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去的时候竟然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点事情也不能做。他绝不允许自己是这样弱小的人,也绝不允许朱厚照这样轻易的脱离自己的掌控。

    原来被杜若故意隐藏在心里的那些心情,如今有全都浮了出来。只是一切还需要从长计议,需要他慢慢来的,他还有很多时间不是吗。

    两个人各自怀着心思在这里享受一丝少有的静谧时光,一直到刘瑾来招呼两人该就寝了。

    偷闲了半日,朱厚照又开始了努力工作的生活。一大早早饭过后,就有周林宫达两人从城中赶过来。昨日两个人一个要坐镇无人的知府衙门,一个手上还领着几千兵马,都没来得极赶过来。

    昨天下午将事情都打理好了,今日一大早相携往小杨村而来。两人一是前来请罪,二是来请教朱厚照给如何处理孟瑛和梁裕两人。这两人一个是宫中派来坐镇织造府的镇守太监,一个是杭州知府,皆不是两人这样的身份能够发落的。还有陈晗,一直这样软禁着亦不是办法,还是要问问朱厚照的想法,不管是押解京城还是现场治罪,都要拿个章程出来。

    朱厚照不同于以前,梁裕和王荟几乎害了自己和杜若的姓命,锦衣卫三条好汉就留在了杭州,他哪里还会顾及何鼎的面子。“既然是人证物证俱在,就按律处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将这梁裕的供词给何公公送一份,告诉他这是本宫给他准备的一份大礼。”

    这是梁裕的处理了,谋害太子,按罪应凌迟而死,朱厚照就让他们按律处理,他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如果说梁裕在杭州的所作所为何鼎不知道那纯粹是胡扯,朱厚照让将供词给他送上一份,就是为了警告警告他,并不是朱佑樘暂时宠宠他,他就能肆意妄为的。大明朝比他有才能的太监多了去了,何必要他这样一条饿狼。

    还有孟瑛,一个杭州知府竟然和当地镇守太监勾结,压榨百姓,实在是不能饶恕。更兼家人作恶无数,想来少不了全家抄斩用来杀鸡儆猴了。这件事要报给朱佑樘过目以后才行,因此也是不急的。一个织造府,一个孟家,两家添在一处,让人押解上京。

    倒是陈晗之事不好处理,他也没有参加谋害太子的活动,也没有其他不好之处,唯一做错的就是不配合朱厚照,不敬太子。这样轻判也不是重判也不是,朱厚照看着他恶心,一并让他跟着押解梁裕、孟瑛的人一路上京让朱佑樘处理。

    见过两位大人,几件比较急的事就处理好了。另外抄检织造府和杭州知府衙门这样的事还要慢慢来才好,太过急切容易招人口舌。还有清除织造府,孟瑛党羽这样的事就更要慢慢进行了,好让那些涉及此事较轻的人好遮掩干净,否则杭州府无人可用也不好。

    虽然昨日被朱厚照赶人的举动下了一跳,但是那些要求权求势的人的脚步。哪里是这样一点小事就能够挡得住的。才过了不到一日,什么人参鹿茸,流水似的被送到了小杨村。让朱厚照看了哭笑不得,知道的知道是他受伤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得了不知什么病呢。

    不仅是补品药物,什么侍女,歌女也是一个不少。最夸张的一个是现任的浙江右布政使,竟然送来了一对双胞胎扬州瘦马。送来时张敷华正在朱厚照身边,看见这两个美人,让他一张老脸完全没有放的地方。

    杜若脸黑的如焦炭一般,直接赶了两个娇怯怯的女子,扔到了送来的那人身上。把人家吓了个半死,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一样。

    刘瑾看两个小主子都不怎么耐烦了,忙偷偷让人去传话,再不许人送这些东西来了才消停。倒是朱厚照拿着个打趣张敷华:“听布政使大人官吏们俸禄微薄,本宫也为此事悬心。只是不知道浙江的官员们已经穷到了只能买人参鹿茸的程度。”羞得张敷华要打个地洞钻下去。

    只是生气是一回事,中午吃饭,每个官员都是一份制式的套餐,都是寻常百姓家吃的粗粮,送的东西越多的官吏给的粗面馒头越多。大家都知道太子下令,众官员必须吃完,不可浪费食物,一个个都露出了苦相。只是到底不敢抗命,只能一个个噎着脖子吃完。至此大家才知道了这位爷的脾气,那些送了东西的都后悔不已。

    下午杨先生亲自带了那天被绑了孩子的一家人前来请罪。其实朱厚照是不想见他们的,他们并没有错,如果朱厚照遇见这样事,张氏也一定是同样的反应的。其实这就是人性而已,本就是朱厚照招了王荟来这里,他们又为朱厚照招来了危险,其中因果说起来还是朱厚照的缘故多一些。

