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旦周慧莲在周氏这里被残忍对待,周氏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对她特别的好,当周氏觉得自己已经弥补回来的时候,周慧莲又少不了皮肉之苦。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年幼的周慧莲就在这阴暗的宫殿里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等待它痊愈的一天。

    周慧莲进宫和周氏发生了口角,周氏当时虽然气急攻心身体不舒服但是还是阻止了嬷嬷们不让他们叫太医。朱厚照大概能猜出原因,周慧莲已经渐渐拜托了周氏的掌控,周氏不想将这件事闹得太大,她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何必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让自己的晚节不保。

    结果一碗粥的时间周氏就躺下了,嬷嬷们知道周氏的吩咐自然一起保守秘密。周氏倒下以后,周慧莲又表现出愧疚不已的表情,嬷嬷们就对她放松了警惕。没想到今天还是出事了。看样子周慧莲应该是用枕头把周氏给捂死了。

    这件事是皇家的丑事,看到的又都是些公府侯门的老太君老夫人们,因为这样这件事特别难处理,既要保留皇家的体面又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朱厚照忙着和司礼监的太监们一起忙着周氏的丧事,那些太夫人夫人们就交给张氏去解决了。

    明朝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周氏弘治十六年腊月十二日薨,合葬裕陵。

第九十九章 弘治十六年() 
周氏的葬礼一直忙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周氏的葬礼并没有想象中的奢华,只不过是比英宗的正牌嫡后钱皇后的规模高上了那么一点。虽然最后周慧莲的事没有宣扬的满城都知道,但是京城了凡事有点脸面的人都知道周氏死的不光彩。尤其是周氏敷衍的葬礼更是大大的证明了这件事。

    朱佑樘的怒气和周家的恐惧在英宗陵墓被开启的时候终于被释放出来。英宗的嫡后钱皇后的墓室通向英宗的甬道居然被封上了。朱佑樘真的没想到自己的祖母居然能做这种事情。除非是极特别的情况,皇后一般是要和皇帝同葬的。朱佑樘知道周氏一直在排挤钱氏,但是没想到周氏连这种事都做的出来。这可是坏了千百年来祖宗规矩的事。

    而周家的恐惧也在这一刻都释放出来。周彧知道周氏有买通钦天监的打算,他也知道是为了钱皇后的事,但是他不知道周氏已经把墓室封起来了。他以为周氏只是想在自己死后打开墓室时再将钱皇后的墓道封起来,再让钦天监作假。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周氏早已经这么干了,这可是皇家大忌,不仅仅是乱了嫡庶也是私改皇家陵墓,这是要抄九族的。

    周彧被朱佑樘找来是觉得朱佑樘整张脸都是黑的。不出所料,周家连为周氏协助操办葬礼的权利也没有了。这代表了什么不言而喻,周家已经被皇上彻底厌弃了。

    陵墓里的这一条甬道其实设置的很巧妙,在风水上来说打破了这堵墙就要坏了明朝的国运。如果周氏没有出这档子事,按照周氏抚养朱佑樘的这份恩情朱佑樘说不定就半推半就的不破墙遂了周氏的意。但是谁让她正好撞在了朱佑樘的枪口上。

    必须要一堵墙是吧,朱佑樘干脆把周氏的墓室给封掉了,再将钱氏的墙给他破开。周彧亲眼看着工匠将周氏的墓室封住,昏暗的灯光中他的面颊上流满了泪水。只是不知道这泪水是为周氏而流还是为周家而流。

    其实到现在周家也不知道周氏到底是怎么死的,他们只是知道这大概跟周慧莲有些关系。当周慧莲的尸体带回来时,周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说是周慧莲犯了错吧,她的遗体又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连钗环都一应俱全。

    琢磨不透皇上皇后的心思,周家只好草草的安葬了周慧莲。周慧莲是早夭又不是自然死亡,葬礼自然没有多大规格讲究不过是为求不出错的将就将就。现在全周府的人都恨透了周慧莲,对她的丧事自然也没有多尽心。

    但是没想到的是太子和申王都派了人来代奠,就连最小的艾草也派人送来了祭礼。看着周慧莲粗陋的灵堂,周家的人差点没直接打个地洞钻下去。

    人仰马翻的过了三个月,长宁伯府忽然发现自己家被整个京城贵族圈孤立了。干什么都会有圈子的,比如清流有属于清流的圈子,他们这些勋贵自然也有勋贵的圈子。但是因为周氏和周慧莲的事,他们已经被整个京城贵族圈屏蔽了。

