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祸害-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傅瀚言之灼灼:“秦玺以来历代得丧存毁,真赝之迹具载史籍。今所进玺,其篆刻之文,与篆文不同。其螭钮又与史传等书所记文盘五龙螭缺一角。臣疑后世模仿秦玺而刻之。”

    朱寿似笑非笑瞅着傅瀚。

    没想到附和的人挺多,朝堂各部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是假的。

    双方人马开启口舌之真,英国公等人用眼神询问朱寿帮哪队,朱寿摇摇头。

    “胡大人,把今日朝堂每人所言一字不差的登在《大明皇家日报》。辛苦工匠,把传国玉玺的印敲在报纸上。这次的报纸售价纹银。”朱寿对胡献下令。

    胡献拱手得令。有内侍把速记书写本交给胡献。

    朝堂为之一静。太子是有备而来。

    朱寿扭头对弘治帝说:“父皇,朝代交替难免会有宫中之物流落民间。民间说不定留有传国玉玺的印章。是真是假,让天下人一起瞧瞧。”

    “今日起太子监国,一切由照儿做主。”如今军权在握,弘治帝不担心有人用传国玉玺做文章。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浮云。

    朱寿拱拱手,弘治帝一手抱着福泰公主、一手牵着张皇后离开。

    弘治帝的反应让不少朝臣无语。

    “传国玉玺交给东厂看管,在左顺门摆放一年。任何官员都可上前一观。好了,现在开始商议国家大事。”朱寿语气平淡地说。

    文武官员回归朝班,恭敬地听朱寿发号施令。

    “最重要的是救灾,三地救灾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连天子脚下的百姓受灾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可以推测出偏远地区百姓的无助。”

    朱寿把话筒的声音调到最高,整个皇城都能听到太子的呵斥之声。

    “前有好几朝的救荒政令,你们为何不执行?军器泛滥的问题如此,兵部武库清吏司都在做什么!还有户部,京师按照黄册颁发的身份证,为何刺客在黄册上有记载?”

    “都说阎王好过小鬼难。本宫要着手整治官衙中不入流的吏目。限吏部在一日之内把京师所有的吏目名录交给本宫,本宫令把他们编入吏目名录。不在名录中的人,今后不得接触官衙事务。”

    吏部尚书马文升中气十足地道:“一日的期限太紧张,请殿下宽限几日。”

    朱寿冷笑:“在场的诸位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是人中之杰。做点小事都比不上不是男人的内侍?若是吏部无法按时交付,本宫就调用超市登记抵用券的名册。吏部的文书识相点让贤!”

    马文升脸皮抽动,无奈败退。吏目没有固定的月俸,超市抵用券的出现让他们狂喜,几乎没有人放着不用。

    连真正的传国玉玺都能睁着眼睛说是假的,朱寿不在打算从背后下手。

    他怕傻子们眼瘸瞧不出他的厉害。

    朱寿阴恻恻地看向户部尚书:“侣大人,户部在一日之人把二十年内所有在户部任职的官员、吏目名录整理出来。京师潜伏的刺客能得到黄册,他们罪不可赦!”

    依照规定每年都需要勘测登记人口的黄册、登记土地的鱼鳞册,预先估算税赋。但户部的官员神通广大。太祖规定用白棉纸造册,户部官员用劣质纸张。底层官员为了毁灭罪证,装订时使用大量面制浆糊。好好的黄册、鱼鳞册被虫蛀。

    根据侣钟的核实,户部有六十四万七千三百册被虫蛀或腐烂。记录全国的人口、土地的依据毁了80%!万一遇到土地纷争,绝对是有背景的人胜诉。没有了原始依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侣钟恭敬地领命。

    “工部,本宫想要扩建外城、重修凤阳城和凤阳皇陵。派人实地考察给出图纸。”朱寿淡淡地说。

    “臣反对!”刘健高声喝止,“这等大事需要大家商量,殿下不可一拍脑袋就决定。”

    朱寿哈哈大笑:“就凭你们?!本宫想扩建,朝廷是能拨款还是给粮食?都不能!无银无粮的朝廷算什么东西!是能抵御外敌还是平乱?连收税都做不到!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手中的权利来自何方?”

    “你……”刘健手指朱寿,当场被气晕。

    朱寿冷漠地看着地上的刘健:“宣太医,首辅大人身体抱恙,令在家中养病。”

    “臣也反对!”吏部右侍郎吴宽忿忿不平出列。

    朱寿暴怒:“反对个屁!本宫掏银子扩建外城。修建需要人手,需要大量的石材、各类物资。不但灾民能以工代赈,还能让无数的商人得利,商人交税国库充盈。难不成吴大人想凭一己之力救助灾民?”

