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0当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980当学霸-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胡是比小王资深的前辈,小王虽然觉得没必要,但不欲与老胡起争执,还是看了起来。

    没想到只看完第一页,小王就愣住了。他忍着心中的惊讶,快速地继续往后看去。

    整篇综述看完后,小王久久回不过神来,最后只得递给一旁的老胡,“胡师傅,您比我有经验,您帮我再看一遍这篇综述。”

    胡师傅见小王这样,也是一脸惊讶。他刚才不让小王直接扔掉,是因为他工作认真,见不得小王敷衍。但他心中也觉得,一个从来没有在能源领域发表过论文的中学老师,写出来的综述,肯定是一堆垃圾。

    胡师傅诧异地接过信纸,仔细地看起来。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后,胡师傅才将手里的信纸放下,叹口气道,“寄给那几个大学里的审稿人吧。”

    听到老胡的话,其他同事也都一脸惊奇的凑过来,拿来林景兰的论文分别传看。

    小王听到老胡的话,一脸惊讶,“真的要寄?审稿人都忙得要死,一个无名小卒写的综述,无论如何都是发表不了的吧?再浪费审稿人的时间……”

    老胡摇摇头,“无名小卒写的综述为什么发表不了?是因为我们只认权威不看论文质量吗?不是。”

    老胡继续说,“是因为从来没见过无名小卒写出来过有价值的综述。”

    老胡教育小王,“可这篇综述呢?你也看过,心中应该有数。既然这篇综述的质量能通过我们的初审,为什么不寄给审稿人?”

    另一位同事此时也看完林景兰的综述,表情复杂地附和老胡的话,“寄吧。这篇综述确实不错。”

    小王点头,将林景兰寄来的一式四份的论文,取出三篇,分别装在信封里,在信封上写上三个审稿人的地址。

    。

    八十年代,论文审核还没有盲审这一说,审稿人直接能看到论文作者的名字和单位。

    陆教授收到《能源》审稿部寄来的林景兰的论文,最先看到的就是林景兰和青山中学这几个字。

    虽然心中惊奇,诧异于一个中学老师的论文竟然能通过初审,进一步寄到他这里来,但陆教授为人治学最为严谨,还是仔仔细细地看起这篇论文。

    看了两行,陆教授发现这竟然还是一篇综述的时候,就更惊讶了。

    但他又往下看了两行,就被这篇综述吸引住——这篇综述行文的结构十分清晰,语言也很严谨。陆教授不由自主地加快阅读速度,迫不及待地想看完这篇综述的内容。

    一口气看完后,陆教授激动地站起身来。这篇综述虽然很基础,但是其中的评价和展望都相当有价值,甚至有可能对之后几十年的研究都十分有指导意义。

    这样的展望,真的是十分有可行性……陆教授激动地想到,能写出这样的展望的作者,一定在这个领域有极深的造诣!

    其实,林景兰的专业水平虽然高,但还真没有达到陆教授想象中的惊人高度。只是她几十年后穿越回来,已经知道之后的研究进展,这样再写“展望”,其实对于她来说,就是在写总结……

    陆教授落笔,毫不迟疑地写下自己的审核意见——

    通过!

    。

    与此同时,北京的张教授也看完了林景兰的综述,却没有立刻落笔写下审核意见。

    张教授想到,这篇综述的确写得很好,引用的文献和数据看起来也没什么问题。如果是哪一位大学教授写出来的,他完全不会怀疑。

    但作者是一名中学老师,其中引用的很多文献,可能根本没有机会查阅到。

    张教授本着严谨的态度,决定明天去图书馆检查一下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虽然看起来没有问题,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数据造假的可能……

    如果真的是数据造假的话,那就不是论文质量问题,而是作者的人品问题了。张教授以前也揭发过几个数据造假的作者,对这种行为,他从不姑息。

第26章 过稿() 
张教授虽然工作很忙,但还是特地抽出时间,在图书馆里一篇篇地查阅林景兰的引用文献。

    足足用了半天,张教授才在各种不同的书中期刊中,找到了林景兰引用过的二十几篇文献。还有五篇,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张教授看着林景兰的参考文献名单,眉头紧皱。她的参考文献格式非常标准,写得清清楚楚,引用了哪本书里第几页的哪篇文献,没有丝毫含糊。

    张教授没有找到的五篇文献,都是外文书中的。他干脆连林景兰的写的书名都找不到。

    虽然张教授已经确认林景兰的前二十几篇引用没有问题,也相信林景兰既然敢将参考文献写得这么详细,应该都是有据可循的,但他心中还是十分疑惑。

    毕竟清华的图书馆藏书已经很全,尤其是工科方面的书籍期刊,在清华图书馆里都找不到的,林景兰一个乡镇中学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的这些资料?

