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祸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第一祸害-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兄,妹妹家五位儿子都没出息!”仁和大长公主一入殿就开始大哭,“达不到医学院招生的要求也就罢了,连军校的招生都没能通过。”

    弘治帝心中一叹。

    军机处为了军校,把原属于五军都督府的地卖给了户部,换了武清县大片土地建设军校。哪会为了公主的儿子破了招生底线。

    军校是培养低级武官的地方。弘治帝不懂兵法也知道,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底层武官密切相关。更何况,军校又是儿子收拢军权的一种方式。

    弘治帝板起面孔,难得严肃一回,“军校不是给人镀金的地方。别胡闹!”

    仁和大长公主也不傻,她撞了两次侄子的墙,不想再撞第三次。特意让驸马招了位善于谋略的幕僚。幕僚早给她分析过此事。她今天让五位儿子参加军校招生,不是想让他们进军校,而是有借口索要东西。

    “皇兄,您也体谅我做母亲的心。五个儿子被锦衣卫赶了出来、军校又进不去,他们没出息我认了。可等我一闭眼,没了皇家的照拂,他们可怎么活啊?”仁和大长公主发挥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功底。

    刘健冷眼旁观。

    被缠了半天,弘治帝无奈地问,“你想如何?”

    “皇兄可怜一下您的五位外甥,把大同峪山的煤矿留给他们吧。现在煤的用处大,靠着煤矿出产,他们一定饿不着。”仁和大长公主狮子大开口。

    刘健立刻插嘴:“大长公主怕是不知道,陛下下过严令,天下的矿产都属于朝廷。”

    “朝廷的还不是皇家的!”仁和大长公主霸气地叉腰,“再说了,天下那么大,有人在山里偷偷开矿,朝廷知都不知道。既然便宜外人,为什么不便宜本公主?”

    刘健脸色一冷:“大长公主有本事,就到陛下面前说。”

第511章 无人察觉的危险() 
东厂每隔一个时辰给朱寿送一次消息。不是东厂做事勤快,而是京师一日三变,好像都挤在一块儿出事。

    “仁和大长公主大闹五军都督府,被马文升大人骂走。”

    朱寿看着刚送到手上的消息直摇头:“朕这位姑姑近来是中邪了吗?事情闹的一出又一出。真以为朕不敢治她?”

    谷大用小声说:“张忠张大人密切关注着大长公主。东厂大档头猜测……”

    朱寿抬手制止谷大用继续说下去:“朕看戏时最讨厌剧透。”

    “问问辽王准备的如何了。朕回京亲自给他送行。令礼部大操大办,预祝辽王此行顺利。”朱寿要打发使者们离开。

    大明要不安稳一段时间喽。

    朱寿再问:“孟艮府有什么消息传来吗?”

    “李阁老频繁对外联系。都是商议免税权的事。”

    “安南的边境线被封锁,日子不好过。国内有一些人站出来反对黎氏。李阁老认为时间还不够成熟,让蒋将军按兵不动。”

    “远征军在云南常驻,周围的几个宣慰司都很安分。”

    “塑料制品在孟艮府卖的非常好。李公想要在附近建作坊,也不知琼州的康知府怎么知道的,发了一通长电,李公打消了这个主意。”

    朱寿大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状元郎也知道当家不容易,丢掉了文人的清贵,越来越像商人看齐。”

    大明上下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有利也有弊。

    皇帝的职责,是把握这个度。

    在权贵们眼睛里只有利益的时候,狠狠给他们一鞭子让他们清醒。

    在国库困难的时候,推一把商贸,使天下的财富增长。不能单单只增长某一些人的财富。

    “陛下,”东厂来报,“田逵畏罪自杀。”

    王岳押解田逵先行进京。算算日子,应该还在山东地界。

    朱寿瘫在马车上矫情了一把:“皇帝真不好做!”

    有谁能让被东厂厂督亲自看押的田逵成功‘自杀’?

    保国公?

    怎么可能!保国公如果有这个本事,弘治帝和朱寿都饶不了他。

    王岳阴着脸瞅着张忠:“你让咱家如何向太上皇交代?”田逵是太上皇的人,陛下也不会私自处置太上皇的人。

    手持朱寿密令的张忠淡淡地说:“公公请放心,到时太上皇没一定没空关注田逵的事。”

    王岳气闷不已:“世人都以为我们东厂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可和张大人一比,东厂就是纯洁的孩子。”

    东厂情报网密布,王岳十分清楚张忠的一举一动。陛下的胆子大,张忠的也不小。王岳产生了错觉,张忠才应该是东厂厂督。

    “如果世道逼得纯洁的孩子拿起刀枪对抗朝廷。那时东厂杀再多的人,也无法拯救大明。”张忠拱了拱手离开。

    想想那个画面,王岳全身一机灵。

    王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一旦事发,天下人会相信此事和陛下无关吗?

