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现代工业起步最为关键的炼焦、碱性炉衬和酸性炉衬、从坩埚到转炉炼钢等一系列近现代金属工业的起步技术,几乎每一项都有需要不少人命和时间才能总结出来的巨大技术难关。如果让张伟在没有任何资料背书的情况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就算拥有整个明末基础上建立的新王朝为依托,恐怕也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解决。

    然而这些资料对于临高的穿越者们来说是最为关键的东西之一,因此工艺资料查找的十分详细,甚至还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为了应对古时条件下转炉炼钢生产所需要的一些注意事项的专门记录。

    这些都大幅度的节约了时间。尽管夏地的采矿乃至矿物勘探方面也都十分薄弱。但仅仅那十分有限的铁矿铁材资源,也终于最终完成了最初几吨在能够融化矿石为铁水情况下近现代炼钢法制出的钢材。

    现代工业最简单基础骨干框架实际上有二,一是动力,二就是冶金。冶金上获得了最为关键的突破,那么利用已经开始能够利用的大规模动力来进行加工和利用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当然这种情况下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难道仅仅为了大炼钢铁而大炼钢铁?特别是很多教育方面乃至水力方面的建设根本用不着这么多钢铁、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也根本没影。农具虽然是现在还没有完成更新换代的需求领域,但以转炉炼钢法的产量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在人口不过二三十万的夏地普及农具钢化的情况下。

    张伟当然也早就想到了这方面曾经在欧洲长时期最关键的一种需求:铸炮。可在张伟看来,铸炮虽然有一定技术含量,可是对于机械加工似乎还是在考验上有些欠缺。毕竟在材料合格的情况下,只要放大版本就可以拥有足够威力的火器,很可能局限住人们在设计领域的需求和锻炼。可是比燧发枪更复杂一些的枪械,张伟也不是很了解,大概花费了不少时间才从临高的资料库里找到一些有关1887霰弹枪方面的结构资料,但这种方面就不像基本冶金一样介绍的很详细了,很多工艺可能都要自己去摸索。

    (本章完)

第274章 大号霰弹枪() 
张伟当然是不满足于仅仅复制这些19世纪后期水准火器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军火产业规模上的需求,恐怕对大规模、高精度的制造能力也并无益处。还是需要设计一种完全不同于历史的军火和军事体系来才有可能。

    如果张伟是在古代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制造可以比较实用的用于对付古代军队装备的兵器,那么十有八九会选择以末代青铜炮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尽可能透支寿命的火器。

    比如要是12磅山地榴一类的火炮发射湘军标准与需求的散弹,估计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发弹丸威胁传统弓箭或鸟枪射程以内的目标。就算目标有车阵做为依托,恐怕也有很大概率蒙中对手的能力。

    还有就是无后座力线膛抬炮一类的东西,构造和发射机构十分简单,也就膛线比较难以加工。可是如果放大到二十五到二十八毫米左右的口径,很多精度要求实际上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可如今的夏地是有很多从临高那里带来的技术资料的,在这种前提下,还满足于那些古代架空小说里的“急造神器”就有点儿档次不足了。张伟可不敢保证以后自己面对的对手一定都是那种队列严整或者集群出现的古代目标。从甲午日军水准的临高军到20世纪各路可能的对手都有可能。难道还要让自己用加强版本松木炮之类的游击队手段来对付可能的强敌?

    不过这个思路还是多少给了张伟一定启发:参考洋务运动时期经验:既然放大火器可以解决一些加工工艺能力不足的问题,那么出路还是后膛化的抬枪抬炮这类。

    抬枪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面对全新的对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没有什么用处的兵器,开火的时候暴露面积太大、发射特征太大、可是在火力上却取得不了比一般栓动步枪明显更好的好处。甚至在精度上相比一些新规格的栓动步枪问题更大。

    而此时夏地的工艺能力和水平,就算是制造汉阳造之类的栓动步枪也存在明显的工艺技术积累问题。

    张伟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回避问题:传统的19世纪后装单发枪技术和战斗力上都有些落后,栓动步枪的标准又要求太高。那么试制的目标就放在了放大版本的M1887杠杆式霰弹枪方面。

    一般的12号标准霰弹枪做为特定环境下的武器还好,如果做为近现代战场上的通用正规轻火器,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威力和有效射程都太差了。即便是发射零零号鹿弹的12号霰弹枪,也基本上到了五十米左右就基本上没什么威力。而且这种弹丸在对抗中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成本非常低。一顶钢盔或者很简单的铁板防护、钢板防护就能有效的抵挡此类武器的威胁。

