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沿着驿路畅通无阻到达旅顺口。
十二月的山东很冷,可靠近旅顺口时,天气逐渐回暖。朱新塘脱去最外层的皮裘,惊喜地看到旅顺口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
港口上有数艘巨大的宝船停靠。穿着厚厚棉衣的兵卒们热火朝天地匆匆船上卸货。有江南的丝绸,也有琼州的鲜果,还有海货。
朱新塘贪婪地打量四周。他被曾爷爷晋王带在身边,知道不少朝廷大事。可他从没听说旅顺口的事。京师的官员估计也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
刘孝呵呵一笑:“原本东北依靠梁房口海港输送货物。但梁房口港口到了冬天不得不停航。其他货物可以停运,东北的粮食运输线不能停。于是,陛下把旅顺口修成商用港。”后世不冻良港的旅顺港,就这样提前400年出现。
“那是铁甲船!”朱新塘兴奋地大喊大叫。
铁甲船外形其貌不扬,大小只是宝船的十分之一。为了遮掩钢铁铸造的优势,外层用木板覆盖。不知真相的人在海上遇到,也只以为是稍大点的渔船。水师喜欢开着铁甲船到日本沿海晃悠,遇到海盗反手把对方抢了。弄得日本海附近的海盗连普通的渔船都不敢抢,深怕抢错了对象。
“为了加强东北与京师的联系,陛下调拨十艘铁甲船,每日有三个班次往返旅顺与天津。只需两天时间,就能从旅顺到天津。”刘孝再次给朱新塘释疑。
朱新塘指着前方的碧眼金发的外国人问:“他也是从京师来的吗?”
刘孝不认识外国人,但他认识陪同的汪洋。“这个嘛,呵呵。知道建设旅顺口陛下花了多少金币吗?怎么可能只有一两个作用。”
朱新塘猜测陛下并不只派了一只船队出海寻找新大陆。这让他有了紧迫感。曾爷爷他们的打算真的能成功吗?陛下许下的承诺是因为宗室的金银,还是为了另一支不为人知的船队?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在用流利的南京官话和汪洋对话。一边说,一边举着手上的书和十字架。
金毛会说官话?朱新塘又被惊了一下。
伊王沾沾自喜新收的小妾独一无二,大明和新大陆交流都要依靠他的小妾。殊不知陛下早就和金毛人打交道了。也是,西厂很久就在海外经商,一定认识不少外国人。陛下知道攻打伊王的是西班牙人,或许根本不是通过伊王小妾的沟通得知的。
朱新塘认同秦王的看法,宗室全加起来都不会是陛下的对手。宗室若想和陛下耍心眼,一定出于下风。只有掏出满腔诚意,重情重义的陛下才会给宗室留点好处。
“刘公公,小官无法给您承诺。但小官一定会把陛下想要建药厂的事转告晋王、秦王、辽王、蜀王等王爷们。王爷们肯定会感兴趣的。”朱新塘一本正经地给刘孝躬身行礼。
刘孝避开一步,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菊花,“咱家先谢过朱长吏了。”
他可不敢受朱新塘的礼。朱新塘怎么说也是姓朱的,晋王如此抬举,太上皇也挺看重的,很有可能被陛下重用。经过王守仁的提点,他明白为何陛下不给药厂放款。陛下不喜欢张扬跋扈的人,他之前太膨胀了,需要收敛一二。
“刘公公。”汪洋虽是南京水师指挥,在新皇身边的红人面前也要恭敬着点。
刘孝又避开了:“小汪大人,您这是折煞老奴呢!我先送晋王长吏上船,您忙。”
“这位大人是?”汪洋陪同的金毛人好奇地问。
汪洋笑道:“神父,刘公公是陛下身边服侍的人。就像贵国葡萄牙国王身边的侍者一样。”
朱新塘竖起耳朵倾听,刘孝赶忙请他登铁甲船离开。
送走了朱新塘,刘孝偷偷问汪洋,“被晋王的人看到神父真没关系?”
“没关系,神父是以私人身份前来找陛下。外国和大明不一样。发现新大路的哥伦布不是西班牙人,可他效忠西班牙国王。就和我们春秋战国差不多。”汪洋无所谓地道。
朱寿算了算日子,估摸着在满剌加国传教的神父要就快到旅顺口。马上下令汪洋掐着时辰抵达旅顺口港口。让朱新塘‘无意间’撞见神父。这是给宗室提个醒,别以为到了海外他没办法管他们。
刘孝笑眯眯地凑到汪洋跟前:“东宁伯在海外收获不少吧?陛下想要建药厂,可大明处处用钱,内承运库也没金币。过年了,伯爷也该代表水师给陛下送点礼物吧?宗室可是送了一千斤金子、五千斤银子。伯爷打算送什么?”