    想想陛下的丰功伟绩,大抵又得给张忠背锅了。

    离开后的张忠找上了保国公。

    “田逵死了,到了你兑现承诺的时候。”张忠递出书写本,面无表情地直视保国公。

    保国公深深叹了口气,接过书写本。翻开书写本,在张忠写下的人名下,标注了其人的能力、用兵习惯、弱点等。

    保国公深受弘治帝重用。曾多次领兵防守大同、宣府。又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多年,对多地军队中的将领了若指掌。任军机处大臣期间,负责各地卫所的调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把这上面的情报分批交给刘六。”张忠对手下吩咐道,“别让刘六发现你的身份。”

    该做的、能做的,他都做了。

    刘六有野心,大明有很多陛下看不到的黑暗之处。一旦给机会点起了火,他也无法预测星星之火的燎原程度。

    大明能有今日,都是陛下一人之力。

    一旦陛下有个三长两短,大明又要重蹈覆辙。

    士为知己者死。万一事态不可控制,张忠做好了以死谢罪的打算。

    李东阳收到太上皇的电令,让妻女收拾东西,准备即日动身。回京途中他会顺路拜访几位老友。

    把免税权一刀切,遇到的阻力会非常大。针对不同的人群施行不同的举措,效果会更好。经过半年多的来的四处联络,他拟定了一份能被很多人认可的方案。

    “爹,您身体不好,还是早些休息吧。”李晴端着鸡汤进了李东阳的书房。

    李东阳笑呵呵地看着女儿:“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晴儿,如今的厨艺越发的好了。等你和陛下大婚,一定要劝着点陛下做事别太冲动。陛下太心急,否则爹爹能把取消免税权的事办的更好。”

    李晴满脸通红地离去。

    京师还是热热闹闹的。

    仁和大长公主继续纠缠弘治帝。

    士子们一头热的抵制并没有打扰到研究院、医学院、军校的招生。

    皇家研究院里的技师们傲着呢,没点真本事的人入不了研究院。研究院的招生名单,暗中早就准备妥当。

    医学院也是。

    士子们拦在医学院门口,不许人进去报考。可当鹤发童颜的道士、慈悲为怀的和尚等组队前来时,他们不得不让路。这里头可有不少名声在外的名医。不少高僧、道长是家中长辈都请不来的人。

    “陛下手笔真大!”想到以后的医院能有这些人坐镇,病人的心能放下一半。

    太医院的王院判吐了口气:“这群小崽子怕是不知道,他们想去报名医学院都不收!”

    陛下恩威并重,从民间挖出大把的名医。太医院将和医学院联合,编辑一套医学书籍。

    五军都督府的军校招生面对所有人开放。士子们想拦路,被各个赶来的军汉们提起衣领扔到一边。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士子们拿着大喇叭也比不过一大群糙汉子的音量。他们只能垂头丧气地看着军校招生轰轰烈烈地进行。

    首日的时候仁和大长公主大闹了一场,反而给来报名的人吃了颗定心丸。公主的儿子通不过测试,照样入不了军校。还有比这更公平的吗?

    “不错,仇钺你被录取了。”定西侯很高兴又从底层的士兵中发现了一个可造之材。

    反观那些承袭武职的人,很多人连基本的骑射都不过关。难怪陛下说,天下能打的除了远征军只有九边的边军。

    “下一个!”

    “怎么是个和尚?”

    “和尚怎么了?招生通告里有规定和尚不能来报名吗?”和尚粗声粗气地问。

    定西侯笑了:“只要能通过五轮考核,身价清白的人都可参加。”

第512章 老臣想致仕回家() 
朱寿一直认为大明军队中后期干不过起义军,最大的原因是‘武官承袭’的制度。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不代表儿子打洞的手艺比老子好。

    去年的武考很能说明问题。九边等边防重地承袭父辈官职的武官们还算好,常年受鞑靼的威胁,手上的功夫和战场的指挥都过得去。

    辽东参与了走私案的武官们,大都真才实学。所以朱寿才会让他们去铸币厂做苦力赎罪。换成是内省的武官们犯事,朱寿绝对杀一窝,让他们给有才干的人腾地方。

    军校招生特意指明:不看家世、不重官职,只看能力。朱寿在官员中的名声不好。但在军中尤其是底层士兵中,很是受追捧。引得各地卫所的有志青年纷纷来京报名。

    “仇钺、冯祯……哟,连三奇和尚周友都来报名了。”朱寿从东厂送来的军校首批学员名单中,看到了不少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名字。

    “嗯?彭泽?徽州知府?”朱寿让东厂发电报询问军机处,“为何有文官被录取?”