    要让这种霰弹枪中的每一粒弹丸都有至少不逊色于冲锋枪或者鸟枪的有效射程,那就不能比轻规格的一钱半日本鸟枪要差,也就是说至少在明显超音速的黑火药极限初速下,至少需要五六克左右的弹丸,最好一次发射二十粒。

    这个要求确定,整个火器的构架也就大致出来了:弹丸至少百克左右、而全弹重至少大概一百五十克。初速最好每秒四百五十米左右;整个武器体系的初动能高达一万五千焦耳,实际上不会逊色于多半明朝中后期的弗朗机虎尊炮一类的轻炮,甚至有可能明显强之。

    这样威力的霰弹武器很大程度上也达到了人体能够承受的后坐力极限,也就是二战苏联14。5毫米反坦克枪那种后座动量规格。

    技术的不足,结果就是需要这种规格的武器才有可能接近一支二战冲锋枪所拥有的火力。似乎还是有点儿逊色?

    这样的四号霰弹版本的杠杆式霰弹枪几乎一支超越七支大型长龙炮或者一门松木炮。可是张伟并不想面对可能的对手时感觉像困难时期的游击队一样难,要集中多倍兵力才抗衡对手,集中几十倍人数才能打歼灭战。

    更何况即便是轻型日本铁炮规格威力的弹丸实际上同样不保险,虽然能威胁百米左右距离上的多数古代铁板铁甲,可是在现代很普通的钢化防护面前仍然不靠谱。

    左思右想下的张伟还是很容易凭借自己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积累想到了箭霰弹。箭霰弹当然不是炮弹的专利,一些枪支或榴弹武器当然也可以运用。

    这样:五百多焦耳的弹丸就可以设置为五百多焦耳、超过音速的箭头。就算因为动量过小,远比一般的强弩更容易失速,也很容易将对软目标的有效威胁距离从百米左右扩大到二百米左右。在一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威胁包括钢盔在内的寻常钢板防护就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了。

    这样的武器虽然看起来还是有些低效笨重,可至少获得了同近现代武装进行对抗的可能。

    当然,即便是这种工艺难度放低了不少的“放大版本杠杆式散弹枪”对于如今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枪匠匮乏的夏地来说仍然是个不小的挑战。每一个零件都要认真设计。

    彩铃彩珠做为智商超越寻常人的孩子,让张伟在交流上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畅快。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个孩子对于很多文化问题的理解就不逊色于自己多少了。甚至头脑更清晰更灵活,在没有做过大量习题的情况下计算力也很好。再加上半年以来其他二十多个选拔出来的夏地最聪明的孩子。理解一些基本工艺、设计一些基本工件所需要的文化似乎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从相关工具的设计制造、检测挑选开始,一套早期根据地或者更低标准的民国乡村枪匠水准的实验性武器制造作坊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年以来的时间也让临高来的不少顶级工匠们有了按照标准精确进行符合要求进行加工制造的习惯。规模也扩大到百余人左右的程度。如果包括配套的冶炼、黑火药和其他爆炸类弹药加工等行当,整个尖端兵工相关体系则开始发展到三百人左右的规模。

    (本章完)

第275章 寻矿() 
张伟直接负责的这些顶级兵工部门的工匠们所拥有的工具乃至经验都非寻常可比。还拥有专门的小型水利锻锤乃至刚刚制成不久的水利镗床做为辅助。比古代工艺条件下的火器制造效率高了很多。

    可是这种19世纪后期水准的后膛火器就算不需要膛线加工,难度上也提高了不少标准和要求。制造成本相比古代条件下制造寻常鸟枪之类,还是从一个工作月提升到了十五个工作月左右。几乎平均一件就不逊色于很多精良铠甲的成本了。张伟根据资料上一些工业事例记载的经验判断:或许以后随着熟练度的提高这个问题会有很大改善。但在加工没有本质性升级的情况下,制造这种武器还是最差也需要八个工作月的总体成本才行。

    神武十七年夏季的三个月左右时间里,包括张伟这个“超级工匠”在内的劳动,总算是试制出了十五件四号规格的杠杆式霰弹枪,其中最初的不合格率很高,后来才最终问鼎下来。经过测试一共大概有九件合格。

