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往东西很少有人走过的一条路线。不过这条路线却和当年成吉思汗远征的路线大致相近,也是北方少数民族来往东西的时候比较少的一条路。

    “我们这么强大的战斗力,走南线没有任何顾虑,而北线几万匹大马加上一万几千人的给养恐怕很多时候都要靠掠夺来获得了。。。”经历了星星峡还有中亚山口两次作战。此时的田见秀对于大军的真正实力也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队伍的兵力做为主力集团来说看似有些不足,但却不认为是什么强敌可以撼动的了。

    张伟思索了片刻就调整原有的看法:“我们走北线,南线的给养虽然很容易获取。我们拥有的强大作战与威慑力如果想要尽量的避免战争也并不是不可能,但南线的关口也不少,而且多山路。最终通道是濒临黑海和地中海的奥斯曼。万一临高有水上力量或者用近现代武装起来并拥有广大仆从的水上力量转移到了这里,不能说是绝路但也是相当危险的了。”一些地理名词张伟为了方便还是套用自己的定义,在夏地一些人群中就是如此,田见秀对此也并不奇怪。

    就这样,大军在进入中亚平原之后迅速北上,沿着欧亚大草原展开了行军。幸运的是这一路走来,尤其是吐鲁番那里精通草原商路的向导还是有一些,并没有因为迷失方向出过什么大篓子。一开始比较充足的给养携带能力还有秋季草木茂盛的时节也让很多给养匮乏的危机被暗中渡过了。

    当然,在行军的过程中张伟似乎还是感觉到了一些蹊跷:在这个时代,除恶像汉族和印度那样人口规模庞大的地方,大多数民族的兵民比例应该并不低。战乱和竞争在各个地方都应该是一种常态,可是张伟所率领的队伍在草原上行进了一个多月,除了一些非武装化的牧民以外竟然见不到一支成规模的巡逻武装,这就很不寻常了。

    “你们这里似乎是个没有战争和冲突的世外桃源啊,连战马和持有弓箭的人都看不到。”在将要离开哈萨克草原的时候一名负责试探的夏地人员试探着说道。

    “大军都去西方参战去了,听说是要对付波兰人。俄国人给了我们很多地盘。。。”

    “听说不仅仅是我们,波斯人也去了很多”

    “那些草场还有皮草贸易带来的收益,就是一次全民动员的大战也带不来啊”

    当地人的回答就更是让张伟感觉到诡异,似乎是有什么阴谋在等待着自己。

    当然,这并没有威慑住整个大军,队伍还是照常按照预定的路线前进。张伟并不相信分离的各股势力是那么容易撮合起来的。

    (本章完)

第324章 不限火力() 
沿着欧亚大草原的行军并没有因为种种诡异停下来,因为除了军队之外至少还能见到不少牧民和牛羊,在这距离商贸之地并不算太远的地方硬通货还是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的,并不是全靠抢劫。因为队伍规模的庞大,也没有什么人最终敢打大军的主意。

    不过当行军的队伍从背面绕过了里海,濒临南俄草原的时候,更为诡异的事情却出现了。很多看起来十分优良的牧场都没有人放牧,完全可以做为农田的耕地没有人耕种,还有很多似乎失去了看管的羊群在躲避着草原上似乎越来越肆虐的狼群。

    好在狼这种动物经过与智人在一起多年的进化,智商比那些更新世猛兽强了不少。虽然拥有比多数斗犬更强大的咬合力与战斗力,乃至快速至人重伤或死亡的能力。却很少敢于面对自己所并不了解的大股未知对手发起攻击。

    狼不惹人,人却未必不惹狼。跟随队伍而来的不少夏地武装在钢制的套筒无后座力炮里装上缴获来的火药还有弹药,用正常标准几分之一的能量向数十米外的狼群展开射击。

    这些各路聚集过来的狼群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对于安全距离的判读出了大错。对于机动更灵活的四脚动物来说,三四十米左右的距离对于躲避牧人的弓箭是一个安全的距离,而面对火器威胁的时候,在对方装弹拿枪的过程中就可以逃出去很远的距离了。可是面对这种无后座力散弹炮则吃了不小的亏。围观队伍的多个狼群几十只狼都没有逃过被覆盖的铅弹秒杀的命运。

    让人们有些遗憾的是狼肉实在太难吃了,而且有些人还因此在试吃的时候闹肚子。不过马肉还算勉强可以下咽。可是相比定居的农庄,马群却并不是常见的。

    为了获取足够的给养,一万五千人左右的大军不得不分成大致三路十队前进,每队控制在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规模,再加上足够的马匹带来的运力才勉强可以维持给养。

