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了。你要是同意了,游二就跟你走一年的商队。你若不同意,还请保守秘密。毕竟不是谁管理哈密,哈密都能如此繁荣的。”四年的时间商队早将哈密,吐鲁番,宁夏几地摸透了,任务已经完成,商队就要换个地方了,留下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杜升做主给了正焦头烂额的许进,换点其他的东西。

    一听游二的名字,克里木心动了。与负责打通关节的杜升不同,游二掌柜一直是负责商队的具体运营的,十次中有八次是他带队,如今要将他给自己一年,可见是存了真心了。

    “是一年的粮草还是分月的粮草,我运回来了,又是如何,被人截了又是如何?”

    杨广林见克里木动心了,忙将这些好处细细道来:“粮草是半年一送,你要是运到了,给你一成的酬劳。许将军会派人到你的商队了护卫,由城中粮商移交给你,你只说是为了旱年囤积的粮食就可以了,这边自然有军队运送空车掩人耳目,保证是万无一失的。如此安排小老板要是还被人截了,我想多半也是回不来了。”

    这样的计谋真的是万无一失了,只要人是可靠地,并没有什么风险。但是这也太便宜自己了,克里木还是不敢答应。“你说的这样好,找谁不行非要找我。”

    “这一来嘛,小老板是哈密城了最厚道的生意人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二来,小老板一直对杜掌柜手下的商队似乎十分有兴趣,以后杜掌柜将这些都移交给你,哈密城中的每季药材这些东西还要多靠小老板了。”

    “难道杜掌柜以后不在这里做事了?”克里木惊异不已,杜升手中的这条商队是大家的口中的传奇,多少人是听说了他们商队的故事才做这一行的,如今听杨广林这样子,他竟然是不做了。

    “明人不说暗话,大家都知道我后面是安国公,如今主子有命,我们自然是要从的。”其实就是杜若觉得摸透了西北的势力,想要开拓大明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商路而已。

    克里木这一下子明白了,感情是杜升不干了,许进许将军想要早一个替代的人。杜升为哈密做出的贡献不可限量,药材这些事还是末端,哈密刚刚开通互市时,联络各部落,补足不足的军需都是杜升手下的商队帮着做的,可以说没有杜升绝对没有今天这么繁荣的哈密。

    但是杜升付出的代价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不说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的打点银子,单说每年为哈密供的药材一样,就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更别说杜升商队带来的种植技术、农具和优良的种子。杜升办的这个倒不像商队,倒像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哈密的救兵了。

    克里木哪里知道,杜升后面站着安国公、太子和皇上三座大佛。这些钱财不过是怕各自为政的边疆官员们吞了去,给杜升直接花到百姓身上的。

    “这可不行,我可没有这样的本事。”此时不拒绝更待何时,杜升赚的是多,但是那是人家在中原有销路,而且赚的钱多半又花回来了,他可没有那么大的善心,费力去做这些事。

    先前那么踊跃的人,如今这般爽快的拒绝了。杨广林便是知道他怯了要付出的这些东西了,笑道:“也不用你做什么,只要每季的药材,需要的农具种子这三样都成,我想小老板一旦上手了,这些东西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克里木还是狠不下心,转头对杜升抱拳道:“我只要杜大哥一句准话,杜大哥真的不做这一行了?”只要杜升真的不做了,那么这件事就大有可为。

    “商队至少是不往这边来了,店铺还是开的,不过只收些玉石之类的金贵东西往京城中卖,相信这个和小老板是无碍的。”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克里木做了他这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那么只要杜大哥这句话是真,我克里木就在此答应杜大哥杨大人了。”

    克里木已经做好了回家被祖母骂个狗血淋头的准备,此刻心中只是惴惴。不过以后史料论及盘踞西北一方巨富的真正发家史时正是从这一件事为标杆的。而华夏以后能源大国的地位,也是以此为标志。在这个被后人称作是大师辈出的年代,他们不过是这洪流中的一员,被两只蝴蝶掀起的飓风吹向前去,不知落脚处是何方。

    身在大同的许进接到圣旨后甚是难办,他此番到大同是来求援的,哪里想皇上的圣旨竟然让自己带到大同的两万兵马和朱晖一起抗击鞑靼。

    大同的驻军还没有反应,自己就接到圣旨,还说一切军需都由大同这边负责,这样的事让许进都快愁死了。接到圣旨后先不说己方的反应,就连昔日的同僚们都再对自己没了好脸色,这不是明摆着说大同的人无用吗?