    吴宽脸色涨的通红:“臣不反对扩建,臣反对殿下绕过内阁下令。我朝立国百年……”

    “凭立身不正的你不配给本宫上课!朝廷服务于天下百姓,一旦朝廷的政令违反实情,政令就无法通行。别给本宫说祖制、规矩之类的空泛话语,太祖在世都在不断修改律令。想要反对本宫,可以啊!用你们的本事阻扰本宫!”

    朱寿对着话筒呲牙:“皇朝都可以被推翻,还有什么能一尘不变!连本宫都要兢兢战战地维护祖业,尔等还想让后辈子孙轻轻松松拥有财富和地位?想多了!”

    李东阳摇头,他没本事善后了。

第211章 简体书籍() 
“李阁老是想要隐在幕后,还是走到台前?”朱寿在谷大用的搀扶下走动。箭毒木的毒性强烈,中毒的瞬间破坏他的身体。系统救活了他好像完事一般,漫不经心地修复他的身体。他不得不继续服用苦药调理。

    李东阳洒脱地说:“臣已和太子绑在一起,台前幕后有何区别?”

    杨廷和快速翻阅简体字词典和翻译的书本,颤抖着声音说,“区别是留在幕后还能给我等收尸。”

    “老师,您又想多了。父皇站本宫,我们父子牢牢把握军权,他们不可能组织得了第二次暗杀。”朱寿哈哈大笑。

    从公鸭嗓传出的笑声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杨廷和钦佩地朝李东阳拱拱手。太子这样的女婿敢要的真没几人。貌似太子至今没承认李小姐的身份。李阁老胆真大!

    李东阳只能尴尬地笑。

    朱寿划去书册译者一栏上的李东阳,只留下‘朱寿’大名。全天下都知道,朱寿是太子朱厚照的化名。

    “刘瑾,让印刷作坊把简体版的词典、三字经、千字经、四书五经等大批量印刷。本宫不想消息提前被透露出去。”朱寿笑眯眯地说。

    ‘乓’刘瑾重重跪下磕头请罪:“是老奴失职,没能管好内行厂。”

    “刘厂公,请罪的姿态做过了头,就是演戏忽悠本宫~”朱寿的手搭在刘瑾身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

    刘瑾再次用力磕头。‘咚咚咚’的声音好似打鼓一般。李东阳和杨廷和奇怪地对视,立刻紧张起来。内行厂的技术,尤其是火器技术,绝对不能流到草原。

    朱寿慢条斯理地说:“倘若内行厂有人勾结外人,把先进的技术流出去,本宫不会容许他活着。除此之外,本宫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内行厂不小心把什么技术漏出去了?”

    刘瑾抬起头沉声道:“已经确定八牛弩的精铁部件是由大同灵山炼钢厂锻造。随着一起锻造的还有座缫车配件。老奴彻查采矿冶金院,举人出身的李技师有重大嫌疑。他同时负责铁船的设计,如果真是他,怕铁船的技术也流了出去。”

    “本宫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朱寿掏出手巾拭去刘瑾额头的鲜血,“铁船重要的不是船,而是动力。李技师还没摸到最隐秘的技术。哎,内行厂难得有一位举人出身的技师,咋就心怀不轨呢?”

    在朱寿的示意下,老内侍扶起刘瑾,给他的额头上药止血。

    “小爷,李举人收到灵山锻造的配件后去过德胜门外。同时,李举人也是顺义郡主仪宾的表弟。”刘瑾沉声道。伤药敷在伤口也没让他皱一个眉头。

    善于从细微表情观察人性的李东阳兀自一惊,心想必须暗示太子提防刘瑾。这绝对是位狠人。

    朱寿摸着脸呵呵一笑:“本宫真招人,一场暗杀劳动很多人。囚禁李举人,软禁李家人。一旦取得证据,直接灭了他三族。成不了内行厂的人,就做内行厂的鬼吧。”

    “殿下请三思。”杨廷和大惊失色。

    李东阳同样反对:“殿下可把李举人交给锦衣卫。殿下不必要承担恶名。”

    朱寿淡淡地看向他们:“李技师是内行厂唯一举人出身的技师。本宫让他研究霰弹枪、大将军炮的技术。此人不可留。”

    杨廷和皱着眉头问:“夷三族有些过了。”

    这回李东阳有不同意见:“你我见识过铁器的威力,说穿了鞑靼人会失利是因为火器。拥有铁器技术的工匠有二心,的确需要重罚!但臣还是不同意殿下揽污名。”

    刘瑾垂下头,他心知李技师没有摸到任何火器的技术。研发火器技术的工匠被严加看管,家人受到极高的待遇。内行厂内部知道他们真实身份的人都极少。

    朱寿仰天大笑:“旱灾、地动都能推在帝皇身上,背负几条人命算什么大事。虽然暴君会被民众推翻,可软弱可欺负的皇帝会被人挤下皇位。”