    在清华图书馆里找不到剩下的五篇文献,张教授索性出门乘车,直接往首都图书馆去。

    在首都图书馆里,张教授又找到四篇文献,他依次认真核对,全都没有问题。

    但还有一篇文献,在首都图书馆里也没有收录。

    张教授犹豫很久,终于还是给林景兰的论文审核意见单上,写上了“通过”两个字。

    不过张教授同时随信写出他的疑问,询问论文作者,他没有找到的那篇文献,作者是在哪里看到的?以及这篇论文引用了如此丰富的文献资料,作者是平常就有阅读文献的习惯吗?平常阅读文献的途径是什么?

    因为张教授自己在学术研究上,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查找资料太艰难。

    。

    林景兰与周惠进来亲近很多。周惠丝毫没有怀疑林景兰为何突然成绩这么好,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周惠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的女儿就是这么聪明,就是这么优秀。

    周惠甚至一个又一个地列举林景兰自幼聪颖的例子,“妈就知道你之前高考没考上,只是一时没有开窍。”

    “你从小就聪明,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认识招牌上的字儿了,每次我问你,哪个是‘大’呀?你立马就能指出来。”

    这样的童年趣事,周惠全都当做林景兰聪明不凡的证据,一样样地与林景兰说。

    林景兰听得心头酸涩万分,周惠口中的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已经永远地消失不见了。

    林景兰能做到的只有只能对周惠更好,三天两头往周惠那里去一趟,即使只能陪她说一小会儿的话。

    这天,林景兰推开周惠的宿舍,见到两个老师的妻子正坐着和周惠聊天。林景兰只听到半句话,“……总如今这么着也不是个事儿,既然他来找你了,你也就顺台阶下吧,你虽然没生儿子,但闺女这么有出息,照样能为你撑腰,他以后肯定不敢了。”

    林景兰脸色一僵,走到周惠跟前,问道,“林山什么时候来找你了?”

    一旁坐着的两个人,脸上都浮上惊讶之色,周惠也轻声呵斥林景兰,“怎么能对你爸直呼其名呢?”

    林景兰嘴上没有辩解,心中却冷哼一声,想让她管一个家庭暴力的男人叫爸?下辈子都不会!

    来串门的两个女人见周惠训斥女儿,而林景兰也脸色不善,便起身纷纷告辞。

    林景兰因为刚才听见的话,对那两个人没什么好印象,只客气地与两人说了声再见,没有挽留。

    等那两人离开后,林景兰直接对周惠道,“你安心在这里住着,林山上次都快把你掐死了,回去后要是再出什么意外怎么办?”

    “我又投稿了一篇论文,回头发表了就又有不少的稿费。只我的稿费,就足够咱俩吃喝不愁了。我一定会考上北京的大学的,到时候直接带你一起去北京生活。”

    林景兰认真地与周惠说她关于未来的设想,“你放心,我现在养活你完全不成问题。你完全没必要回去战战兢兢地和林山过日子。”

    周惠眼圈一红,一把将林景兰抱在怀里,说道,“女儿果真是长大了,妈妈能享上女儿的福了。”

    林景兰心潮起伏,“我以后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她既然占用了原主的身体,就会替原主照顾好她的亲人,况且她现在心中真的生出了几分对周惠的情分。

    。

    “林景兰,你的信!”传达室的老师又将一封信送到林景兰的班门口。

    林景兰接过信件,看见信封上的寄信地址是北京的《能源》编辑部的地址,心情愉悦地向传达室老师笑道,“麻烦您了。”

    传达室老师一脸探究地看着林景兰手中的信,“又是从北京寄来的,难道你又往哪里投稿了?”

    林景兰一边笑着拆开信,一边说道,“是,又写了一篇论文。”

    传达室老师倒吸一口凉气,“还真是?”也不着急走了,就站在原地看着林景兰拆信,好奇地探头看道,“怎么样?录用了没有?”

    林景兰飞快地将信中的内容读完,笑道,“录用了!”

    传达室老师惊呼,“你可真行啊!都发表两篇论文了!”

    林景兰羞涩地笑,发表两篇中文论文,而且一篇是专业领域外的、一篇是综述,对她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值得被夸赞的事情,但如今她占了这副年轻的身体,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年代,白白得到了这么多夸赞。

    好奇的不止是传达室老师一个人,班里所有同学,其实都竖起耳朵听着,听到林景兰又成功发表了一篇论文,心中既惊叹不已,又觉得就应该如此。

    林景兰默默地收起信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脸严肃地思考。

    《能源》编辑部寄来的信中,不仅通知她论文通过,还转达了一位审稿教授的疑问——她引用的文献都是从哪里查阅的?

