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都是在这里了。

    既然人家已经拆穿了自己的身份,朱厚照也不拿大,拜托道:“既然这样,倒要麻烦你帮我们雇个人杭州城里报个平安。我们兄弟身上都有伤,不便坐车,就拜托你了。”

    “殿下不必如此,想来以后殿下还要归罪于我们。”人家都这样,朱厚照只好做出承诺。“此事与诸人无关,你们不仅无罪还有功,等本宫报了平安,还要重重的赏你们。”杨先生笑着应了。

    杨先生跟着杨二锤将朱厚照他们又送到杨二锤家,一路上为朱厚照介绍了这里,朱厚照才知道了状元村这件事,心下不再纳罕。既然人人读书,小小村子出了这么多这个时代的人才,才会这样的安定富足,教养有方。

    这边解决了王荟,杨先生叫了一个极妥当的本家子侄亲自往知府衙门来报信。周林知道孟瑛和织造府梁裕不清不楚,自然也没漏了他,已经将孟家一家人都圈在了知府后院。杨家人送信刚好送到了在那里作镇的周林手里。

    忙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人,周林都快跪下来谢天谢地了。周林忙使人去叫宫达,刑武,徐贝娘,刘瑾等人。又特地叫了杨家人来问情况,听说两个人都带着伤,忙叫人去请扬州城最有名的大夫过来。

    想了又想,又叫人准备了轿子要将两个人接回来。倒是来的大夫说了,若是真的像以前说的那样严重,便不便这两天回家了,因此又让人不要轿子了。想来想去到底带了些日用之物,又拿了不少滋补之物,还有各色食材仆人,只等着几人回来一起往小杨村而去。

    这边朱厚照终于能趴着好好睡个午觉了,这一天实在累的不行,脚上磨了好几个大水泡,杜若用火烤了针尖给他挑了,让他趴着睡了。自己也拿了凉席挨着他在底下打了一个地铺。朱厚照让他上来睡他怕碰着朱厚照的伤口,让他出去睡,他又不放心。

    两人直睡了三个时辰,到天色渐暗才爬起来。只是等他爬起来时,这个小小的农家小院已经大变样了。

第七十九章 弘治十五年() 
两人刚刚醒了有了动静,就看见刘瑾掀帘进来了。看两人醒了,忙伺候朱厚照起床,为他换了干净的衣服,递上茶水漱口。杜若也换了一身蓝色薄纱的衣服,他整个背部都是伤口,这样的衣服透气有利于他背上的伤口愈合。两人边听刘瑾说昨天今天发生的事儿,一边弄好了出来。

    原来堂屋里放置的东西已经被搬走了,本来有些脏脏的墙壁被一张张华丽的毯子盖住。屋子中间只留下一张小桌,几张小凳,不大的地方被见缝插针的放上了太师椅。小桌上还摆着朱厚照最喜欢的紫砂茶具,旁边一个不大的壁柜上供着一瓶新鲜的折枝菊花,窗口处默默的趴着一株粉色的球兰。整个房子已经大变样了。

    朱厚照和杜若默契的笑了一下,知道他们一定会这样。两人出得门来,就看见杨家不大的院坝里,做了十来个人。各个官服齐整,应该是浙江杭州的各地官员了,见着朱厚照出来了,都跪下请安道:“臣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

    朱厚照让他们平身,见天色不早了,心想这些官老爷要是住在这里,地方肯定是不够的,到时候还要闹得鸡犬不宁,沉声说道:“大人们可还有事?若是无事,天色渐晚,各位还是早些起身回杭州为好。待会儿天色暗下来,本宫可招待不了各位大人!”

    众官员看好不容易见到的太子殿下这样说,惊觉画风不对。这是**裸赶人的节奏啊,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答话,是说有事呢还是说无事呢?刘瑾装作嗓子不适在那里提醒朱厚照,心中疑惑的不得了,怎么朱厚照才不见一天就大变样了呢?原来那么重规矩的太子爷呢?他去哪里了?

    一个人自然不可能凭空变化这么大,朱厚照这次又从生死关头走了一遭,想法自然和原来有所不同了。

    如果一个人穿越到古代,他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是为人世故的经验还是比别人多几年的人生?在这个问题上,或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朱厚照的答案却是知识和见识。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你的见识更绝不是闭塞的古代人所能理解的。你所接受的信息也绝不是一个古人能够接受的。更别的说是朱厚照这种从小接受最精英教育的人了。

    但是朱厚照也有欠缺的,比如朱厚照从小在温室养大就是他最大的缺点。他刚刚出生时,家里已经渐渐稳定下来,时局也不再动荡,这跟他的大哥不一样。朱家大哥出生时正是老爷子起复声音最大的时候,赶着讨好的,被朱家挡了路要对付朱家的,没一个好缠。

