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老爷死了,杜若要为他服五个月的小功。这几个月杜若就只能一个人在家闷闷的玩,朱厚照见他无事,干脆将所有关于辽东的陈年旧案都给杜若送过来了,让杜若找事情做。杜若没有办法只有从头开始理线索,想要整理出一部相对完整的辽东史来。说的这样好听,其实辽东真正在中原的控制下的时间很短,史料也相对缺乏,杜若看了一下阅读量觉得五个月完成这么一个东西,时间绰绰有余。

    当天杜若就给王纪昀送了信,让她三天后来国公府见李健威,让她和李健威到时候说清楚。王纪昀本来不愿意,但是一想到杜若说的不断干净以后就是一生的祸害毅然决然的来了。当然杜若可没有这么好心,他是想玩欲擒故纵的把戏。

    他就不信王纪昀真的对李健威一点感情都没有,否则当初自己说起李健威,王纪昀怎么会包着眼泪那么伤心。说到底,杜若还是想用王纪昀这个胡萝卜吊住李健威这头驴让他为自己做事。至于王纪昀,杜若想她一定不会和金家的那个女人在一起,到时候北京、辽东来个平妻不就成了。

    毕竟李健威不是汉人,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讲,就算娶了房平妻不过是别人诟病一下而已,又没有其他的损害。而且到时候王纪昀留在北京,又全了杜若的心意,又有了正式的名分何乐而不为。

    事情果然如杜若所料,王纪昀果然拒绝了李健威,而李健威对王纪昀念念不忘,竟然天天到杜若的田庄上找王纪昀。这件事越闹越大,在合适的时候,杜若一把把它捅到了李英面前。

    李英还不知道自己就来了这么一次京城,自己就多了一个五岁的大孙子。当初李健威秘密被绑回去,李英只是以为他不愿意继承家里的家业,没想到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儿媳妇。而李健威也因为怕李英对付王纪昀而暂时隐瞒了事实。

    等李健威被逼娶了金家女为妻,他才发现王纪昀已经不见了踪影。多次寻找未果的情况下,李健威终于顶不住压力与金氏圆了房,还生下了长子。弄得现在两面不是人。一面是对自己情深意重,生儿育女侍奉公婆的金氏,一个是自己的初恋情人,被自己抛弃独自生子的王纪昀,哪一个李健威都不想放弃。

    被儿子气到的李英恨不得现在杀了那个什么叫王纪昀的女子。金氏虽然才依附明朝不久,但是也是几千人的大部落,首领还带着朝鲜皇室的血统。李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为儿子求娶到了金家女,没想到转眼李健威就做出了这种事来。

    就在两父子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剧情出现了大反转。王纪昀因为农事想的成就被封为郡主,朱厚照听闻她和李健威的故事感叹天下有情人,为他们赐婚,希望他们能够终成眷属。一个是带着实权的郡君,一个是在皇上这里挂了号的郡主,那个李家都不能丢弃。李英只能愁白了一头乌发。

    倒是李健威高兴的不得了,两边都不用辜负,两边都可以各自平安,在他看来没有更加完美的事了。只有朱厚照和杜若在后面笑他蠢,自己乖乖走进了自己的陷阱。现在在京城的王纪昀就算是朱厚照手里的人质了,有了王纪昀,李健威那里能不听话。

    一时间京城的大街小巷又有了新的谈资,王纪昀和李健威的故事或褒或贬走进了京城大大小小的茶馆。

    成了亲,李健威一步三回头的回了辽东,还发誓自己明年夏天再回来看王纪昀。让去送李健威的杜若起了一层的鸡皮疙瘩。

    九月,帮杜若打理海贸生意的魏嘉终于赶在朱厚照的万寿节前为杜若到来了杜若即将送给朱厚照的生日礼物。为了保持神秘,杜若很是保守秘密,谁都不告诉,就为了给朱厚照一个大惊喜。

    当朱厚照看见自己面前这几个大瓷缸子时,心里的感动无以复加。这些瓷缸子装的都是前世常见的美洲植物的种子,番茄,辣椒,玉米,红薯,马铃薯。也难为了魏嘉,竟然找的这样齐全。

    这些植物欧洲人可还没发现他们的作用,听说第一个到达的大明船主用了一整船的精美瓷器和他们兑换,他们才勉为其难的带回了这些一看就不怎么样的植物。

    这些东西朱厚照迟早都要找到,难得的是此间杜若的情谊。为你谋划,为你想尽一切办法,达成你的愿望,包容你的缺点。

    朱佑樘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一些小东西把朱厚照感动成这个样子,泪珠不停的往下掉。朱厚照正对着朱佑樘的眼睛说:“爹爹,这是大明活下去的希望。”看朱佑樘明显不相信的表情,朱厚照把眼泪抹干净,正色道:“爹爹,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这是少有的,朱厚照在自己面前哭泣,表露出脆弱的时候。朱佑樘用自己并不有力的手揽过已经到自己长高到耳边的儿子,安慰道:“我相信你,我相信你能做到的。爹爹等着你证明给我看。”