    不仅是各种宴请邀约再也没有他们的份,便是已经定好亲事的几家也放出了风头想要退婚。尤其是已经定了亲的几个小子,人家都有退婚的意向。想来也是,周家都能这样让一个小女孩受到这样的对待,不仅置之不理还心安理得的享受这样带来的权势,哪家真正疼女孩的还敢把女孩嫁过来,便是不疼女孩的为了一个好名声也是要退婚的。周彧在这几天已经愁白了头发。

    这些都是周家的问题,朱厚照是不会管这些的,他只想着自己将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件即将改变明朝历史的大事。华夏历史上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海关要建立了。

    海禁开放后朱厚照一直都在酝酿这件事。之前之所以没有做这件事主要是条件还不成熟。无论是人才还是经验,哪一个都是一片空白。现在经过将近七年的发展,一切都已经有所准备,朱厚照要准备大刀阔斧的开干啦。

    其实这件事挺简单的,不过就是在各个大港将市舶司的衙门换成海关的牌子,将现在的官理方式改进一些,在加些人手而已。不过就是这样也把朱厚照累惨了。因为这件事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自己全权负责。

    以前不是别人做他打下手就是他做朱佑樘派一大帮人来帮他,现在这样朱厚照一个人从头到尾全部一个人搞定还是第一次,当然如果不算杜若的帮忙的话。

    杜若最大的贡献就是帮朱厚照拟了一本会计准则,现在他还叫记账精要。杜若两辈子都管过财务。上辈子为了能掌握公司财务,杜若还自学了财务会计,普通财务问题还是难不倒的他的。到了明朝,杜若父母早丧,他只能一手挑起整个侯府的重担,打理起铺子田庄来也少不得要接触账房。两相对比,杜若对于做账自然有一手。

    有了这一个专家,朱厚照当然不会放过,杜若只能想尽浑身解数帮朱厚照写这么一部记账精要。这本书名字虽然土但是书的内容却不土。这本书基本上代表了这个时候会计财务的最高水平了,虽然离现代的借贷记账法还有些距离,但是在没有□□的今天,这套方法已经够好了。而且因为结合现在的记账方法,方法更加中国化,而不是完完全全的西式记账方法。

    这套方法朱厚照也没有想要一下子就要所有人接受,只是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这样更加科学让人不能做手脚的办法,没理由大家不用。这样既是让海关好办事也是推进明朝朝廷反腐的进程。

    作为一个宅男,朱厚照自然也看过一两部的某点种马文。其中就不乏妄想要用借贷记账法来彻底解决贪污问题的老梗,但是朱厚照这个没学过会计的人却觉得不靠谱。按照朱厚照的理解借贷记账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据有平。这个据就是票据,□□也好还是各种收款借款凭证也好都是依托于现代的经济系统,没有了这个什么借贷记账法还有现代那么神奇吗。

    朱厚照虽然被养在温室里没见过太多黑暗,但是大概的道理还是懂的。这世界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现代不就是用借贷记账法吗,难道现代就没有贪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这里面有利益自然会有人亲赴后继的在这些方法里找空子,只有制住了人才能够彻底的堵住缝隙。

    虽然记账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也能起到一些推进作用,也算是朱厚照为以后做一些铺垫。

    周氏死了,虽然死的不体面,但是一般的规矩也要守的。京城里一年都不能有婚丧嫁娶之事,也不能摆酒设宴,大家只能靠着闲磕牙来解闷。闲磕牙谈什么呢,没有好的谈资,刚刚死因成迷的周氏自然就成了最佳的谈资。什么鬼故事都被编了出来。

    什么周氏欺凌幼女,什么周氏好几年前其实就已经疯了,传的沸沸扬扬。最惊悚的传言是皇陵周围飘荡着周氏的灵魂,喜欢抓小女孩去享用,据说皇陵周围已经丢了好几个女孩儿了。这件事传的有鼻子有眼的,闹得沸沸扬扬,皇陵周围人心惶惶。

    听见了这些传言朱佑樘快气的吐出了一口老血。周氏,周氏,又是周氏。周氏已经死了,忙了几个月朱佑樘已经够烦了,还生出这些事。一面是不知真相的文臣天天为周氏请功,一边是闹心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现在的周氏已经是朱佑樘的禁忌,在蒋琮的指导下整个皇宫的人都知道了不能在朱佑樘面前提起周氏,原来人人都捧着的太皇太后在死后彻底变成了皇宫中的不可说,暂时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罗志坚第一次见识到了明朝盛大的葬礼,这样充满异域风情的葬礼和自己见识过得截然不同,罗志坚游移不定的心又静下来。在知道大明在福州创建海军时,罗志坚是有一些害怕的。他知道自己国家的海盗船正游弋在满剌加的海岸线上。

    这些人不单单抢的是外国人的货物,也会抢大明人的货物。甚至因为惧怕大明的原因他们会做的更狠,将船上的人赶尽杀绝。为了这个原因罗志坚刚刚开始就有了要离开的打算。这种恐惧在罗志坚收到老朋友的回信时达到了顶点。