    大人们又忙顾及不到孩子,把朱家大哥养歪成了一个面瘫小老头时大家才发现问题。等到朱厚照出生时家里已经好了许多,朱家父母更是为了不让朱厚照受影响,将他交给老爷子教养。老爷子起起伏伏一辈子,如今家里慢慢沉淀下去,也懒怠教孩子们心计了,只一味顺着朱厚照养,一直将他养成了技术宅小绵羊。

    后来和杜若谈恋爱也是顺顺利利,开了公司他也是负责研发生产这样相对单纯的工作。因为这样,到了明朝,到了太子这个位置上,所有的心计阴谋都要从头学起。但是他又幸运的遇见了朱佑樘这样的好父亲,不舍得孩子像自己这样,从小就了解这深宫中黑暗的一面。

    这一路如此过来,朱厚照虽然加起来一共活了四十岁了,但是内心依然一片赤诚。在和明朝这些老狐狸的交锋中自然落于下风。能唬住这些人也是多半借了朱佑樘的势,还有就是他这样的早慧的确有威慑力。一般人的聪明只会让人觉得他聪明,但是一个稚子如此早慧,只会让人敬畏了,也只会让人觉得他是天命所归。

    朱厚照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他也一直在努力。但是纸上谈兵跟亲身实践还是有差别的。即使朱厚照想的再精妙没有人给他练手也是白搭。所以朱厚照虽然看起来过得不错,但是心理压力已经很大的。

    虽然朱厚照依然还不会阴谋诡计,依然玩不过他们,但是朱厚照从鬼门关走过一回已经想通了。为什么一定要想明白呢,他有能力,有权势,为什么要跟他们玩呢。他又不是生于乱世要当一代枭雄,他只是想默默的为这个时代做一些事情。

    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活得不愉快呢,自己有爱自己的家人,有爱人,为什么一定要跟这些人周旋。朱厚照在走向王荟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一直想错了,从此竟似大悟一般。

    如果是原来的朱厚照,一定会留下这些官员,好好款待,细细详谈,务必要谈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处理办法来。但是现在的朱厚照已经不想和他们说一些虚伪的不能再虚伪的话了。反正证据都在,照章办事就成,以后要是有什么安排,安排下去就成。

    官员们的俸禄难道都是白拿的吗,自己身为太子还要小贩一般和他们讨价还价吗?不得不说,以前朱厚照的确太过理想主义了些,也要没有太子威严了些。这是彻悟了的朱厚照才有了一些属于皇家的霸气。

    是这样,刘瑾咳嗽的再多自然也是没有用的。大家留下来都是为了见一见这个太子,官大的走个过场,官小的混个脸熟,还有那些也牵连在这件案子里的自然想要打听打听消息,想要“准备准备”。其实都没有什么大事。朱厚照这样明显的态度要感人,大家自然也就各自散了。

    有那消息灵通的还在纳罕,听说太子是个最尊重怜下的,怎么今天看来也是一个脸面阎罗爷。更有那心里有鬼得,被吓了个半死。先以为太子连微服私访这样的事都能够干得出来,自然是爱玩好糊弄不懂事的,如今看起来却是这样,当下盘算着要怎么才能脱罪。

    只有浙江布政使张敷华留了下来。他倒是个能吏,这个朱厚照还是知道了。他也称上书说过织造府的弊端,朱厚照亲眼还看过他的奏折。

    只是他留下倒是没有说什么要紧事,倒是和朱厚照商量改稻为桑的事。改稻为桑的争议自古就有之,在成化年间张敷华做浙江右布政使时他还是反对的,但是这两年朝廷的举动却让他下了决心要在浙江将这件事做成。

    要说天下丝绸最有名的不是浙江而是江苏。这两年开了海禁,丝绸贸易慢慢兴盛起来。张敷华就看着江苏布政使司赚的盆满钵满而相邻的江苏只能干看着。去年江苏代收的丝绸关税就有一百一十万两,而浙江只有四十万两。但是论丝绸的质量浙江的丝绸并不次于江苏的丝绸。实在是浙江的产量比不上江苏丝绸的产量。

    朱厚照倒是惊讶于张敷华会想要推行改稻为桑。朱佑樘当年试探浙江,江苏两地时,两处可都是一口回绝了的。改稻为桑这种事实不能强求,否则易生民变。因此两边都不答应,朱佑樘自然也就没有在动过这样的想法。

    “实在是形势不一样了。我也不跟殿下说其他的,就说句实话。以前是的确不行的,现在确实是到时候了。海禁日开,占婆,暹罗的稻米都被商人们从南边用船运过来,价钱比这本地产的还低。依我看,只要这海运不禁,占婆,暹罗的稻米纵然是价钱贵些,也是有利可图的。”

    这番话倒是让朱厚照对他另眼相看了。原以为这些文人都会觉得以农为本,不会支持明显有利于贸易的丝织业。倒是这个张敷华有些意思。

    朱厚照处理好伤口以后天已经快黑了,整个小杨村因为朱厚照的到来灯火通明,士兵们将几家相连的屋子收拾出来暂时用作驻地。小孩子们好奇的在那里穿来穿去,村民们搭起土灶为大家做大锅饭。

