一种国民性格与军事文化上的天然问题:那就是骄傲而自卑、盲目而不慎重,从来就缺乏韬光养晦的长远志向,总是在两个极端跳跃。苏联时代是如此,俄罗斯时代很多时候也是如此。或许是沙俄时代勇气战争的印象更为深刻,让俄罗斯直到叙利亚战争时代才真正具备了同以前决然不同的务实化的战争品质,改造了自身的文化、懂得如何打巧仗和最大限度扬长避短的仗。而张伟所要做的就是像二十一世纪初谷底状态的俄罗斯的那样,让苏联的整个军事文化和战争思想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当然,与大原则上的公开讲话相伴随的,是整个作战指导思想的确立。这个指导思想也是经过卫国战争四年的锻炼,到战争后期的苏联才在一定程度上领悟到的本质:那就是进攻的时候不追求所谓的“闪电”“冒进”,而是不断稳步的前进。在自己机动作战没有优势的时候,就要像一个挥舞巨锤的大汉那样“以力破巧”,以不断缓步前进中猛烈而短促的接触性打击,让对手“避无可避”集中起足够数量的炮火单位和技术兵器随时在战线的任何一个位置发起致命性的打击。
回忆一九四四年的战局,苏军的失利几乎都是在扩大突破口后盲目的冒进中和运动中遭受的,而苏军的成功都来源于在整个战线上集中火力的运用。
历史上的整个一九四四年,东线德军一共有一百三十六个师遭到歼灭性打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大量组建新的作战单位。只要苏军发起沉稳的进攻,几乎就是想吃谁十有八九就能吃掉谁。所谓的“十次打击”,就是十次成功的对德军集团军级别的歼灭战。白俄罗斯战役和柏林战役则是苏军对有准备对手展开的两次比较成功的集团军群级别的歼灭战,其特点当然是掌握了装甲主导权和一定程度上制空权的苏军,即便自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开始有能力对德军玩“大纵深进攻”了。
张伟当然明白此时的苏军面对远比历史上战争初期的德军更为强大的对手是没有能力一口吃掉一个集团军群的,但这样的打击集中在几个集团军上,又有什么分别呢?
此时的张伟也指导:在自己积蓄战争能量的时候,也不能让对手同样过多的积蓄战争能量。掌握战争的主导权,就是要扬长避短的在接触中不断打击对手,想到这里,张伟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北线,也就是开战以来虽然爆发过不少冲突,但因为德军相比历史上更为轻视而显得有些平静的列宁格勒方向。
而德军则在秋天到来的时候趁机对基辅:这个孤悬于战线后方的“肿瘤”展开了最后的进攻。这一刻起,历史上曾经安稳以胜利姿态活到战后的苏联英雄们的命运似乎也就不可避免的注定了。
张伟对此在权衡了片刻之后也做出了选择:如果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是以德国第六集团军的覆灭而告终,反而是苏军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至少一个方面军遭到歼灭性打击。那该战役就没有重要作用吗?显然依然是有的,那就是士兵们用牺牲争取了足足半年时间的宝贵时间。
没有如宇宙中那样太过强大精神力的张伟对此也多少也只是有些遗憾。一开始的时候,张伟打算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在不对战局产生太大作弊影响的情况下拯救一些人的命运。但后来却觉得:或许此时的苏联社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需要的是另外一种东西、一种宽容和理解的人文主义本质。当然,那或许要到整个战争和战争的危险都真正彻底消除的了。
此时德军的兵力动员机制也终于可以运转起来,一个来自匈牙利集团军和一个罗马尼亚的集团军补充到前线,大量的后勤弹药和装备也重新补充到前线之后。虽然基辅城外的德军并不算多,仅仅只有二十个师三十万人左右的兵力,加上二十万人左右的仆从国军队,但仍然在火力优势的巨大掩护下重新展开了攻势。
(本章完)
第507章 英雄落幕()
伴随着坦克掩护下的步兵缓步的推进,进攻中的德军整整展开了十天的进攻高潮。在这十天的进攻高潮之中,再次有包括大量攻坚重型炮弹的数百万发的榴炮弹和几万发航空弹药被倾斜到基辅城中,第聂伯河西岸的地区在德军的进攻下已经完全沦陷了。长期的消耗战让城内的苏军累计在作战中伤亡损失多达五十万人次,不少重新恢复过来的轻伤员重新投入作战、不少基辅市民和青年加入军队做为补充力量,可残余的不到二十万苏军似乎仍然失去了整个战争的控制权,不少人的意志在高潮之后也开始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很多曾经来自乌克兰乡村的人甚至出现了成班成排的投降现象。
此时的扎伊采夫在持续将近半年的战争中已经连续负伤过两次,因为过度频繁的同战友们承担精确射手和支持前线的任务而不可能再像过去或历史上那样仅仅从狙击本身来考虑问题。当然,所取得的战绩在莫斯科送来的狙击弹消耗光的情况下也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六百五十二人。有的时候为了更快的消灭敌人不得不像一个普通精确射手一样用精度差些但射速更快的半自动步枪进行战斗,甚至用冲锋枪和迫击炮火力对付一切可能的对手。
游击共和国的官兵还有苏联情报部门花费巨大代价送来的狙击弹也让柳德米拉受益匪浅。战役似乎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同样已经在战役中负伤过两次的她取得的战绩也最终达到一千九百零二人。这当然不是因为她的巷战狙击经验强过瓦西里,而是二十五师的将领们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她的安全不让他如瓦西里一样去执行一些太过危险的前线支持任务或者说死守任务。同时,做为“陪衬掩护”的其他狙击小组更多也更精锐、更勇于的吸引德军的火力,哪怕不惜牺牲自身。无数战友的牺牲也让柳德米拉那有些坚强的神经有些动摇了。
“现在可以郑重的将一个坏消息告诉你。。。我们的援兵很有可能不会再来了,基辅这座城市很有可能终究要陷落了。而你绝对不能落在敌人的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