    倒是张氏打圆场:“知道的是大喜日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这是在干什么呢。”捏捏儿子养出来一点肉的脸蛋,张氏玩笑道:“都是一国之君了,怎么还哭得跟个小孩子似的。你看炜儿和艾草都笑你了。”

    像要证明张氏的话似的,朱厚炜和艾草都做出羞羞脸的表情,倒是把朱厚照都逗笑了。

    这批作物朱厚照可没敢交给王纪昀,她现在也算是半个李家的人了。而且她的糟心的叔叔婶婶什么都找上了门来,这些东西不知道杜若花了多少工夫才替自己找到,统共就只有这么点,朱厚照可是一点都不想浪费。

    朱厚照不知道怎么种这些东西,但是绝世好攻杜若知道呀。当年杜若小区里的花园蔬菜小王子,将自家的花园子打扮的简直不像菜园。一年四季,新鲜健康的蔬菜就没断过。于是这些金贵的东西又乘夜运回了安国候府。

    但是杜若也愁啊,他是在花园里种过蔬菜,但是也仅限于番茄、辣椒这样的蔬菜,番薯、土豆、玉米这种种植难度比较大的自己还从来没有种过。没办法杜若只能自己掂量着办。幸好现在还只是十月,还不到种这些的时候。

    杜若干脆花大价钱搭了一个温室的大棚,准备在这个漫长的冬天里试验一下如何种植这些作物。为了检验安国公府的温室建造进程,朱厚照带着全家来了一个安国公府一日游。有了辣椒,杜若当然能做自己的拿手菜啦,于是热腾腾的火锅出炉了。

    其实明朝也是有辣味食物的,主要是芥末和苦蕌,朱厚照在现代也吃过苦蕌,四川人用它来做茄子,但是朱厚照真心受不了那个怪味道。但是辣椒就是美味,杜若只加了很少的一点点,所有人都被辣的脸颊通红。但是谁也不想停住筷子。只有朱佑樘,杜若不许他多吃,他只能干瞪眼的看着。

    辣椒种子,杜若都剥起来装好了,剩下的辣椒皮杜若只留了一点点解馋,其他的都给了朱厚照让他带回宫去。杜若还写了详细的食谱,前世那些名菜应有尽有。

    朱厚照将东西拿回宫就藏起来了,只有每天给朱佑樘做一小份,弄得朱厚炜和艾草都很哀怨的看着他。很快在刘健几个的推广下,几乎全京城都知道了皇宫的御厨又发明了一种美食,让人简直停不下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治十九年() 
一转眼又到了三月,京城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慢慢的恢复以往的绿色。礼部开始繁忙起来,本来乙丑年应该是有一科春闱的,但是因为朱晖叛乱和新帝登基,这科春闱取消了。今年是新皇登基的第二年,特许开设恩科,与天下举子共襄盛世。

    朱厚照一直忙着选题,规范考试事宜,杜若则整天抱着他的种子不放。还没过孝期的他干脆跑到了皇庄上,亲自指导育苗工作。大家都对这些番外来的东西没有抱太大希望,听杜若说这种东西的产量能超过小麦、稻子等传统农作物,更是觉得一点都不可信。没有人相信得杜若只能埋头苦干,希望到时候能做给大家看。

    两个人都忙当然是聚少离多了,更何况杜若还是戴孝之身,朱厚照已经好久没有见过杜若了。连朱厚炜和艾草都开始问杜若哥哥去哪里了。朱厚照只好安慰他们说,杜若给他们种好吃的去了。一听到杜若和好吃的,两个孩子就会想到辣椒和火锅,一听到这个哪里还有想念杜若的愁绪,整个眼睛都散发着奇异的期盼的眼光,把朱佑樘笑了个仰倒。

    他们在城中尽享天伦之乐,城内的举子们去正聚精会神答题忙的热火朝天。原本春闱应该在二月初进行,为的是错开农忙的时节,让赶考的举子们好好考试。但是二月实在太冷了,每年都有不少被冻坏的学生,今年朱厚照干脆将时间改到了三月。反正这些读书人家里也没几个会亲自下田的。

    皇上这样仁慈,京中自然是一片歌功颂德。因为春闱改到了三月,连蔬菜种类价格都便宜了许多,大大改善了举子们的生活。三月初九,这些举子们开始踏进考场,进行科举考试的洗礼。对他们来说,成龙还是成虫,就在此一搏了。