    同在汉地农耕区行军不同的是:草原的水源带往往是固定的,这就导致三路人马不得不相隔七十到百公里左右超过一日夜路程的距离,以求最大限度的在这似乎没有多少人烟的茂盛草原上维持行军所需要的给养。

    好在从临高那里获得的一些先进器材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其中的一路人马在草原上获取了自己短期内用不完的猎物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通知其他方向上的队伍。可这样一来,几路人马之间的距离似乎就有些更远了。

    在这种情况下田见秀等人也没有以往的那些忧虑,至少在见过仅仅三千夏地新军武装就崔卢拉朽的战胜了十万哈萨克主力集团的作战之后,就认为这支队伍只要在千人以上就是难以战胜的了。

    如同张伟所预感的那样,队伍在似乎了无人烟的草原上行进到濒临伏尔加河下游的时候,还是终究遇到了必然会遇到的对手。

    从已知的历史资料来说,这些地区应该是俄国人的地盘,可是眼前的大军却似乎不太像是俄国人。至少同跟随队伍的一些哈萨克人那里了解到俄国人在征战的时候还是比较依赖火器的。就算是哥萨克,在骑术方面也赶不上土库曼等地那些最好的中亚骑兵。

    可张伟亲自率领的人马所遇到的这数以万计的队伍,更像是传说中的波兰人。因为只有波兰人还在作战中以骑兵和马上作战的方式为绝对主力,步兵炮兵都很少参战,或者时候只有面对某些特殊对手的时候才大规模参战。

    似乎是见到自己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在遇到敌方大军前主动集结过来的人不过几千人而已。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几千精锐骑兵也未必是一支可以小视的理解。可是见到到张伟所在的队伍不仅仅是马术上似乎有些业余,整个集结的过程中拖拖拉拉。队形还是个十分欠抽的连绵十几里的松散横队的时候。波兰人甚至丧失了试探性进攻的兴趣。或者说:对于波军来说几万动员骑兵才是“佯攻部队”真正的主力从来是做为最关键作用的翼骑兵,这一次跟随而来的翼骑兵多达四千人左右的规模。

    在以往的作战中,波军就是同瑞典人或俄国人乃至奥斯曼等周边对手交战,通常主力会战中参战的翼骑兵也就千人左右的规模,少数特例才会达到两千人,而这一次。波兰国王似乎对张伟等人所率领的队伍相当重视,可用的四千左右规模的翼骑兵几乎倾巢而出。整个波军做为辅助作用的六万动员骑兵中的四万也在压力之下几乎倾巢而出。

    也就是此时尚未发生的“大洪水战争”中,波兰人似乎才出现过全面动员的事情,总兵力依然不过四五万左右的规模。

    在遇到张伟等人所率领的队伍之前,波兰国王对于可能面对的对手还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如果不是对手的势力空前强大的话,根本不可能让几乎从伦敦到西班牙和巴黎再到莫斯科,几乎是大半个已知世界曾经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强权们竟然如此心齐的团结起来。

    当然在波兰人的想象来说,所谓的强敌大概也就是自己那种全副武装下的职业化骑兵吧。如果前来的敌人都是自己的翼骑兵那种水准,或者大部分是。那么一万几千人优秀的职业化精兵确实可以对此时的欧洲各国带来不小的威胁。也确实有托大的展开多路行军的本钱。

    可即便是自己这种职业化骑兵对战斗力仍然要依靠完善的纪律和队形,而眼前的这些东方来的对手,怎么看都不像是同自己的翼骑兵一个层次上的对手。至少马术、武装等等都不会差到这种地步。如果让自己最精锐的武装以这样一种找抽的大阵去应敌,恐怕根本就无法对寻常17世纪的欧洲火器武装以一当十了。能战胜同等兵力的欧洲火器武装就算不错了。

    (本章完)

第325章 代差无强敌() 
“我们从没有想过末日决战会来的这么早。从伦敦到西班牙人还有条顿人、瑞典人、俄国人会在这个威胁面前凝聚在一起。这一次不论你们是胜是败!都将成为整个文明的荣光”

    负责鼓舞士气人员宣扬着诸如哈米吉多顿之战之类的末日决战理论,鼓舞着士气。以求最大限度的增加胜算。

    虽然在孙子兵法中有很多讲述战争的道理,但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的战争中,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那些不可筹谋计算的方面。

