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4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朱滔、张孝忠破李惟岳军于束鹿今河北辛集。

    契丹人成德兵马使王武俊临阵倒戈,生擒李惟岳,缢死于辕门之外,然后传首京师。成德之乱平叛。唐德宗担心成德尾大不掉,

    乘机将成德节度使分割为义武节度使定州、易州、沧州和恒冀都团练观察使、深赵都团练观察使,任命张孝忠为义武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这一安排让王武俊相当不爽,一个团练观察使就想打发他?

    没门,他要的是整个成德,于是暗中与朱滔、淄青节度使李纳相互勾结,于是年十一月,朱滔称冀王。李纳称齐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再次叛乱,

    一直到兴元元年784年,朝廷才招降了王武俊,事后。张孝忠继续担任义武节度使,王武俊为成德节度使。张孝忠死后,其子张茂昭袭位。

    张茂昭之弟张升璘素来与王武俊不合。曾于座上对其肆意辱骂,王武俊大怒。出兵袭击义丰、安喜、无极等县,掠走上万人。张茂昭率兵婴城固守,遣使厚谢,王武俊这才罢兵。

    不久,张茂昭入朝,在德宗面前分析河北之事,以示忠心,德宗大为喜欢道“恨见卿晚矣!”并特别赐宴于麟德殿,又赐良马、甲第、器币,并以晋康公主许配其子张克礼;

    唐顺宗继位后,张茂昭进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奉旨回镇赴任,顺宗赐女乐二人,张茂昭表示“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

    唐宪宗继位后,加张茂昭为太子太保。810年,张茂昭回任,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叛乱,唐宪宗命河东、河中、振武、义武诸镇合军讨伐,张茂昭奉命后善治廪厩,设置烽火亭,整修道路,以待诸军。

    时值元宵佳节,四镇官军会师定州,全都由义武负责招待,义武的军吏认为他们是外军,请求禁止张灯,张茂昭说“河东、河中、振武三镇兵马都是官军,怎么能够称作外军呢!”

    于是命令点起灯来,不禁止人们夜行,不关闭坊里大门,一连三晚,都跟往常一样。

    不久,王承宗因义武是讨伐军主力,特率精骑两万来犯,在木刀沟与官军展开大战,张茂昭亲自上阵,以其子张克让、族子张克俭为先锋,与诸军分左右两翼力战,

    矢如雨下,河中节度使李光颜、河东节度使朱邪执宜也率兵死战,大败叛军,斩首万级,王承宗仅以身免。

    此后,因朝廷全力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因此唐宪宗决定放弃成德,下诏赦免了王承宗,张茂昭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张茂昭为人忠义,数次恳请入朝,唐宪宗不准,很久之后才命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前往代替张茂昭,但不久后又以张茂昭为河中、慈、隰、晋、绛节度使,次年,张茂昭病逝,时年五十岁。

    之后,义武节度使遂成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镇,以抵制河北的割据,并多次参加对河北三镇叛乱的镇压和昭义节度使刘稹的讨伐。

    黄巢之乱时,时任义武节度使为王处存。王处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辈为长安富族,父亲王宗,曾任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使。

    王处存生于富裕之家,少年时即侯服玉食,僮奴万数,靠着父亲的地位,

    得到了右军镇使的职位,后升为骁卫将军、左军巡使;乾符六年十月,出任检校刑部尚书、义武军节度使。

    875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出逃蜀中。王处存得讯,像死了老爸一样,日夜号哭,不休不止,不等朝廷下令,即率本部人马入援护卫,并先遣两千人从了

    ,好人啊!当时,黄巢势大,天下藩镇,多受其命,只有前宰相郑畋守凤翔,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守太原,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人忠于朝廷。

    中和元年四月,泾原行军司马唐弘夫率军击败黄巢将领林言、尚让,乘胜进逼京师。

    王处存自渭北亲选骁卒五千,皆以白溃牛艘构ト刖┏恰;瞥簿撇焕艘苟萑ァ�

    王处存进入长安,市民欢呼塞路,部队因而散乱,黄巢得到消息,自灞上回军再次袭击长安,王处存大败,唐弘夫战死,王处存只好退出长安,收军还营。

    为了平息叛乱,王处存前后多次遣使前往河东,拜见当时拥有强兵的沙陀军阀李克用,以姻好为名,请他出兵收复长安,李克用出兵后,黄巢终于退出长安,王处存又遣大将张公庆率劲兵三千,合诸军击黄巢于泰山,以功升检校司徒。

    后来,田令孜讨伐王重荣,以王处存为河中节度,王处存上章为王重荣申冤“重荣无罪,有大功于国,不宜轻有除改,以摇藩镇之心。”