    许进为难,朱晖也为难,传上去的捷报,既不封赏也不驳回,反而来了这样一道圣旨,朱晖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倒是史琳说这恐怕是圣上有封赏的意思。否则怎么会这么不着调的将许进从那么远的地方调来,要知道许进还担负着保卫哈密的重任。

    虽然各有难处,到底不能抗旨不遵,两方人马心不甘情不愿的汇合了。朱晖当然想大军直指鞑靼建功立业,许进却不答应。

    守卫哈密多年,许进借力打力,祸水东引这一类的事儿做的多了,自然不愿意和鞑靼硬碰硬。他夜袭哈密,奔袭河套两件事也做的很是漂亮。今年是旱季,河流渐渐枯竭,按照许进的想法,不妨等鞑靼人来犯时,联合朵颜三卫许诺他们河套这地方,一把烧了他们的草场,今年冬天牛羊们没了干草,鞑靼人自然要迁徙。

    明军乘此占据河套,赔偿给朵颜三卫,让他们扯皮去,明年这仗就好打了。这本是一条好计,但是朱晖却不答应,实在是时间过长,他耗费不起。到那时就不见功绩,自己早就掉了帅印,再大的功劳也是别人的。

    许进又想了一些这样那样的法子,朱晖就是要直接找鞑靼人打一架。许进被惹急也不生气,只是不说话,军师覃林超也坐在那里,只管品茶,不问它事。

    太监苗奎是不想掺和他们之间的事,只是他们闹得这个样子,少不得他这个监军调和一番。哪想朱晖竟然不领情,还说出鞑靼不攻打哈密,怕是许进与他们有染这样的话来。

    许进经营哈密六年,从一片废墟到如今西北各部落都信服的互市,其间付出的心血不足为外人道。在各个势力里寻求平衡,如履薄冰,哪里容得朱晖这样说嘴,当即就要拂袖而去。朱晖也自知失言,哈密只是朱佑樘关心再三,自己这样说怕是大不敬了。

    其他事不管用,苗奎发起怒来还是有人听的。不怕太监色且贪就怕太监在皇上面前给你穿小鞋。朱晖到底道了个歉,这件事算揭过去了。

    最后还是许进的主意。鞑靼人知道朱晖的军队,却不知道许进在宁夏,就由朱晖主动攻打鞑靼佯装溃败,将鞑靼引入陷阱,许进依然夜袭河套,点火烧了鞑靼人的大本营。等鞑靼人驰援时,两相夹击,务必鞑靼人逼离河套。

    商量好了军务,两方各自准备,谁也不管谁。从中原来的这些兵们看不起哈密这一支多民族混合的杂军,而哈密的军队也看不起这支没有打过硬仗的娃娃军。

    幸好,两边各自吃喝,大战在即,也没有打架的激情,这才相安无事。

    哪里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明的军队还没有开打,鞑靼人反而又有了动静,勾结火筛七八万大军又往从东路往宁夏而来。

    朱晖也不必佯装了,直接和鞑靼干上了,同时通令各处坚决不许坚守躲敌,必须出来抵御,否则按逃兵论处。

    许进依然按商量好的从西路往河套而去,务必毁了鞑靼人的大后方。至于火筛,直接将消息递与朵颜三卫,至于朵颜三卫是趁火打劫,还是隔岸观火,就不关许进的事了。

第六十一章 弘治十四年() 
圣旨往西北而去,朱佑樘还没怎么样,朱厚照倒是日也不安夜也不安。杜若见他整天心神不宁的样子,总是忍不住想敲敲他的脑袋,让他清醒清醒。杜若也知道他的心魔,朱厚照前世出生那样的家庭,小时候听了不知多少华夏之苦,人民之悲的故事,因此心中自然有这样一种心结。

    而且他心性纯洁,两世都被保护的极好,没有见识过这种阴暗手段,如今听从朱佑樘之计继续任用朱晖,就怕他战败了,祸及边民。

    朱厚照老师们自然也不客气,手板也打了好几个,更别说嘴上的训斥了。刘东从那夜醒事后越发远着朱厚照,不敢接近他,只是一颗心依然在他身上。见朱厚照心不在焉老的老受师傅们的训,悄悄求了老师们,只说朱厚照关心边事,让他们别难为朱厚照。

    只是他好心,老师们却当真了,几人默默商量将刘健推了出来,对朱厚照说了一大篇什么读书要一心一意的话,还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类的,到是让朱厚照哭笑不得。朱厚照也只拿这个当笑话讲给杜若听。

    原以为刘东远着朱厚照是因为朱厚照力挺武官,触怒了文官一系,刘东被其他人影响了也远着朱厚照。如今来看却不是这样,刘东还是很在乎朱厚照的,杜若偶尔还能看见刘东在朱厚照面前不自在的模样。喜欢一个人,即使瞒得再深,总能被别人看出端倪。

    有一个这么优秀的男朋友,杜若原本敏感的心思更是加重了十分,一来二去不由得疑上了刘东。刘东在刘家后宅那样的地方长大,自然心思细腻,杜若疑他防他,他自然也有些察觉。这样互相猜疑互相躲避,三人的气氛顿时古怪起来。

