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晚清之谁与争锋-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候,慈安也已经无法视事了,听到噩耗的慈安,直接被放倒在了床上,yi病不起,所有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奕忻的头上。

    沈阳故宫已经被将军府的人给清理了出来,皇家全部都搬入了其中。

    偏殿之上,奕忻居中而坐,李鸿藻c倭仁c曾国藩c曹毓英c文祥等人尽皆在座,连新任的九门提督王焕章也坐在其中。

    众人尽皆满面愁容,这个关jiàn 的时候,皇上不行了,那还不等于又塌了半边天?

    “王爷,事已至此,发愁也没有用了,谁也不想这个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不得不考lu 未来的事情了”

    “未来?”

    奕忻如今身心俱疲,茫然道:“未来的什么事情?”

    文祥强自支撑着病体,沉声道:“王爷,恕臣直言,现在皇上已经难以回天了,龙驭宾天,几乎是迟早的事情,可是皇上年纪尚幼,既无子嗣,又无兄弟,这储君的事情,可是如何安排?”

    奕忻涩声道:“如何安排?本王也是束手无策啊,。正是人心动荡的时候,母后皇太后重病,圣母皇太后不在国内,远在美利坚,谁也没有办法,即便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联系到圣母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得到消息,即刻动身,要抵达盛京,那至少需要yi个半月的时间啊,可是如何是好?”

    “可是,王爷!”

    文祥接着说道:“即便是圣母皇太后回来又如何?皇上可是没有子嗣,两位太后没有其他的儿孙,他们两位更是不能接掌大位,老臣临死斗胆进言,yi旦皇上龙驭宾天,还请王爷能够继承大统,延续国祚!”

    奕忻脸色大变,自己继承大统,延续国祚?这怎么可能?现在突然说起这个,时机可是大谬!

    “文祥,你放肆,继承大统,那是国家重事,更何况皇上还没有龙御归天,岂能由你说了算?这是谋逆的重罪!”

    文祥连声咳嗽,急切道:“王爷,就是您灭了臣的九族,臣也不得不说啊,等到皇上龙御归天的那yi天,再商量这件事情,那带来的动荡比之现在要更加严重,而且,皇族之内,难道还有yi个比您更加合适的人选吗?王爷,祖宗基业为重啊!”

第九百三十二章 九五之尊的诱惑() 
文祥可以说是朝堂之上,最有见识的重臣了,一直就是奕忻的嫡系心腹,左膀右臂,不得不说,这个人还是很有些见地的,未雨绸缪,这个时候更是需要未雨绸缪,整个满清王朝风雨飘摇,日暮西山,如果在没有一个足以稳住局势的强势人物出面的话,分崩离析,那绝对是不可避免的。

    谁有资格在同治皇帝之后继承大统?至少从血缘上,没有一个人有资格,整个皇族有能力继承的更是一个没有,想要重整河山,未来的皇帝就必须是一个年富力强,威望与能力都超人一筹的人物才行,这个时候,也只有奕忻才有这样的资格!

    但是,即便是奕忻有这个资格也不顶用,因为名不正,那就言不顺啊,自古有兄终弟及的,远的如宋太祖与宋太宗,近的有天启与崇祯,但是侄子死了,由叔父来继承大位的可是还没有出现过!不未雨绸缪行吗?必须要掌控住整个局势,方才不会引来分崩离析的下场!

    奕忻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时候讨论这件事情,那绝对是引起别人疑心的。

    奕忻嘴角直抽搐,心头也是踌躇的很,这个决定可是不好下,一个搞不好,自己可就成了逆子贰臣了。

    周围的几个人也都没有想到文祥会突然扔出这样一个问题,震惊的目瞪口呆,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王爷,臣倒是认为文大人说的乃是至理,如果皇上有子嗣或者是同胞兄弟,那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了,拥立新君也就是了,但是现在很明显不是这么一回事,皇上万一真的不行了,大清总不能群龙无首吧?难道这朝野上下还有比您更合适的人选吗?”

    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响了起来,众人甩脸过去观看,正是新任的九门提督王焕章,虽然九门提督也是从一品的职位,不过在这些大佬面前,王焕章依然是一个小字辈,最起码话语权没有那么重。

    “王爷,虽然臣人微言轻,然则,军国重事,臣不敢懈怠,为了大清江山计,王爷应该早做准备……”

    王焕章继续说道。

    一旁的曾国藩喝道:“王提督,事关重大,你还是慎言的好!”

    “不用了!”

    一旁的醇亲王奕譞站了起来,沉声说道:“诸位大人,诸位王公,虽然这个时候谈论这件事情有些过分,但是文大人跟王大人却是说到了点子上,大清已经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绝对是要毁于一旦的,难道这个时候,还有那个人比我六哥更合适吗?”