    林景兰在心中长叹口气,感慨果然瞒不过教授的眼睛。

    她写这篇综述的时候也犹豫过,要不要那引用几篇,虽然在外国的作者已经发表了,但中国很有可能还没有引进的论文。

    但她为了令自己的综述更有价值,更具有指导意义,还是用上了那几篇论文中的数据。

    林景兰沉吟一番,若是不回信的话,显得太过无礼,期刊的审稿人一般都是行业巨擘,人家既然提出了这一问题,她自然要回答的。

    可她的文献来源,还真的没办法实话实说,因为真正的来源是,她前世看过,所以现在存在于她的系统中。

    林景兰提笔回信,“教授您好,十分感谢您对我这篇论文的肯定,至于引用的文献,我都是从市图书馆中查阅的……”

    林景兰心中想到,反正相距这么远,审稿教授也不可能跑到他们市的图书馆来……

    。

    稿费的取款单在论文录用通知寄到几天后,也随之寄到了。林景兰趁着周末离校半天,轻车熟路的去邮政所将稿费取出来。

    这次她写的综述,比第一次的论文还要长,足足有九千字,而且《能源》这本期刊的稿费标准更高,是千字二十五。

    一共225块钱!

    在八十年代,这绝对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林景兰在邮政所的柜员又是惊讶又是羡慕的眼神下,小心翼翼地将钱收好。

    林景兰心中算计着,除去她上大学的路费和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还能剩下不少,足够给周惠在北京租房以及周惠的生活费了。

    只是不知道这个年代租房容易不容易?林景兰有些担忧,又想着如果能在大学附近租到合适的房子的话,她或许可以不住宿舍,出来和周惠一起住。

    周惠似乎还对她说过的能挣钱养她的话将信将疑,林景兰计划着从这次的稿费里拿出一百块钱,让周惠保管。这么一来,周惠手中有了钱,心中肯定更有底。

    对,就这么办!

    林景兰回学校的一路上都在想这些问题。

    刚推开宿舍门,赵玉梅就对林景兰说到,“你妈刚才来找你了。”

    林景兰心情雀跃地走向周惠住的教职工宿舍。她心中想着周惠知道她论文成功发表的事,也知道她今天下午去取稿费了。周惠一定是又做了什么好吃的来为她庆祝!

    林景兰暗自期待,希望还是饺子,上次周惠为她包的饺子薄皮大馅儿,一口咬下去香的恨不得连着自己的舌头都嚼吧嚼吧一并吞掉,她上次根本没有吃够。

    林景兰满心愉悦地推开门,一下子愣住了。

    屋里不止有周惠,还有林山。

    林景兰见到林山,顿时沉下脸,说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林山略带讨好地朝林景兰笑,“爸知道错了,来接你妈回家。”

    林山知道周惠搬出来住就是林景兰的主意,也知道如今这个女儿有本事了,能帮周惠撑腰了,说道,“爸知道错了,已经好好地对你妈陪了不是,你就让你妈跟我回家吧。”

    林景兰刚想说不行,一转眼就看到已经收拾好的包袱,就放在周惠的手边。

    包袱口敞开着,里面的东西整齐紧凑,显然是周惠自己收拾好的。

    林景兰紧紧地攥住手中的包,能清晰地感受到包着厚厚一沓钱的信封,她几分钟前还在计划着如何用这些钱让她自己和周惠过上好日子……

    林景兰声音颤抖,“你当真想好了?要和他回去?”

第27章 采访() 
周惠低着头,小声道,“景兰,我还是跟你爸回去吧。”

    林景兰问道,“你已经决定了?”

    周惠轻轻点头,“恩,我和你爸一起过日子才是正理。这些日子不少人来劝我,你爸也说以后绝对不再动我一个手指头——”

    林景兰打断周惠,“我只问你,真的打定主意了?我以前跟你说过的那些话,你全都当耳旁风了?”

    周惠叹口气,“景兰,你年纪到底太小,说的那些话实在荒唐。你一个女孩子性子一直这么硬,回头会吃亏的……”

    林景兰气得冷笑,一时间口不择言道,“我吃亏?我再怎么吃亏,将来也不会在差点被老公掐死后,转脸又跟着他回去!”

    周惠闻言,眼圈一红,怔怔地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