    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窥见科举考试的难度,但是再难的题目在某些人面前也总是小儿科,这些人中也包括刘东。和朱厚照他们一样,刘冬也变化颇大,不仅身量拔高长成了一根竹竿,而且越长越像他的父亲靠拢。现在刘东站在刘健身边,可没有人会错认刘东不是刘健的儿子。

    朱晖叛乱后,徐溥虽然没有牵扯其中,但是御下不严之罪实在难逃。朱厚照干脆允了他告老还乡,全了他的体面。而接任他的内阁首辅之位的就是朱厚照的老师,在内阁中进进出出的刘建了。有一个首辅老爹并没有给刘东带来多少方便,反而因为刘健首辅的位置,加大了刘东考试科举的难度。

    明朝的科举可不像现代考试那样唯分数排名,明朝的科举考试毕竟要看分数还要看你的籍贯和家庭。从籍贯上来说,因为江南自古出才子,举子比别的地方更容易考上进士,但是一朝官员都不可能让江南人占全了吧,所以明朝其实也是分地域取士的,这也是能保证保护教育不发达地区也能有官员通过科举出身。

    家庭上,有名的商户不能考科举是大家都知道的,还有其他贱籍之人也是不能考科举的。官宦之家的少爷们也受到了限制,毕竟他们享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因为父亲或族人是官吏的缘故,他们作弊的机会也更大。为了防止官宦之家的弟子垄断科举,对于官宦子弟明朝也是另外取士的,不和一般人相同。

    所以当礼部呈上这一次科举的考卷,在最上面的那一摞发现刘东的考卷时朱厚照才会惊异。上面这些基本上就是阅卷的官员公推的十名答得最好的卷子,会试的前十名基本上都要从里面选出来。而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前三甲也基本上就是在这里面产生。刘东的卷子却被排在了第一位,这就意味着刘东其实就是大家公推的会元。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朱厚照也没有想到当年瘦瘦小小的刘东居然能做到这份上大笔一挥,刘东就成了新一届的会元。更因为在殿试上一篇定西策写的磅礴大气言之有物,被朱厚照亲封为探花。

    杜若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快气死了,刘东对朱厚照心思不纯他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刘东居然又晃到了朱厚照的眼前去,杜若快郁闷死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刘东虽然考中探花仍然被朱厚照丢到了翰林院做编修,八百年见不着朱厚照一次。

    杜若怨气满满,刘东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为祖父祖母接连过世的而被迫在家他,终于想清楚了自己对朱厚照的感情。或许是第一次见面时朱厚照笑得那样阳光的笑容,就此把自己俘虏。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朱厚照已经贵为天子,和自己再无可能。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做一个臣子,默默的守在朱厚照的身边。但是现实是自己考中了探花,却被扔在了翰林院,无聊的在各式的记录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他们两各自斗气,朱厚照却不知道,他其实很看重刘东。刘东在数学财务方面的天赋,一直是他非常羡慕的。在不知道刘东居然在科举上有这么彪悍的战斗力时,朱厚照就想过等刘东长大了先安排他到户部学习,有自己罩着,不怕他爬不起来。

    但是现在刘东凭借自己的力量考上了探花当然好,为了刘东以后的仕途着想,朱厚照还是把他扔到了翰林院,为他博一个出生清贵的名声。至于刘东在翰林院做什么,当然是整理户部历年的典籍了。但是这些也是刘东和杜若不知道的。

    好不容易过了五个月,杜若终于能除服解放了。第二天,杜若就消了假,又到了宫中。杜若那样的殷勤把朱厚照吓得一愣一愣的,以为杜若吃错了药。杜若又不可能说自己知道刘东的心思,知道他心怀不轨。

    一个醋坛子回来了,刘东就惨了。以往还能三五时的在给朱厚照汇报事情的时候见到朱厚照,现在自己去永远是杜若坐在那里,理由是朱厚照国事繁忙,由自己暂时代理刘东现在正在负责的事,而且他还老是找刘东的茬。

    人家这么针对自己,刘东自然有所察觉。刘东和杜若虽然一起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其实并没有太好的交情,在刘东回家后,两人更是只剩下了面子上的来往。杜若和朱厚照两个人这两年的经历,刘东也听说书的说过,再结合杜若以往对自己的态度,刘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杜若该不会是和自己一样喜欢朱厚照吧。

    在两人没有注意到的角落,朱厚照没有想到自己和杜若的关系居然被刘东发现了。刘东猜测是猜测,但是他却不敢去求证,毕竟他们现在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小国公爷,都不是适合询问这种事情的人。刘东只能默默观察,希望能找到证据证实自己的猜测。

    其实刘东更想推翻自己的猜测,因为如果朱厚照和杜若没有在一起,刘东还能骗自己朱厚照是因为不爱男人,自己才不能妄想。但是要是他们两在一起了,就只是因为朱厚照单纯不喜欢自己了,对于刘东来说这样才是最残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