    那些箭霰弹似乎制造难度没有那么高,可是也颇费工时。完全并不比箭头的加工制造难度低多少。一个匠人在工具齐全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加工出一个箭头。不过优势之处在于:箭头的加工并不需要哪些对精度和新式生产方式领悟力太高的人来进行。因此并不占用这方面最为优质的劳动力。上百个负责弹药相关的工匠们花费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还是制出了五百余发每颗装有二十支一钱半左右重量小箭的箭霰弹。平均每支火枪还是补充了十四发,累计一百多发发射小型铅弹的普通霰弹。在发射和零零号鹿弹差不多标准弹丸的情况下,一次可以打出三十枚一钱左右重量的小型弹丸

    当然,实际作战运用中这种火器更适合的作战方式是依托船只开火或者进行防守,林地交锋当中灵活的近战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则试制出了一千枚左右七百克左右重量、至少五百克压缩黑火药块为基础的黑火药手榴弹。

    这些炸药块型黑火药手榴弹最重要的特点并不仅仅是杀伤面积不逊色于一般几十克现代炸药装药的手榴弹多少。而且杀伤区域还特别集中于半径三米左右的范围内,六米以外的距离上,安全性比大多数破片手榴弹好的多。

    精制压缩黑火药相关技术实际上要求一点儿也不低。通常需要不少人命为代价才能总结出锻锤和模具的压力应该有多大,湿度和温度环境应该控制在什么样儿的情况下。不过这些工艺经验临高那里的资料已经总结出来的情况下,就让工匠们绕过了不少的雷区,避免了不少的风险。最终生产这么多的压缩黑火药手榴弹只出过两次事故,炸死两人,炸伤五人。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多少安全生产意识的情况下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神武十七年的夏季在准备这些军火的时候,包括张灵儿在内的不少人都在猜测张伟是不是又要准备什么远征或者军事行动了。

    不过,虽然对张伟不了解,但是对眼下的项目发展困局却更头脑更为清晰、也在阅览中了解很多资料的彩铃似乎却有了对张伟目的更准确判断。

    只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彩铃还是受很多人之托的向张伟问道:“圣主,秋季的时候我们要展开对太阳王朝的西征吗?”

    张伟摇了摇头:“要征讨他们,我一个人带着一些东西去就可以了。就算是锻炼夏地的队伍,也不会去搞这些规模过小的实验玩意儿。李山那里有很多比这些武器效能高的多的神器,最多带着那些去就可以了。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向大河的上游北行一趟,去寻找更大一点儿规模的矿区。夏地附近的铁矿矿区恐怕不足以满足夏地哪怕未来一代人以内的发展,这些兵器,全当是一次自卫性的测试了。。。”

    张伟记得以前曾经了解到,这个位面算不上是一个完全的架空位面,同自己所来的世界多少还是有些关联的。那么矿区的变化会有,但也不会太大。

    东方或者说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优质金属矿产并不那么丰富的地区。不论是铁矿还是金银铜矿,不是数量过少就是品质存在问题。全国来看,大概只有包头或者唐山两个地区附近还算拥有比较优质的矿区。当然,海南或者攀枝花等地也有。

    那些地方就算运输能够通过海运与水运解决,过于遥远的热带地区开发采矿也一定会带来很多劳动保障方面的问题,那些地质变动比较大、山峦叠嶂的地方也会给具体的勘探带来数不尽的麻烦。

    而这个时代的两处重要的北方矿区不是离海比较近,就是距离河流应该不算太远。从运输成本乃至距离等因素比较起来,包头地区附近的矿区就是首要目标了。

    哪怕确定大致方位所在,误差还是方圆百公里甚至方圆二百公里左右的范围。毕竟上万年已经会带来地形地貌上的很大变化了,具体的铁矿勘察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因此张伟的计划是至少出动九支勘探队、携带从临高那里带来的简易通讯无线电设备、十二个人为一组进行勘察。

    森林与草原交界的地方如同沿海一样,也是这个时代远古人类比较可能的密集栖息地,不过当这些勘探队员携带了十九世纪末水准火器和武装的情况下,即便是十几个人,只要注意野外条例,也不容易遭遇到太大的危险了。

    至于张伟自己,当然是自成一路就够了。不过仔细想来,也许自己在一些问题上的判断上确实不如两个聪慧的孩子,再加上远行可能多少存在一些的苦闷,这让张伟还是打算带上彩铃一起出去这一趟。彩珠等孩子们则留在内堡、负责协助张灵儿处理关于中央大学还有塔林那边儿的集中教育部门方面的各种问题。

    (本章完)

第276章 未来规模() 
张伟实际上并不仅仅是靠印象才在脑子里有一个大致地图,临高的资料库里也有很多资料。不过那些资料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