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厚照看他盯着另一面,问道:“这面有什么问题?”杜若这才回过神来:“这也太远了,我才发现魏嘉他们走了这么远。”以前杜若和朱厚照看的都是一张从罗志坚那里得来的地图小像,那上面可没有朱厚照画的地图这么有冲击力,现在看着这么大幅的地图,杜若才发现原来魏嘉他们面对的是这么遥远的征程。

    “从四个大洲旁边经过,一次来回需要整整一年,的却是一个大工程。”朱厚照描画着这条路,从泉州出来路过已经被大明设置卫所派设官员管理的满剌加国的马六甲海峡,穿过印度洋通过好望角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在这个去一趟甘肃要两个月的时代来说,这的确算得上是壮举。

    这下子杜若又一下子没有那么担心了,“他们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难道还怕这么一点点路程吗。”朱厚照顺着杜若的手指看过去,大明到美洲的距离的确没有到欧洲那么遥远。这下子朱厚照也笑了,他拍拍杜若的肩膀笑道:“这可不能这么算,要是这样还不如直接到澳洲去,那里还更近一些。”

    一看地图果然近的不能再近了,杜若也是感慨万千:“这还是留给那些准备下南洋的人去探索。要饶过这么多的岛屿找到正确的航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地图上面朱厚照只画出了几个大的岛屿,但是杜若知道这里地形之复杂可远远比这幅地图混乱的多。“这些还是等着以后处理,我们打跑了一个葡萄牙就不怕其他人再来。最容易的还是等着以后再来吧。”说着也不再看那边而是拿着这一边的地图细细观察。

    当了几个月的值敬连还是知道这时候该是自己避讳的时候了,悄悄的退出去正好看见了在门外候着的师祖,敬连忙拦住他。“两位在里面正在兴头上,爷爷还是等等吧。”

第一百三十章 弘治二十年() 
虽然捂得很严实,但是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宫中蒋琮、高凤一类的人还是都知道朱厚照和杜若的关系。在惊诧之余,不少人都动了心思,宫中貌美的小太监突然行销起来。高凤自己也曾经有过一下子的歪心思,不过很快这个念头就打消了。朱厚照是他看着长大的,他知道朱厚照和杜若这段感情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也知道朱厚照到底是怎样的人,明知道自己得不了好的情况下,高凤还是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事实也证明他是正确的,尤其是刘伟为了一个小太监直接被拉去替代被杀头的何鼎监督修建皇陵后,他深深的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庆幸。刘瑾也到司礼监以后,他们各自选了一个小太监,贴身伺候朱厚照。等知道对方都选了谁以后,两个人难得的相视而笑。

    敬连是自己选的,别的不用说,读书机灵是自己手下头一号人物。刘瑾选的一个叫文森的小太监一直就在翰林院,先是跟着礼部的人编辑外国通考,后来又在刑部撰写刑律的时候被刘健塞进去学了有半年。在伺候上是差一等,但是论学识见识也是顶尖的。两个人在容貌上都只是清秀而已,这才见高凤和刘瑾的真功夫。

    知道杜若在里面,高凤也就真的在外面等着,否则打扰了什么好事可就不好了。一直等到敬连要将今日的甜汤端进去时,高凤才嘱咐他见机给朱厚照通禀。敬连进来时,朱厚照正趴在一张大白纸上给魏嘉临摹自己的海图。看见敬连端着汤盅进来了,就知道是今天的甜汤来了。不紧不慢的让杜若把自己拉起来,朱厚照一看,居然是柠檬片熬的柠檬奶羹,忙把一盅给杜若,对着汤盅狠狠的流了一下口水。

    杜若正要笑他,就听见敬连禀道:“高爷爷到了,圣上可要宣他进来?”朱厚照这下子正高兴,想着他和杜若也没有什么大事,就让敬连把高凤叫进来。以前杜若也做过青柠奶羹,不过那是作为夏天的冷饮,还真没在春天吃过这样的热奶羹,尝一口,甜甜酸酸的居然很可口。

    高凤进来了,先给朱厚照请安,再给杜若请安。原来他是不用的,但是现在朱佑樘和张氏都默认了杜若的位置,他不能再将杜若当一般的国公对待了,只将他的地位放在朱厚炜以后。都问了好,又回答了几个宫中春天人事安排的问题,高凤才将自己要请示的事说出来。“去年的岁入折成银两是一千五百万两。司礼监给六部和内阁批了一千三百万两的预算,再加上去年剩下来的三百万银子,一共就是五百万两。皇上说从其中拿出一笔钱用来给各家书院新建图书馆和体育馆。”