    王处存为人谨慎,优抚军民,折节下士,人多归之,累加侍中、检校太尉。

    乾宁二年九月,王处存卒,享年六十五,赠太子太师,谥曰忠肃,军中拥其子副大使王郜为留后,其弟王处直为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

    光化三年900年,朱温派兵进攻定州,王郜派王处直在沙河抵抗梁军,结果为梁军所败,随即部队发生兵变,众将领推举王处直为首领,率兵回定州驱逐王郜,王郜逃亡河东,王处直成为义武节度使。

    梁军进围定州,王处直出绢十万匹犒劳梁军,向梁军求和,表示愿意绝晋事梁,与后梁结盟。朱温上表封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王。

    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909年,封王处直为北平王,由此北平国建立。。。

第57章【大梁帝国】()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朱温派兵进攻镇州,赵王王镕向李存勖求救,此时,王处直也派人到了晋国,表示愿意绝梁与晋结盟。。李存勖派兵救援王镕,王处直也率精兵五千出征,大败梁军于柏乡。

    其后的十数年中,李存勖北上攻灭桀燕,南下进取魏博,与后梁大战于黄河之上,王处直都率兵相助。

    王处直虽然归附于李存勖,但实际上仍保持着半独立状态,是北方一个重要割据者,**于义武镇;

    义武军统有易、定、祁三州,治于定州,北平国东北与桀燕比邻,南与赵国、后梁相接,西部则是逐渐强盛的晋国,地理环境极其重要,王处直因此称雄北平长达22年之久。

    王处直好巫术,手下有个人叫李应之的道士,王处直得了病,李应之就在一边跳大神做法,给他医治,说来也巧,王处直的病恰好就在这时好了,于是他便认为李应之是个神人,从此对他很是宠信,还让他穿着道士的衣服做了行营司马,军政大小事情都让他决断。

    李应之原来在陉邑收养了一个小孩,叫刘云郎,因为王处直一直没有儿子,李应之便把刘云郎过继给了王处直,说这个孩子生有异样,将来是个做大事的主儿。

    老婆都能要二手的,何况是儿子,既然神人都这么说了,王处直便毫不怀疑地收其为养子,并改名为王都。

    于是,李应之就更加骄横了。他征集壮丁,另立新军。治于博陵坊,坊内四面开门。用的都是旁门左道。

    这倒跟丽江城很相似,传说丽江以前的主人叫木王爷,因为一旦修了城墙,木就成了困了,所以丽江一直没有修建城墙。

    后来丽江古城开始收取臭名昭著的古城维护费,但由于没有城墙,所以,这一政策也就形同虚设了,无数游客还是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城扫荡。我好像扯的又有点远了。

    王处直手下将领都知道这是一个祸患,但因为他是王处直身边的大红人,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当幽州军借道定州到京师的时候,王处直派甲士埋伏在城外,以防不测,幽州军走后,甲士们进城包围了李应之的府第,擒杀了李应之,随后觐见王处直。请求杀了王都,王处直没有同意。

    第二天,在论功行赏的时候,王处直暗暗记下了甲士的姓名。随后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之后的二十年中,自队长以上的将领。都被他以各种罪名杀害,无一幸免。

    921年。赵王王镕被其养子张文礼弑杀,李存勖派兵讨伐张文礼。王处直与将领们商议说“镇,定之蔽也,文礼虽有罪,然镇亡定不独存。”于是派人请求李存勖不要发兵;

    李存勖把张文礼写给后梁的蜡书给王处直看,并说“文礼负我,师不可止。”

    王处直有个儿子王郁,在王郜逃亡晋国的时候,也跟着逃到了晋国,李存勖曾把女儿嫁给了他,并封他为新州防御使。

    王处直听说李存勖决意讨伐张文礼,心里很是惶恐,于是,就与王郁谋划,让王郁引契丹进军入塞,以牵制晋军,并许诺让王郁成为他的继承人。

    王郁听了,一改这些年的郁闷,乐呵呵的响应了,但王都听说后,却开始变得忧郁。。

    王郁引契丹军进入定州后,定州百姓都很埋怨,王都手下小吏和昭训劝王都举事,王都于是发动兵变,将王处直软禁起来,自称义武军留后,并大肆杀戮王氏子孙跟王处直的手下将领。

    第二年922年正月元旦,王都到西宅拜谒王处直,王处直这时还没有认清形势,愤怒的捶胸大喊道“逆贼,吾何负尔?”

