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4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弘昭听到后。立即上奏说安重诲有怨言,又命人驰告石敬瑭,请他设法,石敬瑭原本不愿伐蜀,此时便以粮饷不继为由,烧营退兵,然后安重诲被召还京师。路过凤翔时,朱弘昭闭门不纳。安重诲由此得罪而死。

    枢密使范延光厌恶朱弘昭为人,上奏将其罢为左武卫上将军、宣徽南院使,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此时,李嗣源已病入膏肓, 李从荣有心作乱,大臣大多欲避祸,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辞职,李嗣源于是令朱弘昭、赵延寿为枢密使,朱弘昭也惧祸。不肯上任,李嗣源勃然大怒,朱弘昭只得勉强上任。

    朱、冯二人听后,不愿掺他这趟混水,答称道:“请王爷自己选择地方。”接着私下对马处钧说:“皇上平安无事,秦王应该竭尽心力实行忠孝之道,

    不可乱信坏人的胡说。”李从荣闻之不禁大怒。又派马处钧告诉朱、冯二人说:“你们两位难道不爱惜自己的家族吗?怎么敢抗拒于我!”

    朱、冯二人害怕,入宫报告王淑妃及宣徽使孟汉琼,他们都说:“这件事不得到康义诚的合作和支持就不可能办好。”这里的康义诚,字信臣,山西伐北三部落人,也有人说他是“沙陀六州部落”人。

    康义诚少年时即以善骑而闻名。曾追随晋王李存勖,923年,李存勖灭梁时,任康义诚为突骑指挥使,赵在礼据魏州谋反时,康义诚随李嗣源讨伐,到达魏州城下后。康义诚却在李嗣源面前指责李存勖的过失,劝他起兵,不久讨伐军大乱,拥立李嗣源为帝,

    转兵南向,李存勖死于乱军之手,李嗣源继位称帝。康义诚因功被封为捧圣指挥使,领汾州刺史。

    927年,宣武节度使朱守殷谋反,康义诚随李嗣源亲征,朱守殷城破自杀,康义诚因功再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河阳三城节度使,后转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亲军都指挥使,再领河阳,进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当时京城的实力派人物。

    朱、冯二人便把康义诚召入内廷商议办法,康义诚因为是李从荣的人,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是说:“义诚是带兵的军人,不敢干预朝廷政务,我只听从宰相大人的驱使。”

    朱弘昭怀疑康义诚是不想当着众人表态,于是在夜间,把他邀请到家里再次询问,康义诚对答跟原来一样。

    二十日,李从荣穿着常服从河南府带领步骑兵马千于人列阵于天津桥。当日黎明,李从荣派马处钧到冯府对他说:“我今天决定进入皇宫,并且要住进准备嗣位的兴圣宫。

    你们各位枢要大臣都各有自己的宗族,做事也应该仔细慎重,是祸是福就决定在顷刻之间了。”

    又派马处钧去见康义诚,康义诚答复说:“只要秦王到来,我必奉迎。”冯斌快马奔入右掖门,见朱弘昭、康义诚、孟汉琼及三司使孙岳正聚集在中兴殿门外会商,

    便把马处钧的传语告诉了他们,并责难康义诚说:“秦王说‘是祸是福决于顷刻’,这件事的利害十分清楚,

    您可不要因为自己儿子在秦王府中供职而左顾右望!皇上提拔我们这些人,从平民百姓升至将相,假如让秦王的兵卒得以进入禁内,那皇上该置于何等地位?我们这些人还能有遗族吗?”

    康义诚还未来得及回答,监门官进来报告说:“秦王已经带领兵马到达端门之外了”。

    孟汉琼一甩袖子站起来说道:“今天的事,危害到了皇上,您还犹豫观望,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吗?

    我怎么能爱惜自己的余生,只能带领兵士去抗拒他了!”立即进入中兴殿门,朱弘昭、冯斌也在后面跟着他,康义诚不得已,也随着进入内宫。

    孟汉琼见了李嗣源,奏报说:“秦王从荣造反了,他的兵众已攻到端门,马上要打进宫内来,可要大乱了。”宫里的人相视号哭,李嗣源说:“从荣何苦要这样干!”

    便向朱弘昭等人说:“有没有这回事?”众人回答说:“有这回事,刚才已经命令守门人关上了大门。”

    李嗣源指着天落泪不止,对康义诚说:“请你自己做主去处理吧,只是不要惊扰百姓!”

    控鹤指挥使李重吉,是李从珂的儿子,当时正侍奉在李嗣源身边。李嗣源对他说:“我和你的父亲,冒着枪林箭雨,平定了天下,他几次把我从危难中抢救出来,从荣他们这些人出过什么力,现在竟被人教唆,干这种悖逆不道的事情!