    但是朱厚照又不是圣人,对于一个让自己去死的人那里还有什么好感。因此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两不相见。反正朱厚照受了伤还在修养当中,不想要别人打扰这样的理由也说的过去。

    朱厚照不想见他们,张敷华却极力跟朱厚照推荐杨先生,对朱厚照说浙江要推行改稻为桑,有了杨先生必然会如虎添翼。朱厚照这才召见了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看起来很神秘的杨先生。

    “草民杨正罡叩见太子殿下。”对于这个人朱厚照还是很好奇的,只有他一个人猜出了自己的身份,想来杨二锤见自己一身伤口却依然收留了他们两,这个人也功不可没。

    “你这名字却取得大气,正纲,是要正人伦纲常还是要正朝纲。”杜若这句话就说的很不起气了,一顶大帽子就直接扣了下来。朱厚照对这个人很感兴趣,杜若却对他没有好感,如果他知道朱厚照的身份为什么不在两人到小杨村的时候就好好安排,不过是一个凭着小聪明沽名钓誉的人罢了,哪里有什么真才。

第八十一章 弘治十五年() 
张敷华当场就尴尬起来,毕竟是自己介绍的人,虽然是白身,自己却把他当做挚友。如今眼见被刁难,张敷华自然是高兴不起来的。

    “既不是正朝纲也不是正纲常,圣人亦难为之事,正罡虽有心也是无力,还是在所居一罡上管好自己的初心就是了,此谓正罡。”朱厚照见他不卑不亢,也不卖弄才学,也不用些急才堵了杜若,只是就是论事,顿时有了好感。(罡字也有山的意思)

    “张大人说改稻为桑非你不可,不知你有什么才学让张大人这样盛赞你。”张敷华这样也算是给予杨正罡最好的赞美了。杨正罡一介白身,被一知府大人如此推荐,如果不是真有本事,张敷华这一生的文坛美名估计也就没了。“来,为杨先生赐座。”

    一袭白衣飘然而坐,杨正罡倒的确有几分皮相,杜若暗暗腹诽道。杜若自然知道不宜和他人交恶,只是他实在看不惯杨正罡那胸有成竹的表情。只要一步朱厚照就没命了,杨正罡能赌这一步,杜若却实不能赌这一步的。

    “我本没有什么才能,不过是些小伎俩罢了,难登大雅之堂。”这是傲起来了?朱厚照还以为他是一个实干的人,没想到杨正罡也开始弄起文人自贱的那套把戏来了,原来有的一点好感度又刷没了。

    只听杜若笑道:“我只问你五个问题,你能答上来,我就算你有些才能如何?”这时张敷华却不担心了,他自然知道自己好友的本事,只要这位小公爷不自降身份问些不着调的问题,照杨正罡的本事是肯定能答上来的。

    “还请小公爷问来。”杨正罡也是有些傲气的,他自视自己处于江湖之远,必然能洞察庙堂之高上那些人自迷的问题,那里会想到遇见杜若这样来自未来的人。

    就看见杜若嘴角噎起一抹坏笑,缓缓问道:“我也只问你几个小小的问题,皆是和改稻为桑有关。一,我问你,浙江田地几何,桑地几何?二嘛,我要问你,浙江人口几何。这两个问题是最基本的,你要是答不上来,就该羞死了。”杜若这样挑衅,杨正罡就要反唇相讥,就听杜若继续说道:“你先别急,待我将其他问题一并问完才好。”

    看见旁边有朱厚照用来写信的笔墨纸砚,杜若拿过一张白纸过来龙飞凤舞的写道:“世上多少人能买浙江产的丝绸,浙江一年要用多少米,海商们一年又能给浙江多少米?”杜若的字和朱厚照的不同,朱厚照两世练字,一笔字写的字如其人温润飘逸,杜若却写的龙飞凤舞,字不见得写的有多好,笔意却是到了。

    一张白纸上就这么几个字,杜若就这两句话,杨正罡却被难住了。要是说这些问题,杨正罡还是能回答一些的,比如第一、二、五和问题,但那都是官府历年统计的。这些数据里有多少水分,张敷华自己清楚,杨正罡也清楚一些。作为太子的朱厚照和杜若就更清楚了。

    到现在户籍制度已经基本上形同虚设了,不说远了,就是杨家村也有不少杨姓官员的家奴。杨家村就这样,更别说其他豪强大户了。还有官吏的不作为,一个杭州尚算繁华,周围村落也不可胜数,官吏只有那么多,哪里照看的过来呢。便是能照看过来,也是能推就推,胡编乱造的更不在少数。