    身为太子,朱厚照自然是不用吃大锅饭的。来的时候刘瑾带了织造府的厨子,朱厚照就招待张敷华吃叫花鸡和新米饭。食材自然是杨二锤家的公鸡和他家的米饭了。因为朱厚照想吃鱼,杜若还亲自去让人捞了一网鱼,清蒸了一人一条。

    这一顿饭也是宾主尽欢,饭吃完了,朱厚照要让他睡另一间收拾好的屋子,张敷华连忙推辞,说自己在这里有一位旧友,今天还要讨个假,也好和他秉烛夜谈一回。朱厚照自然满意于他的知情识趣,让刘瑾给他送床好的被褥过去。

    农家地方,吃了饭也没事做,这里灯光也不好,朱厚照没有看书的心思,就搬了根凳子和杜若两个坐在小天井里说话。不在外面自然是因为怕人多口杂,和杜若不能亲密。

    朱厚照以前不愿意和杜若亲密,一是因为自己的身份不好在别人旁边和杜若拉拉扯扯,即便是别人都不敢偷看,朱厚照也不愿意。另外也是怕杜若以后难做人,只要沾上佞幸之名,那个还会有好下场。朱厚照不想因为一时的欢愉痛快而让杜若一生背上骂名。

第八十章 弘治十五年() 
朱厚照内心天翻地覆的变化杜若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是杜若内心的变化朱厚照也未必知道。杜若出生一般工薪家庭,父母由相亲认识,一家人的感情说浓也不浓说淡也不淡。杜爸爸是当知青时考上大学回到了城里,因为是当时少见的大学生,总是觉得很傲气,很有些孤高。

    杜妈妈是杜爸爸同学的妹妹,当时她的父亲是物资局的一个小科长。当时物资局还是一个很牛的地方,杜爸爸也就和杜妈妈很快结了婚。但是杜爸爸当知青时是有一个相好的,是同一批的一个女知青,泼辣爽利。杜爸爸生性懦弱,总是被别人欺负,那个女知青总是护着他,两人一来二往就有了感情。

    考上了大学,杜爸爸一声不吭的就离开了那里,因为女知青家里还有些问题回不了城,杜爸爸又不可能带着她回城讨生活,只能放弃这段感情。在杜若出生时,女知青找上了门,但是人家只是想讨个说法而已,即使这样也重创了这个家庭。

    这样一个男人,懦弱,莫名的傲气还有这样的黑历史,杜妈妈很难和杜爸爸有什么亲情以外的东西。在杜爸爸工作遇挫时,两人更是走到了离婚的边缘。要是不是为了杜若,杜妈妈早离了。后来市场经济实行,杜家姥爷再没了以前的风光,杜爸爸因为性格原因总是在职场上受挫,两人更是连寻常夫妻都做不得了。

    即使是两个人这样忍耐着过日子,也难免摩擦,杜若从小就察觉了父母间异样的气氛。小时候,别人家总是一家人亲亲密密的,杜若家却只有两个大人对孩子好,互相之间却没有什么交流。父母也总是在自己以为杜若看不到的地方吵架。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杜若虽然因为父母在孩子的问题上尽职尽责没有让杜若长歪。到底杜若有了一种心病,那就是对自己的爱人有莫名的占有欲。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家庭以后也像父母一样只是虚过日子。

    及至遇见了朱厚照,他就是杜若的阳光。杜若因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性向,一直用疯狂的学习麻醉自己,掩饰自己,遇见了朱厚照才知道什么叫做风光霁月,什么叫做天之骄子。和朱厚照在一起,竟然将以前内向沉默的性情都改了,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前世杜若在和朱厚照的一直被在冰火两重天里摇摆,一面是和朱厚照相处的快乐幸福,一面是因为朱厚照如此优秀生出来的恐惧感。

    在这段关系里,杜若一直努力的想要掌控朱厚照,在开公司时就安排朱厚照掌管不需要那么多应酬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所以杜若才会在朱家帮助两人的公司时感觉到自尊心受挫,才会因为朱厚照和发小亲密无间的尤其而心生妒忌。

    但是前生又是那样的结果,杜若自然将以前的那些东西都放在心里,只是默默支持朱厚照,将以往的行事都给改了。朱厚照被算计得了天花时,杜若忍了,刘东明白表示出对刘东的喜欢时,杜若也忍了。但是经过了昨天,杜若再也忍不住了。

    只是那么一点点的距离,杜若就要失去他了。除了对王荟活刮了一般的心情,杜若最不愿意原谅的就是自己了。自己在朱厚照向王荟走去的时候竟然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点事情也不能做。他绝不允许自己是这样弱小的人,也绝不允许朱厚照这样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