    我本来就知道这种人不足以把大事托付给他们。理当召唤你父亲前来,把掌兵的大权交付给他。你现在替我部署关闭所有宫门。把它们防守好。”李重吉听了不由一振,立即率领控鹤兵士守卫宫门。

    孟汉琼披挂铠甲,骑上战马,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让他带领五百骑兵去讨伐李从荣。而此时,李从荣正倚据着胡床,坐在桥上,让左右侍从召唤康义诚前来。

    由于端门已经被关闭,便叩打左掖门。并从门缝中向内窥视,看见朱洪实正率领骑兵从北面驰来,侍从急忙报告李从荣。李从荣大为吃惊,这才命令取来铁掩心盔甲披挂,坐在那里调拨弓矢。

    没过多久,骑兵大量奔压过来,李从荣退避逃归河南府署。他的僚属都逃窜藏匿起来,牙兵抢掠嘉善坊之后溃逃四散。

    李从荣和他的妃子刘氏藏躲在床下,皇城使安从益找到他们就地把他们就地处决了,并杀了他的儿子,把他们的首级进献朝廷。起初,孙岳参预内廷密谋陷得很深。

    朱、冯二人害怕李从荣乖戾难于应付,孙岳便为他们竭力剖析时局,康义诚因为是李从荣的人,因此很厌恨他,此时便趁着混乱暗地派骑兵把他射杀了。

    李嗣源“闻从荣已死,悲咽几堕于榻,绝而苏者再”。从此病情加剧。李从荣有一个儿子还很幼小,养于宫中,众将要求把他杀掉,李嗣源涕泣着说:“这孩子有什么罪!”

    不得已还是把孩子交给了众将。二十一日,冯道带领群臣入朝,在雍和殿觐见李嗣源,李嗣源泪下如雨,鸣咽不止,悲痛地说:“我家的事情闹到这样,实在惭愧见到你们众位公卿!”二十六日,李嗣源去世,由宋王李从厚继承王位。

    李从厚,是李嗣源第三子,唐天祐十一年出生,个性仁慈,优柔寡断,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当帝王的料。

    即位后,李从厚开始重用朱弘昭、冯斌二人,但此二人一无威望,二无才干,只知道排挤异己,众人敢怒而不敢言。

    朱、冯二人害怕在凤翔领兵的李从珂,将李从珂视为心腹大患,欲先除之而后快。

    李从珂,镇州人,当年李嗣源在跟随李存勖出兵征讨时路过平山,遇到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就将她们母子一起掠走了。当时李从珂只有十多岁,李嗣源对他很是宠爱,收为义子,视为己出。

    李从珂小名二十三,幼年时谨慎稳重,沉默寡言。长大之后,才貌雄伟,以骁勇闻名,更得李嗣源喜爱。跟从李嗣源出征打仗,因勇猛而名震三军。连李存勖也说:“阿三像我一样敢于死战啊。”

    李存勖在与后梁军队激战胡柳陂时,两军厮杀得难解难分,李从珂保护着李存勖夺取了一座土山,使本军的士气又振作起来,从而击退强敌,

    当时李嗣源因为先过了河使得李存勖很不高兴,责备李嗣源说:“公应当为我殿后力战,先渡河为了什么?”

    李嗣源请罪等候李存勖处罚,李存勖觉得李从珂跟从自己勇战有功,就不再予以深究了。

    后来,晋军和梁军在黄河岸边交战,在梁军退却时,李从珂率领十几名骑兵混在梁军中与他们一起后退,等到抵达敌人营寨大门时,李从珂大喊一声,杀死几个梁兵,

    然后用斧头砍下梁人的瞭望杆继而从容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寨,李存勖见状,大叫道:“壮哉,阿三!”

    然后立即让人拿来好酒,亲手赐给他一大杯。

    在后唐出兵灭后梁时,李从珂跟随李嗣源先袭占郓州,又击败并生擒后梁大将王彦章,接着,马不停蹄昼夜长途奔袭后梁首都汴州,最先到达城下。

    成功之后,李存勖慰劳李嗣源说:“兴复唐朝社稷,爱卿父子之功也。” 在父亲李嗣源被迫领兵南下攻洛阳争帝位时。李从珂也从北方的曲阳、盂县等地领兵南下,助父亲一臂之力。

    李嗣源继位称帝之后,李从珂却与安重诲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安重诲几次要加害他,幸好有李嗣源力保,才得以幸免。

    等安重诲被李嗣源赐死后,李从珂先任左卫大将军。后又进位太尉,到凤翔任节度使。其后封为潞王。

    这时,李从珂听到消息,也对他们有了戒备,经常称病不去上朝。李从厚怕李从珂威胁自己的皇位,加上朱、冯二人在一旁煽风点火,也开始采取措施抑制李从珂。

    先是将李从珂在京的儿子李重吉贬出京城,到边远的亳州任团练使,又将李从珂一个当尼姑的女儿李惠明召入宫中做了人质。

    然后听从朱、冯的计谋,让洋王李从璋做凤翔节度使。取代李从珂,而让李从珂转任河东任节度使。

    李从璋性情粗鲁,以前代替安重诲镇守河中,亲手槌杀安重诲。李从珂听说要李从璋要来接替自己,心里厌恶,想要拒绝朝廷的命令,却兵弱粮少。不知如何是好,

    便同所属将佐商议,众人都说:“自从皇上年纪衰老以来,国家政事都操纵在朱弘昭、冯斌手中,大王您功高名大,震慑君主。离开镇所必然不能保全自己。

    所以绝对不能接受别人的替代啊。”