    说道这里他又顿了顿,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措辞。“皇上说的是给各地府学和各处有名书院拨银子。但是礼部呈上来的预算折子似乎不太妥当。”在朱佑樘当政时,朱厚照就开始有意识的将预算这个思想给推广下去。去年各部汇报一年的费用时,预算这个制度就开始强制推行。

    从六部到御史台、翰林院,每一年要花费的银两,每一件大事要耗费的财物都要事先明明白白做成预算簿册事先进行审核。大家对这个制度虽然很陌生,但是在朱厚照的严令和户部的强势下大家只能乖乖的遵守。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成效的,在防腐和加快行政效率方面卓有成效。

    朱厚照心满意足的将最后一口奶羹喝进自己的肚子里,朱厚照问道:“还是给图书馆的钱比多?”高凤一说,朱厚照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就是大家选择性忽略所谓体育馆的问题。这个体育馆可不是现代篮球馆、网球场这样的体育馆,而是蹴鞠场、演武场这样更适合现在的人进行锻炼的体育设施。在朱厚照的科举改革中,体育改革就是很大的一方面,以后考试不仅仅是要靠经书,还要考体育。成绩并不计入最后成绩,但是不及格肯定是不会让你进行春闱考进士的。

    苦笑一下,高凤也只能朝朱厚照倒苦水,“礼部给上来的折子,小的们不批打回去了,他们就再不提这件事了。这笔银子要在三月就拨下去,赶着就要开工。高凤也就只能来找圣上讨主意了。”这件事原来就商量好了,朱厚照全权交给司礼监和礼部负责,却没想到真的会这样相互扯皮。没有在京城半年,杜若忽然觉得自己听不懂他们说话了。相比朱厚照满足的喝下属于自己那一碗奶羹,不喜欢甜食的杜若喝这个的速度,简直可以和蚂蚁媲美了。发现自己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以后,就更没有喝奶的心情了。

    “他们还是上次给的那个折子?”听见朱厚照问自己高凤只能点点头。朱厚照这下子知道高凤为什么一定要来找自己了,朱厚照要求的是有一两在图书馆上就要有一两在体育场上,给司礼监说的最低限度是在三比一乃至四比一上,但是礼部却做出了一个将近十三比一的折子。

    朱厚照还是大概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这些读书人眼里,体育这样的新词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不是,对重要的是一个图书馆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一座藏书三千册的图书馆的造价从一万两银子到三万两银子不等。朱厚照一建就准备花出去一百万两银子。

    这就意味着,只要是一个大一些的府学就可能会有一座图书馆。这是什么概念,在富豪之家,只要藏书三百本就可以是远近闻名的藏书之家了,这可是整整十倍。在翰林院所列书单中,古今通史,各样经史子集,杂家诗词,无一不有。这就相当于原来只有乡村流动书箱水平的府学突然拥有了像清华北大一样的资源,那个读书人会不兴奋。

    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整个京城就开始活动起来。家乡有资格拥有一座图书馆预算的,他们就想要能建一座藏书馆的钱,这就是另外一个说法了。朱厚照准备在京城、南京、杭州、泉州、成都、大同各建一座藏书馆收集各地读书人手里的藏书,进行刊印藏在这些藏书馆里,这就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了,这笔钱是另出,是朱厚照这两年从紫禁城里省下的钱。

    但是他们可不管这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只要有机会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到这样一座藏书馆,这可是又有名又有利的事。这意味的不仅仅是同乡学子的爱戴,也是以后自己在官场里源源不断的助力。只要在自己家乡的府学里求学,他们可就算自己的同乡,而同乡的关系也可比现代的校友要严实许多。

    没有资格的想要求一个资格,有资格的想要更大的投入。大家都是科举出来的学子,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就选择性的忽视了在体育馆上的投入,他们做出的预算里单间体育馆的投入只有不到一百两,不过是平整出一块大平地的价格而已。司礼监是严守朱厚照定下来的底线,而礼部有限于几乎整个朝廷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和司礼监顶着干,寄希望于朱厚照能够自己退步。

    但是朱厚照可是不会退步的,这只是第一环而已。要是第一次往教育上的投资自己就做出了退步,那以后的结果自己就直接可以预见。“你先放出话去,说朕改主意了,时间拖得太久这笔钱不想花了。到时候你们再看他们呈上来的折子。顺便给刘健传信,让他自己看着办,只是别向现在这样过分。”一硬一软,实在不行直接拉到。