    在炮兵等技术兵种的作用并不明显的时代,人员表现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人与人因为天性的不同,管理者因为天性的不同都会让从士兵到各部队之间有着明显而悬殊的差距。这些差距在实战战斗不可能像近代那样多的情况下往往是无从判断的。以至于战争很大程度上到了20世纪的兵棋时代还要通过掷色子来估算某一场战斗的结果,更别说这个时代了。祈祷、占卜本身未必有用,但却可以增强整个大军的信心。

    虽然统帅军队的波兰国王下意识认为对面的人马再强,在这种指挥和队形之下也不可能赢得胜利,可是这一次出动的却是波兰的核心主力,能让队伍保持不轻敌的最佳状态那当然是好的。

    进攻很快就展开了,对于拥有近千万人口百万公民的波立联邦来说,几万人规模的主体并不是力量的核心,就算暂时遭受损失也没有什么,因此很轻易的就集中起来从左翼展开了与会侧击。

    一般人往往是右手比较强,这也让从左翼展开的侧击要更为容易一些,打击的重点是左右方向上连绵五六里范围内大概千余名松散的敌骑。进攻这里的另一个原因是丝毫对方有几个拿望远镜的人在这里。

    在这个时代,望远镜还谈不上太过普及,能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拥有这些装备的,有很大可能性是敌军队列中的真正核心力量。

    三万多骑兵难以在五六里左右的展现上同时展开,就连绵不断的分了大概一里之远的前后十几波人马,另外大概一万人左右的预备队随时用于针对敌军可能的集中力量和调动做为牵制。

    至于几千最为核心的翼骑兵,在自己罕见的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最稳妥的做法当然是在战局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借助人群的掩护在最为关键的地方展开冲击。

    以往的时候,波兰翼骑兵很大情况下都是独立作战,因为波兰人往往面对从瑞典到俄国再到奥斯曼人的围攻,兵力更多时候处于捉禁见肘的状态。而在此时有真正配合大部队作战可能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摧枯拉朽的作战。因此最大限度上集中了兵力。

    负责指挥的波兰将领们见到对方似乎并没有什么骑兵长矛一类的东西,甚至连马刀也没有。因此近战也就不会遇到任何问题,唯独对手的火器很可能如同传说中的那样格外强大,因此从两军对垒左右的一里半左右的距离上骑兵们就尽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冲锋。

    不论是马力可能的耗尽也好,还是队伍在面临对手的时候有些不整齐的情况也好,在对方根本没有什么近战威胁的情况下也都不算什么了。

    对于张伟所率领的队伍来说,几个月依赖的行军过程让八千人左右的队伍平均每人都回复了三枚左右的箭散弹。星星峡与中亚峡谷两次大规模作战中消耗的箭散弹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补充。整个队伍的弹药携带量重新接近到了刚刚出征的时候,在面临对方有些蹊跷的进攻的时候,张伟最终还是下达了按照预定作战方案不受限制使用火力的命令。

    不仅仅是一般新军官兵如此,就是在各队中负责支持作战的现代火器手也被允许至少可以投入千发左右的子弹于这场交战中。当然目标还是尽可能的攻击那些看起来是骑兵独立战术集团指挥官或将领一般的人物。

    在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离的时候,张伟所率领的队伍面对敌军绝对优势兵力的侧翼进攻似乎还没有什么反应。这更是让在一开始有些紧张的波兰人松了一口气。至少最为担心的线膛枪击或炮击之类的特色火器并没有出现。

    其实,后装线膛枪一类的东西也并不是十九世纪才出现的。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就有一些能工巧匠们能够制造出火绳或者火门意义上的后装线膛武器了,只不过让这种武器没有漏气问题、没有严重的工时造价问题却是不可能的。不过做为人们对“神秘强大对手”的一种想象,那确实是可能猜测到的东西之一。

    逼近大概二百米左右距离的时候,因为过长的全速冲击,波兰人的骑兵前锋开始有些不整齐起来。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决不可能出现的,只是因为张伟等人所率领的队伍摆出了一个过于怪异的松散横队,才引得对方根本无需顾虑冷兵器时代作战中的一些基本常识了。

    波兰人并不绝对是什么麻烦,不过见张伟见到对方似乎没有在马上骑射的打算,还是终究打算把对手放到更近的距离上展开火力。

    中亚通道之战让张伟明白在面临有些重要的大型战役的时候刻意的追求零伤亡并没有什么意义。整个欧亚大陆上对手的作战潜力并不是无限的,这样的作战最多不会超过二十次,那么平均每次这样的交战把对手放在火力威胁边缘上就算有可能导致队伍付出几十伤亡也是允许的。这样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检验部队的作用。

    当对手最近的部队逼近到七八十步大概一百二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最远一些的前锋也不过一百步约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时候张伟还是下达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