    当时王都身边没有带人,王处直便扑上去,想去咬王都的鼻子,但却让王都躲开了,王都甩了甩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就离开了,不过不久之后,他就带走了王处直的人头,一世枭雄王处直就这么死了。

    再说王都囚禁王处直后, 李存勖大败契丹于沙河,进军到定州,王都再次归附李存勖,李存勖封王都为义武军节度使,并让他的儿子李继岌娶了王都的女儿。

    此后,王都因为女婿李继岌的关系,一直享受着李存勖的厚待。

    李嗣源即位的时候,王都已在易定镇守了十余年,刺史以下的官吏都由他直接任命,所交的租赋也都用来供养本地军队。当时,契丹人曾多次侵略边境,所以朝廷在幽、易之间驻扎了大量军队。

    王都害怕他们会将自己吞并,也在暗地里进行了防备,时间一长双方就产生了猜疑。

    王都害怕朝廷把他调到其他地方,于是向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求亲。又听说成德节度使王建立与安重诲有矛盾,于是遣使去跟王建立结为兄弟,同时跟王建立密谋恢复河北地区旧有秩序;

    安重诲很恨王建立,于是上奏说王建立和王都互相勾结,有叛变的意图。

    王建立也奏称说,安重诲独揽大权,请求入朝当面跟皇帝禀明情况,李嗣源就召见了他。

    王建立到了朝廷,说安重诲与宣徽使判三司张延朗结为婚姻亲戚,内外勾结,作威作福。

    李嗣源又见了安重诲,满脸怒气地对他说“现在给你一镇自己休息去吧,用王建立来代替你,张延朗也放为外任。”

    安重诲说“臣披荆斩棘侍奉陛下数十年,正值陛下兴起,缺乏适当人选,臣任机要,几年来天下平安无事。现在把我抛弃去外,我希望听听有什么罪过。”

    李嗣源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宣徽使朱弘昭。朱弘昭说“陛下平日待安重诲如同左右手,怎么能因小的忿怒就抛弃了他呢?

    希望陛下三思。”不久。李嗣源又召见安重诲安抚慰问。第二天,王建立辞别回镇。李嗣源说“你近来上奏说,想在朝廷分担我的忧愁,今天又要到哪儿去呢!”

    正好这时门下侍郎兼刑部尚书、同平章事郑珏请求退休,李嗣源便任命王建立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于是王都联合王建立的计划破产。

    这时,王都又把用蜡封好的密信送给青、徐、潞、益、梓五个统帅,挑拨离间他们。

    还派人去劝说北面副招讨使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但王晏球没有听从他,反而把王都谋反的情况上奏了李嗣源,李嗣源听后勃然大怒。下诏罢免王都官爵,并任命王晏球为北面招讨使,暂主定州州事。

    又任命横海节度使安审通为北面副招讨使,郑州防御使张虔钊为都监,调各道军队讨伐定州。

    王晏球向定州发起进攻,不久攻下定州北关城。王都用厚礼请求奚人首领秃馁援救。

    五月,秃馁率领骑兵一万突然进入定州,王晏球撤退,坚守曲阳。王都与秃馁趋进攻打。

    双方在嘉山下交战,王都大败,秃馁率两千骑兵逃回定州;王晏球追击到定州城下,进一步发起进攻。又夺取了西关城。但定州城十分坚固,很难攻下,王晏球遂扩建西关城。并设置行府,使定州、祁州、易州三州的百姓交纳税赋供给军队。让他们在这里坚守阵地。

    这时,王晏球听说契丹人出兵前来援救定州。于是率领大军直奔望都,并派遣张延朗分兵一部退守新乐。张延朗到了真定,留下赵州刺史朱建丰率领军队修筑新乐城。

    此时契丹人已从别的道路进入定州,与王都在夜晚袭击新乐,攻克后杀死了朱建丰。

    不久,王晏球、张延朗在行唐会师,王都乘胜把自己的全部兵力与契丹五千骑兵会合成一万多人,在曲阳阻截王晏球。

    二十三日,两军在城南交战,王晏球召集诸将校说“王都轻薄而又骄傲,一战就能把他抓获。

    今天是诸位报效国家的时候了。都扔掉弓箭,用短兵器进攻,回头观望者斩。”

    于是骑兵率先前进,舞鞭挥剑,直冲王都阵地,王都军大败,尸体满山遍野。

    契丹人也有一半被击杀,其余的都四散而逃。王都跟秃馁在几个骑兵的保护下,才免于一死。

    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阻击契丹人,逃走的人几乎被屠杀殆尽。

    王晏球知道定州有防备,无法轻取,而朱弘昭、张虔钊却扬言王晏球胆怯害怕。李嗣源于是下诏催促进攻,王晏球不得已,又一次向定州城发起进攻,结果有三千将士被杀。不久,契丹又派其酋长惕隐率领七千骑兵数援定州,王晏球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