“呵呵。”汪洋笑了笑,提高高喊,“东厂的兄弟在哪呢?”
刘孝马上捂住他的嘴:“咱家开玩笑的。小汪大人也喊了。”
东厂监察风纪,太监也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下。
有几条人影向他们快速奔来,刘孝马上逃也似的离开。“小汪大人,提前给您拜年了。”
汪洋失笑。
“你就不怕他在你们国王面前告状吗?”神父好奇地问。
汪洋哈哈大笑:“陛下很难受到身边人影响。刘公公没胆子告状,不然第一个倒霉的人就是他。我们陛下,是明君。”
神父记在心里。
他此次前来,是神的旨意。
马可·波罗的游记把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的好地方。他以为夸大其词。在沿海匆匆一鳖,他隐隐看到了一条盘踞的东方巨龙,以及巨龙身下的遍地黄金。他来对了。
第474章 陛下缺钱了()
‘皇帝一言九鼎’,在刚到明朝的朱寿眼里,就是一则虚假广告。换到如今,这句话的含金量至少达到14k。
“陛下提倡依《大明律》治国。可您取消入考的限制,这有些自相矛盾。”屠滽好言好语地规劝,语气温和、态度诚恳。
朱寿呵呵一笑“《大明律》有这一条?屠公您确定?”
话音刚落,便听到电话另一端的翻书声。
“陛下何时把‘娼优隶卒及其子孙不得入考’的律法删去?”刘健诧异。
“新版《大明律》经过内阁复核的,刘公当时没发现?”朱寿笑答。内阁没认真复核,他能怎么办?
一旁出席电话廷议的顾佐用眼神询问王鉴之、杨珠。这两位共同参与重修大明律。
杨珠一脸茫然,王鉴之苦笑。能说当时修订了不下十次,核查最后一版时,司礼监的公公一直在催促,大家全都头晕脑胀了吗?
陛下……算计了他们。
刘健哼哼几声,算是认栽。“陛下,您就闹腾吧!”
“刘公呐,您说朕闹腾,朕闹腾谁呢?唐朝闹腾科举,为的是打击门阀势力。科举一举打破隋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唐朝人才辈出,而五姓七望、世家门阀走向末路。”朱寿长吁一口气,“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状元的儿子也未必是读书的料。您翻遍大明,有哪家能保证代代取仕当官的?”
刘健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心平气和。但每次只要和新皇多说几句,他就忍不住想发火。
刘健把电话扔给屠滽,不想再听到新皇厚颜无耻的声音。
“陛下……”屠滽想说些什么。
朱寿抢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朕想打压商人,可大明百姓生活所需的粮食、布匹、油盐酱醋茶都需要商人。朕在大势之下妥协。连朕都妥协了,诸公还在坚持什么?”
“……”
新皇对商人妥协?
连他们也无法终止的食盐零售、粮食最低收购价算什么?!
粮商不敢在国内倒腾粮价;盐商被开遍大明各地的酒醋面局逼得远走关外;布商乖乖地在皇家研究院门口排队,拿着金银币等待购买纺织机。
新皇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商人们最为拥护。在《大明律·商律》的保护下,他们才能免遭新皇的进一步‘迫害’。
“陛下……”屠滽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书香门第、官宦子弟想要过关斩将出现在会试,都不容易。其他人更难。除了让更多的百姓送孩子读书,没什么坏处。娼优隶卒的子孙能中进士的可能性极低。
陛下为了这等小事和朝臣们耍心机,也是难为陛下了。
朱寿自顾自地道“曾经商人子弟不得科举。可时代进步了,士农工商早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天下有多少官员是通过纳粮、纳银当上官的?排在最末位的商人只要手头有银有粮,就能一下子拥有官身。而你们呢?不但不反对纳粮捐监这种毁国本的政策,反而还大力支持!商人能翻身,娼优隶卒的子孙就不能翻身?”
“诸公讲点道理好吧!别因为对方没好处送你们就双标!”
在文华殿参加廷议的官员“……”
“陛下……”屠滽发急。
朱寿再次抢话“别说娼优隶卒是下九流。太祖也是下九流出身,照样开创朱明王朝,受天下人跪拜!”
“……”
“喂喂喂!为何不回话了?坐在龙椅上的人制定规则。有能力把朕拉下来,规则你们来定。如果拉不下朕,那就乖乖听话。朕总比元朝皇帝英明吧?文人士子在元朝做官的不少,明初江南名士对元朝还念念不忘!朕就不信比不过元皇。”
“……”
在朱寿身边旁听的顾佐等人神色阴沉,都指挥使杨玉等武官们一脸同情。和新皇相处久了,辽东武官们越来越感受到新皇对他们的偏爱。
文华殿内,谢迁吐了口气问周围人,“是当众挨廷杖难受,还是被陛下冷嘲热讽更难受?”