    朱厚照自信能搞定罗志坚的老朋友们,却没想到在这里还是出了错。不是海员,朱厚照很难想象罗志坚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在海上的日子。没有吃的没有穿的,空旷的大海上只有这么几个人,培养出来的感情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现在的人也没什么国家的观念,他们有的只是民族大义,皇族不过是他们的主子,既然有主子自然也能背主。在不知道已经涉及民族大义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也能在给罗志坚的信上做手脚。大家给罗志坚写信都是用佛郎机语和中文混杂,在不清楚他们用语情况下,他们给罗志坚的警告信很轻松就通过检查送到了罗志坚手上。

    他们不知道朱厚照的目的是满剌加国,但是不妨碍他们知道明朝对佛郎机人的管理越来越严,罗志坚已经考虑在四月天气转暖以后回泉州。但是看见了周氏的葬礼,罗志坚又回心转意了。

第一百章 弘治十七年() 
在朱厚照的控制下罗志坚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权贵,他更多的是一整天呆在四夷馆里教四夷馆的官吏佛郎机语。其他的也不过是逛逛安国公府,在锦衣卫的重重包围下在京城到处玩玩。小翻译已经回家了,他在的时候罗志坚不信任他,他不在的时候罗志坚又开始后悔起来,小翻译是他唯一可以亲近的人,现在他只有一个人越发觉得难过。

    可是周氏的葬礼又一次刺激了他,皇家规模宏大的陵墓,极进奢华的葬礼。在想到自己不过是短短半年就积累起来的可观的财富,罗志坚又安心的在安国公府呆下来。可是他觉得自己不能在这么消极的等待下去,开始有预谋的接近京城中权贵。最近炙手可热的保国公朱晖就是罗志坚的一大目标。

    来大明传教的传教士一般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罗志坚的绝活就是油画。罗志坚曾经在耶稣会学习哲学和神学,后来在教堂做神父和教堂作画的画工学过一段时间的绘画。他当时仅仅是想能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没想到还能做自己打入贵族圈子的敲门砖。

    罗明坚开始以为国王准备献礼的理由为这些勋贵们画肖像。罗明坚的画技并不算高,但是迥异于东方的风格和极其形似的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他很快风靡了京城,很多人都找他画画像,保国公家自然也找上门来。

    成了罗志坚的目标,朱晖并没有什么感觉。他知道现在那个传教士每天都来家中为家人画画像,但是他却没有精力去注意这些。现在是三月,四月前往西北的兵力就要出发,关于大帅的位置的争斗,已经从朝堂上蔓延到朝堂下。

    这一批驻军将要到甘肃呆两年,防备鞑靼、火筛和朵颜三卫的再一次崛起。现在鞑靼元气未复,朵颜三卫和大明关系改善,就只有一个火筛还有一点威胁,谁都知道这件事是没有危险出些力就能拿到功劳的便宜事,谁都不想放手。

    朱晖这样打了一场胜仗得到的利益大家都看在眼里,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这一个位置的斗争已经趋近白热化了。别人知道这其中的好处,已经尝过甜头的朱晖当然也知道,他当然也不会放手。

    但是朱佑樘并不想让他去,这倒不是害怕他又立功最后无赏可赏,而是单纯害怕他好好地事最后变成坏事。朱晖是什么样子朱佑樘看在眼里,上一次要不是许进,防御鞑靼差一点功败垂成。这样一个人,朱佑樘又不是没有眼珠,当然不愿意让朱晖做这个大元帅。对于朱晖的请缨,朱佑樘也当做不知道,能推就推。

    没想到以为是自己囊中之物的元帅之位就要落到其他人手里,朱晖现在是满心怨念。他自觉得鞑靼是自己打败的,自己论身份论地位论功绩都是第一人,朱佑樘凭什么不让自己做这个大元帅。

    在身边人的无止无境的所谓安慰下,朱晖觉得朱佑樘就是怕到时候自己功高震主,开始公然以徐达自居,天天说些郁郁不得志的话,在朝堂上也经常和朱佑樘唱反调。连乐意看好戏的文官们也觉得他有些过分了。

    朱厚照还忙着海关的事,一天到晚没有空闲。每一个大动作都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而海关就得罪了礼部和众多清流。以前海关掌握在市舶司手里,市舶司人手有限,能够掌控的也就只有广州、泉州、福州、太仓等重要的港口。至于其他港口,操作的空间就大了。

    多数的都是当地的镇守太监和地方官分赃,镇守太监能做的始终有限,其中的油水多半都被地方官阻截。这些地方的地方官多数都是京城大员的心腹,其中的牵牵扯扯谁都说不清楚。现在朱厚照要统一创立海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