    李从珂询问观察判官马胤孙说:“现在,我需要前往京师洛阳,应当朝哪个方向为好?”马胤孙回答说:“君主有命相召,不能等待

    。您应该去京师参加先皇的葬礼,然后去太原的北都留守镇所,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大家给您出的主意极坏,可不能听从他们的意见。”大家都笑他不达时变。太迂阔。

    于是李从珂便向邻近各道发出宣告文书,言称:“朱弘昭等人,趁先帝患病严重之际,杀长立少,专擅朝廷大权,离间挑拨皇室骨肉,动摇藩镇根基,深恐他们要倾覆唐室的江山社稷。

    现在,从珂即将入朝清君侧,而如此大事又不是独力所能办到的,愿意请求邻藩各道支援,合力达到这个目的。”

    李从珂认为西都长安留守王思同正处在从风翔东讨洛阳的必经之路上,尤其希望与他交好,便派推官郝诩、押牙朱廷等接连到长安去见王思同,向他说明利害,并馈赠美妓作诱饵,定计如果他不顺从,便把他就地处决。

    王思同,幽州人,父亲王敬柔,历任瀛、平、儒、檀、营五州刺史,母亲是刘仁恭的女儿,所以起初时王思同在刘仁恭手下任职。

    刘守光在大安山攻打刘仁恭时,王思同带领部下投奔太原,时年十六岁,李克用任他为飞腾指挥使。随后跟从李存勖平定山东,多次主管各军。王思同性格疏放,稍通文字,喜做诗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

    魏王李继岌把他当儿子看待,当时吕知柔在兴圣宫做事,比较有权,王思同心中不平。

    吕知柔写《终南山》一诗,末句有“头”字,王思同便和道:“料伊直拟冲霄汉,赖有青天压着头。”

    然而在李存勖一朝,他的官运一直较差。李嗣源即位后,任他为同州节度使,没过多久,移镇陇右。

    王思同爱好文士,大有古代孟尝君之风范,无论贤与不肖,必在馆舍招待,送给钱物,每年花费数十万。在秦州多年,边疆百姓得到实惠,汉族与少数民族平安相处。

    长兴元年,王思同入朝。李嗣源问他秦州边事,对答:“秦州跟吐蕃相邻,蕃部常违犯法度。我设法招抚怀柔,沿边境设置营寨四十多所,控制要害。

    每当蕃人交易、饮食到边界上,就要他们交出武器。”然后用手指画秦州山川要害控制处。

    李嗣源说:“有人说王思同不管事,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后来两川叛乱,李嗣源想使用他,所就把他暂时留在身边,授右武卫将军。不久,又授西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京兆尹、西京留守。

    讨伐川蜀时,王思同任先锋指挥使。石敬瑭入大散关时,王思同恃勇先入剑门,大军没有相继跟上,又被董璋军队赶了出来。石敬瑭回师时,王思同因攻下剑门之功,移镇山南西道。

    不久,东西两川交战,李嗣源担心如合并到一人手中,朝廷更难制服,密诏王思同分析形势,乘两川有间隙之际用兵,事情还没实行,董璋就失败了。不久,再次任京兆尹兼西京留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4章【大梁帝国】() 
王思同对所属将吏说:“我受过先皇的大恩,现在如果与凤翔一起造反,即使事情成功而获得荣耀,那也是叛臣,何况事败遭受辱骂而流下千古骂名呢!”

    于是把郝诩等人拘捕起来,向朝廷作了报告。 当时,李从珂派出的使者大多被邻道拘留,其余的即使没被拘留也依附了对方或首鼠两端,只有陇州防御使相里金依附于他,派判官薛文遇往来联络。

    朝廷研究讨伐凤翔之事,康义诚害怕丢了兵权,不想被调派到外边,于是奏请派王思同为统帅。

    于是,朝廷在二十一日,任用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前静难节度使药彦稠作他的副手,前绛州刺史苌从简为马步都虞候,严卫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羽林指挥使杨思权等都任为偏将。

    二十七日,加封王思同为同平章事,主持凤翔行府;任用护国节度使安彦威为西面行营都监。

    同时下诏派殿直楚匡祚拘捕亳州团练使李重吉,幽禁于宋州。洋王李从璋受命赴任,行至函谷关西,听说凤翔抗拒朝廷命令,便跑了回来。

    安彦威与山南西道张虔钊、武定孙汉韶、彰义张从宾、静难康福等五镇节度使上奏联合讨伐凤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