陛下的嘴巴比廷杖更可怕。
刘健揉揉青筋跳动的太阳穴,开门见山地问,“陛下过年不回京,是为了接待远方来客吗?”
朱寿眉头一挑。旅顺口被东厂接管,刘健怎么知道的?晋王露的口风?
“怎么了!你们有意见?元朝皇帝能同意天主教在京师修建教堂、传教,朕连这点胸襟都没有吗?大明还不如元朝了!”朱寿生气地挂断电话。
“……”
文华殿内寂静无声。陛下这上纲上线的,能不能讲点理?
礼部尚书石瑶询问左右侍郎,着人从文渊阁取来前朝遗留的蒙文《圣经》。“两百年前的确有外国人在京师传教。主教孟高维诺辞世后无人接任主教,天主教渐渐势弱,随元朝一起湮灭。”
秦王认真翻阅当年的记载“孟高维诺主教来自意大利邦国?辽东上演的《欧洲简史》剧提到过,欧洲的贸易被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垄断。意大利人知道来京师的海路,难道西厂一直与意大利人做生意?”
西厂的事,别说想去海外闯一闯的宗室感兴趣,军机处、内阁对它的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大明的改天换日,离不开陛下从海外弄回源源不断的金银。
“远航队传回的情报有一条,西班牙统帅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正在意大利打仗。”马文升眼睛一亮,他好像发现了新皇的秘密。
一群被朱寿挤兑出满腔怒火的廷臣,发动五府六部寻找蛛丝马迹。等到朱寿接见从满剌加国赶来的葡萄牙神父时,廷臣们把事情查了底朝天。
“元朝时,有从意大利城邦来的传教士到京师传教。其后又有一批人从古里国转道京师。意大利人知道古里国。”
“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到过古里国,古里国曾多次前来朝贡。礼部有详实的记载。”
“陛下让刘大夏拿走了航海图,其中必定有前往古里国的航线。”
刘健抽了口烟总结道“这些年来,西厂把货物运到古里国,与在那的意大利人交易。”
“陛下的钱袋子被打,西厂在海外的商贸出了岔子。所以内承运库近些日子缺钱使。”户部尚书韩文忍不住大笑,“陛下也有缺钱用的一天。”
户部接到过刘孝公公打来的电话,撺掇户部出钱资助药厂。除了户部,刘孝把所有装电话的地方都问了一通。远在甘肃的肃王接到了电话,特意询问过宗人府此事。
拜刘孝所赐,很多人都知道内承运库没钱。官员们总算知道原因了。
谢迁笑道“陛下缺钱,总该讲点理了吧?”
“哈哈哈~”文华殿笑声四溢。
“那个,”工部尚书曾鉴吞吞吐吐地说,“前一段时间陛下命工部秘密打造十门大将军炮。工匠们无意中看到装炮管的木箱上,印有‘古里’两字。”
“……”
第475章 神父,请喝茶()
皇帝陛下要留在辽东都司过年,地方不敢怠慢。山东布政使司早早送来了年货,还有山东官员、大儒、士绅的书画。
都指挥使杨玉急得团团转,接连踏碎了几块青石板。“侯爷,伯爷,您二位可要为辽东的将士们想想办法。”
‘啪’,定西侯重重盖上茶盖子。拉下脸毫无留情面斥责:“杨大人,陛下何曾亏待过为朝廷效力的将士?我不希望类似的话,再从你口中说出来。”
“下官并无对陛下不敬之心。”杨玉书读的岁多,还是不太会说场面话。他急得脸红脖子粗,不知道如何表达他的忧心。
有些话真的不好在场面上说出来。
辽东都司建立伊始,从行政级别上就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管辖。新皇在辽东,由山东布政使司全权负责也是应有之理。
宗室们送巨额年礼,说是为了安抚遭灾的辽东。辽东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管辖,山东想要拿宗室送的年礼,道理、法理都说得通。但宗室送的年礼可不是米面布匹,而是论斤称的金银。
辽东人怎么舍得把锅里的肉分给别人。别看辽东行政上属于山东,陆地上被山海关分割成关内、关外,海上被渤海阻断,两地百姓关系并不亲近。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新皇酷爱字画,山东布政使司便送上风雅之物。可辽东武将呢?此前对新皇的某些命令忿忿不平。
若是让杨玉选,他也会偏向山东布政使司。
“山东布政使司来使前来,提出想分宗室的年礼?”惠安伯诧异地问。
布政使雍泰老谋深算,就算盯上匹敌几年国库的‘年礼’,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辽东瘟疫死难者的‘七七’没过,尸骨未寒着呢。
杨玉用力一跺脚,又震裂一块地面铺就的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