    “本宫又不是嗜血乱杀人。官员渎职、受贿由朝廷处罚。内行厂掌握太多秘密,只能内部解决。”朱寿想要杀一儆百。

    李东阳和杨廷和商量许久,最后达成一致。杨廷和劝道:“杀人必须要铁证。胡大人必须在场听审。”

    朱寿点头同意:“本宫明白老师和李阁老的意思。要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这样大家都能安心。今后内行厂的死刑宣判书,必定要有本宫的龟纽铜印方可执行。”

    “殿下英明。”李东阳拱手。原来殿下知道朝臣们忧心的地方,殿下是故意绕开内阁行事的。

    朱寿仿佛知道李东阳在想什么,咧开嘴笑了笑,“本宫绕开内阁行事,将来把权利交还内阁,阁老们就能听得进本宫的话。”

    “恶念值+1。”

    李东阳觉得太子已经忘了他是内阁次辅。

    “殿下,铁船是何物?”杨廷和见太子心情没被李举人的背叛影响,好奇地询问。

    朱寿简洁地回答:“本宫找到宝船的图纸。百年前的技术需要升级,想用钢铁打造的船只,提高运输量。”

    “铁能浮在水上?”杨廷和瞪大双眼。

    朱寿神秘地说:“这就是内行厂存在的价值。代表大明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代表大明广大百姓的利益。”

    朱寿唬得在场人一愣一愣。

    “殿下,明日的日报已经排版好。”胡献带着排版好的报纸请朱寿过目。这期报纸的主题是太子指定,他们加班加点赶出来的稿子。传国玉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其中大有深意。

    朱寿摸摸下巴:“挤出一块地方刊登申明:举子李技师参与内行厂绝密技术研究,现发现此人泄露技术。一经查证,夷三族。大明皇太子朱厚照撰写。”

    胡献呼吸一滞,拍着大腿大叫,“不好,李举人知道很多机密!传出去一项可不得了。”说完匆匆跑出去。

    李东阳和杨廷和这下信了朱寿的话。

    “太晚了,该知道的已经知道。”朱寿不急,很多技术需要各行业配合。只要有人敢把座缫车技术拿出来,他用更高级的技术冲击他们的丝绸业。

    侯在一旁的牟斌拱手:“锦衣卫但凭殿下调遣。”弘治帝连锦衣卫的大权都交给了儿子,朱寿想要夺皇位轻而易举。

    “把明日报纸上有传国玉玺大印的消息传出去,明日保护卖报的报童,1两银子一张绝对不打折!”朱寿笑道。

    牟斌得令。

第212章 突击检查() 
散朝后,马文升和侣钟看望暂留太医院休养的刘健。

    刘健醒来后眼神黯淡,好似被人抽走全身的精气。“老夫没事,两位尽快回官衙,督促属下一定要及时搞定太子需要的名录。太子对官员办事效率要求极高。”

    随李东阳考察河套的六部官员深入河套各部门,回京后大肆宣扬河套官员水深火热的日子。办事条条框框众多,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务有处理时限,部门内部监督、责任制度严谨。

    老御史等老臣难以适应快速的流程,却不得不承认这套制度适应日新月异的河套地区。河套的官员和各族百姓关系融洽,文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和京师是两种迥然不同的政治环境。

    如今大明有三套班子,陪都应天养老,京师老爷,河套则是管家。河套官员的待遇高于应天和京师,同样的,受贿的可能性无限趋于零。因为河套百姓民风彪悍,拿起武器就是精兵,比军户更名副其实。

    “这点我等非常清楚。”侣钟和河套关系紧密,对太子的为人处世知之甚深。感觉太子对首辅大人的态度有点奇怪。

    马文升疑虑重重地盯着刘健:“太子殿下虽狂,并不是没事找事之人。首辅做了何事触怒太子?”

    刘健避开马文升打量眼神,不停搅动交叉的十指。

    侣钟唉声叹气:“太子从不会鲁莽行事,端看步步收复河套的手段,不能以年幼轻视之。在下接手户部一年有余,历年账册一言难尽。反观内行厂和河套,借贷记账法、阿拉伯数字流水账、管账和库房分开……首辅大人,在下和周大人信服太子。”

    河套第一次秋收收获各类粮食100多万石。山东移民在炮火不休的一年里休养生息,大部分人爱上河套甘愿留下。两年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成功转变成产粮基地。只要有河套在,北方在也不担心缺粮。光这一点,足够河套和北方时常受灾的几省对太子忠心不二。

    得知太子遭遇暗杀,北方和河套民怨沸腾。如果被他们知道谁是幕后黑手,绝对会组队上门报复。

    刘健嘴唇蠕动,喉咙却发不出声。

    马文升神色镇定,拍拍刘健安慰道,“老夫掌管兵部多年,又在西北领兵多时,大明潜伏的危机老夫比朝中任何人都清楚。陛下要成立军机处收拢兵权,老夫从没说过一个不字。首辅大人好生休息。这是太子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