    历史上,彭泽是继马文升之后的又一位能打仗的兵部尚书。可朱寿要求文武分离。除兵部有文武混杂之外,文官和武官的权限已然分明。

    进士出身的彭泽如今任职知府,就不应该参加军校。一旦参加军校,以后只能担任武职了。

    很快收到军机处的回电:彭泽已辞官,以平民的身份报名。

    “陛下,是否要东厂深入调查?”

    朱寿想了想,笑着摇头道,“算了。甭管是彭泽本人的选择,还是文官们不舍得放弃兵部尚书一职,只要在规则之内,不必多管。”

    他想要抬举武官,让文武并驾齐驱。兵部尚书最好能有武官担任。可文官们好像不想轻易放权。

    反正他唯才是举。彭泽若表现出色,和原历史一样,成为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

    前方有座驿站,府军前卫指挥使江彬已经等在此处。

    “参见陛下。”江彬躬身行礼。江彬没有和朱寿到山东,而是去了东北一趟。

    朱寿屏退左右,让谷大用在外头守着。

    “东北局势如何?”

    “大致与武靖伯描述的相当。”

    “东西呢?”

    “已经交给西厂秘密押解进京。”

    “消息可曾泄露?”

    “臣愿用项上人头担保!”江彬嬉皮笑脸地说,“就算干活的人说出去,别人也猜不到到底是什么。就算知道了又怎样!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何须遮遮掩掩的。”

    “朕得装穷。不然朕怕到时不好收场。”朱寿牙疼地说。男人什么都能没有,就是不能没钱。这条法则千古不变。

    手下的人一个个都是败家子。按照李东阳拿出的法子,他起码得贴补出五百万银币!张忠闹出的事,天知道要花多少钱善后。都把他当财神爷!

    李东阳和张忠搞出来的事,最后肯定还是他来收拾。

    皇帝真不好当。

    他不得不抢劫全世界养活大明!

    欧洲虽然靠近大海,但他们制盐的技术差,提取海盐很麻烦。盐在欧洲很昂贵,只有贵族才能食用的起。把盐卖到欧洲是个很好的主意。可欧洲有个汉萨同盟,他们垄断了食盐交易。

    现今最重要的是重建商路,不是和汉萨同盟冲突的时候。

    除了盐,还有什么能在避免战争的情况下洗劫世界呢?

    糖!

    华夏很早就有制糖技术,印度的制糖技术也经由十字军东征传到了欧洲。可那都是从甘蔗提取糖的工艺。甘蔗的含糖率很低,致使糖价一直居高不下。

    十九世纪有人从甜菜里发现蔗糖。朱寿让农学院全力研究甜菜制糖。把甜菜制糖提前了三百年。

    东北适合种植甜菜,甜菜作坊在东北悄悄运转了。这批白糖将会随着辽王西行,沿途贩卖给中亚、西方各国。

    “这是朕唯一一笔不被外人所知的私房钱。千万别给漏出去了。包括你媳妇!”朱寿反复警告江彬。

    江彬讪笑:“臣的媳妇,也是陛下的姑姑。”

    “陛下另一个姑姑仁和大长公主,一直惦记着朕手里的好东西。”朱寿翻翻白眼。

    江彬笑道:“谁让陛下给太上皇修的圆明园闪瞎众人的眼睛。”

    包罗大明各地建筑风格的圆明园美轮美奂。修建途中,朱寿源源不断地把好东西搬入圆明园。修园子的费用从20万飞涨到60万。

    “朕拍父皇马屁天经地义。”朱寿翻白眼。

    朱寿很赶时间。让工匠们连夜赶工,在他回京的前一天,完成主体园林的建造。

    朱寿摆开仪仗进京,给弘治帝、太皇太后、太后等长辈请安。然后出人意料地请弘治帝前往西郊。

    弘治帝督建了圆明园的前期建设。后来由于朱寿离京,他需要坐镇京师,相当长一段日子没过问圆明园。没成想一眨眼间,圆明园竟然修好了。

    “父皇能在这喝道玉泉山的泉水,这里绿树成荫,到了夏天能挡去酷暑。皇祖母和母后能在此见识到各式的园林,看尽天下花卉。”朱寿很卖力地当孝子贤孙。

    看在儿子孝顺的份上,弘治帝就不计较他到处瞎折腾。

    弘治帝佯装发怒:“当年始皇帝在咸阳宫建六国皇宫,安置六国美女。如今我儿修了这座园中之园,是想让把朕安置在此,别在你眼前指手画脚?”

    “没父皇指手画脚,孩儿哪敢到处溜达。”朱寿赔笑。

    “太上皇多虑,陛下孝顺着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