    得了肯定的答复,高凤就要回司礼监去,朱厚照忽然叫住了他,让他叫刘瑾过来。高凤心一跳,还是出去了。朱厚照可不知道高凤想多了,他叫刘瑾过来只是单单要给魏嘉拨钱而已。虽然宫里的预算一减再减,奈何宫里的人口越来越少,朱厚照省下来的钱也越来越多,到今天已经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司礼监的大印在高凤手上握着,朱厚照就把自己内库的管理权给了刘瑾,不知不觉间朱厚照已经成为一个深懂得制衡之道的帝王。

    早就不耐烦掩饰自己的杜若高凤一走,就一点客气的甩了朱厚照脸色看。原因当然是因为朱厚照这么大的事,自己居然一无所知。朱厚照一看杜若的脸色就知道他心里面肯定又闹别扭了。他知道占有欲极强杜若只是想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而已,至于知道以后,他该干嘛还干嘛。对杜若来说,朱厚照的事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支持,至于捣乱是什么的,仅限于威胁朱厚照安全的时候。只要不妨碍他占朱厚照的便宜,只要能让朱厚照高兴,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刘瑾过来还有一段时间,朱厚照一边继续趴着画地图,一边就跟杜若唠叨起了花钱的事。朱厚照愁啊,不是愁没钱花,而是愁这钱要怎么花。作为一个现代人,朱厚照当然知道钱是越花越多的道理。朱佑樘刚开始接下大明这幅烂摊子时,大明的岁入只折合白银六百万而已,可是随着越来越多活跃市场的政策的推出,去年的岁入已经是自己穿越来时的两倍多,朱厚照却开始愁这钱要到底要怎么花。

第一百三十一章 弘治二十年() 
要花钱总是有无数的办法,但是要花好,要花的能有指导作用就要看朱厚照和他身后的这一干臣子的功力了。朱厚照要做的事有很多,但是钱却总是有数的。杜若回来了,他也能有个帮手。“不仅仅是教育和科举改革,官员的俸禄也应该提高了。但是高薪养廉,这个高薪到底该怎么做也是一个问题。”

    杜若看朱厚照扑在一个大的案桌上用墨笔和自制的尺子在那里画地图,为了不让别人误会,美洲大陆被朱厚照故意画的又细又长完全变了样子。再对比另一幅地图,杜若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里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大银矿?”杜若的手从北美洲的中部一直画到了南美洲,他突然想起来这里似乎有一个大银矿,而且在他的记忆里,这个银矿绝对不会小。

    这下子朱厚照也没有心情在那里画地图了,被遗忘的记忆又翻涌而出,他们都忘记可一个很严重为问题。“看来,我们又有了一件棘手的事要处理了。”朱厚照用笔背轻轻的在地图上描画,从记忆中内华达州开始一直跨过巴拿马运河到达秘鲁。“这里不是一个大银矿,这里是一个银矿带,如果没记错的话,白银的含量在十亿两以上。”

    他们一直选择性的忽视美洲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现在的科技技术是在达不到开发美洲最好的时机。另外就是大航海时代实在太过血腥,他们都不想为了一个注定分崩离析的国家,将大明的父亲和儿子们运过去送死。但是现在,他们发现他们遗忘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个东西逼得他们必须要现在开始先下手为强。

    大明并不是一个以银为基本货币的国家,在最开始时他们的货币是纸币。当官府开始滥发纸币,纸币没有任何公信力的时候,大家迫不得已用铜钱作为基础货币。但是统治者的贪婪,让这样的体系又爆发了一个问题。每一个皇帝死后他所铸造的铜钱就作废,新一任的皇帝铸造属于他的铜钱,完成对百姓的盘剥。这是除了太监朝这一巨大的污点外,明朝压榨百姓这一污点的铁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开始自发的用银子来作为贸易的货币。但是大明这一片土地并不产银,大明现在的银两多数是从日本和其他贸易国家进口的。正是知道这一点,朱厚照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比如说提前无数年率先在官府开始推广白银的使用,让铜钱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在比如对日本万般容忍,即使知道他们勾结沿海的海盗在大明的海岸线上活动,朱厚照也始终没有和他们撕破脸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产银。

    随着贸易的进行和朱厚照盘活整个市场的努力,白银开始流入民间,藏富于民。通过税制的改革,包括海关和日常的工商税率的改革,这些钱又以一种正当的方式开始汇集到朝廷。再通过朝廷各种工程的修建和官员的薪俸,这些钱又流入民间,如此循环生生不息。作为一个理科生来说,朱厚照能做到这个地步没有大的失误,的确是金手指开的太大,老天保佑。健康的经济是一切繁荣社会创建的基础,在良性的循环下,一个全新的盛世即将开启,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天给他们两个泼了一盆凉水。

    这下子两个人都没有了先前轻松的气氛,什么花钱早就被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