    “老七!你混蛋!”

    奕忻脸色大变,下面的人说说还倒不要紧,但是奕譞不一样,他与自己一样,都是先皇的兄弟,一国的亲王,位高权重,而且在八旗之中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现在这么快,奕譞就将自己的底牌给亮出来了,可是不行,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的。

    “这件事情先不要再提了,给皇上治病要紧,也许,也许皇上有苍天佑护,能够渡过这一劫呢,为今之计,就是赶紧想办法联系上圣母皇太后,毕竟还有两位太后在呢……”

    虽然奕忻的话依旧严厉,不过,话语间很明显已经松动了下来,毕竟,这不是逼君王禅位,而是皇上龙御归天,正常的皇位继承,如果真的有可能,谁不愿意在那个位子上坐坐呢?

    奕忻的话语缓和了下来,说道:“李师傅,接下来的日子里,户部就有你代掌了,统计钱粮,接下来我们的日子可是不好过了,奕譞,你跟王焕章负责整顿兵力,筹办新军,最好是能够联系上洋人,采购军火,想要保住祖宗江山,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就是妄想,焕章可是有名的悍将,曾经跟随郭烨整编新军,多向他学习着点,新军未来就是我们的根本,绝对不许任何一个人滥竽充数!我要的是精兵!”

    奕譞连忙答应。

    奕忻接着说道:“荃帅,您可是大才,本王将吏部的事务全部交付在你的手里,放开手干,将东北三省的政务给我抓起来,该裁的裁,该撤的撤,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要尽快是自己强大起来!”

    “王爷,单单是这样还不够,关外人太少了,关外三省加在一起,现在也不过方才五六百万人口,关内至少是我们的七八十倍,这样巨大的差距,我们只能被关内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想要改变目前的困局,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徕民,从关内招人,如今关内还有着大量的人心系朝廷的,我们必须借着现在郭烨没有完成关内统一之前,尽可能的招徕人力出关方才能够保证我们拥有足够的农民、足够的兵源,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曾国藩不愧是曾国藩一句话,点在了关键上,没有人什么都是空的。

    奕忻脸色凝重,沉声道:“不错,李师傅,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办好,从直隶、山东、山西等地招揽人力,还有,还有最最重要的,那就是尽可能的控制住蒙古高原,那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臂膀,绝对不能让蒙古投进郭烨的怀抱!”

    蒙古,是的,虽然僧格林沁已经死了,但是蒙古逐步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更是占据着整个蒙古草原,方圆万里,必须要在郭烨反应过来之前,控制住蒙古!

    “子瑜!”

    奕忻叫道:“这一次估计还要辛苦你了,与敦亲王带人前往科尔沁右旗跟珠穆沁右旗,拜见蒙古诸部的亲王,一定要得到他们明确的保证,保证他们依旧效忠大清王朝!”

    曹毓英狠狠的嘬嘬牙花子,这个任务可不是一般的重啊,蒙古诸部,谁知道现在蒙古诸部藏地什么心思?不过,即便是再难办,也要试上一试,也罢了,即便是把老命搭上,也得跑下来!

    “臣遵旨!”

    曹毓英答应道。

    “至于继承大统的事情,还是等太后病情好转一些再说吧,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

    (。。。)

第九百三十三章 拥立之争 1() 
不过,事情也没有让奕忻登上太久。

    仅仅过了两天,慈安的身体稍稍康复了一些,将太医径直召进了后宫。

    “吕正泰,皇上的身体怎么样了?”

    慈安略略喘息,开口问道。

    吕正泰连忙跪倒,答道:“太后,现在皇上一时意识清醒,一时糊涂,都靠太医院药物维持着……”

    “吕正泰,难道就真的回天乏力了吗?”

    慈安涩声问道。

    吕正泰答道:“皇太后,臣死罪,臣才疏学浅,实在是难以回天了,一个月时间,最多,皇上也只能支撑一个月时间了……”

    慈安心若死灰,谁能够想得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现在皇上还没有亲政,还没有纳妃,册立正室,现在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这要是皇上百年之后,这大清江山的统嗣可要怎么办?