    太监、宫女们都觉得诡异,两个伴读在太子殿下面前还是好兄弟,太子一没在跟前,就像瞧不见对方似的,即使说句话,也像陌生人一般客气。

    这些事朱厚照是不知道的,他现在除了读书,其他什么事都不管了,整天都呆在朱佑樘那里,不错过每一条军报。朱佑樘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是不是把他逼得太急了,可是矫枉过正?竟然把一向不愠不火的朱厚照急成这幅模样。

    朱厚炜,艾草两个人却不知道父兄的心思,现在正是田圃里的瓜果蔬菜丰收的时候,他们两个正忙着将今年各种瓜果收获。

    这些菜宫里断断续续吃了有几个月了,朱厚照照着御膳房里买东西的价格写了帖子,记录是何物多少东西多少钱,允了两个孩子,他们这里出产了多少,以后就带他们逛街买多少钱的东西。因此这两兄妹精打细算,就等着九月田里不出产东西了,好结账。

    今年西北不是个好年景,京城这边却还好,这些东西又照顾的极好,实在是产的多吃不下了。朱厚照又不忍心将这些东西做给下人们吃,因此竟然一时就积存在那里。倒是朱佑樘见着有趣,折了银子当从两兄妹这里买的,分了许多份赏给了京中有名有姓之人。

    大家都知道这些是两个皇子皇女亲手种出来的,皆是歌功颂德,称皇家教导有方。第二年在花园子里教小孩子种菜的风尚就风靡了整个京城,当然这是后话了。

    等了许多天,到底事情有了个终结。九月的一个雨夜,宁夏的八百里捷报到了宫中。随到的还有监军太监苗奎的密信和许进弹劾朱晖的密信。

    胜了鞑靼一仗,朱厚照当然高兴的不得了。当然密信朱佑樘是不敢给朱厚照看的,所以即使这个胜仗中有了伤亡进万这么一个小小的瑕疵,鞑靼两万精骑的伤亡让朱厚照也能忍下来。朱佑樘还是要照原样封赏保国公朱晖时,也不反对。苗奎的信朱佑樘暂时收起来,许进的折子暂时写了回信安抚。

    其实朱晖前面打的还是比较顺利的,二十五万大军原地等着打鞑靼的五万大军,再打不过就该以死谢罪了。但是即使这样的胜利,也掩饰不了有人智商为负的事实。鞑靼战败后直接向火筛所在的固原而去,和火筛求援去了。

    明军战胜鞑靼骑兵是因为连着一个多月广挖的壕沟,和火枪队静守直射,朱晖也知道只要出了这个地方一定打不过鞑靼骑兵,但是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也让他忘了当初和许进商量好的计策,也不管纵深推进前往河套接应许进,直接向固原而去。

    到了固原时,鞑靼和火筛已经抢掠一空早已经不知逃往了哪方。

    许进跟着内应找到了鞑靼的栖息之处,放了一把大火,果然将那些营帐一烧而空。只是回来时竟然碰见了战败而回的鞑靼残部四万有余。鞑靼见汉人将自己大本营这般烧了,那里肯饶,一直追杀许进到了宁夏边界卫所,许进的三千铁骑还剩下了三百残兵。

    朱晖这样坑队友,许进哪里能忍,直接冲进了朱晖的大帐。他却看见朱晖正大摆筵席,与诸将喝的酩酊大醉。许进一生鲜血狼狈不堪,朱晖却是酒肉之气一身,对比何其鲜明,许进怎能不怒。许进干脆大闹了军营,结果被朱晖扔了出去,幸好覃林超还有些理智拉住了许进,不然就不光是密信这么简单了。

    朵颜三卫到底没忍住**,也趁着火筛的空当抢了不少东西。于是出了许进以外,其他两方都皆大欢喜。

    朱晖不仅得罪了许进,监军苗奎也被他得罪了个彻底。太监苗奎也算是个靠谱的人,他这监军做的也还算靠谱。固原被鞑靼火筛烧杀抢掠一空,只是他们到底是骑兵,只能拿走那些金银细软,某些大件物品并家禽家畜是抢不走的。

    那些被抢的民众已经够苦的了,朱晖竟然放纵士兵二次抢劫固原,在民众上告时,居然说是鞑靼人火筛人扮作官兵抢的,与自己无关。苗奎虽然与他有些厉害关系,但是始终是忠于皇上的,即使是朱晖用了千金贿赂,仍然写了密信给朱佑樘。

    朱厚照欢欢喜喜的庆祝胜利时,朱佑樘却差点被憋出了内伤,连重阳节过得也不甚高兴。

    没有了那些东西让自己分心,朱厚照这几日功课做得极好,几位师傅都赞不绝口。赞道孺子可教也,连前一个月的分神也一并原谅了,还多夸了朱厚照一句关心国事,引得朱厚照腹诽,好像自己以前不关心国事似的。

    两个小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