    这哪里是单单问杨正罡啊,连一方父母官张敷华都被他问倒了。朱厚照自然知道杜若要问什么,但是张敷华、杨正罡两人却没有料到。杨正罡自以为天文地理,不说无一不知也初窥门径了。无论杜若怎么问想来自己也是能答上的。若是杜若问的实在太刁钻,那是他失礼,却不是自己的问题了。

    哪里想到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莫名针对自己的少年国公爷,却真能把自己问倒呢。“国公爷胸有丘壑,草民的确不才,还请殿下责罚。”只是杨正罡到底不是一般禄蠹之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甘心认罚。

    朱厚照看已经为难杨正罡为难的差不多了,以眼神示意杜若不要说话,叹气说道:“这也不是杜若难为你,本宫也要问你这些的。不管是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问题。譬如这些稻米从哪里来,是否能保证供货正常?”

    忽然一种无上的优越感在朱厚照的心头慢慢升起,这就是古人呢。原来用现代人去思考时真的不一样的。以前朱厚照一直试图用古代人的思维去和这些古代人打交道,自然是兵败如山倒。现在试着现代思维去和他们打交道,果然是智商上的压制。

    当然这只是朱厚照的错觉,他只不过是不用想着去对付这些人事关系而已。不用想着是是非非,朱厚照自然觉得更加轻松,其实是并没有什么不同的。

    一番话将在场的两个人问的哑口无言,便是想要辩解的张敷华也没了话说。他们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然以德治国是国之根本。但是数和量这样的基本手段确实他们欠缺的。他们有的是治国的热情和高尚的追求,但是单单有高尚的追求有什么用呢?你能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十斗米呢?十斗米不行,整个杭州府库呢?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朱厚照以前想的是怎么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在春风化雨中慢慢改变这个世界。如今恍然大悟,他才发现自己一直把自己放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但是其实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天下大同的梦想就让他成为梦想吧,即使有一天他实现了,就让他实现吧。现在朱厚照的目标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就可以。至于那些曾经的远大的目标,就让他丢在风里。

    曾经祖父告诉过朱厚照一句话,中国人总想着人情不重规矩,结果往往是没了人情也没了规矩。朱厚照以前很不懂这句话,甚至一度以为这句话是错的,现在彻悟了以后才知道,祖父这句话是真正的大实话。治国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人都多有教养,而是先让人人都有规矩。

    所以朱厚照竟然将以前的那些雄才伟略都放在一边,想要将吏治整理了,好好弄出一道体系来才罢。至于什么新大陆之类的东西,先将它放在一边吧。反正离发现太平洋还早着呢,一切还等得了。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朱厚照也不着急这回宫。想着就先从浙江开始,先在这里实验一番。等处理了这里的事,就和杜若往泉州去。现在的泉州是东方的第一大港,朱厚照想考察一番,看他能不能发展成明朝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国际上一贯的惯例是分开的,这样也的确有他的好处,朱厚照也想要试一试,泉州就是他的理想目的地。

    朱厚照在这里已经不知道发散到了什么地方,张敷华和杨正罡还在那里低头不敢说话。杜若看朱厚照怔怔的看着远方就知道他走神了,心内好笑道:“我这也是故意难为两位,主要是我身为太子近侍,杨先生的做法,我很是不认同。”

    杨正罡苦笑一下,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这件事上他的确是有些疏忽。他父亲是堂堂进士,母亲又是大家之女,虽然如今父母双亡家道中落,但是小时候受到的教育还是顶尖的。他自以为自己认出了朱厚照的身份,又让杨二锤收留了他。朱厚照自然只有对这里感激不尽的,哪里想到栽在了王荟这样的人的手里。如今杜若这样说他自然也无话可辨。

    在这件事上,朱厚照倒是没有什么怨言的,反而因为杨正罡将朱厚照的身份点明,转移他的怒火免得迁怒于那个孩子,反而对他有一丝好感。“这件事不必再提,本宫还要谢谢杨先生才是。”不是他,杨二锤想必也不会收留这么两个来历不明的,一身伤痕的陌生人了。

    原来以为一定少不了被责备,严重的或许还要降罪,现在却轻轻放过,杨正罡简直是喜出望外了。倒是杜若看他终于坐不住了,轻轻向朱厚照勾一勾下巴示意他。

    动作这样明显朱厚照肯定是看见了的。到了这个世界后,杜若一直是一副温温柔柔的样子,一反以前腻歪、占有欲强的形象。朱厚照一直以为是他多活了几年成熟了的缘故,那里想到昨天过后,杜若突然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完全不像之前的样子。

    从早上爬起来到现在一直就是一副没有吃药的即视感,这样明面上的眉来眼去还是小事,什么吃豆腐啦,也已经做了不少了。朱厚照都不想理他了,虽然知道杜若这是在轻蔑的表示杨正罡这样就坐不住了,但是大庭广众之下做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