    按照祖宗常例,有子嗣,立子嗣,无子嗣,择近支下一代另立皇帝,但是,另立皇帝又能怎么样?这同治皇帝近支当中,哪里有什么下一代?即便是有,要么年纪极幼,如果拥立,那就要再等上十多年才能亲政;要么年纪渐长,无才少德,而且关系较远,如何能够在这个时候,将大清带入正轨,进而光复河山?这样的人继位,只能将大清河山带到沟里去。

    只是祖宗常例是这样,谁也无可奈何啊,可惜,现在宫中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如果慈禧妹子若在,以他的果断、干练,倒是可以拿个主意出来。

    慈安愁肠百转,突然眼前一亮,既然近支下一代没有什么出色的人物,那同代呢?上一代呢?最起码,恭亲王在那里放着呢?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只怕没有哪个人可以比得上奕忻了,也只有他才有足够的能力保住江山不失了……

    只是,这样的话,又会乱了祖宗成法,可是令人着急的很。

    “传旨,召敦亲王、醇亲王、倭仁、李鸿藻入见……”

    慈安艰难的吩咐道。

    “嗻!”

    太监答应一声,连忙下去传旨。

    时间不长,几个人来到了宫中,敦亲王是宗令,主管皇族事务,醇亲王是亲王,在贵族中颇有号召力;至于倭仁与李鸿藻,那是皇上的老师,朝堂之上威望素重,这些人可以将朝廷与皇室所有的力量都代表了。

    “见过太后!”

    众人向着慈安行过礼。

    慈安摆摆手,轻声道:“诸位,你们都坐吧,各位都是朝廷上最具声望的重臣了,哀家召你们过来却是有事相商,请诸位臣工拿个主意!”

    倭仁恭声道:“太后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慈安叹口气,答道:“艮山大人,诸位,适才,哀家刚刚召见了吕正泰,向他询问了皇上的病情,吕正泰明确说了,只怕皇上的身体已经撑不过一个月了,万一,皇上真的龙御归天,他膝下并无子嗣,这继承大位的人选,可是该如何斟酌?现在江山破碎,风雨飘摇,可是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了……”

    敦亲王皱皱眉头,答道:“太后,朝廷有成法,祖宗有定例,皇上有子嗣,立子嗣;无子嗣,择近支下一辈子侄收入宫中拥立,虽然皇上如今没有子嗣,然则近支各家下一辈的子弟倒是还有一些的……”

    敦亲王是宗令,在皇室事务上拥有巨大的话语权,此言一出,份量极重!

    醇亲王眉头向上一扬,正要发话,一旁的李鸿藻轻轻拽了一下醇亲王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多话,很明显,在偏殿之中,几个人商议拥立恭亲王的时候,敦亲王也在场,现在他突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不同意几个人的意见了,如果这个时候奕譞跳了出来,那可是麻烦得很,你亲哥哥又如何,你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力挺?

    局势不明的时候,就这样表态,可是容易落下话柄的。

    “惇亲王,祖宗成法固然是这样,然则,近支下一代子弟,并无才德出众的人选,如何能够支撑起这大清江山?可是如何是好?”

    惇亲王眉头一挑,沉声道:“皇太后,臣只是说祖宗成法是这样,立储,继位,乃是国之重是,自然不能如此草率,臣请皇太后示下……”

    这个时候,慈安也不客气,沉声道:“惇亲王,如今皇室之中,也只有恭亲王才能出众,德行宽厚,又是先皇的亲兄弟,哀家有意打破祖宗成法,拥立恭亲王登基,毕竟时移世易,现在大清存续最为关键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为祖宗基业考虑了,关系到祖宗的成法定例,是以先请你们过来,沟通一下,看看你们的意见,你们都是国之重臣,为了江山社稷,可以肆意直言,不必忌讳!”

    惇亲王嘴中吸着凉气,他倒不是跟恭亲王不对付,主要是,从近支下一代择立的话,岂不是更好,最起码,自己的孙儿辈,都已经出生了,老六跟老七的孙儿辈可是还没有影,拿自己可是占着很大的便宜呢,如果真有一个孙子能够被拥立的话,那自己这一系可是要沾了大光了。

    可惜,谁也不给他这个机会,先是在偏殿之中,文祥、奕譞、再加上王焕章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好不容易盼到了太后垂询,没有想到,皇太后,竟然也是这样的意见,这特么的还怎么玩?

    “太后所言虽然有理,然则,议政王续位的话,两位皇太后该如何自处?皇太后?还是太皇太后?亦或是……”

    惇亲王咬牙问道。

    慈安脸色一变,这个问题点到点子上了,皇太后,那是皇帝的老妈才能够承担的,太皇太后,那更是只有皇帝的祖母才能够担得起,但是自己呢?

    论辈分,自己不过是奕忻的嫂子啊,这辈分人伦可是难处置的很……

    其余几个人也一个个愣住了,这个问题,还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更是没有人遇到过,只有一个叔叔继承侄子大位的,那就是明成祖与建文帝,但是,那可是谋逆啊,直接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